'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本書告訴我們,意識主要有六種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接下來我們如何通過二元論也就是第一種認知方式,從大心境界漸漸的演化出存在階層、自我階層、陰影層。

大家平時肯定聽過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裡說的意識光譜的演化跟這句話的意思類似。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層“大心境界”。在這一“階段”上,我們認同“一切萬有”,我們與宇宙萬物的基本“能量”是一體的。這個“大心境界”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又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追求這種最理想的境界,比如道家說的“道”也是這種境界。這裡我們引用大乘佛教對菩薩的闡述來說明。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無論何時,何處,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地方和每件事上看到神性,因此也不必尋找“神靈”而隱居、出神。菩薩的神祕主義幻想與他當時做之事並無二致,不管是跳舞、工作、哭泣、歡笑、還是強烈地受苦,他知道從根本上來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所有方式都好”。

隨後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初級二元對立將宇宙分成了機體和環境的二元論,這實質上標誌著空間的產生。正因為人類已經將他的機體與他的環境相分離,然後排他性的認同前者,所以有關機體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問題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問題。也就是,因為機體與環境被“初級二元論”分離了,所以產生了存在的焦慮,即存在與虛無、存在與非存在、生命與死亡對立。這正是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人類將生命與死亡的統一切斷,將這一統一壓抑住,並且將它投影成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標誌著時間的產生。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人類也從對於“一切萬有”的宇宙認同轉變成了對其機體的個人認同,自此我們就產生了第二種最主要的意識階層,存在階層,即人類對機體產生的認同。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本書告訴我們,意識主要有六種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接下來我們如何通過二元論也就是第一種認知方式,從大心境界漸漸的演化出存在階層、自我階層、陰影層。

大家平時肯定聽過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裡說的意識光譜的演化跟這句話的意思類似。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層“大心境界”。在這一“階段”上,我們認同“一切萬有”,我們與宇宙萬物的基本“能量”是一體的。這個“大心境界”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又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追求這種最理想的境界,比如道家說的“道”也是這種境界。這裡我們引用大乘佛教對菩薩的闡述來說明。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無論何時,何處,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地方和每件事上看到神性,因此也不必尋找“神靈”而隱居、出神。菩薩的神祕主義幻想與他當時做之事並無二致,不管是跳舞、工作、哭泣、歡笑、還是強烈地受苦,他知道從根本上來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所有方式都好”。

隨後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初級二元對立將宇宙分成了機體和環境的二元論,這實質上標誌著空間的產生。正因為人類已經將他的機體與他的環境相分離,然後排他性的認同前者,所以有關機體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問題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問題。也就是,因為機體與環境被“初級二元論”分離了,所以產生了存在的焦慮,即存在與虛無、存在與非存在、生命與死亡對立。這正是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人類將生命與死亡的統一切斷,將這一統一壓抑住,並且將它投影成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標誌著時間的產生。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人類也從對於“一切萬有”的宇宙認同轉變成了對其機體的個人認同,自此我們就產生了第二種最主要的意識階層,存在階層,即人類對機體產生的認同。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緊接著三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又把人的機體分成了心智和肉體。此時,人類的認同從完整的機體轉變成了他的自我,人類會說“我有一個肉體”而不是“我是一個肉體”。於是我們產生了第三種主要的意識階層,即自我階層。這一階層的特點從心理學上描述,更像一種被編輯過的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問自己“我是誰”時,你會發現你的回答中主要都是過去所做的事情。

然後四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將人的心智分成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此時,人類甚至會試圖否認其自我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方面,並試圖拒絕那些他自己不想要的方面進入他的意識。於是人類的認同再一次發生轉變,這一次他認同的是自我的某些方面,從而產生了第四種光譜階層,我們將這一階層稱為陰影層。

在“大心境界”和“存在階層”之間還有一個被我們稱為“超個人帶”的意識光譜帶。例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超感知覺、超個人見證、靈魂出竅、出竅經驗、高原經驗、超感聽覺以及類似的事,就屬於這個帶區的現象。因為這一帶區中,自我和他我之間的界限還沒有完全具體化,所以我們將它稱為“超個人帶”而不是某一具體的意識階層。

