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齊邦媛



07

晚年,胡適定居臺灣。

學者董橋前往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在研究所中庭的花園裡,董橋第一次見到了胡適。那天,胡適穿一身長衫,一個人站在那裡想東西。這個場景,董橋記了一輩子,他後來說:

胡適就應該是那個樣子,他傳遞出來的整個氣質就是對的。

陳丹青從未見過胡適,但他第一次看到胡適的老照片,就驚歎道:

“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不管是董橋說的“對的氣質”,還是陳丹青說的“君子相”,都說明:相由心生,心滋養了面容,然後又把面完完全全交給了歲月。

選取胡適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你會驚訝,即使歲月風霜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但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他的一張臉,永遠眉清目秀,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見過一張胡適與蔣介石的合影,兩人坐一起交談,胡適的文氣似乎輕鬆抵住了蔣介石的氣場。

照片裡的胡適,翹腿,隨意,收放自如,有學識護身的雅緻,也有從容不迫的魅力。反倒是蔣介石顯得拘束,雙手放於膝蓋,老老實實。這就是胡適的文人氣質,蔣介石遇見了這樣的學術氣度,也只能無能為力了。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齊邦媛



07

晚年,胡適定居臺灣。

學者董橋前往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在研究所中庭的花園裡,董橋第一次見到了胡適。那天,胡適穿一身長衫,一個人站在那裡想東西。這個場景,董橋記了一輩子,他後來說:

胡適就應該是那個樣子,他傳遞出來的整個氣質就是對的。

陳丹青從未見過胡適,但他第一次看到胡適的老照片,就驚歎道:

“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不管是董橋說的“對的氣質”,還是陳丹青說的“君子相”,都說明:相由心生,心滋養了面容,然後又把面完完全全交給了歲月。

選取胡適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你會驚訝,即使歲月風霜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但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他的一張臉,永遠眉清目秀,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見過一張胡適與蔣介石的合影,兩人坐一起交談,胡適的文氣似乎輕鬆抵住了蔣介石的氣場。

照片裡的胡適,翹腿,隨意,收放自如,有學識護身的雅緻,也有從容不迫的魅力。反倒是蔣介石顯得拘束,雙手放於膝蓋,老老實實。這就是胡適的文人氣質,蔣介石遇見了這樣的學術氣度,也只能無能為力了。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其實不只是胡適,民國文人的臉,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性情,好像他們自身具備穿越歲月的能力一樣。

任憑心在臉上著色,在臉上潑墨、走筆。而那張臉呢,還是有稜有角,有靜謐,有飄逸,有靈氣,有尊嚴、有自由。

魯迅的臉,肌肉緊繃,面孔冷峻,一臉清苦、剛直、坦然,這張臉上寫著的就是不買賬,就是他橫眉冷對的性格;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齊邦媛



07

晚年,胡適定居臺灣。

學者董橋前往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在研究所中庭的花園裡,董橋第一次見到了胡適。那天,胡適穿一身長衫,一個人站在那裡想東西。這個場景,董橋記了一輩子,他後來說:

胡適就應該是那個樣子,他傳遞出來的整個氣質就是對的。

陳丹青從未見過胡適,但他第一次看到胡適的老照片,就驚歎道:

“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不管是董橋說的“對的氣質”,還是陳丹青說的“君子相”,都說明:相由心生,心滋養了面容,然後又把面完完全全交給了歲月。

選取胡適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你會驚訝,即使歲月風霜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但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他的一張臉,永遠眉清目秀,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見過一張胡適與蔣介石的合影,兩人坐一起交談,胡適的文氣似乎輕鬆抵住了蔣介石的氣場。

照片裡的胡適,翹腿,隨意,收放自如,有學識護身的雅緻,也有從容不迫的魅力。反倒是蔣介石顯得拘束,雙手放於膝蓋,老老實實。這就是胡適的文人氣質,蔣介石遇見了這樣的學術氣度,也只能無能為力了。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其實不只是胡適,民國文人的臉,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性情,好像他們自身具備穿越歲月的能力一樣。

任憑心在臉上著色,在臉上潑墨、走筆。而那張臉呢,還是有稜有角,有靜謐,有飄逸,有靈氣,有尊嚴、有自由。

魯迅的臉,肌肉緊繃,面孔冷峻,一臉清苦、剛直、坦然,這張臉上寫著的就是不買賬,就是他橫眉冷對的性格;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沈從文的臉,線條柔和,英俊清秀,對應了他筆下文字的詩意和自然,同樣也對應了他“水樣的性格”;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齊邦媛



