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人的大馬戲情結,燃情濱城時代記憶!

雜技 猴子 社會 小視角的大世界 2017-04-13

記者和不同年齡“馬戲迷”們聊天,一場演出牽出大連人半個世紀的馬戲情結。

觀眾:

屬於一代人的“馬戲情結”

大連人的大馬戲情結,燃情濱城時代記憶!

“記得60年代,那時候我們還很年輕,在現在勝利廣場那兒,大連雜技團支大篷演馬戲。單位工會組織看,一票難求,可熱鬧了。我們倆好不容易從同事那串成了兩張挨著的票。這一晃都成老頭老太太了。”

家住中山的張女士說,小時候母親帶她看馬戲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時候有小狗算數學題、小猴騎羊圍圈跑、老虎鑽火圈、自行車上疊羅漢、小丑的現場互動等節目,這些表演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太新鮮了。”

一旁的張媽媽補充說:“當時工資只有四五十塊,馬戲門票就要5塊10塊,這在那時也是很奢侈的。”

“這次來看馬戲主要讓女兒長長見識,另外,小時候母親帶我去看,現在也該我帶母親看一看了。”臨走時,張女士對記者說,“小時候看的都是國內馬戲團,聽說這次的國際大馬戲團有俄羅斯、朝鮮、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演員,還有獅子老虎、空中飛人等,期待這次馬戲表演能讓女兒體驗到我小時候的那種快樂。”大連人的大馬戲情結,燃情濱城時代記憶!

演員:

那時演“空中飛人”,就像被烤的吊爐餅

老大連人或許記得,上世紀80年代前,大連火車站前的那個可容納2000人的馬戲大篷,曾給大連人的生活帶來多少精彩和快樂。之後大篷雖然沒了,大連人的馬戲情結還在。

一位當年參加過演出的雜技團老演員王姐趕到晚報社來買馬戲票,和記者憶苦思甜,王姐說起當年的有趣往事。

“去年大馬戲團來我就去看了,我的感受肯定和大家不一樣,現在的馬戲演出水平高,環境好啊。我還記得是上世紀80年代,原來的大篷沒有了,為滿足大家的需要,我們在學校操場上支大篷演出。夏天,沒有空調、風扇,我參演空中飛人,在天上飛,熱得汗流浹背,跟吊爐餅似的。”王姐告訴記者,那時條件特別艱苦,長條凳子,大篷,都是演員自己搭,下雨了大篷還漏雨。“但是觀眾熱情特別高,幾乎場場爆滿,馬戲就是這麼有魅力。”

王姐說,現在大篷條件是真好,節目也今非昔比:“去年就很精彩,聽說今年比去年陣容更強大,正好有外地親戚來大連,我多買幾張請大家看。 大連人的大馬戲情結,燃情濱城時代記憶!

反思:

馬戲緣何讓人鍾情?

雖說現在一提起馬戲,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外國大馬戲團,但記者仔細一百度,答案亮了。資料顯示,馬戲起源於中國漢代,距今已有近兩千年曆史,它是掌握一定技能的人騎在馬上進行各種動作表演。

到了近現代,馬戲一般在廣場或特建的馬戲場、大型帳篷中演出,除了馬上項目外,相繼增添幾十種動物參加的雜技表演,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

環球國際大馬戲團去年曾來大連演出,盛況空前,引爆星海灣,今年再次來到大連依然受到了大連老百姓的熱情響應。

國際大馬戲團緣何兩次來到大連?此次演出負責人,人民文化俱樂部總經理張榮榮給記者講述了她的初衷:“去年我在廣州看了長隆大馬戲,特別震撼。看見老人和孩子們被馬戲吸引、為馬戲著迷的那種狀態,就決定要引進馬戲演出,讓大連的普通百姓家庭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化生活。”

張榮榮說,現在正是大連的旅遊旺季,一直以來大連旅遊都以看景為主,她很希望馬戲能給大連旅遊增添新亮點:“這個季節來大連,到星海灣不僅能看美景,暢飲啤酒,還能觀賞國際頂級的馬戲表演,全家人各取所需,一起狂歡,是件多麼開心的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