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是劉世銀的每日必修課

6年時間,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952年跟隨部隊前往朝鮮作戰,一直到1958年,我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戰鬥中負傷的劉世銀,選擇響應祖國的號召,留在朝鮮,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朝鮮人民修復家園,“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劉世銀說。

劉世銀回憶,當時不光是自己熱情高漲,其他戰友也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在異國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也不計報酬,不計付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會修橋的同志就去修橋,會開拖拉機的同志就去開拖拉機,會種田的同志就去種田。”劉世銀說,“我跟隨戰友們一起,幫助他們修復戰爭時炮彈炸燬的地面,修補坑窪,當時平壤最大的廣場,就是我參與修復的。”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順利回國。時隔六年,劉世銀終於回到了遠離許久的家鄉,踏上熟悉的熱土。從朝鮮回國後,劉世銀就退伍回鄉,開始務農。對於在戰場上奮戰,榮立三次三等功的劉世銀來說,脫下軍裝就扛起鋤頭,把自己獲得的榮譽深埋在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而劉世銀卻甘於在一方農田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將自己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同村的村民。“那是抗美援朝戰爭裡回來的戰鬥英雄,現在又帶著大家一起種地,小夥子人不錯。”這是當時大家夥兒對劉世銀的評價。1970年,劉世銀又加入重慶民兵師,投入到“三線”建設中,每天晚上在鐵路沿線巡邏,白天還要投身於成渝鐵路的修建中。

在劉世銀流走的歲月中,有舊時生活的艱苦,有戰火紛飛的記憶,有一方農田的辛勤付出,更多的是如今無憂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在我扛起槍的那刻,我曾幻想過未來的生活,可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這麼幸福。”劉世銀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是劉世銀的每日必修課

6年時間,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952年跟隨部隊前往朝鮮作戰,一直到1958年,我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戰鬥中負傷的劉世銀,選擇響應祖國的號召,留在朝鮮,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朝鮮人民修復家園,“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劉世銀說。

劉世銀回憶,當時不光是自己熱情高漲,其他戰友也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在異國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也不計報酬,不計付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會修橋的同志就去修橋,會開拖拉機的同志就去開拖拉機,會種田的同志就去種田。”劉世銀說,“我跟隨戰友們一起,幫助他們修復戰爭時炮彈炸燬的地面,修補坑窪,當時平壤最大的廣場,就是我參與修復的。”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順利回國。時隔六年,劉世銀終於回到了遠離許久的家鄉,踏上熟悉的熱土。從朝鮮回國後,劉世銀就退伍回鄉,開始務農。對於在戰場上奮戰,榮立三次三等功的劉世銀來說,脫下軍裝就扛起鋤頭,把自己獲得的榮譽深埋在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而劉世銀卻甘於在一方農田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將自己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同村的村民。“那是抗美援朝戰爭裡回來的戰鬥英雄,現在又帶著大家一起種地,小夥子人不錯。”這是當時大家夥兒對劉世銀的評價。1970年,劉世銀又加入重慶民兵師,投入到“三線”建設中,每天晚上在鐵路沿線巡邏,白天還要投身於成渝鐵路的修建中。

在劉世銀流走的歲月中,有舊時生活的艱苦,有戰火紛飛的記憶,有一方農田的辛勤付出,更多的是如今無憂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在我扛起槍的那刻,我曾幻想過未來的生活,可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這麼幸福。”劉世銀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榮譽只是光輝歲月的佐證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是劉世銀的每日必修課

6年時間,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952年跟隨部隊前往朝鮮作戰,一直到1958年,我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戰鬥中負傷的劉世銀,選擇響應祖國的號召,留在朝鮮,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朝鮮人民修復家園,“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劉世銀說。

劉世銀回憶,當時不光是自己熱情高漲,其他戰友也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在異國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也不計報酬,不計付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會修橋的同志就去修橋,會開拖拉機的同志就去開拖拉機,會種田的同志就去種田。”劉世銀說,“我跟隨戰友們一起,幫助他們修復戰爭時炮彈炸燬的地面,修補坑窪,當時平壤最大的廣場,就是我參與修復的。”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順利回國。時隔六年,劉世銀終於回到了遠離許久的家鄉,踏上熟悉的熱土。從朝鮮回國後,劉世銀就退伍回鄉,開始務農。對於在戰場上奮戰,榮立三次三等功的劉世銀來說,脫下軍裝就扛起鋤頭,把自己獲得的榮譽深埋在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而劉世銀卻甘於在一方農田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將自己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同村的村民。“那是抗美援朝戰爭裡回來的戰鬥英雄,現在又帶著大家一起種地,小夥子人不錯。”這是當時大家夥兒對劉世銀的評價。1970年,劉世銀又加入重慶民兵師,投入到“三線”建設中,每天晚上在鐵路沿線巡邏,白天還要投身於成渝鐵路的修建中。

