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老朋友保持聯繫?

怎樣和老朋友保持聯繫?

1

你有沒有忽然間想念一個人?一個老朋友,一段難以割捨的情懷……

其實,剛開始你們也保持聯繫,但隨著時間、城市、環境的變化,你們漸漸疏遠了。偶爾想起來,會有那麼一點溫暖,想去聯繫,卻不知從何開始,想等有機緣再說。

結果,就這樣,一過就是很多年,直到不可挽回……

有這樣一部日本動畫電影——《秒速5釐米》。

怎樣和老朋友保持聯繫?

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

每秒5釐米的速度似乎並不快,甚至可以說很慢,人的步行速度都這快多了,可這個速度如果保持了13年呢?

通過公式可以計算出來:

5釐米/秒 *13年 * 365天 * 24小時 * 60分鐘 *60秒 =20498.4公里

兩萬公里,這個距離正好是繞行地球半圈的距離,也就是南極和北極的距離, 這是地球上最遙遠的距離。

在《秒速5釐米》的故事裡,貴樹和明裡最後一次見面到岔道口的相遇,正好是13年。 13年,足以讓兩個人變得遙不可及——從無比熟悉,到無比陌生。

2

高二那年,我換了同桌。

從我們坐到一起的那一刻,好像500年沒見一樣,我們無話不談:談學習,談政治,談人生,談豔齊的詩……;上課說,下課說,去廁所的路上還說個不停……

我也不知道,一向不善言辭的我,那一年怎麼忽然會說話了?

(聲明一下,都是男的,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事情發生)

高三了,大家都以學業為重,交流少了一些,然後是高考,上各自的大學,我在湖北,他在山東,大一時我們的聯繫還很多,兩個男生互相寫信鼓勵,也是奇葩了吧。

我記得,有一段時間,他讀了很多古書,信裡都是文言文,我讀了卻很舒服。他還抄了很多類似《一個人30歲前要做的25件事》等文章,我們一起討論。我給他寫的東西大部分都忘記了,但好像都是正能量的吧。

到了大二,有了網絡,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我們的聯繫慢慢變少了。大三之後,我們基本就沒有什麼聯繫了,那是2001年。

然而,就在2013年,和一個朋友聊天時無意中說起過他,得知他已經是一個眼科大夫了,而且快要結婚了,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很興奮,仔細算來,真的快13年沒聯繫了。

電話接通那一刻,他聽起來有些吃驚,然而,幾分鐘後,我們就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畢竟,隔了十幾年,我們還能暢談人生,暢談理想,暢談抱負嗎?

那次給我的打擊特別大,直到現在,我都不敢隨便再打電話了,因為太尷尬。我意識到,回到之前的那種關係是不可能了。

3

有沒有什麼方法讓這種情況不再發生呢?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開始聯繫,讓感情慢慢回來,並持續下去。

怎樣和老朋友保持聯繫?

基思·法裡奇在《別獨自就餐》這本書裡提出:

“在人們心裡留下突出的印象,需要依靠一個巧妙的小技巧:重複。”

道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我們要聯繫的不是隻有一個朋友,而且新朋友也要經常聯繫,不然若干年後一樣會遭遇這樣的局面。所以,這件事情要做一輩子。

具體怎樣做呢?下面是一個操作建議:

  • 整理你的通信錄

  • 按人際關係分類

  • 制定聯繫的計劃

  • 執行計劃

說出來很簡單,就好像是“把大象裝冰箱”一樣,但細節的問題很重要。

我們一個一個說。

4

整理通信錄相對容易。通信錄的信息要有用,而且要時常保鮮才行。我們的記憶通常不管用,要把信息儘量都記錄下來,便於以後查找。

至於分類,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為了保持聯繫,基思將人際關係分為五類:

  • “私交”主要有家人、要好的朋友、熟人等,和他們的交流非常有規律,關係非常穩定,不需要列入聯繫名單;

  • “客戶”、“準客戶”就是我們的服務對象和準服務對象,是主要的聯繫對象;

  • “重要合作伙伴”,是那些和我們的業務往來非常密切的人,事關我們的社交成敗,是聯繫清單中最重要的人;

  • “渴望結交的人”,是我們想認識,或者見過但想發展深層關係的人。

另外,還可以根據行業、地域、社群、興趣、能力等進行分類。

不管哪種分類方法,沒有什麼好壞之別,適合自己就是對的。怎樣就是適合自己呢?需要回答兩個問題:

  • 第一,你想通過社交得到什麼。我覺得不外乎三類:利益、成長、幸福

  • 第二,你想通過整理通信錄做什麼?我覺得目的只有一個:在需要的時候與需要的人建立聯繫

5

保持一個什麼樣的節奏呢?

基思·法裡奇的做法是將通信錄打印出來,將需要保持聯繫的人標註1、2、3。

  • “1”代表每個月聯繫1次,是非常熟悉的朋友,經常聯繫的客戶等,通過多種形式保持聯繫;

  • “2”代表需要再次聯繫的人,這些人比較瞭解了,但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什麼交集,每個季度打個電話或發一封郵件;

  • “3”代表現在還不太熟悉的人,一面之緣,但希望和他們做朋友,每年聯繫一次,發個賀卡,或者發一封郵件。

你可以採用各種方式聯繫,我梳理了一下,下面這些方式可能對你有用,主要有13種:

  • 打電話

  • 發電子郵件

  • 視頻連線

  • 寫信,發賀卡

  • 發短信

  • 發送照片、感悟等狀態信息

  • 在社交媒體上點贊留言

  • 現場聚會

  • 組織活動

  • 相互走訪

  • 託人帶問好

  • 及時慰問

  • 送禮物

具體在執行的時候,可以靈活一點,不要只採用一種,最好多種形式間隔著來,這樣讓被聯繫人通過各種渠道感覺到我們的溫暖。

比如,對於“1”的聯繫人來說,1月份打個電話,2月份就給他發個郵件,或發個短信;3月份可以組織一次聚會。

另外,有兩點要注意:

第一,在微信群裡的一些淺社交行動並不能代替見面、打電話這樣的強社交舉動,尤其是線下的見面,這尤其重要。

第二,將這些聯繫資料打印出來是一個看似老土實則非常高效的方式,這對集中注意力,並跟蹤自己的計劃非常有幫助。

人際關係是一切幸福感的源泉,不要讓這幸福從你身邊悄悄溜走。

怎樣和老朋友保持聯繫?

知識本身不是力量,“知識+持續的行動”才是!

我是陶肚,每天陪你讀點書。如果喜歡,請幫忙點贊或分享出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