另外“存在階層”和“自我階層”之間還有一個“生物社會帶”。這個“帶”如何理解呢?事實上在存在階層中,每個個體都隨身攜帶著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它代表了社會的“內在化”。它具有超乎尋常的複雜本質,幾乎不為人所知,它包含有一個由語言和語法、個體家庭的內向投射結構、文化信念和神話、規則和元規則所組成的矩陣。或者可以把這個網絡說成是所有機體所積累的基本社會學信息的總和。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了機體要如何感知環境,而且還決定了機體如何對環境展開行動。簡單說,就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行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它對於所有的二元論並沒有直接的責任,然而它毫無疑問強化了所有的二元論。這也是我們將它稱為“帶”而不是“階層”的原因。

上面說的這部分內容不太好理解,我用一句話來給大家總結下:由於二元論認知模式存在,人類在不同一階層上的發生了不同的認同,導致了光譜的演化,就像道家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意識是從“大心境界”演化到“存在階層”,再演化到“自我階層”最後到“陰影階層”,中間還伴隨著“超個人帶”和“生物社會帶”。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本書告訴我們,意識主要有六種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接下來我們如何通過二元論也就是第一種認知方式,從大心境界漸漸的演化出存在階層、自我階層、陰影層。

大家平時肯定聽過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裡說的意識光譜的演化跟這句話的意思類似。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層“大心境界”。在這一“階段”上,我們認同“一切萬有”,我們與宇宙萬物的基本“能量”是一體的。這個“大心境界”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又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追求這種最理想的境界,比如道家說的“道”也是這種境界。這裡我們引用大乘佛教對菩薩的闡述來說明。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無論何時,何處,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地方和每件事上看到神性,因此也不必尋找“神靈”而隱居、出神。菩薩的神祕主義幻想與他當時做之事並無二致,不管是跳舞、工作、哭泣、歡笑、還是強烈地受苦,他知道從根本上來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所有方式都好”。

隨後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初級二元對立將宇宙分成了機體和環境的二元論,這實質上標誌著空間的產生。正因為人類已經將他的機體與他的環境相分離,然後排他性的認同前者,所以有關機體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問題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問題。也就是,因為機體與環境被“初級二元論”分離了,所以產生了存在的焦慮,即存在與虛無、存在與非存在、生命與死亡對立。這正是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人類將生命與死亡的統一切斷,將這一統一壓抑住,並且將它投影成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標誌著時間的產生。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人類也從對於“一切萬有”的宇宙認同轉變成了對其機體的個人認同,自此我們就產生了第二種最主要的意識階層,存在階層,即人類對機體產生的認同。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緊接著三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又把人的機體分成了心智和肉體。此時,人類的認同從完整的機體轉變成了他的自我,人類會說“我有一個肉體”而不是“我是一個肉體”。於是我們產生了第三種主要的意識階層,即自我階層。這一階層的特點從心理學上描述,更像一種被編輯過的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問自己“我是誰”時,你會發現你的回答中主要都是過去所做的事情。

然後四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將人的心智分成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此時,人類甚至會試圖否認其自我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方面,並試圖拒絕那些他自己不想要的方面進入他的意識。於是人類的認同再一次發生轉變,這一次他認同的是自我的某些方面,從而產生了第四種光譜階層,我們將這一階層稱為陰影層。

在“大心境界”和“存在階層”之間還有一個被我們稱為“超個人帶”的意識光譜帶。例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超感知覺、超個人見證、靈魂出竅、出竅經驗、高原經驗、超感聽覺以及類似的事,就屬於這個帶區的現象。因為這一帶區中,自我和他我之間的界限還沒有完全具體化,所以我們將它稱為“超個人帶”而不是某一具體的意識階層。