07

晚年,胡適定居臺灣。

學者董橋前往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在研究所中庭的花園裡,董橋第一次見到了胡適。那天,胡適穿一身長衫,一個人站在那裡想東西。這個場景,董橋記了一輩子,他後來說:

胡適就應該是那個樣子,他傳遞出來的整個氣質就是對的。

陳丹青從未見過胡適,但他第一次看到胡適的老照片,就驚歎道:

“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不管是董橋說的“對的氣質”,還是陳丹青說的“君子相”,都說明:相由心生,心滋養了面容,然後又把面完完全全交給了歲月。

選取胡適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你會驚訝,即使歲月風霜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但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他的一張臉,永遠眉清目秀,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見過一張胡適與蔣介石的合影,兩人坐一起交談,胡適的文氣似乎輕鬆抵住了蔣介石的氣場。

照片裡的胡適,翹腿,隨意,收放自如,有學識護身的雅緻,也有從容不迫的魅力。反倒是蔣介石顯得拘束,雙手放於膝蓋,老老實實。這就是胡適的文人氣質,蔣介石遇見了這樣的學術氣度,也只能無能為力了。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其實不只是胡適,民國文人的臉,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性情,好像他們自身具備穿越歲月的能力一樣。

任憑心在臉上著色,在臉上潑墨、走筆。而那張臉呢,還是有稜有角,有靜謐,有飄逸,有靈氣,有尊嚴、有自由。

魯迅的臉,肌肉緊繃,面孔冷峻,一臉清苦、剛直、坦然,這張臉上寫著的就是不買賬,就是他橫眉冷對的性格;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沈從文的臉,線條柔和,英俊清秀,對應了他筆下文字的詩意和自然,同樣也對應了他“水樣的性格”;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畫家豐子愷的臉,老來鬚髮花白,清瘦脫俗,可貴的是,臉上每道皺紋裡,都透著風流自然。所以,他一生溫潤有趣,畫的畫也充滿童真童趣;

"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二十歲的臉是天生的,三十歲的臉是生活雕刻的,而五十歲的臉,就是你靈魂的模樣。

01

過去十幾年,我不止一次地凝視人的臉。

這些臉,有的美麗,有的醜陋;有的粗暴,有的溫柔;有的幽怨,寫滿慾望,有的則是舒展從容。有時,不等別人開口,他的一張臉,已經告訴我他是什麼樣的人。

通過臉判斷一個人,準確率極高。現實生活中,尤其人到中年後,人的面相就越來越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差異。

寬厚、性情柔順的人多半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凶相;心地歹毒的人往往就長著一副刻薄相;而自私自利、狡猾、愛算計的人,相貌往往很不耐看,即使僥倖生得姣好容貌,稍多接觸也會毫無吸引力,令人反感。

我並不迷信,但接觸的人越多,就越相信一句話:

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2

作家林清玄講過一個故事。

一次,林清玄想念一位雕塑家老友,於是乘車去看望他。結果見面之後嚇了一跳,發現老友面色灰暗、表情詭異、精神消沉。經過詢問,老友的身體並無異樣。回到家後,林清玄一直擔心不已。

過了一段時間,他又跑去看望,結果這次一見發現判若兩人,老友面色紅潤、神態怡然、心情愉悅。林清玄百思不解,一再追問,老友才恍然大悟。

原來上次林清玄過來探訪時,他剛剛做完一筆雕塑訂單,是為某城隍廟雕塑鬼像,要想做得栩栩如生,必須在心裡隨時觀想惡鬼猙獰恐怖的形象,久而久之,自己的相貌變得凶惡、醜陋、古怪;而最近自己又接了一個訂單,是為一座寺廟雕塑數尊觀世音菩薩塑像,於是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想觀音菩薩慈悲安詳的容貌,五官也隨之變得神清氣朗。

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你眼裡看到什麼,你心裡想什麼,你的臉就是什麼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最終都會呈現在我們的臉上。

你看到惡鬼猙獰,心裡就有一座煉獄,臉上就會生出愁苦的皺紋;

你看到百花盛開,心裡就有一座花園,臉上自然會有快樂的紋路;

你看到慈悲菩薩,心裡就有一處天堂,臉上自然會呈現出安靜祥和。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03

我為什麼強調“相由心生”?因為你只要看的人多了,就會堅信這個世界許多浮光掠影,驚鴻一現,靈氣,自然,就會呈現在我們臉上,臉就像一個盛住光的器皿,而心又成了光的源頭。

