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大家好,我是老鄭。“鄭在別處,窮遊各地,行攝天地”。

從嘉峪關回來,我們直接坐動車到張掖市,旅行有了動車真的很方便,準時,而且快速。只是嘉峪關的動車站離市區挺遠。

張掖丹霞是本次旅行的重點,我們仨找了一家青年旅社住了下來,是那種高低床鋪,好像是某所初中的宿舍,40元一位。圖為青旅的樓梯。那天羅某興奮,像個年輕人一樣,在牆壁上寫下,某年某月到此一住,並留下微信號,俗。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住下那天是下午,天色尚早,附近有一個溼地公園,從青旅門口,剛好能坐公交車過去。於是我和老楊兩人去了張掖國家溼地公園。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金秋時節,蘆葦搖曳,再加上下午的陽光,特別適合拍照。老楊叫我給他拍一個,他假裝很愛攝影的樣子,擺起一個專業的姿勢。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西北的蘆葦真的不錯,明朝詩人郭紳有詩云:“甘州城北水雲鄉,每至秋深一望黃。穗老連疇多秀色,實繁隔隴有餘香。”張掖有了“天下稱富庶者無出隴右”的讚譽,沒有這一片溼地的孕育,很難想象有張掖這一帶綠洲。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這張照片我自己非常喜歡,還特意沖印出來裱起來,油畫感十足,這圖我已經放在匯圖網,有償出售。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第二天早上,我們準備去張掖市中心的,路過一個廣場,這位讀報的老爺爺蹲然不動,精神可嘉,要知道,蹲,對老外來說,是很難的。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老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老楊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以中軸線建築為主,兩側建築佈局對稱,並配有精美的雕刻、繪畫和匾聯書法等藝術品,寺內種植參天古樹,使整個建築群顯得雄偉壯觀、優美典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張掖臥佛寺,和故宮太和殿的規格一致,是西夏國國寺。為重簷歇山頂式二層三簷磚木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七間,氣勢恢宏。大殿其他三側均有紅色圓柱支撐,形成標準規格的長廊。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大佛殿儼然是按照皇家建築的規格建造,極為精美。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大佛寺年代久遠,處處有時間的痕跡。不像浙江的寺廟,修新如舊,張掖的大佛寺,不用修舊,一直收藏著時光的味道。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沿著大佛殿環繞一週,你也會發現專用於皇家的紋飾比如龍、鳳,在大佛殿的大門、飛簷處大搖大擺的盤踞著。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整個寺廟小到細節大到格局,都顯示出皇家寺院獨有的風格。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唐詞裡有邊塞詩派,宋詞裡有詞牌“八聲甘州”,古甘州張掖在時間和空間上一直是遙遠的存在。站在張掖的大街上,身邊是西夏的臥佛寺,身後是隋代的萬壽木塔,不遠處是這個城市標誌性建築明代的鐘鼓樓鎮遠樓,還有雕樑畫棟建於清代的山西會館,而城外更有始於北涼的馬蹄寺。“一城山水、半城塔影。葦溪連片,遍地古剎”,昔日張掖,這樣的描述應該不為過。

我沒有拍大臥佛像,老鄭從來不拍佛像,心中有佛,有敬畏心,不敢拍。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張掖的夜晚,很是熱鬧,每個城市都似乎有一條古街作為步行街,但張掖這樣的歷史古城,配得上古色古香的古街。晚飯,我吃了一碗麵,我已經忘記是哪一家店,反正印象深刻是,食客很多,排隊等了1小時,出門在外,有時候,時間就是沒那麼有用處。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好了,朋友們,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旅行信息,歡迎關注“鄭在別處”。

喜歡請關注點贊轉發評論,你的支持就是對我的鼓勵,遙祝粉絲好人一生平安。

鄭的西北行(3):在張掖,感受古甘州的西北風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