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產品鉅虧大傷中海基金債基元氣 新任總經理“救火”兩年無效

保本產品鉅虧大傷中海基金債基元氣 新任總經理“救火”兩年無效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時風/研究員 蘇果 洪力/編審

對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早已司空見慣,讓人沒想到的是,現在就連公司內部都越來越充滿火藥味。近日,一位中海基金的前基金經理就公開發文怒懟現任中海基金總經理,也讓大家初步瞭解了該公司的“亂象”。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獲悉,中海基金原基金經理江小震在信中主要提及了公司旗下中海惠利分級債券與中海惠祥分級債券兩隻基金的一段虧損往事,簡單來說就是公司認為江小震一人造成了該債券基金的虧損,並最終要求其自動離職,而江小震認為這是產品劣後設計以及當時不佳的市場環境造成的。

原基金經理髮文“喊冤” “傷痛怎能我一人背”

近日,中海基金原基金經理江小震向中海基金前同事們發佈了一封公開信,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信中主要涉及的問題就是此前中海惠利與中海惠祥兩隻分級債基虧損的情況。根據江小震曝料,中海惠利與中海惠祥兩隻基金曾在2016年和2017年裡由於市場行情不佳和劣後保本的設計缺陷讓基金經理操作難度大增,同時當時興證資管旗下的幾隻產品在2016年9月份同時申購了中海惠祥B,但在2017年9月5日保本期當中就火速贖回了1998萬份,導致興證資管的產品虧損200多萬元。

首先來看,中海惠利分級債券成立於2013年11月21日,2016年該基金業績為-0.78%,落後同類均值0.34%,2017年業績為2.26%,但也落後同類均值2.54%。但作為保本基金的中海惠利分級債券B,卻在2016年虧損4.36%,2016年四季度虧損高達12.02%。在2016年6月21日到2019年7月19日的封閉期內,業績虧損1.54%,這也是該基金6個歷史封閉期裡唯一一次虧損。

中海惠祥分級債券成立於2014年8月9日,2016年業績為0.97%,高於同類均值,但2017年業績卻是-10.03%,遠遠超過同類均值2.54%的水平。從保本基金中海惠祥分級債券B的業績看,2016年和2017年為-5.84%、-2.01%,均為虧損,在3個歷史封閉期裡,2016年9月2日到2019年9月29日期間,業績為-2.34%。

如此看來,江小震所說的正是兩隻分級債券基金的B類產品。

從中海惠祥B的規模看,2016年8月30日披露的份額為3.18億份,到了2016年9月5日份額猛增到29.95億份,到2017年9月30日,份額下降到29.43億份,增減時間與前文中江小震所說的興證資管申贖的時間對應,此時的持有人結構中,機構投資者佔52%。

據業內人士分析,這2只基金大致虧損了4億,最終由中海基金填補,這也導致原中海基金總經理和督察長先後離任。

以中海惠祥分級債券B來看,江小震從基金成立到2019年2月18日一直管理,從2月19日到4月22日邵強加入與其一同管理,此後離職。

虧損已成事實,但江小震顯然不願成為此事的主要負責人,這從其發佈的信中也一目瞭然。江小震表示:“他們宣稱是基金經理一個人造成“雙惠”(即中海惠利與中海惠祥)和公司的虧損,我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戳穿他們的險惡用心。16年和17年,公司管理的債券基金也都出現了虧損,為什麼唯獨這兩隻基金會對公司造成如此大的傷害,難道不是因為設計成劣後保本的原因嗎?基金經理只能在投資方面進行努力運作,但是碰到那種行情、規模還那麼大,再加上產品設計缺陷與監管禁止申購,就是神也回天乏術。”

而從2016年四季度中海基金旗下產品來看,有31只基金業績都是虧損的,債券型基金佔了14只,當期盈利的債券型基金僅有2只。2017年一季度10只產品虧損,全部為債券型基金,當期盈利的債券型基金有6只,最大收益僅1.22%。

不過在江小震發佈信件之後,中海基金也發佈聲明稱,江小震先生任中海惠利、中海惠祥基金經理期間,其管理的兩隻基金,因淨值大幅下跌給公司帶來重大損失,公司正在對保本基金損失事件進行調查和問責,因此引發相關人員不滿。

債基業績不佳 規模佔比水平跌回7年前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從中海基金產品的累計業績看,有11只為虧損,其中4只為債券型基金,眾所周知,債券基金作為風險較小的產品,一直是公募基金較為穩定的盈利來源,而中海旗下的虧損債券卻在發行多年來累計虧損,也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中海可轉債債券A是累計虧損最多的債基,從2013年3月份成立至今虧損超過20%。就是作為可轉債,波動是比國債、政策性金融債更大些,但從年度來看,即使在股市大漲的時期,該基金的業績增長也讓人失望。比如2017股市大漲,不少可轉債基金收益紛紛超過純債基金,而中海可轉債債券A/C的業績卻是-5.31%、-5.64%,同期此類基金的平均收益卻是2.54%;2015年股市同樣大漲,這一年兩隻基金的業績又是-12.32%、-11.41%,低於同類基金均值的11.16%水平。

多年來業績虧多漲少,分紅自然也讓人失望,該基金成立已經有6年時間,但僅在2014年時分紅過一次,此後就走出了驚人的2015到2018四年連跌。

2013年成立時,中海可轉債債券A的份額有5.63億份,到2017年底剩下0.29億份,九成份額遭遇贖回,而2018年其份額小幅增長,到年底為0.71億份,但2018年的業績卻是-17.47%,今年一季度顯示,其份額又下降到了0.68億份。

