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三步:把焯過水的鴨肉放入溫水中洗乾淨,洗掉附在鴨肉上的浮沫。這裡不建議用冷水洗,冷水洗過之後鴨肉由熱遇冷,口感會變脆,不容易煮爛。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三步:把焯過水的鴨肉放入溫水中洗乾淨,洗掉附在鴨肉上的浮沫。這裡不建議用冷水洗,冷水洗過之後鴨肉由熱遇冷,口感會變脆,不容易煮爛。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四步:把鴨肉和玉竹、沙蔘、百合、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加入沒過所有食材的清水。

鴨肉可以燉久一點,燉得越久,味道越香濃,它不像排骨和雞肉,不用擔心會燉爛,在燉的過程中可以扔一把枸杞進去。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三步:把焯過水的鴨肉放入溫水中洗乾淨,洗掉附在鴨肉上的浮沫。這裡不建議用冷水洗,冷水洗過之後鴨肉由熱遇冷,口感會變脆,不容易煮爛。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四步:把鴨肉和玉竹、沙蔘、百合、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加入沒過所有食材的清水。

鴨肉可以燉久一點,燉得越久,味道越香濃,它不像排骨和雞肉,不用擔心會燉爛,在燉的過程中可以扔一把枸杞進去。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五步:大概燉了2個小時,原來的清水已經變成香濃的鴨湯,空氣中飄散著藥香和肉香,快要出鍋的時候,放入少量食鹽調味,不要放太多食鹽影響鮮味,然後再煮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三步:把焯過水的鴨肉放入溫水中洗乾淨,洗掉附在鴨肉上的浮沫。這裡不建議用冷水洗,冷水洗過之後鴨肉由熱遇冷,口感會變脆,不容易煮爛。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四步:把鴨肉和玉竹、沙蔘、百合、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加入沒過所有食材的清水。

鴨肉可以燉久一點,燉得越久,味道越香濃,它不像排骨和雞肉,不用擔心會燉爛,在燉的過程中可以扔一把枸杞進去。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五步:大概燉了2個小時,原來的清水已經變成香濃的鴨湯,空氣中飄散著藥香和肉香,快要出鍋的時候,放入少量食鹽調味,不要放太多食鹽影響鮮味,然後再煮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吃飯之前,喝上一碗,帶著淡淡的藥香,入口甘甜,暖胃又暖心!其中,沙蔘和百合口感上有點類似板栗,吃在嘴裡,粉粉糯糯的,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立秋已經悄悄地過去了十幾天,雖然很多地方的氣溫還停留在夏天,但是細心的人還是會發現,早晚溫差變大了,太陽落下去之後,空氣中開始有絲絲涼意,在很多地方,短袖和拖鞋已經扛不住傍晚的溫度,這意味著,秋天慢慢地向我們靠近,氣候變化,人最容易生病,擋都擋不住。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天樹葉凋零,秋風蕭瑟,正如古詩詞所說“自古逢秋悲寂寥”,面對這些情景,人難免滋生悲觀、消極的情緒,中醫理論中有“悲傷肺”一說,人的情緒會波及到身體器官的好壞,加上秋天天氣乾燥,涼氣驟起,不僅傷肺還傷膚,因此入秋之時,最適宜喝湯,中國俗語說“湯湯水水最養人”,天氣變涼了,學會熬湯,小小一碗湯中濃縮著五味,由舌尖滑入五臟,滋養全身,秋天滋補好了,冬天也就不遠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秋季養生,不得不提到鴨肉,從中醫角度來說,鴨肉性涼,可以滋陰潤肺,止咳化痰,而且其蛋白質含量高於豬肉,但是脂肪含量卻低於豬肉,而且有人對鴨肉進行研究,鴨肉中的脂肪不同於其他畜肉,它的成分有點類似於橄欖油,不會對心腦血管造成負擔,秋天想要“貼秋膘”又怕發胖的人,不妨試試鴨肉,如果要熬湯,推薦玉竹老鴨湯,藥食同補,偶爾喝一碗,秋冬少生病。

