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三娶16歲周淑雲,因為與兩個妻子沒有愛情

張恨水三娶16歲周淑雲,因為與兩個妻子沒有愛情

張恨水與周淑雲合影。

張恨水三娶16歲周淑雲,因為與兩個妻子沒有愛情

劉宜慶

儘管張恨水有了兩任太太,但不是他理想中的佳人,他追求愛情的夢想沒有破滅。很快,周淑雲走進了他的生活,成為他琴瑟相合的佳偶。

有一篇文章這樣寫張恨水和周淑雲相識的經過:1932年,武漢遭受特大洪水,北平新聞界舉行賑災義演。張恨水演的是《女起解》中的崇公道,與之搭檔演蘇三的是一個妙齡女子。這個動作優美、唱腔甜美的女子是春明女中學生,名叫周淑雲,給張恨水留下深刻印象。周淑雲沒有料到心儀已久而無緣得識的當紅作家張恨水,今日竟與自己同臺合演。

事實上,這是小說家言,為張恨水和周淑雲相識增加了浪漫色彩。根據張伍說法:在北京一次遊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淑雲。時間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間。

很有更離譜的說法,演繹得像小說,更加戲劇化:

一天,張恨水正在聚精會神地編稿,一位妙齡少女破門而入。那女孩開口便問:“誰是《啼笑因緣》的作者張恨水?”張恨水抬頭一看,少女那副咄咄逼人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臉上,他不緊不慢地說:“小姐,我就是,你有什麼事嗎?”女孩說:“你害得我好苦啊,我給你的信為何不復?”張恨水說:“你是誰?”那女孩說:“我是北京春明女中的學生,名叫周淑雲,今年16歲。至於要問我什麼事吧?請看我的第三封書信。”說罷順手將書信遞給了他。張恨水打開信一看,好一個才女,分明是凰求鳳呀!

周淑雲出身於一個破落官僚的家庭,父親早死,家裡負擔比較重,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愛唱京戲,聰明伶俐,張恨水也非常喜歡京戲。張恨水雖然大周淑雲二十歲,但他們兩個人談京戲,談小說,很有共同語言。1931年周淑雲嫁給張恨水時16歲,而張恨水時年36歲。周淑云為了愛情,不計名分,願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決定娶她為第三房夫人,並且熱熱鬧鬧地辦了一場婚禮。張恨水又在北京租了一間房子讓她居住。周淑雲很會處理與前面兩位夫人之間的關係,稱文淑為大姐,秋霞為二姐,彼此親如姐妹。

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的《周南》、《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周淑雲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

張恨水三娶16歲周淑雲,因為與兩個妻子沒有愛情

張恨水與周南。

張恨水終於找到了他的愛情。周南會唱京劇,張恨水會拉京胡,張恨水拉著京胡為她伴奏。周南善於交際,陪丈夫去拜訪朋友,接待賓客,她深得婆婆的喜愛。儘管小姑子的年齡都比她大,但是也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後來還學會寫舊體詩,張恨水理想的夫妻生活——“紅袖添香夜讀書”——不再是夢。

張伍在《雪泥鴻爪:我的父親張恨水》中有對母親周南深情的描寫,讓我們看到這位女性的神采:

在講“老禮兒”的謙謙君子氛圍中長大的母親,自然融進了善良、溫柔、寬容及講究禮儀等美德,在我和她生活過的二十幾年中,我從沒有看見過她厲言疾色地大聲叱呼,偶爾發一次脾氣,也是柔聲細氣的。

母親喜歡京戲,母親唱戲條件好,悟性高,而且認真地向內行學過戲,甚至向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雪豔琴請教過。父親卻是一條“左嗓子”,也就是歌唱者和伴奏的琴聲合不到一起,兩者各行其是,用梨園行的話說,就是“和胡琴說不上話”。不過有意思的是,曾經“粉墨登場”過的是父親,而不是母親。

張恨水三娶16歲周淑雲,因為與兩個妻子沒有愛情

張恨水與周南和兒子合影。

抗戰初期,周南不避艱險,穿越千山萬水,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重慶,與張恨水同甘苦共患難,一起度過了8年的抗戰時光。有關這入蜀之難的情節,張恨水後來寫進了小說《蜀道難》。 1942年,周恩來接見張恨水和周南時,讚揚了張恨水的小說是捅向封建勢力的利劍,高度評價了周南是位了不起的新女性,轉贈了毛澤東的問候、祝福及一段陝北粗呢布。

1948年底,正值新舊政權交替之時,張恨水突患中風,喪失寫作能力。在周南的悉心照料下,恢復了書寫和創作能力。就在張恨水的身體康復時,1956年周南罹癌,對張恨水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看著妻子日漸消瘦,張恨水雖寸步不離病榻,終究回天乏術。1959年10月14日,周南香消玉煩,張恨水悲慟逾垣,長歌當哭,曾先後作“悼亡吟”十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