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語文 寓言 高考 莊子 讀書 詩歌 文章 蝴蝶 學信裡手 2019-06-03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2019年高考越來越近,語文作為第一門開考科目,備受大家的關注,完事開頭難,把語文考好,為自己開一個好頭。而語文的重中之重就是作文,下面分享高三名校的考前作文素材供參考,希望對備考的莘莘學子有所幫助。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老師走進教室,手裡拿著一張畫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他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學生們齊聲回答:“一個黑點!”這時,老師說:“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張白紙嗎?”

“黑點·白紙”的內涵豐富,寓意深刻。請以“黑點·白紙”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這個話題的範圍是很寬泛的,但要與上述材料引發的思想感受有關。

2)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3)不少於800字。

◇審題

首先要考慮的是這則材料有什麼樣的“內涵”和“寓意”,能引發什麼樣的“思想感受”。

對應關係:黑點——白紙。

矛盾的集中點:學生只看到黑點,而看不到白紙。黑點只是個點,而白紙是面積要大得多的面,卻為什麼回答“一個黑點”呢?問題是,並不是沒有看到。——這應該是引發我們思考的焦點。

由此及彼的聯想:注意聯繫有社會價值的問題,注意聯繫自身實際。

◇立意

●重視平凡。突出的黑點被白紙襯托而醒目,人們卻往往只聚焦偉大而忽略平凡。——認識觀價值觀的討論。

●注重特長。人總是對於獨特、有別於其他的點產生強烈的反應。如果把這個黑點剪下來貼到黑紙上,同樣還是這個黑點,卻不會被注意到了。那麼,要凸現自我增加自我價值,就要發展有別於其他的特長。不做鶴群之中的鶴,要做雞群之中的鶴。評價韓寒、滿舟或瓊瑤、比爾·蓋茨。——要全才還是要專才。

●一葉障目為哪般。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正確評價事物。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以一眚掩大德——正確評價人物。

●抓住老師的反問做文章。學會換角度換方式看問題。全面看問題。——突破思維定勢。

●認為學生的回答是正常的,是符合人們觀察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的。指著魚缸問看到了什麼,回答肯定是兩條小金魚,而不是水和魚缸。莫非要回答黑點,畫有黑點的紙,還有老師的手不成?人生應聚焦為醒目突出的點,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人生。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莊子·駢拇篇》記載了這樣一則簡短的寓言故事:“長者不為(注:認為)有餘,短者不為不足。鳧脛(注:腿)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要求:這則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想?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審題

這則寓言的大意是:鳧鳥的腳雖然短,但要加長卻會讓人擔憂;鶴的腳雖然很長,如果減短了卻是讓人悲傷的事。所以,本來是長的就不要減短,本來是短的就不要加長。莊子本意是藉此闡述道家順性無為的主張。不過單就寓言本身來看,它其實是在說萬物之短長自有其合理性,“長者”不認為自己是多餘的,而“短者”也不會認為自己有什麼不足。

1.這是一則寓言材料,審題有一定難度。材料的核心意思是事物無論長短都有價值,強行改變會造成悲劇。據此,文中長與短不是優與劣、得與失、成功與失敗、完美與缺陷的關係,拋開材料寓意去談這些關係則視為偏題。

2.“這則故事給了你怎樣的感想”,引導語暗示考生,所有的感想或思考都要由此故事而來,都要與故事構成正向的或反向的對應。

3.“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引導語告訴考生要整體把握這則寓言,不能抓住隻言片語加以發揮。比如考生只看到“長者不為有餘”就寫人不能妄自尊大,看到“短者不為不足”就立意為人不能故步自封等,均應視為偏題。材料前兩句與後兩句構成觀點和解說的關係,自有論證的邏輯,所以無視這種邏輯去否定整個寓意,談人應該突破自己的缺陷則仍然為偏題。

4.對於材料蘊含的哲理不可否定,考生只能在肯定此哲理的前提下立意構思。

◇立意

●從“長者”“短者”角度:

1.認識自己的價值,做好自己,不妄自菲薄。

2.悅納自我,勿東施效顰。

3.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從他人角度:

1. 順應自然,不做違背規律的蠢事。

2. 長和短各有價值,不可等量齊觀。

3. 萬物都有存在的意義,參差百態的世界最美。

4.承認個體的獨特性、差異性,不能按一個模子、一個標準去塑造千姿百態的生命。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3.根據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秋晨,我到學校辦公室剛坐下,便有人通知說我班教室有兩塊玻璃昨晚被風打破了。我馬上意識到這事在這所管理嚴格的小學將意味著什麼。

中午,我找來昨天的值日生朱蘭。她怯怯地說:“昨晚放學時,教室裡有兩隻蝴蝶,趕來趕去,總有一隻飛不出教室。我只好打開一扇窗戶,好讓外面的飛進來,或讓裡面的飛出去,讓它們結伴去玩,想不到會被秋風打破了玻璃。”朱蘭幾乎落淚地囁嚅說願意賠這兩塊玻璃。

我一時無語。然後摸了摸她的頭髮說:“不用了,去玩吧。”

後來。我去了財務室,賠償了兩塊玻璃的錢。

這是我很樂意付的錢。

要求:①以上述材料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審題

本題的命題意圖很顯豁。生命是值得尊重的,愛心、善心、同情心,人若失去了這些,那還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呢?材料中的那位老師對教室玻璃被打破一事的處理是理智的,能給人教益。

寫作本題,宜從老師那個角度入手,因為材料主要表現了師長對善良童心的呵護。若從值日生朱蘭那個角度去寫,則是沒有分清材料要素的主次關係。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改革開放初,“打工成為萬元戶”“男上工地女進廠”成為不少人的夢想。而如今,開外賣店、辦汽修廠、做電商賣農產品等,“創業自己幹”成為越來越多有志青年的首選。

從“是錢就要賺”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義利觀如今逐漸向好;

從“養兒防老”到“兒女都好”,重男輕女觀念有了極大改變;

從“讀書多不如打工早”到“沒文化真可怕”,懂文化、有知識成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

思想觀念的變革是一切社會變革的先導,人們的思想和心靈變遷,成為國家鉅變、社會進步的一個生動縮影。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在2019年國慶70週年大會上和同學們交流。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審題

本題屬於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國新課標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緊貼時代熱點,關注思維品質,具有較強的思辨性,體現新高考作文考查立德樹人。

時間的痕跡體現在滄海桑田上,也刻寫在人的觀念演進和心靈變遷中。本則材料選材於《人民日報》的一則評論。材料講述的是社會變革過程中,人們思想和心靈的變化。要求考生思考分析:社會變革和人們思想觀念變化的關係。

一方面改革開放四十年,隨著社會變革,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髮生變化。從材料中可以解讀:70年社會,人們築夢空間越來越廣闊,逐夢征程越來越光明;金錢觀向這誠信進步;生育觀逐步走向理性和文明;文化觀體現在對知識的尊重和敬畏;這些都在向好發展。

另一方面人們精神面貌的吐故納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推動著社會變革。誠信的金錢觀必然推動社會整體信用體現的建立;生育文明必然讓“重男輕女”思想遁形;

題目要求考生圍繞“社會變革”與“心靈變遷”的行為,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命題材料緊扣當下的熱點問題,降低了考生的閱讀難度,同時也降低了考生的審題難度,但思辨性較強,考生寫作的角度廣泛,引導考生深度思考。考生在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命題者的意圖,否則容易偏題,導致失分。

◇立意

1.從心靈變遷感悟歷史鉅變。

2.時代塑造夢想,夢想改變時代。

3.精神面貌的吐故納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和推動著社會變革。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一個旅客首次乘搭客輪,碰見船長聊了起來:“船長先生,您一直往來於這條河裡,那麼您對河中每一處險灘,一定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船長說:“我對河中的險灘並不全部清楚。”旅客驚訝地說:“您不知道那裡有險灘,那怎麼開船呢?”船長說:“呵呵,為什麼要在險灘之間摸索呢?我知道深水在那裡,不就夠了嗎?”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審題

本題屬於新材料作文,符合近年全國新課標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緊貼時代熱點,關注思維品質,具有較強的思辨性,體現新高考作文考查立德樹人。

