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烈士,戶戶埋忠骨”,被稱為新中國“紅色搖籃”的贛南大地上,曾經誕生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悲壯事蹟,由高希希導演的電影《八子》,就講述了其中一個讓人無比敬仰的英雄家庭的故事。

電影以不同以往的思想理念,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的贛南老區,一位母親將自己的八個兒子送上戰場,其中有6個兒子已經相繼壯烈犧牲,最後只剩下大哥和最小的兒子,依然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感人故事。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或許,這會讓人想起了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在二戰期間,瑞恩的母親也把4個兒子送上了戰場,其中3個兒子相繼犧牲,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得知此事,於是就指派了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的米勒上尉,帶領7人小隊前往營救瑞恩,最終,營救小隊8人全部戰死,瑞恩得以倖存。

但是,《八子》卻不是一部關於“被拯救”的電影,而是大哥大牛和滿崽,還有他們的戰友們,前赴後繼拯救贛南,乃至中華大地的故事。

雖然劇組並沒有透露大牛,和滿崽的最終命運,但不難想象,電影講述的,應該是在慘烈的戰場上,在生與死麵前,兄弟兩人是如何的為了對方奮不顧身。

——當然,還有為了他們的戰友們。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這又讓人想起了2004年,由張東健和元彬主演的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

該電影也是講述了一對親兄弟,在戰場上面對生死的故事,原本有些懦弱和消極的哥哥,為了弟弟能活下去,不僅變得狠勁十足,還自發積極的爭取戰鬥任務。

因此,《太極旗飄揚》雖然沿襲了韓國影視劇一貫的“煽情催淚”,但也能讓人看得心裡一顫一顫。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不過,或許《八子》並不一樣,在昨天(6月2日)的電影新聞發佈會上,滿崽劉端端就透露,飾演大哥的邵兵就提議不要過度的煽情表演。——關於戰爭,關於犧牲的電影沒有注重煽情,這一點非常難得。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因為戰爭總是最讓人揪心,犧牲總是最讓人顫抖,所以這類題材的電影,即使是如何的煽情,也會得到觀眾的理解,畢竟在生死麵前,任何一種崩潰都可以得到尊重。

在以往的國產戰爭電影裡,如《戰狼2》裡面僑胞們被告知不能全部被撤走的那一幕,《金陵十三釵》裡教會女生被戕害的場景。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還有《南京,南京》裡劉燁血染長江,《集結號》裡排長廖凡的犧牲等等,電影都進行了較強的藝術渲染,但是,觀眾還是被深深的觸動,沒有人會在意這種藝術加工。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而如果選擇不注重煽情,那麼,電影呈現出來的,將又會是一種怎樣的效果呢?

必定會更讓人觸目驚心,因為那種冷冽,還有真實。

不煽情,那就是一種真實,戰場的冷冽,英雄們面對生死的反應,不作誇張的藝術修飾,而是任其“直白”的顯現,這,就是戰爭!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因為真實,所以最能衝擊人心,就這一點來說,《八子》或許是一部“心腸最硬”,最“冷酷”的國產戰爭電影。

事實上,不僅演員表演力求真實,對於電影的拍攝場景,導演高希希也都要求接近於真實,所以,轉戰高山、密林、河灘、險谷實地取景是常有的事。

這樣的還原真實,帶來的便是拍攝的艱辛,高希希導演就透露,電影拍到一半的時候,就有一半的群演也都跑了。

不僅如此,主演邵兵都忍不住直接“吐槽”:“每天被爆炸的黑煙包圍,每天基本上都要吐黑水。”而高希希導演則“不留情面”的“懟”了回去:“我的戲就沒有一個不苦的。”

《八子》可能是最“鐵石心腸”的國產戰爭電影

看來,如此“鐵石心腸”的導演,才會拍出《八子》這樣“冷酷”的電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