在劉世銀流走的歲月中,有舊時生活的艱苦,有戰火紛飛的記憶,有一方農田的辛勤付出,更多的是如今無憂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在我扛起槍的那刻,我曾幻想過未來的生活,可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這麼幸福。”劉世銀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榮譽只是光輝歲月的佐證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手記

深藏功與名 永葆英雄本色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是劉世銀的每日必修課

6年時間,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952年跟隨部隊前往朝鮮作戰,一直到1958年,我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戰鬥中負傷的劉世銀,選擇響應祖國的號召,留在朝鮮,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朝鮮人民修復家園,“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劉世銀說。

劉世銀回憶,當時不光是自己熱情高漲,其他戰友也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在異國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也不計報酬,不計付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會修橋的同志就去修橋,會開拖拉機的同志就去開拖拉機,會種田的同志就去種田。”劉世銀說,“我跟隨戰友們一起,幫助他們修復戰爭時炮彈炸燬的地面,修補坑窪,當時平壤最大的廣場,就是我參與修復的。”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順利回國。時隔六年,劉世銀終於回到了遠離許久的家鄉,踏上熟悉的熱土。從朝鮮回國後,劉世銀就退伍回鄉,開始務農。對於在戰場上奮戰,榮立三次三等功的劉世銀來說,脫下軍裝就扛起鋤頭,把自己獲得的榮譽深埋在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而劉世銀卻甘於在一方農田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將自己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同村的村民。“那是抗美援朝戰爭裡回來的戰鬥英雄,現在又帶著大家一起種地,小夥子人不錯。”這是當時大家夥兒對劉世銀的評價。1970年,劉世銀又加入重慶民兵師,投入到“三線”建設中,每天晚上在鐵路沿線巡邏,白天還要投身於成渝鐵路的修建中。

在劉世銀流走的歲月中,有舊時生活的艱苦,有戰火紛飛的記憶,有一方農田的辛勤付出,更多的是如今無憂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在我扛起槍的那刻,我曾幻想過未來的生活,可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這麼幸福。”劉世銀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榮譽只是光輝歲月的佐證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手記

深藏功與名 永葆英雄本色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來到劉世銀老人家中時,老人正津津有味地看著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以解放戰爭為主題的電視劇。“這是收復海南島,你知道吧?”說起這段歷史時,老人猶如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娓娓道來。

“我是1949年12月15日入伍,1951年12月30日入黨。”說起這些日子,老人脫口而出,當問起老人自己的生日,他反倒猶豫了,最後不得不轉頭向自己的女兒發起“現場求助”。

在戰鬥中,劉世銀老人光榮負傷,而要不是因為記者的到來,老人的子女甚至都不知道老人是如何負傷的。“父親從沒有說過自己受傷的事,他總是講些在部隊如何學習文化知識,如何和老兵們一起生活、並肩戰鬥的事。”劉世銀老人的女兒說道。

“我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獎章、獎狀去炫耀自己,比起他們,我有什麼功勞啊……”說到這裡,老人停住了,陷入沉思中。

英雄無言,歷史會靜靜述說他們的故事,也希望劉世銀老人保重身體,健康長壽。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柏華社區的老黨員劉世銀今年已經93歲了,隨著年歲的增長,有些記憶已經漸漸模糊,但他仍記得自己入伍、入黨的日子,脫口而出,不假思索。“今年是黨的98歲生日,我很激動,希望能在黨百歲生日的時候,再共同慶祝。”劉世銀撫摸著胸前的黨徽,動情地說。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丨張涵菓

編輯楊宇豪美編趙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劉世銀曾是人們口中“最可愛的人”——小小年紀,背起行囊,遠離家鄉,扛槍上戰場;他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子彈打中他的身體,簡單處理後,他又拿起武器繼續戰鬥。

戰爭結束後,他留在異國他鄉,為當地百姓整修道路,修繕家園。復員回家後,他又收起所有榮耀,安心投身於家園建設中。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每天不斷進步

從收音機裡,我聽到新中國成立了

生於1927年的劉世銀,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我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很辛苦,在我印象中,全家人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費而奔波,到處做散工。”劉世銀回顧小時候的生活,感慨地說。

1949年,劉世銀參軍入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在劉世銀的記錄本上,參軍的時間、部隊的名稱都記錄得清清楚楚,透過這些蒼勁的筆觸,一筆一劃間,彷彿看到了老人書寫時的認真和莊重。

作為一名“新兵蛋子”,劉世銀跟隨部隊前往浙江前線,一邊學習文化知識、軍事政治理論,一邊操練本領。劉世銀說:“在浙江前線的日子,每天學習,還要跟隨部隊一起登島殲敵。從那時起,我才真正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場的危險重重。”

通過學習,劉世銀深深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定領導下,自己的親人、朋友才能過上安定的生活,全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於是,在入伍同年,劉世銀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1年12月,劉世銀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