材料講述的是行船是更應重視“險灘”還是“深水”的問題。一方面旅客認為經常在河裡行船,應該知曉“險灘”;一方面經驗豐富的船長只需要知曉“深水”。題目要求考生針對“險灘”與“深水”的行為,寫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命題材料緊扣當下教育的熱點問題,降低了考生的閱讀難度,同時也降低了考生的審題難度,但思辨性較強,考生寫作的角度廣泛,引導考生深度思考。考生在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命題者的意圖,否則容易偏題,導致失分。

綜合材料內容,材料是圍繞“深水與險灘”的象徵義展開,對旅客和船長的觀點展開分析即可。

角度一:旅客角度。即認為知曉險灘的危險重要,強調我們很多時候重視生活中的可能會遇見的坎坷和困境。

角度二:船長角度。即人生的路途上難免有各種坎坷、險灘,但如果你知道並已經行駛在一條安全、平坦的人生大道上時,你又何必再去顧及那些無謂的歧途呢?

角度三:綜合角度。即如果既知曉險灘,又對深水瞭解清楚,就會船行千里無憂。

這三個角度都可以寫,但是顯然從材料所描述的場景來說,角度二和三的立意相對更準確一些,也更容易得高分。

◇立意

1.面對未知,要謹慎小心,知曉可能會面對的困難和坎坷。

2.知曉規律,無畏歧途。

3.知曉規律,積極面對坎坷。

4.自信來自不斷探索和堅守。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高山上終年都覆蓋著皚皚白雪,這些雪,遠看上去如同一個龐大而堅固的白雪帝國,堅不可摧,然而積雪越厚,下面的雪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當這種壓力達到極限的時候,哪怕是一點點外界的力,比如動物的奔跑、滾落的石塊、颳風、輕微的震動,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聲,都足以引發一場大型雪崩。

雪崩時是一場壯觀的災難!

可是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

以上材料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審題

1.立意限制。“可是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覺得自己有責任”,考生必須思考的問題是,是不是這些雪花真的沒有責任?這句是審題立意的關鍵,決定了考生立意的方向。沒有這個句子,從壓力、量變質變、責任、個人集體、外界誘因等方向上立意都是切題的,但有了這個句子,立意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如果忽略這個句子,只抓住雪崩的原因而大談壓力和量變質變,只能算基本符合題意;如拋開材料談壓力和量變質變,則視為偏題。

2.內容限制。考生審題時務必要讀懂材料的內容和含義。這是一則寓言性材料,考生在行文時要能由此材料聯想到社會、人生,而不能侷限於就事說事。

◇立意

1.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曾經無辜。

2. 雪崩時,每一片雪花都要反思。

3.事必關己,人人有責。

4.無盡的人,都與我有關。

5.不做與世隔絕的孤島。

高考前不能錯過的作文素材——名校高三學生都在看


7.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米蘭·昆德拉說:“生活是一張永遠無法完成的草圖,是一次永遠無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們在面對抉擇時完全沒有判斷的依據。我們既不能把它們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

材料二:林清玄最後一條微博裡說:“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不得套作和抄襲

◇審題

材料一,強調生活是一種進行時態,是沒有預演的,人們在面對抉擇時甚至是盲目的。我們既不能把它們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後再來度過。考生不能就此悲觀地理解材料,而要體現出面對此種狀態的積極的選擇和思考,唯此才能體現出考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材料二,強調生活雖然是不自由的,但要對生活充滿希望和信心,始終保持飛翔的姿態。材料一揭示了生活的本真狀態,材料二是對材料一的深化,即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要“飛翔”著去追尋“詩和遠方”。

◇立意

1. 生活沒有彩排,要堅定理想,砥礪前行。

2.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可以“飛”向“詩和遠方”。

3.奮力“飛翔”,讓人生“草圖”成美圖。

4.不懼“塵網”,心懷夢想,勇敢飛翔。

5.向夢想進發,追尋“詩和遠方”。

6.生活沒有彩排,應盡力過好當下。

7.永遠保持“飛翔”的姿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