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于謙 徐有貞 曹吉祥 景泰帝 淡而彌長 2017-03-28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英宗南宮復辟,主要功臣有四人: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軏,及太監曹吉祥、右副都御史徐有貞,這四人自作主張,乘人之危,擁戴英宗復位,自然得到英宗重用!但好景不長,自我作死,四人都沒了個好下場。其中,徐有貞作為南宮復辟首功之臣,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材,無奈品行不端,屢行不義,最後被貶雲南、罷黜回鄉,可謂機關算盡,反留下千古罵名。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徐有貞是有才的文人,詩文、書畫、天文、地理、星象等有所涉獵,但他也是一個典型的陰謀家、投機分子,他既沒有文人的骨氣,也沒有賢臣的操守,在他的心中,功名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功名,可以不擇手段,也不計身前身後名聲。在明一朝,有骨氣、有節操的文人、官員、御史不計其數,此人在明朝眾多文人、忠臣、諍士之中,顯得更加地不堪和卑劣!

一是為避皇鄙,改名升官

他本名徐珵,因為北京保衛戰時建議南遷,被景泰帝朱祁鈺所鄙視,也被當時朝臣所譏笑。他幾次巴結重臣、請人推薦,但景泰帝只要看到這個名字就視為眼中釘,一律不予撥擢。後來經人提醒改名徐有貞,從此官運亨通!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二是鋌而走險,主導復辟

他知道,景泰帝不過是忘記了他的本名,如果一旦知道他改名的事實,必定被治欺君之罪,所以他也只能鋌而走險,如果成功了,他就可以抹掉當年不光彩的歷史。他在南宮復辟中並不是最早的發起人,他是被許彬推薦和石亨拉攏進來的,可謂與石、張等人一拍即合。在南宮復辟過程中,徐有貞最為積極、最為果決,他與家人訣別,言:“事成後功在社稷,共享富貴,否則禍必殺身,除非做鬼回來。”大有“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概。他在石、曹二人猶豫不決的時候,假借天象之說,堅定了兩人擁戴英宗復辟的信心和決心。他帶兵撞開了南宮城門,引導英宗進入皇宮,並帶頭高呼“太上皇復位了,眾官何不進謁?”,可謂是英宗復辟的第一大功臣、先鋒官、操盤手。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三是厚顏無恥,害死忠

景帝在位時,他委託于謙為自己升官說辭,但景帝不喜歡他,他卻把怨氣發在於謙身上,怪于謙沒有幫他說話!英宗復辟成功之後,他和石、曹等誣告于謙在景帝之後,準備迎立襄王朱瞻墡,把于謙、王文等人陷害入獄。于謙等人並沒有罪,英宗也沒有打算殺他,但徐有貞的兩句話直接害死了于謙

第一句話:審訊于謙之時,並沒有于謙迎立襄王的真憑實據,但徐有貞說“事尚未成,自無實跡,但心已可誅,應當定罪”,意思就是說,于謙雖然沒有迎立襄王的事實,但你心裡是這麼想的,心裡這麼想就不對、就是罪、就應處罰!這句話與當年秦檜的“莫須有”更加無恥、更加荒謬、更加強詞奪理,哪裡有靠猜測就給人家定罪的?可見徐有貞為了個人的升遷、皇帝的喜好,厚顏無恥到何等地步?

第二句話:英宗念于謙等人為他朱家王朝有功,不忍殺謙,此時徐有貞又使陰招,再獻佞言,對英宗說:“不殺于謙,今日事有何名譽?”,意思就是說你不殺了于謙,你的南宮復辟就名不正言不順,這一句話擊中了英宗的心中要害,促成英宗下決心殺掉于謙。

一方面,他善於揣測聖意,知道英宗最看重的是自己地位的鞏固,只要對皇位有威脅的人他都要幫助皇帝除去,只要對鞏固皇位有好處的事他都幫皇帝想到和做到。另一方面,他心胸狹窄、瑕疵必報,他記恨當年于謙沒有幫他,所以一朝得勢,便公報私仇,對於謙冤死負有推波助瀾、助紂為虐的責任,這也是他在歷史上留下的汙點和罵名!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節操的文人,得勢之後猶如無根之萍,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在傾軋內爭之中進退失據、一敗塗地。當他發現英宗不太喜歡石、曹之後,開始在英宗面前說兩人的壞話,但他的實力不如石、曹兩人,玩手段也玩不過兩人,仕途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第一,中曹吉祥反間之計被英宗疏遠。英宗與徐有貞在密室詳談,被曹吉祥的親信太監聽到!曹吉祥故意向英宗說起密室談及事宜,被英宗誤會為徐有貞洩密,從此疏遠了徐有貞。

第二,受御史牽連貶為廣東參政。御史楊瑄狀告石、曹強佔良田,被石、曹搶先獲知,一番運作之下,昏暗英宗中計,一干御史皆入獄中。石、曹兩人乘勝追擊、一鼓作氣,將兩位內閣大臣李賢、徐有貞陷入獄中。李、徐及楊等諸人均被貶至地方,降為參政、布政使,有的被貶為知縣等,徐有貞被貶為廣東參政,從此離開政治中心。

第三,再遭誣陷發配雲南。石、曹兩人對徐有貞可謂恨之入骨,本來他在廣東當參政當得好好的,但因為朝中又出一大案,石、曹兩人再次在英宗面前誣陷徐有貞有不法之事,這次英宗根本沒有辨別真偽,直接將徐有貞發配到雲南!後來,被允許回到家鄉,浪跡山水之間。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相比張、石、曹等人,徐有貞雖然一再被貶,但最後也算安度晚年!此人雖然是典型的政治油子,但他治理黃河有功,還算是做了一點好事和實事、也算有一點能力和水平。而且他還算是一個才子,詩書均有作品留於後世,書法頗有懷素之風,關鍵是他還有一個比他還有名的外孫——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

此人擁戴英宗復辟,兩句話害死於謙,外孫比他還出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