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張三丰作為金庸筆下的武林人物,相較於歷史上關於他的傳說也並沒有遜色太多。青年時期的他,因為一腔熱血而上了武當山,靠著自己師傅覺遠大師所傳授的殘缺不全的九陽真經,硬是成為了一代大宗師,建立武當派,名噪一時。

應該說,張三丰的一生鮮有敗績,更多的是傳奇性。可是,就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卻在一個小孩子身上吃了次虧,而且差點就身敗名裂。

這個讓他吃虧的小孩,正是趙敏。

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然而,造化弄人,上一次他與趙敏相見之時,趙敏尚且扮作張無忌的樣子,想要逼著他張三丰加入朝廷。再次見面時,趙敏已經是背叛了自己的父兄,死心塌地地要和張三丰在一起。而張三丰在聽說了趙敏的事蹟後,竟然難得地對趙敏說道“好,好!難得,難得!

按理說,趙敏當年曾經害得武當差點被滅,自己的弟子俞岱巖終身殘廢、張翠山身死也和趙敏有著一些關係,那麼張三丰此時為何不但沒有絲毫責罰,反而是略帶鼓勵性地連聲稱道呢?

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在很多人看來,趙敏處於正邪中的“邪”的一方,與武林乃是勢不兩立的一方。但是,對於張三丰而言,所謂的正邪之分,不過是一句空話而已。

首先,張三丰當年的授業恩師覺遠大師機緣巧合下學了九陽真經上的武功,然後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將之傳授給了張三丰。後來,何足道上門挑戰,少林寺本來已經一敗塗地準備認輸,這時是張三丰與師傅覺遠和尚挺身而出,挽救了少林寺的百年聲譽。

可是,立下了大功的二人非但沒有得到絲毫嘉獎,少林寺更是在不問青紅皁白的情況下就要置他二人於死地。而之後,覺遠大師就是因為帶著張三丰出逃而心衰力竭而死。

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事對於張三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何為正?何為邪?號稱名門正派的少林寺就真的是正義的代表嗎?那些叫囂著武林中名門正派的門派,其背後真的像他們表面那樣光鮮亮麗嗎?

恐怕不然。

所以,當初張翠山在帶回了殷素素後,擔心張三丰會責怪自己時,張三丰卻向他說了這樣一番話。原文為:

那有什麼干係?只要媳婦兒人品不錯,也就是了,便算她人品不好,到得咱們山上,難道不能潛移默化於她麼?天鷹教又怎樣了?翠山,為人第一不可胸襟太窄,千萬別自居名門正派,把旁人都瞧得小了。這正邪兩字,原本難分。正派弟子若是心術不正,便是邪徒,邪派中人只要一心向善,便是正人君子。

而今,相同的命運又降臨在自己的徒孫張無忌身上時,他對待趙敏也是相同的態度,至於當日為難武當之事,在張老道看來,不過是過眼雲煙之事。

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其實單從這一點來看,縱然是張三丰不責備趙敏也就不錯了,完全沒必要又是“好”、又是“難得”的進行誇獎。那麼,張三丰的這番誇獎背後,還有何深意呢?

其實趙敏的行為頗有幾分離經叛道的味道,雖說她是蒙古族女子,但是如此為了愛人而不顧一切地拋棄父兄,恐怕也堪稱驚世駭俗了。

一個女孩子,可以為了感情、為了愛做到這個地步,其勇氣確實值得所有人敬佩,而對於張三丰尤甚。

因為,曾經有一份感情(有可能成為真摯的愛情)擺在張三丰面前,但是張三丰卻放棄了。

張三丰聽說趙敏甘心背叛父兄,跟隨張無忌,為何還連聲稱道?

張三丰當年與師傅覺遠大師一同追盜經之人,一直追到了華山頂上,而就在那兒張三丰與郭襄有了一面之緣。三年後在少室山上,張三丰再次與郭襄不期而遇,此後二人又一起從少林寺出逃,也算是“同生死、共患難”了。

當時的張三丰對於郭襄表現出了極強的依戀,但是郭襄卻因心念楊過而視而不見,而這一點直接促成了張三丰上武當山。但是,郭襄在自己心中的印象卻沒有就此抹去,反而是在幾十年後,腦海中都不時湧現出當年那個明媚的少女,也就是郭襄。

張三丰對於郭襄之情,金庸寫得比較隱晦,但是卻是毫無疑問。可是,張三丰雖然執著於這樣一份感情,卻還是沒有勇氣去追郭襄,甚至是郭襄在峨眉山上孤獨終老後他都不肯前去見一面。

在武學方面,老張乃是超級天才,但是在感情方面,老張明顯就比較懦弱了。

因為這些原因,讓他對趙敏也就自然而然地多了幾分好感、幾分敬佩之情,所以才忍不住地連聲稱讚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