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教育不改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事件回顧:

在貴州大數據峰會上,馬雲語出驚人:如果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未來需要的是有十八般武藝的人才,比如我家的洗衣機槽清潔劑,去汙、抑菌、祛味、養護一包搞定。未來三十年是最佳的超車時代,是重新定義的變革時代。在這個大數據、人工智能不斷髮展的時代,如果繼續以前的教學方法,不讓孩子去體驗、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你認可這個說法嗎?

網友:

@捷爾斯特 : 現在已經挺多工作都不需要人來幹了,都被機器取代了

@我就不信連這個名字都有人搶:所以以後階級分化會更嚴重,普通人越來越難越升成有錢人,沒辦法人生來就是三六九等,大勢所趨,普通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改變出身。再或者死記硬背,做普通而重複的工作,一輩子也就普普通通的過了。

@南山婆婆納:我孩子賣飯。我就不信30年後人們不吃飯。

@時光不易withyou:你說的容易,琴棋書畫,這不要錢?如果玩月這些東西,要學精,就要大量的票子?這是普通家庭能負擔的起嗎?

@美眉穿衣打扮:別人給的從來不叫安全感,勉強算是廉價的依賴,安全感以獨立為基礎。

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指出高端人才隊伍建設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或正在顛覆性的改變著許多行業和領域,教育也不例外。人工智能是什麼?人工智能會對未來教育造成什麼影響?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培養孩子?

高端人才隊伍建設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中之重!

人工智能+教育:開啟教育新模式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電腦科學教授阿肖克·戈埃爾創造了一個人工智能助教,可幫教授處理日常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這位人工智能助教被起名為吉爾·華生,吉爾在2016年春季班上崗,經過大半個學期,學生們都沒有注意到回答他們詢問的“吉爾·華生”原來是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工智能助教上崗,最好的詮釋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創新與影響。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瞭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能如何與教育結合

互聯之所以偉大,在於它在另一個層面上顛覆了傳統,所以才會有互聯網教育逐漸顛覆傳統教育。互聯網教育除了以內容、人為核心的競爭外,還加入了模式、產品等維度競爭。

讓更多人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正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大有所為之處。

1.自動批改作業

計算機科學家喬納森研發了一款可進行英語語法糾錯的軟件,不同於其他同類型軟件的是,它能夠聯繫上下文去理解全文,然後做出判斷,例如各種英語時態的主謂一致,單複數等。它將提高英語翻譯軟件或程序翻譯的準確性,解決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問題。語音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的進步,使得自動批改作業成為可能,對於簡單的文義語法機器可以自動識別糾錯,甚至是提出修改意見,這將會大大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

2.拍照搜題的在線答疑

2014年到2015年投資比較火爆的拍照搜題軟件都是藉助了智能圖像識別技術,學生遇到難題時只需要用手機排成照片上傳到雲端,系統在一到兩秒內就可以反饋出答案和解題思路,而且這類軟件不僅能識別機打題目,手寫的題目的識別正確率也越來越準,目前達到了70%以上,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語音識別測評

語音識別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目前主要用於英語口語測評上,語音測評軟件能在用戶跟讀的過程中,很快對發音做出測評並指出發音不準的地方,通過反覆的測評訓練用戶的口語。

4.個性化學習

如果說今天課堂教學的主流方法是“從原理到應用”,那麼機器人的教學方法是“從案例到原理”,並且是同時學習多個案例。事實證明,很多被原理絆腳的學生更適應於“從案例到原理”的學習方法。

當一個學生閱讀材料並回答問題時,系統會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給出相關資料。系統知道應該考學生什麼問題,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系統還會在儘可能長的時間內保留學生信息,以便未來能給學生帶來更多的幫助。

大數據可以描述每個學生的學習特性。根據倫敦一家研究機構的分析,人們的學習方法可以分為70種;而某機構的機器人已經積累了1300萬名學生做過的8億道題目,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5.對教學體系進行反饋和評測

試想一個場景,當某學生在查詢自己的期末成績的時候,他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分數,還附有一份“診斷報告單”。通過這份報告,他不但可以瞭解到自己學科板塊知識點和能力點的掌握情況,還能看到對自己的優勢、劣勢的學科分析。通過這些數據為每個學生進行“畫像”,從而找到提升成績的方法。

這就是藉助大數據的幫助,通過對學生學習成長過程與成效的數據統計,診斷出學生知識、能力結構和學習需求的不同,以幫助學生和教師獲取真實有效的診斷數據。學生可以清楚看到問題所在,學習更高效;教師也可對症下藥地針對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教與學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人工智能來了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做?

教育將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改變。在人工智能時代,孩子需要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需要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激發,以及培養孩子有創造力的批判性思維,實現個體的差異化、精準化教育。那麼面臨時代的變革,家長究竟應該如何做?

培養創造力與邏輯思維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天生的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探索整個世界,孩子通過自己的行動去獲得外界信息、獲取知識、積累經驗,而孩子所接觸到的世界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家長的構建。

當家長在給孩子準備玩具時,可以在滿足孩子的喜好的情況下為孩子準備一些擁有更大創意空間的玩具,如家長為孩子選擇積木時,可以選擇能夠更多面搭建的積木系列,滿足孩子無盡的想象力。

而在孩子日常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更應該支持孩子主動探究行為,引導其自行分析解決問題,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比如孩子在搭建模型時,家長應該避免告訴孩子如何搭,而應該鼓勵和肯定孩子的創造性,避免孩子形成固化思維。

培養孩子使用思維導圖

在人工智能時代,人類將成為機器的使用者,一些重複、強制的記憶將變得不那麼重要,但是強大思維的作用也就此顯現。

家長可以從孩子小的時候起就培養其使用思維導圖來解決問題,從小就培養孩子清晰的思路及強大的邏輯,以更好的思維方式去應對生活中的問題。

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科技產品

其實人工智能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多,北京市第十二中學高中部的兩個班級就已經嘗試人工智能教學,任課教師和學生人手一臺人工智能教學平板電腦。

人工智能時代,電子產品將成為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因此可以避免對孩子的過分限制,在有引導的情況下,讓孩子適度的使用電子產品,也有助於孩子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

關注不可取代的能力

家長在關注人工智能的時候,首要看到的就是人工智能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便利,更應該看到在面對人工智能時,哪些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情感處理能力、深度交流能力等。

教育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培養,軟技能也是不容忽視的教育內容,以考察記憶力來評判個人能力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教育的作用更應該是孩子可以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

所以當家長關注孩子在傳統知識的學習時,更應該關注如感知能力、創造力和洞察力等能力,這更多的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能力和品質。

對於人工智能,我們應該報以開放的心態,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只有讓孩子從小多接觸多瞭解,培養他們的創造性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自如的應對即將到來的人工智能時代。

文章來源:北京日報、搜狐教育、網易、微信公眾號、網絡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