“當時在島上駐紮,全部隊就只有一個半導體收音機。”劉世銀回憶道,“新中國成立的消息,我們就是通過那個半導體收音機聽到的,當時別提多激動了!”劉世銀比劃著收音機的大小,彷彿那一幕在眼前重現。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回味崢嶸歲月,難忘入黨初心

戰爭是殘酷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1952年,劉世銀跟隨部隊,從江蘇崑山,經由南京、濟南、天津、北京,一路北上來到遼寧丹東。“那年春節,我和戰友們在丹東過年。大家心情都很複雜,一方面要上戰場殺敵,大家都躍躍欲試,另一方面,在闔家團圓的節日,獨在異鄉為異客,心裡也酸溜溜的。”當天晚上十點,劉世銀和戰友們藏匿在悶罐車中,跨過了鴨綠江。

經過3年浴血奮戰,英勇的志願軍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一路趕到“三八線”,此後,聯合國軍就再也沒有能力超過“三八線”。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了這麼一句意氣風發的話:“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在這三年的時間裡,劉世銀在槍林彈雨中穿梭,也看見無數的戰友為了和平而拋灑血與汗。

採訪中,記者發現,劉世銀常拄著一根柺杖,本以為是因為年歲比較大,腿腳不方便。詢問老人後才知道,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炮彈在他身邊爆炸過,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腿膝蓋處。問及他受傷的事情,劉世銀不願多說,只輕輕地說了一句:“我的很多戰友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這點傷算什麼。”子彈傷給老人留下了陰雨天腿痛的老毛病,但老人說,這是一種榮譽的象徵,是無形的軍功章。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學習黨的知識是劉世銀的每日必修課

6年時間,我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從1952年跟隨部隊前往朝鮮作戰,一直到1958年,我才回到祖國的懷抱。”在戰鬥中負傷的劉世銀,選擇響應祖國的號召,留在朝鮮,繼續貢獻自己的力量,幫助朝鮮人民修復家園,“按照當時的話來講,就是要做些有益的事情,利用自己的特長技術,發揮國際主義精神。”劉世銀說。

劉世銀回憶,當時不光是自己熱情高漲,其他戰友也都利用自己的特長在異國的土地上揮灑汗水。“也不計報酬,不計付出,能幹什麼,就幹什麼,會修橋的同志就去修橋,會開拖拉機的同志就去開拖拉機,會種田的同志就去種田。”劉世銀說,“我跟隨戰友們一起,幫助他們修復戰爭時炮彈炸燬的地面,修補坑窪,當時平壤最大的廣場,就是我參與修復的。”

1958年,最後一批志願軍順利回國。時隔六年,劉世銀終於回到了遠離許久的家鄉,踏上熟悉的熱土。從朝鮮回國後,劉世銀就退伍回鄉,開始務農。對於在戰場上奮戰,榮立三次三等功的劉世銀來說,脫下軍裝就扛起鋤頭,把自己獲得的榮譽深埋在心,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

而劉世銀卻甘於在一方農田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將自己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條,同時還將自己覺得有用的農業知識傳授給同村的村民。“那是抗美援朝戰爭裡回來的戰鬥英雄,現在又帶著大家一起種地,小夥子人不錯。”這是當時大家夥兒對劉世銀的評價。1970年,劉世銀又加入重慶民兵師,投入到“三線”建設中,每天晚上在鐵路沿線巡邏,白天還要投身於成渝鐵路的修建中。

在劉世銀流走的歲月中,有舊時生活的艱苦,有戰火紛飛的記憶,有一方農田的辛勤付出,更多的是如今無憂生活的滿足和幸福。“在我扛起槍的那刻,我曾幻想過未來的生活,可我從沒想過能像現在這麼幸福。”劉世銀老人飽經風霜的臉上,有著不一樣的光彩。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榮譽只是光輝歲月的佐證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記者手記

深藏功與名 永葆英雄本色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來到劉世銀老人家中時,老人正津津有味地看著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以解放戰爭為主題的電視劇。“這是收復海南島,你知道吧?”說起這段歷史時,老人猶如打開了話匣子一般,娓娓道來。

“我是1949年12月15日入伍,1951年12月30日入黨。”說起這些日子,老人脫口而出,當問起老人自己的生日,他反倒猶豫了,最後不得不轉頭向自己的女兒發起“現場求助”。

在戰鬥中,劉世銀老人光榮負傷,而要不是因為記者的到來,老人的子女甚至都不知道老人是如何負傷的。“父親從沒有說過自己受傷的事,他總是講些在部隊如何學習文化知識,如何和老兵們一起生活、並肩戰鬥的事。”劉世銀老人的女兒說道。

“我一想起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麼資格拿出獎章、獎狀去炫耀自己,比起他們,我有什麼功勞啊……”說到這裡,老人停住了,陷入沉思中。

英雄無言,歷史會靜靜述說他們的故事,也希望劉世銀老人保重身體,健康長壽。

93歲大渡口老人蔘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盼望見證黨的百年華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