另外“存在階層”和“自我階層”之間還有一個“生物社會帶”。這個“帶”如何理解呢?事實上在存在階層中,每個個體都隨身攜帶著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它代表了社會的“內在化”。它具有超乎尋常的複雜本質,幾乎不為人所知,它包含有一個由語言和語法、個體家庭的內向投射結構、文化信念和神話、規則和元規則所組成的矩陣。或者可以把這個網絡說成是所有機體所積累的基本社會學信息的總和。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了機體要如何感知環境,而且還決定了機體如何對環境展開行動。簡單說,就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行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它對於所有的二元論並沒有直接的責任,然而它毫無疑問強化了所有的二元論。這也是我們將它稱為“帶”而不是“階層”的原因。

上面說的這部分內容不太好理解,我用一句話來給大家總結下:由於二元論認知模式存在,人類在不同一階層上的發生了不同的認同,導致了光譜的演化,就像道家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意識是從“大心境界”演化到“存在階層”,再演化到“自我階層”最後到“陰影階層”,中間還伴隨著“超個人帶”和“生物社會帶”。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另外,這本書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做整合陰影。這個內容偏向於西方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內容。

什麼是整合陰影?陰影這裡指是前面意識光譜中提到的“陰影層”以及它帶有的各種病態,整合是指針對這些病態的各種療法。連起來就是整合陰影。

首先我們介紹下陰影層是如何產生的。由於第四層的二元對立的抑制和投射的產生,自我被割裂開,它的一體性受到了抑制,這樣原本屬於自我完整的一部分陰影就被投射出去,它變得陌生、異化,好像不屬於自己。這種異化主要有兩種基本結果。一個是,我們不再感覺那些陰影包含的品質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不會運用它們,也不會讓它們發揮作用並獲得滿足,我們行動的基礎被大大地限制、減少和阻礙了。另一個是,陰影所包含的那些品質,現在看起來存在於外部環境之中,我們將自己的能量給了其他人,而這一能量又反過來作用於我們,讓我們自作自受。

總之,通過第四層投射,我們否認並異化了自己的某些傾向-我們忘記了它們,然後把這個遺忘也忘了。所以,陰影層的療法一定需要回憶和重新擁有已遺忘的傾向,重新認識被投射的部分,就是整合我們的陰影。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我舉個例子。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本書告訴我們,意識主要有六種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接下來我們如何通過二元論也就是第一種認知方式,從大心境界漸漸的演化出存在階層、自我階層、陰影層。

大家平時肯定聽過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裡說的意識光譜的演化跟這句話的意思類似。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層“大心境界”。在這一“階段”上,我們認同“一切萬有”,我們與宇宙萬物的基本“能量”是一體的。這個“大心境界”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又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追求這種最理想的境界,比如道家說的“道”也是這種境界。這裡我們引用大乘佛教對菩薩的闡述來說明。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無論何時,何處,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地方和每件事上看到神性,因此也不必尋找“神靈”而隱居、出神。菩薩的神祕主義幻想與他當時做之事並無二致,不管是跳舞、工作、哭泣、歡笑、還是強烈地受苦,他知道從根本上來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所有方式都好”。

隨後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初級二元對立將宇宙分成了機體和環境的二元論,這實質上標誌著空間的產生。正因為人類已經將他的機體與他的環境相分離,然後排他性的認同前者,所以有關機體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問題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問題。也就是,因為機體與環境被“初級二元論”分離了,所以產生了存在的焦慮,即存在與虛無、存在與非存在、生命與死亡對立。這正是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人類將生命與死亡的統一切斷,將這一統一壓抑住,並且將它投影成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標誌著時間的產生。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人類也從對於“一切萬有”的宇宙認同轉變成了對其機體的個人認同,自此我們就產生了第二種最主要的意識階層,存在階層,即人類對機體產生的認同。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緊接著三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又把人的機體分成了心智和肉體。此時,人類的認同從完整的機體轉變成了他的自我,人類會說“我有一個肉體”而不是“我是一個肉體”。於是我們產生了第三種主要的意識階層,即自我階層。這一階層的特點從心理學上描述,更像一種被編輯過的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問自己“我是誰”時,你會發現你的回答中主要都是過去所做的事情。

然後四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將人的心智分成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此時,人類甚至會試圖否認其自我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方面,並試圖拒絕那些他自己不想要的方面進入他的意識。於是人類的認同再一次發生轉變,這一次他認同的是自我的某些方面,從而產生了第四種光譜階層,我們將這一階層稱為陰影層。

