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萬元重建一幢樓 華家池一幢60歲的副教授樓進入拆復建階段 為此居民奔波了近20年

浙江大學 建築 大學 都市快報 都市快報 2017-09-16

都市快報

作者:周丹紅 忻國寧 俞亮

昨天上午,凱旋路258號第2幢房屋居民王培軍站在小院,笑盈盈地看著挖機一點一點開挖地基,“過年,女兒從英國回來就可以看到新房子了!"

她跟另外14戶鄰居們共同居住的凱旋路258號第2幢,作為江乾區首幢執行拆復建方案的危舊房屋,終於動工開建了。

2幢位於華家池社區內浙大華家池校區內,跟凱旋路一牆之隔,建造於1957年,今年剛好60歲,曾是四校合併之前的浙江農業大學副教授樓。

小樓3層高、5個單元門洞,一梯兩戶的結構,一共30套房子,面積小的50多方,大的79.1方,裡面住的全都是浙大教職工、家屬。

600萬元重建一幢樓 華家池一幢60歲的副教授樓進入拆復建階段 為此居民奔波了近20年

小樓原來的樣子

作為校園內部的居民樓,享受著校園內花園式綠化環境,又緊鄰凱旋路,大家原本住得挺開心。

“規格沒旁邊的'小二樓'(杭州文物保護建築)高!但那時候叫副教授樓,顧名思義也是要副教授級別以上才能住的,每套都配好廁所、廚房的,在當時來說是條件很好的房子。走進小區,感覺跟外面完全不一樣。"王培軍的父親王煥義,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從寧波調入當時的浙江農業大學時級別比較高(後為農學系黨總支書記),所以分到了三樓的一套70多平方米的房子。

王阿姨說小樓年紀比自己還大,自己跟女兒都是生在小樓、長在小樓,那套房子已經住了自家三代人了,住住也蠻有感情,但房子建造時間早,質量實在沒法跟現在的房子比,“房子是磚木結構,樓梯、樑都是木頭的,有一陣子白蟻多的是要我用掃把掃的,更別提火車開過的時候,床、房子一起抖。"

1998年,浙江農業大學根據居民反映對房屋進行鑑定,認定結果為“局部嚴重損壞房"。

該如何處置這個房子呢?因為當時剛好遇上浙大的“四校合併",這個問題就被擱置了,但居民住得並不安心。

2009年,居民小鄭為了照顧住在華家池校區裡的家人,買下了2幢裡的一套房子,想不到老鄰居們都來勸:“小夥子,你怎麼來買這個房子?太老了!"

2014年,江乾區啟動對全區城鎮房屋安全隱患大排查,當年12月,凱旋路258號第2幢經杭州市房屋安全鑑定檢測中心有限公司檢測鑑定為D級危房。

一聽說已經變成D級危房了,大家更慌了,四處奔走希望能夠“排危",奈何當時關於如何處置危舊房屋,省市都沒有相應政策出臺。

等到了2016年10月,居民終於等來了可以小樓拆復建的消息。

一直在為解決房子問題奔走的居民代表趙學耕老先生第一批搬家,他說自己去富陽“投奔"兒子了,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有新房子住了。

今年2月,15戶家庭在社區的幫助下全部騰空,有些住進了社區幫忙租來的房子裡,有些跟老趙一樣投親靠友。

600萬元重建一幢樓 華家池一幢60歲的副教授樓進入拆復建階段 為此居民奔波了近20年

未來的2幢效果圖

前幾天,房子正式動工開建。按照省市相關規定,該危房將按照“三不"原則重建,即不超過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屬證書、房屋權屬證書載明的用地面積和建築面積,不改變原房屋用途,不突破原建築佔地面積和原建築高度。

根據測算,拆復建2幢費用約為600萬元,按照政策,業主要掏其中的八成,折算下來每平方米約2500元左右,最終每戶家庭出多少錢看面積來定。

施工方在施工現場告訴王培軍和她的鄰居們,三層高的小樓施工量不大,下個月房子就可以結頂,過年前裡裡外外都可以完工、交付了,明年上半年就可以裝修入住了。

從2014年至今,江乾區對全區的危舊房屋做了兩次大排查,發現有189幢為C級、D級危房。

是不是其他188幢危房也可以走“拆復建"的路子?

江乾區住建局物業科的工作人員說,危房採取哪種方式“排危"要經過多方論證的,像凱旋路258號第2幢這種情況,首先要由業主請第三方機構來鑑定,再向社區、街道反映,之後還要請專家論證等一系列程序,而且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哪怕是可以復建的房屋,業主也要出80%建造費用。(劃重點:危舊房屋如何排危,這件事並不能一概而論)

凱旋路258號第2幢的其他188幢“難兄難弟",其實在今年6月底前已經被“解決"掉了。

“160幢在筧橋老街,是抗戰時期被日軍轟炸後居民重建的,那一批時間也比較久了,在本次筧橋的城中村改造項目中都已經完成徵收。"江乾區住建局工作人員說,另外還有26幢也是結合所在區域的改造項目採取了徵遷的方式,只有2幢採取了騰空過渡的方式,未來預計也是會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