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撥弩張,朝鮮半島處於核戰爭邊緣?

朝鮮半島 核戰爭 韓國 美國 環球網 2017-03-31
劍撥弩張,朝鮮半島處於核戰爭邊緣?

美韓聯合軍演“關鍵決斷”(圖源:搜狐網)

針對朝鮮的美韓聯合軍演正酣,朝方近日宣佈,其新型大功率火箭發動機地面點火試驗取得成功。輿論分析稱,朝鮮向著獲得洲際彈道導彈又邁出了一步。法媒在報道中指出,該試驗顯然是故意選在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華期間進行的。“現在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是相當高的,並且已經到了一個相當危險的水平”,蒂勒森對王毅外長如是說。特別是近來,不少美日媒體都在營造半島戰爭的輿論氣氛,讓原本就不平靜的朝鮮半島上空佈滿戰爭疑雲。

此前,在被問及何時會採取軍事行動時,蒂勒森表示不希望事態走到軍事對抗的地步,但若朝鮮威脅韓國或美國軍隊行動,將會遭到“適當迴應”;若朝鮮威脅朝鮮將武器水平提升到“我們認為需要採取行動的級別”時,美方也會考慮採取軍事行動。“不能放鬆警惕,但不能片面解讀當前的朝鮮半島局勢以誇大戰爭風險”,旅加學者陶短房指出,要全面理解蒂勒森的講話,蒂勒森實際上是試圖給朝鮮劃一條“不可觸及的紅線”,將半島危機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同時,也是在放大其動武的信號,企圖藉此對中國施壓,促使中國因擔心戰火燃起而靠攏美方立場。講話當天蒂勒森正在韓國,這樣表態有替“薩德”在韓國落地“助威”之意。美國並不想打仗,但希望從中“撈”到更多東西。

3月20日,朝鮮《勞動新聞》刊文將朝鮮半島緊張局勢激化的“根源”歸咎於美韓聯合軍演,並威脅如果美韓膽敢侵略,朝鮮將用核攻擊實現半島統一。陶短房指出,朝鮮目前的對策是“以進為退”。看似強硬,實則“以攻為守”:只有美韓發動主動進攻,朝鮮才會“斷然出擊”,即“你不咬我,我保證也不咬你”。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郭銳在接受海外網(m.haiwainet.cn)採訪時指出,改變東亞地緣政治版圖並不是美國的意圖,美國目前也沒有做好進行一場戰爭的準備。如果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帶來的後果不僅是朝鮮一方承擔,也是各方所不能承受之重。過去的有限戰爭是可控的,一般僅侷限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倘若現在朝鮮半島“擦槍走火”,受波及的範圍可能將是整個東亞地區。

郭銳還表示,特朗普剛剛上臺,而美國新政府的工作重心並不是朝鮮半島問題,加之對朝鮮國內擁有多少核設施尚不清楚,這場被媒體渲染的“戰爭”顯然不合時宜。日前韓國政局動盪自顧不暇,也不會在此階段貿然參與戰爭。郭銳認為,媒體化思維下不少言論為戰爭“造勢”,其實背後卻是各國政府越來越多的溝通,蒂勒森訪東亞三國就是很好的例證。也許眼下並不是政府“滅火”的最佳時機,卻是相關各國私下密集接觸的階段,努力為和平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尋求出路。

《紐約中文時報》也撰文分析了先發制人打擊朝鮮的風險有多大。文章指出,全面戰爭一旦爆發,數百萬韓國和日本平民將成為朝鮮武器的目標。這便是美國面對在核武計劃上一次次跨越“紅線”的朝鮮,卻從未付諸武力的一個重要原因。使用武力解決朝核問題,往往是美國用來對朝鮮進行威懾以及對韓國承諾的保證,並不完全意味著美國為戰爭做準備。

媒體拉響“警報”,朝鮮半島戰爭果真“一觸即發”?答案不言自明。(文/欒雨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