玉竹老鴨湯屬於一道藥膳,需要用到玉竹、沙蔘、麥冬等材料,這三樣都可以入藥。藥膳自古就有,以中醫學、營養學和烹飪學作為基礎,我國古代一些著名的醫學藥典,如《金匱要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中,都有關於藥膳的記載,經過幾千年的探索,日漸成熟,藥材和食物同用,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強健身體,補充營養,增強抵抗力。

秋季喝湯好處多,今天跟大家分享玉竹老鴨湯的做法,潤肺又潤膚。

玉竹老鴨湯

玉竹老鴨湯屬於廣東的傳統名菜,有人用“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來形容廣東人的“嗜湯如命”,廣府“老火靚湯”傳承數千年,不僅湯鮮味美,而且具有不同的滋補功效,值得嘗試。

【所需食材】:

沙蔘、玉竹、百合、老薑、老鴨、清水、食鹽、紅棗和枸杞(根據喜好添加)

【製作過程】:

第一步:準備沙蔘、玉竹、幹百合,把它們用清水洗一遍,洗去灰塵和雜質,老薑去皮切片備用。

這幾類食材中,沙蔘、玉竹和百合都可以做藥用,都具有潤肺止咳之效,適合病後體虛的人食用。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二步:鴨肉儘量選擇老鴨,肥瘦要適宜,熬出來的鴨湯會有一層淡淡的金黃的油花,不要選擇嫩鴨,嫩鴨適合爆炒,老鴨更耐熬,這樣湯熬久一點,湯的味道更濃,鴨肉斬小塊之後,在鍋中燒開水,把洗乾淨的鴨肉倒進去,大火煮開之後再煮兩三分鐘,撈出裡面的浮沫。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三步:把焯過水的鴨肉放入溫水中洗乾淨,洗掉附在鴨肉上的浮沫。這裡不建議用冷水洗,冷水洗過之後鴨肉由熱遇冷,口感會變脆,不容易煮爛。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四步:把鴨肉和玉竹、沙蔘、百合、薑片一起放入燉鍋中,加入沒過所有食材的清水。

鴨肉可以燉久一點,燉得越久,味道越香濃,它不像排骨和雞肉,不用擔心會燉爛,在燉的過程中可以扔一把枸杞進去。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第五步:大概燉了2個小時,原來的清水已經變成香濃的鴨湯,空氣中飄散著藥香和肉香,快要出鍋的時候,放入少量食鹽調味,不要放太多食鹽影響鮮味,然後再煮幾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吃飯之前,喝上一碗,帶著淡淡的藥香,入口甘甜,暖胃又暖心!其中,沙蔘和百合口感上有點類似板栗,吃在嘴裡,粉粉糯糯的,讓人忍不住多吃幾口。

入秋乾燥,學會熬這碗湯,藥食同補,秋冬少生病

烹飪小課堂

1、玉竹老鴨湯雖然好喝,但是不可以偏食,任何食物,都要講究一個“度”。

2、老鴨湯可滋陰潤肺,提高抵抗力,原則上只是“預防”,感冒生病得去看醫生,對症治療。

3、如果湯太多喝不完,可以放入電飯鍋或者高壓鍋中燒開後斷電,不要揭開鍋蓋,放到下次煮麵吃,這樣湯放置一晚也不會變壞。

4、鴨湯中還可以加入麥冬,麥冬也是一種可以潤肺止咳的中藥,可以和沙蔘、玉竹還有鴨肉一起燉。

5、鴨肉燉湯之前焯水,去掉的浮沫,包括了鴨肉中的血水、雜質和脂肪等,比較髒而且沒有營養,這也是為什麼鴨肉要焯水的原因,焯過水的鴨肉燉出來的湯也更清澈。

煮一鍋,全家共享,感興趣的試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