在“大心境界”和“存在階層”之間還有一個被我們稱為“超個人帶”的意識光譜帶。例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超感知覺、超個人見證、靈魂出竅、出竅經驗、高原經驗、超感聽覺以及類似的事,就屬於這個帶區的現象。因為這一帶區中,自我和他我之間的界限還沒有完全具體化,所以我們將它稱為“超個人帶”而不是某一具體的意識階層。

另外“存在階層”和“自我階層”之間還有一個“生物社會帶”。這個“帶”如何理解呢?事實上在存在階層中,每個個體都隨身攜帶著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它代表了社會的“內在化”。它具有超乎尋常的複雜本質,幾乎不為人所知,它包含有一個由語言和語法、個體家庭的內向投射結構、文化信念和神話、規則和元規則所組成的矩陣。或者可以把這個網絡說成是所有機體所積累的基本社會學信息的總和。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了機體要如何感知環境,而且還決定了機體如何對環境展開行動。簡單說,就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行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它對於所有的二元論並沒有直接的責任,然而它毫無疑問強化了所有的二元論。這也是我們將它稱為“帶”而不是“階層”的原因。

上面說的這部分內容不太好理解,我用一句話來給大家總結下:由於二元論認知模式存在,人類在不同一階層上的發生了不同的認同,導致了光譜的演化,就像道家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意識是從“大心境界”演化到“存在階層”,再演化到“自我階層”最後到“陰影階層”,中間還伴隨著“超個人帶”和“生物社會帶”。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另外,這本書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做整合陰影。這個內容偏向於西方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內容。

什麼是整合陰影?陰影這裡指是前面意識光譜中提到的“陰影層”以及它帶有的各種病態,整合是指針對這些病態的各種療法。連起來就是整合陰影。

首先我們介紹下陰影層是如何產生的。由於第四層的二元對立的抑制和投射的產生,自我被割裂開,它的一體性受到了抑制,這樣原本屬於自我完整的一部分陰影就被投射出去,它變得陌生、異化,好像不屬於自己。這種異化主要有兩種基本結果。一個是,我們不再感覺那些陰影包含的品質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不會運用它們,也不會讓它們發揮作用並獲得滿足,我們行動的基礎被大大地限制、減少和阻礙了。另一個是,陰影所包含的那些品質,現在看起來存在於外部環境之中,我們將自己的能量給了其他人,而這一能量又反過來作用於我們,讓我們自作自受。

總之,通過第四層投射,我們否認並異化了自己的某些傾向-我們忘記了它們,然後把這個遺忘也忘了。所以,陰影層的療法一定需要回憶和重新擁有已遺忘的傾向,重新認識被投射的部分,就是整合我們的陰影。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我舉個例子。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傑克非常想清理一下自己的車庫——那裡亂得一團糟,他有這種想法已經很長時間了。最終他下定決心週日清理車庫。此時,傑克對這個願望是勢在必行,他希望幹好這個活,但到了週日,他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他一直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煩躁不安,他開始漸漸失去收拾車庫的想法。現在,他清理車庫的想法還在,否則他只需要放下這裡的活,去做其他的事情。他還是想完成這項工作,但是他已經開始異化和投射那個願望了。

這時,只要任何人出現,他就可以把投射的願望投到這個人身上,從而完成真正的投射。所以,當他的妻子探進頭,隨意地問一句“工作進展得怎麼樣”時,傑克立刻生氣地對她說“少管閒事”。他現在發現,原來是妻子讓他清理車庫!投射完成了。傑克開始覺得是她一直在後面催促他,但實際上他所感到的仍是自己被投射的願望,所有的“壓力”只不過是錯位的渴望而已。此後,傑克會一直感到妻子在對自己施壓,並因此嘮叨不休,除非他醒悟過來:一直對他施壓清理車庫的人是他自己,這是傑克和“傑克”之間,而不是傑克和妻子之間的爭吵。如果他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會按自己的願望最終清理車庫,而不是與之抗爭,這才是他原本想要的結果。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壓力是投射的願望。

