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跟老師溝通的家長

早期教育 教育 班主任沙龍 2018-11-27

做家長的少不了要跟老師打交道,但對於絕大多數家長來說,跟老師打交道不僅被動,而且還不能將被動轉化為積極的能量傳達給孩子。家長和老師是孩子健康成長最關鍵的人物,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說:家長和老師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會越成功。今天,小編就來分享與老師溝通的技巧。

跟老師溝通的原則

1、要對老師抱以充分的信任。無論是你主動找的老師,還是被動找的,在溝通的過程中,你必須充分信任老師。你可能會遇到老師找你告狀,在你看來這些“告狀”有誇大、扭曲事實的情況,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師之所以提出這些問題,他的出發點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溝通要有一致性。跟老師溝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時間。老師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時間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學校找老師,老師正好有空是萬幸,剛好有課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處理,不僅會破壞溝通的氣氛,恐怕也不會有好的效果。

3、內容上要做到老師能接受。有篇文章在朋友圈裡比較火,說的是老師教不了的幾件事。比如孩子的行為習慣、感恩和安全教育等。選擇什麼樣的內容跟老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師的興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師無能為力的那些事,其實家長也可以抱著交流的態度去請教。

4、表達需要明確。“X老師,XXX最近在學校表現怎麼樣?”不知道有多少家長遇到老師會這樣提問。老師面對這樣的問題,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來回答。如此一來一去,跟老師溝通的機會就失去了。家長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才能保證溝通的效果。

5、溝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樣性。有多少家長只在家長會時見到老師,見到了又最多隻聊兩三句呢?其實,與老師溝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樣性的。比如,電話、網絡、便條等,家長應該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方式創造跟老師溝通的機會。

6、溝通的持續性與連貫性也很重要。溝通其實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要達到讓孩子進步的目的,有時候需要持續地、連貫地跟老師溝通。即便是通過交流解決了已有問題,家長也可以就此向老師表達謝意。千萬別讓老師有這樣的錯覺:問題一丟給老師,就完全不管不問了。

7、受眾能力的差異性。每一個老師是不一樣的,可能在A老師看來孩子身上不存在什麼問題,但到了B老師那裡,就有問題了。家長要接受老師對孩子評價的差異,也要尊重老師本身存在的差異,不要因為孩子得到不同的評價,而去給老師貼“好或壞”的標籤。

跟老師溝通的具體建議

1、出現這幾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應及時去學校找老師溝通。一是孩子情緒異常的時候,跟老師溝通能更好地找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二是孩子升級或換了新班主任的時候,跟老師聊聊孩子的情況,一般都會使孩子從中受益。三是家長要出遠門,也就是長時間不能在孩子身邊的時候,可以請求老師多關心一下孩子。

2、這幾件事是千萬不能做的。一是把有爭議的事兒帶進家長群裡,特別是一些小事情,往往表達得不合適,就很容易造成誤會。二是不要當著老師的面批評孩子,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批評老師,這些都是教育的大忌。三是切忌指導老師教學,老師可能會很友好的表示接受,但實際上多是牴觸的。

3、主動約見老師的時候,應該先想好要說的話。可以把要跟老師交流的問題一一寫在紙上,再想一想自己要表達的意思,這樣既不會浪費時間,也不會漏掉要表達的東西。如果是臨時跟老師溝通,也要儘量做到言簡意賅,不要長篇大論。因為這種臨時情況下,家長都不知道老師後面有沒有什麼事。

最重要的事兒來了

跟老師溝通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是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孩子的進步和提高。怎樣才能通過跟老師溝通讓孩子改進呢?做家長的必須記住一點:孩子需要的不是評價,而是指導。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老師找到了小明的爸爸,告訴他小明經常不按時到校,不做家庭作業,聽課筆記也一塌糊塗。這時候給孩子評價,就是把老師反映的情況再轉述一遍。你想孩子聽了是什麼感覺呢?

如果是換成指導的方式,會怎樣呢?爸爸告訴小明:老師說如果你能準時到校、按時完成家庭作業、聽課時筆記再整潔一些,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怎麼樣?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把老師反映的事記下來,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讓孩子看到需要改進的方向,而不是評價,其實是件非常簡單的事。而這簡單的轉變,就是家長跟老師溝通後,最重要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