早些年,我一直盯住一張臉來看,看得無比動容,你總會覺得時間很恍惚,像時針、分針停住了的一瞬。

這張臉是上海從民國走來的貴族小姐鄭念,歷數她一生過往,全是傷悲之事。

51歲時被打成右派,關進監獄。在獄中,她被禁食、拷打、單獨監禁,手銬深深嵌進雙手的肉裡,磨破皮膚,膿血流淌。她每次上廁所拉西褲拉鍊,都勒得傷口撕肝裂肺地痛。

可她的心,她卻照顧得很好,令人驚訝的好。

借來掃帚和水清掃監獄,又借來針線,將破毛巾縫製成馬桶墊,還給貯存水用的臉盆做蓋子防灰塵。在被拷打的時候,有人勸她放聲嚎哭來引起惡人的善心,她的心卻是這樣的: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才可以發出那種嚎哭的聲音,這實在太不文明瞭……”

這個上海女人真了不起,那些年,大家都跟哭喪一樣了,這個上海石庫門的千金小姐,心裡想的還全是美的事,體面的事,真不得了!

晚年,鄭念出獄,遠走美國,將一生經歷,全寫進了一本叫《上海生死劫》的書裡。很多年後,我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那時她已經89歲高齡,但我還是被她的美震撼、驚豔到了。

這位89歲的老人,相依然是極好的,妝容精緻,穿著修身的旗袍,眉眼間盡是從容和優雅,不生老態。尤其那雙眼睛,實在罕見,幽邃晶亮,溫柔有力,透過歲月塵土的奪目之美,令人難忘。

鄭唸的一生,肉身被時代裹挾、衝擊、擊碎。可她那顆心,卻被她自己呵護得塵土未染,極致風流,乾淨得很。這顆心是用來思考的,用來優雅的,也是用來淡定從容的,最後,就連歲月也奈何不了她的那顆心。

每當看到鄭念,我就想起木心的那句話:

歲月不饒人,我亦未曾饒過歲月。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鄭念

04

說到木心,其實木心也是一樣“相由心生”之人。

他本是世家公子,卻一生顛沛流離。年輕時,進了三次監獄。白天,被關在陰暗潮溼的防空洞,吃爬滿蒼蠅的酸饅頭和黴鹹菜,別人把他三個手指都打斷了。

儘管命運如此不堪,他卻把一顆心照顧得很細膩。

牢獄之中,他心裡裝的不是無邊苦難,裝的卻是自由無邊,他在不自由的人生中,看到了自由。在汙濁中,不染戾氣,在泥濘中,不染汙濁。在無情的歲月有情,卻在有情的歲月中流亡。

夜裡,他找來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畫上黑色琴鍵。到了晚上,就在這無聲的鍵盤上彈奏莫扎特和肖邦。還在煙盒上寫詩,每天寫1200字,寫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

這不禁讓我想起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被關監獄,躲在監獄長的屋裡偷聽音樂,他的眼睛裡看著茫然無邊的遠方,內心卻充滿著音樂帶來的幸福,這種幸福便是內心的自由。

木心出獄時,關他的人都在想:

“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髒不堪。”

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他的相瀟灑得很,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乾淨極了,優雅極了。多年後,樑文道看到木心出獄不久的照片,他被木心臉上的乾乾淨淨,不帶絲毫苦相,驚呆了:

“這哪裡像是一個坐過牢的人。”

木心一生都在流亡,從中國,到美國,從繪畫到藝術。晚年才回到故鄉烏鎮,直到去世。

前幾年,我翻看木心不同時期的幾張照片。他的那張臉,少年時清秀,青年時敏感,中年時儒雅,老年時斯文,黑白分明,清清爽爽。

你在這些張不同時期的臉上,也能清清楚楚感受他不同年齡段的那顆心。

他心裡裝的是對世界的懷疑,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敏感。

他心裡裝的是對苦難的嘲弄,你就能看到他臉上的那份堅毅。

他心裡裝的是對過往的包容,你就能看到他臉上黑白分明。

最後,心到了,臉上的氣就不散。心一亂,臉上的氣就轉瞬不在。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青年、中年、老年時的木心



05

學者餘世存,半生醉心讀書,不問世俗之事,從北大中文系畢業後,一直在遠離世俗中心生活。無官欲,物質欲也小,半生顛簸,只醉心學問這一點事。時代發展,給他這張臉似乎衝擊不大,50多歲,臉上還全是青年人的熱忱和讀書人的品質。