再舉個例子,約翰與瑪麗約會了。他對此非常興奮,一直急切地盼望著去她家接她。當他按響門鈴時,竟然因為太興奮而微微顫抖,但一發現開門的是她父親,約翰變得驚慌失措,看上去“緊張兮兮”的。他忘記了之前渴望見到瑪麗的興奮勁兒,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外部環境。他覺得環境,尤其是瑪麗的父親對他很感興趣。他感覺不是自己在看,而是自己被注視。看起來,這場面完全是針對他的。此時約翰正用自己的能量痛打自己(雖然他可能將之歸咎於環境,即瑪麗的父親“不懷好意”的眼神,但不管怎樣,在這種場合中本質上是沒有“使人緊張”的因素的,因為很多戀愛中的人非常願意見到對方的父母,並試圖瞭解他們。混亂不在於這種場合,而在於約翰自己)。

約翰擺脫這一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獲得自己的興趣,重新認同自己的興奮並驅使它,而不是受它驅使。通常瑪麗一走進房間,這一切就會發生改變。約翰會立刻重獲興趣並驅使它,並馬上過去和她打招呼,從而整合了被異化的興奮。所以約翰一感到恐慌和焦慮,他就會失去他的興奮,他會阻止、否認以及投射這種興奮。在此情況下,興奮給人的體驗就是焦慮;同理,只要我們感到焦慮,我們就是在拒絕讓自己興奮。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焦慮是被阻止的興奮。

"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哲學家肯·威爾伯,1949年生於美國俄克拉荷馬城,大學主攻醫學方向,在攻讀生物化學研究生時,毅然退學,成為一位自由撰稿人。他的研究不僅限於理論,還有親身實踐(1972年威爾伯開始修禪,並在數位禪宗和藏傳佛教上師門下修習過)。他的作品還有《萬法簡史》《一味》和《超越死亡:恩寵與勇氣》。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意識光譜》這本書是作者閉關3個月完成的發軔之作,歷經3年,22家出版社拒絕發行,問世之後卻震驚世人。有人說這是繼阿羅頻多《神聖人性論》、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懷特海《過程與實在》之後,20世紀最偉大的第四本哲學著作。還有人說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學和東方智慧方面已經超過了榮格,甚至被稱為“意識領域”的愛因斯坦。

光譜的概念,來源於物理學。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可能聽說過各種輻射如可見光、X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等。光譜的意思是說這些輻射都是同一種電磁波的不同形式,只是波長不同,頻率不同。就像彩虹一樣,不同色彩的頻帶構成了可見光的光譜。我們可以將意識光譜理解為人的意識也是有不同層次的。

那具體都有哪些層次呢?以及它是如何展開的?另外我們知道關於意識的研究有很多,如東方的佛、禪、道、瑜伽和吠檀多哲學,以及西方的各種精神分析流派等等,如果這些不同理論看似相互矛盾,實則也像光譜一樣是意識的不同層次,那麼我們就可以在這些龐雜的理論體系中找到一種內在的邏輯、一個連續的思路。這些正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本書告訴我們,意識主要有六種階層:陰影層、自我階層、生物社會帶、存在階層、超個人帶以及大心境界。接下來我們如何通過二元論也就是第一種認知方式,從大心境界漸漸的演化出存在階層、自我階層、陰影層。

大家平時肯定聽過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是啥意思呢?這裡說的意識光譜的演化跟這句話的意思類似。

我們先來說第一階層“大心境界”。在這一“階段”上,我們認同“一切萬有”,我們與宇宙萬物的基本“能量”是一體的。這個“大心境界”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又非常重要。幾乎所有的宗教和哲學都在追求這種最理想的境界,比如道家說的“道”也是這種境界。這裡我們引用大乘佛教對菩薩的闡述來說明。

在大乘佛教中,菩薩無論何時,何處,都能在每個人身上、每個地方和每件事上看到神性,因此也不必尋找“神靈”而隱居、出神。菩薩的神祕主義幻想與他當時做之事並無二致,不管是跳舞、工作、哭泣、歡笑、還是強烈地受苦,他知道從根本上來講“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所有方式都好”。