中海可轉債債券C的情況也差不多,從成立到2018年三季度份額都是持續下降的,只是在2018年四季度回升到了0.4億份,今年一季度又繼續回升到0.62億份,不過該基金去年也同樣虧了17.69%,但今年一季度卻增長了21.64%,漲幅明顯。當然,這樣的業績也是受到A股大漲的影響,其一季度的前五大債券國君轉債、長證轉債、水晶轉債、大族轉債、杭電轉債顯示,券商和科技股是其主要的投資方向,但4月份以後的市場下跌讓其21.64%的業績縮水了15%以上。

今年一季度的重倉股為水晶光電、東山精密、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兆易創新,同樣集中在科技股和券商股上,具有高波動性特點。

這隻基金在成立時由周其源管理,但是1以後江小震就加入進來,隨後周其源僅過了一個月就離任了,江小震一直獨自管理的4年多,從2014年4月30日到2018年9月11日,但是任職回報還虧損了13.94%。2014和2015年是大牛市,2014年一季度周其源管理時的重倉債券大多為銀行和機械股的轉債,二季度以後江小震管理也大致是這個方向,當年股市大漲讓該基金盈利51%,可在2015年,隨著下半年股市回調,該基金在三季度大跌22%,儘管四季度有所反彈,依然還是以虧損收場,江小震在控制淨值回撤方面的能力著實太差。

2017年藍籌股上漲迅猛,江小震的重倉轉債卻以電氣設備、機械股為主,上半年還持有了格力轉債在三季度被清倉,但是四季度又高位買回。讓人驚訝的是即便如此,中海可轉債債券這年還是虧損的。這樣看來,江小震此前發信質疑兩隻分級保本債基的虧損責任不應由其一人承擔也要大打折扣了。

其實中海基金的歷史也不算短,在2004年初該公司就成立,但是15年來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如今的規模僅有148億元,排在上百家同行的84位,規模排名十分靠後。一直以來,債券基金在中海的產品體系中資產規模佔比都不高,2012年以前,債基規模佔比都在5%以下,2013到2015年債基佔比分別為30.52%、25.50%、22.66%,2016年在委外大爆發的時期,債基規模一度佔到了56.68%,但在2016和2017年公司發生保本債基虧損事件後,2017年債券規模佔比又迴歸到了20.97%,2018年降至12.41%,如今只有8.64%,又回到了2012年之前的個位數水平。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僅從2010年之後的年度淨利潤數據看,2010到2016年起碼公司每年的淨利潤還是盈利的,但在2017年牛市之際,公司的淨利潤卻大虧2.26億元,與2016年盈利0.82億元形成強烈對比,到2018年還是虧損了0.28億元。顯然,保本債基虧損一事對中海基金的債基產品是個“打擊”。

新任總經理上任“救火” 效果甚微

中海基金現任總經理楊皓鵬是在2017年8月22日上任,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其主要就是處理“雙惠”相關風險事件,現在責任人受到處理,但公司的業務卻沒有恢復。

中海基金的規模從2016年的342.4億元猛降到2017年底時的174.28億元,債基規模由2016年的194.09億元降至2017年的36.56億元。但一年以後,這種下降趨勢並沒有止住。

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整個規模繼續降至107億元,債基規模降至13.27億元。即便到2019年的當下,雖然其總資產規模恢復到了148.25億元,但債基規模還是繼續下降到12.8億元。

分類看,貨幣基金是規模增長的主要力量,其次是股票和混合這類權益基金。但近年來,中海基金旗下的權益產品業績並不好,且不說多隻累計虧損的基金都是權益產品,就從今年的表現看,多隻權益產品也是落後的。

中海積極收益混合作為一隻混合基金今年僅上漲0.97%,而同期的混基平均收益率是12.08%,不過該基金似乎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按混合基金的操作風格管理,因為根據其報告顯示,該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是一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稅後)+2%,活脫一個固收產品的風格。

果不其然,今年一季度,其股票資產絲毫沒有,債券資產卻佔88.14%,中期票據和同業存單規模就佔到的債券資產的50%以上,而且從2014年成立以來,該基金一直的以債基風格在管理。2018年年報,債券資產佔92.16%。2017年該基金雖然沒有債券資產,但69.18%倉位為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合計,股票資產佔比僅有1.16%。

2018年3月份成立的中海滬港深多策略靈活混基,成立時的基金經理是林翠萍,此前曾有多年券商和信託從業經歷,在中海基金擔任基金經理也有3年時間。但經過2018年市場大幅調整以後,基金虧損接近16%。好不容易迎來今年一季度的大漲,可投資滬港深三地的該基金卻僅上漲了8.58%,大幅跑輸業績比較基準14.43%。

一季報表示,“本基金報告期內,持股全數為港股通標的,主要集中於金融、非必須消費、工業類股。”股票資產佔比85.85%。在前十大重倉股中與消費行業相關的公司僅有吉利汽車,這或許也是業績不佳的原因所在。而忽視消費行業的結果就是,市場大漲之時表現落後,市場回調時卻首當其衝。經過4月份以後的調整,該基金年內盈利僅剩1.08%,7%以上的獲利遭到回吐。

此後,林翠萍於5月17日離任,新手姚煒接替其職務。這位僅有一百多天任職經驗的新人此前也在多個券商任職分析師職務,2017年10月加入中海基金。

截止到目前,今年內權益基金的平均業績漲幅均超過10%,而《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中海基金旗下的權益基金中有半數低於權益產品均值。不過這也實屬無奈,目前該公司旗下有13位基金經理,低於公募基金平均水平,基金經理人數排名也僅在中游,而13人中,6人的經驗不足2年。新任總經理要想改變目前的頹勢,仍然任重道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