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這組門衛大爺式的終極三問貫穿自古至今,無情地拷問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以至於科學、哲學以及宗教都試圖對此作出回答。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故事始於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經過漫長而複雜的演化後,最終在一顆名為地球的藍色星球上孕育出人類文明。在《極簡人類史》中,大衛·克里斯蒂安為我們簡明地描繪了這幅美妙的歷史畫卷。

本文將基於《極簡人類史》,梳理其中要點,為大家還原我們的故事。

138億年前宇宙創生

宇宙大爆炸是目前關於宇宙創生最主流的理論,認為宇宙誕生於約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於是才有了空間、時間、能量、物質。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最開始,宇宙極度熾熱,粒子無法結合,亂得像鍋粒子湯。隨著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下降,質子得以捕獲電子形成原子。那時的宇宙很樸素,幾乎只有氫和氦。

在大爆炸後約2億年,神奇的轉折出現了。受到一種名為引力的相互作用影響,氫原子和氦原子不斷聚合形成星雲,然後坍縮出第一批恆星。恆星就像熔爐,能夠通過聚變反應鍛造出更重的元素,然後發生戲劇性的超新星爆發。超新星爆發不僅催生了比鐵更重的元素,還將這些重元素(包括恆星鍛造的)拋灑向太空。這讓宇宙的複雜性出現質的飛躍,使化學反應成為可能。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正因如此,勞倫斯如是感嘆道——你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都來自一顆爆炸了的恆星, 你左手的原子與右手的原子也許來自不同的恆星。 這實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學中最富詩意的東西:你的一切都是星塵。

46億年前太陽誕生

大約46億年前,銀河系旋臂上的一片星雲在引力作用下坍縮,形成一顆名為太陽的恆星。太陽誕生之初,周圍環繞這一片塵埃氣體雲,即原行星盤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別看原行星盤規規矩矩地環繞在太陽周圍,實則暗流湧動——塵埃顆粒不斷碰撞、聚集,如滾雪球般形成較大的天體,孕育出行星的胚胎,即星子。在經過一場場激烈的角逐後,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脫穎而出。

初生的地球處於水深火熱中,不僅本身酷熱難耐,還要不斷遭受小行星撞擊。換個時髦一點的說法,那時的地球正經歷至暗時刻。

隨著地球慢慢冷卻,水蒸氣在地球上空凝結成雲團形成降雨,造就了早期海洋。與此同時,太陽正不斷用強大的引力維持太陽系秩序,讓太陽系逐漸平靜下來。

35億年前地球生命出現

地球海洋為化學反應提供了適宜的環境,也許是無數次偶然造就的必然,一種新的複合體出現了,這就是生命。距今約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微小、簡單、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它們不僅能通過新陳代謝從周圍汲取能量,還能通過DNA自我複製進行繁殖。

有意思的是,DNA自我複製並非完全精準無誤的,從而導致後代個體之間存在微妙差異,這是進化論所謂的自然選擇的基礎。也正是這種機制,造就瞭如今萬物生長的大千世界。

實際上,自然在選擇生命,生命也在改造自然。具備光合作用的藻類的出現,使地球大氣中的含氧量不斷上升。對於厭氧生物而言,這是一場災難,但一些物種成功適應了含氧量日益豐富的大氣,並利用氧原子的高能量驅動新陳代謝。於是,大約20億年前,真核生物出現了。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進一步豐富了物種多樣性,大大加快了自然選擇的節奏。

到了大約6億年前,第一批多細胞生物出現,這是生物圈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變革之一。數十億真核細胞密切配合,共同構成一個生命體,生物複雜性顯著提高。

然後,在大約5億年前,由於某些因緣巧合,一些生物開始進軍陸地。從那時起,千百萬種大型生物先後在地球出現,它們繁榮興旺,隨後又消亡滅絕。

大約6500萬年前,統治了地球數億年的一代霸主恐龍突然滅絕。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是一顆巨型小行星撞擊地球終結了恐龍。這顆小行星為人類登上歷史舞臺鋪平了道路。

從宇宙大爆炸到人類文明,這就是我們的故事!

擺脫了恐龍這塊絆腳石,在災難中倖存下來的哺乳動物迎來了自己的春天,大有一片欣欣向榮的氣派。大量新型哺乳動物開始在地球出現,其中包括靈長類動物。

大約700萬年前,非洲的一些猿類開始雙腳站立。這是第一批類人猿,可能是人類的直接祖先。約200萬年前,非洲東部出現了另一個類人物種,名為能人。約50萬年前,非洲又出現一個類人物種,名為直立人,並遷徙到世界其他區域。到了大約25萬年前,我們人類,即現代智人出現在東非,人類終於閃亮登場。

25萬年前-1萬年前採集狩獵時代

最開始,整個人類社會依靠採集和狩獵生存,這一時期被稱為採集狩獵時代或舊石器時代。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時代,也是迄今為止最長的時代。

採集狩獵時代的人類生活閒適,他們每天只需花幾個小時尋找生活必需品,所花時間比農業社會和現代社會的大多數人都要少得多。不過,那時生活也艱難,嬰兒死亡率極高,人們壽命普遍很低,可能低於30歲。

當時,人類開始向世界各地遷徙,往往導致所到之處的大型動物快速滅絕。這是人類在自然界中的統治力與破壞力的一種表現。

人類與眾不同的原因,不僅在於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更重要的是語言符號的發明。語言符號使人類交流系統在效率、範圍和準確性方面大大提高,使知識的積累速度遠遠超過流失速度。隨著知識的積累和增長,人類後代得以適應更多樣的環境。

1萬年前-公元1750年農耕時代

隨著知識與技能的不斷積累以及氣候變化(上一個冰河時代結束),人類得以獲取充足的資源,過上半定居的生活,最終發展出農業,進入農耕時代

從生態學上講,農業能比採集狩獵更有效率地獲取自然界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與資源。農耕者比採集狩獵者更自覺地介入自然,農業放大了人類對自然環境、自身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在農耕時代,人類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跨過山和大海,村莊、城鎮乃至國家開始孕育而出。儲存糧食的增加使人類社會第一次有能力養活大量的非農業生產者,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社會分工,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經濟、文化、技術的發展,同時等級制度也伴隨而生。

公元1750年至今近現代

在人類史的三個主要時代中,近現代是最短暫和最動盪的時代。這個短暫時代的變革也比以往更為迅速和徹底,這一時期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人類歷史中人口總和的20%都生活在這兩個多世紀。

在這短短的兩百多年裡,人類已經獲得毀滅自身以及深刻影響自然的能力。以至於一些學者聲稱,由於我們這個物種擁有獨一無二的重塑世界的能力,人類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紀元——人類世

回望過去138億年,我們會發現,不論是宇宙歷史還是人類歷史,實際上都是多樣性和複雜性不斷增加以及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乎在精妙設計之下悄然而自發的運行,沒準只是某個大神文明的一場實驗罷了。誰知道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