前幾年,他回北京參加活動,碰到幾個數年不見的老朋友,大家站一起聊天,餘世存仔細觀察他們的臉,不禁感慨,這些人的臉都類型化了。

在名利場上滾了幾年後,不知不覺,他們的臉上,有幽怨,有憤恨,有強烈的慾望,卻唯獨不見一份從容和舒展。我們今天的好多臉似乎也越來越類型化了,多的是脂粉的堆砌,輪廓的雷同,流行的臉,又多半是一張張明碼標價的商品的臉,千篇一律,沒有內容,沒有味道,更沒有靈魂。

這些年,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邊的朋友,三五年不見,有些人就已經老態盡顯,他們臉上寫滿等待和疲憊。反倒是一些讀書人、文化人,他們年輕時真的不見得有多麼好看,但隨著時間推移,那張普通的臉卻呈現出了一些味道。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餘世存


06

為什麼會這樣?

我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直到前幾年,無意看到《巨流河》作者齊邦媛的經歷,才恍然大悟。

齊邦媛被臺灣的文人稱作“永遠的齊老師”,她前半生顛沛流離,47年之後在臺灣唸書教書,從未離開書本。她兒時換過7所小學,抗戰期間顛沛流離,可她始終勤勤懇懇,手不釋卷。

2003 年,已經80 歲的齊邦媛,離開老屋,一個人獨自住進“養生村”。載她的計程車司機問她:

“你兒子怎麼沒照顧你?”齊邦媛回答說:“我才 80 歲呢,還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她在“養生村”安心住下,閉門開始專心寫作,6年後,鉅著《巨流河》問世,轟動華人世界。

這期間,作家簡禛前去拜訪。一見面,簡禛便驚歎: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模樣。

什麼是“知識分子的模樣”?其實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是眉宇間保持的清朗潔淨,更是書卷在手,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一個人就能活成一支隊伍的強大氣場。

看齊先生的照片,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晚年的溫潤,卻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的,這種氣質,即便再高明的化妝師也化不出來。

作家三毛說過: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會改變。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裡,在胸襟裡,最後全部沉澱為氣質,反過來滋養我們的一張臉。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齊邦媛



07

晚年,胡適定居臺灣。

學者董橋前往臺北的中央研究院,在研究所中庭的花園裡,董橋第一次見到了胡適。那天,胡適穿一身長衫,一個人站在那裡想東西。這個場景,董橋記了一輩子,他後來說:

胡適就應該是那個樣子,他傳遞出來的整個氣質就是對的。

陳丹青從未見過胡適,但他第一次看到胡適的老照片,就驚歎道:

“完全是學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不管是董橋說的“對的氣質”,還是陳丹青說的“君子相”,都說明:相由心生,心滋養了面容,然後又把面完完全全交給了歲月。

選取胡適不同時期的照片對比,你會驚訝,即使歲月風霜會在他身上留下印記,但無論是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他的一張臉,永遠眉清目秀,永遠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我見過一張胡適與蔣介石的合影,兩人坐一起交談,胡適的文氣似乎輕鬆抵住了蔣介石的氣場。

照片裡的胡適,翹腿,隨意,收放自如,有學識護身的雅緻,也有從容不迫的魅力。反倒是蔣介石顯得拘束,雙手放於膝蓋,老老實實。這就是胡適的文人氣質,蔣介石遇見了這樣的學術氣度,也只能無能為力了。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其實不只是胡適,民國文人的臉,各有各的特點,也各有各的性情,好像他們自身具備穿越歲月的能力一樣。

任憑心在臉上著色,在臉上潑墨、走筆。而那張臉呢,還是有稜有角,有靜謐,有飄逸,有靈氣,有尊嚴、有自由。

魯迅的臉,肌肉緊繃,面孔冷峻,一臉清苦、剛直、坦然,這張臉上寫著的就是不買賬,就是他橫眉冷對的性格;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沈從文的臉,線條柔和,英俊清秀,對應了他筆下文字的詩意和自然,同樣也對應了他“水樣的性格”;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畫家豐子愷的臉,老來鬚髮花白,清瘦脫俗,可貴的是,臉上每道皺紋裡,都透著風流自然。所以,他一生溫潤有趣,畫的畫也充滿童真童趣;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裝得下靈魂


看的文人的臉越多,就越相信陳丹青的一句話:“在最高意義上,一個人的面貌,便是他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裝的是我們眼中世界的倒影,而這些倒影終會呈現在每一張具體的臉上。

皮囊再美,抵不過歲月,肉身精緻,未必能裝得下靈魂,人間好多事,都是稍縱即逝的,年輕時不要得意,因為青春一去不回;年老了也不要悲傷,因為歲月無情,你卻可以進退有心

世間最好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關注公號“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回覆“好文”,看更多走心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