隨後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初級二元對立將宇宙分成了機體和環境的二元論,這實質上標誌著空間的產生。正因為人類已經將他的機體與他的環境相分離,然後排他性的認同前者,所以有關機體的存在或者非存在的問題就成了至高無上的問題。也就是,因為機體與環境被“初級二元論”分離了,所以產生了存在的焦慮,即存在與虛無、存在與非存在、生命與死亡對立。這正是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人類將生命與死亡的統一切斷,將這一統一壓抑住,並且將它投影成生命與死亡之間的戰爭。同時也標誌著時間的產生。初級二元對立和次級二元對立的出現創造了空間和時間,人類也從對於“一切萬有”的宇宙認同轉變成了對其機體的個人認同,自此我們就產生了第二種最主要的意識階層,存在階層,即人類對機體產生的認同。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緊接著三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又把人的機體分成了心智和肉體。此時,人類的認同從完整的機體轉變成了他的自我,人類會說“我有一個肉體”而不是“我是一個肉體”。於是我們產生了第三種主要的意識階層,即自我階層。這一階層的特點從心理學上描述,更像一種被編輯過的記憶。為什麼這麼說呢,當你問自己“我是誰”時,你會發現你的回答中主要都是過去所做的事情。

然後四級二元對立出現了,它將人的心智分成了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此時,人類甚至會試圖否認其自我的一些令人不快的方面,並試圖拒絕那些他自己不想要的方面進入他的意識。於是人類的認同再一次發生轉變,這一次他認同的是自我的某些方面,從而產生了第四種光譜階層,我們將這一階層稱為陰影層。

在“大心境界”和“存在階層”之間還有一個被我們稱為“超個人帶”的意識光譜帶。例如榮格的集體無意識、超感知覺、超個人見證、靈魂出竅、出竅經驗、高原經驗、超感聽覺以及類似的事,就屬於這個帶區的現象。因為這一帶區中,自我和他我之間的界限還沒有完全具體化,所以我們將它稱為“超個人帶”而不是某一具體的意識階層。

另外“存在階層”和“自我階層”之間還有一個“生物社會帶”。這個“帶”如何理解呢?事實上在存在階層中,每個個體都隨身攜帶著一個龐大的關係網絡,它代表了社會的“內在化”。它具有超乎尋常的複雜本質,幾乎不為人所知,它包含有一個由語言和語法、個體家庭的內向投射結構、文化信念和神話、規則和元規則所組成的矩陣。或者可以把這個網絡說成是所有機體所積累的基本社會學信息的總和。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僅決定了機體要如何感知環境,而且還決定了機體如何對環境展開行動。簡單說,就是人是社會的動物,人的行為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它對於所有的二元論並沒有直接的責任,然而它毫無疑問強化了所有的二元論。這也是我們將它稱為“帶”而不是“階層”的原因。

上面說的這部分內容不太好理解,我用一句話來給大家總結下:由於二元論認知模式存在,人類在不同一階層上的發生了不同的認同,導致了光譜的演化,就像道家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意識是從“大心境界”演化到“存在階層”,再演化到“自我階層”最後到“陰影階層”,中間還伴隨著“超個人帶”和“生物社會帶”。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另外,這本書中還提到一個概念,叫做整合陰影。這個內容偏向於西方的精神分析學派的內容。

什麼是整合陰影?陰影這裡指是前面意識光譜中提到的“陰影層”以及它帶有的各種病態,整合是指針對這些病態的各種療法。連起來就是整合陰影。

首先我們介紹下陰影層是如何產生的。由於第四層的二元對立的抑制和投射的產生,自我被割裂開,它的一體性受到了抑制,這樣原本屬於自我完整的一部分陰影就被投射出去,它變得陌生、異化,好像不屬於自己。這種異化主要有兩種基本結果。一個是,我們不再感覺那些陰影包含的品質是我們自己的,所以我們不會運用它們,也不會讓它們發揮作用並獲得滿足,我們行動的基礎被大大地限制、減少和阻礙了。另一個是,陰影所包含的那些品質,現在看起來存在於外部環境之中,我們將自己的能量給了其他人,而這一能量又反過來作用於我們,讓我們自作自受。

總之,通過第四層投射,我們否認並異化了自己的某些傾向-我們忘記了它們,然後把這個遺忘也忘了。所以,陰影層的療法一定需要回憶和重新擁有已遺忘的傾向,重新認識被投射的部分,就是整合我們的陰影。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個概念,我舉個例子。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傑克非常想清理一下自己的車庫——那裡亂得一團糟,他有這種想法已經很長時間了。最終他下定決心週日清理車庫。此時,傑克對這個願望是勢在必行,他希望幹好這個活,但到了週日,他開始打起了退堂鼓。他一直拖拖拉拉、心不在焉、煩躁不安,他開始漸漸失去收拾車庫的想法。現在,他清理車庫的想法還在,否則他只需要放下這裡的活,去做其他的事情。他還是想完成這項工作,但是他已經開始異化和投射那個願望了。

這時,只要任何人出現,他就可以把投射的願望投到這個人身上,從而完成真正的投射。所以,當他的妻子探進頭,隨意地問一句“工作進展得怎麼樣”時,傑克立刻生氣地對她說“少管閒事”。他現在發現,原來是妻子讓他清理車庫!投射完成了。傑克開始覺得是她一直在後面催促他,但實際上他所感到的仍是自己被投射的願望,所有的“壓力”只不過是錯位的渴望而已。此後,傑克會一直感到妻子在對自己施壓,並因此嘮叨不休,除非他醒悟過來:一直對他施壓清理車庫的人是他自己,這是傑克和“傑克”之間,而不是傑克和妻子之間的爭吵。如果他意識到了這一點,他會按自己的願望最終清理車庫,而不是與之抗爭,這才是他原本想要的結果。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壓力是投射的願望。

再舉個例子,約翰與瑪麗約會了。他對此非常興奮,一直急切地盼望著去她家接她。當他按響門鈴時,竟然因為太興奮而微微顫抖,但一發現開門的是她父親,約翰變得驚慌失措,看上去“緊張兮兮”的。他忘記了之前渴望見到瑪麗的興奮勁兒,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外部環境。他覺得環境,尤其是瑪麗的父親對他很感興趣。他感覺不是自己在看,而是自己被注視。看起來,這場面完全是針對他的。此時約翰正用自己的能量痛打自己(雖然他可能將之歸咎於環境,即瑪麗的父親“不懷好意”的眼神,但不管怎樣,在這種場合中本質上是沒有“使人緊張”的因素的,因為很多戀愛中的人非常願意見到對方的父母,並試圖瞭解他們。混亂不在於這種場合,而在於約翰自己)。

約翰擺脫這一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重新獲得自己的興趣,重新認同自己的興奮並驅使它,而不是受它驅使。通常瑪麗一走進房間,這一切就會發生改變。約翰會立刻重獲興趣並驅使它,並馬上過去和她打招呼,從而整合了被異化的興奮。所以約翰一感到恐慌和焦慮,他就會失去他的興奮,他會阻止、否認以及投射這種興奮。在此情況下,興奮給人的體驗就是焦慮;同理,只要我們感到焦慮,我們就是在拒絕讓自己興奮。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焦慮是被阻止的興奮。

讀懂《意識光譜》的人都稱它為神作,還說是自己的幸運

我再來用一句話給大家概括下這部分的內容:因為陰影層是自己將自己的某些部分異化或投射到外界。而異化的結果會導致兩種病態:一種是忘記陰影包含的品質是自己的,進而大大限制和阻礙了我們的行為;二是,陰影所包含的那些品質被投射到外界並反過來作用於我們。那麼陰影層的療法一定是需要回憶和重新擁有已忘記的傾向,重新認識被投射的部分,也就是整合陰影。

《意識光譜》這本書試圖提供一種解釋宇宙萬物的框架,內容龐雜而博大。仔細閱讀的話,還蠻有意思的,感興趣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