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在我國的西南邊陲,有個主打雨林、柔情、傣鄉牌的旅遊小城,這裡熱帶森林、雨林面積廣闊,綿延數百里;這裡異域風情濃郁、南傳佛教靜謐,充滿柔情之風;這裡是傣族聚居的地方之一,是傣泐人的歷史文化核心。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這裡本來就是空氣優良之地、原生態之地,是雲南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然而這裡竟然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在人們的預料之外,卻也在預料之中。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霾,霧霾,灰霾

在上古時期,霾被先人們認為是巨獸,因為它看得到卻摸不著、無形且無質,在甲骨文中,“霾”出現很多次,直觀上看它像藏頭露腳、大眼睛的狸貓在雨天裡行走,(霾)風而雨土為霾。最早對“霾”做出解釋的是成書於戰國前後的辭書之祖《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為霾”;說文解字謂之:風雨土也。從雨狸聲。《詩》曰:“終風且霾。”莫皆切。

如今,霾指一種大氣現象,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使空氣渾濁,水平能見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種天氣現象”,大家都知道霧,對於霧霾,大家也都不陌生,秋冬季節的大城市、工業重地都會有相關報道。灰霾也不難懂,我國氣象局在《地面氣象觀測規範》有灰霾的定義,即“大量極細微的幹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

灰霾天氣常見於黃淮海地區、長江河谷、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形成灰霾的要素有:水平方向靜風現象的增多、垂直方向的逆溫現象、懸浮顆粒物的增加。以上這些地區,經濟較為發達,城市規模大、數量多,工業生產規模大,人口密集;可這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經濟發展滯後、城市規模小、工業基礎薄弱,甚至缺乏工業基礎,人口僅50餘萬,城鎮化率不足50%,全境森林覆蓋率84.46%,這樣的小城怎麼會出現灰霾呢?

景洪之於西雙版納

近來出現灰霾的小城名叫景洪,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但說起西雙版納就知道,景洪市是西雙版納州的州府,也可以理解為西雙版納的市中心。西雙版納古稱勐泐,是傣泐人(西雙版納傣族自稱傣泐)的聚居地,現為雲南省下轄的傣族自治州,全州轄景洪市、勐海縣和勐臘縣一市兩縣,州鎮府駐景洪市,西雙版納面積約1.97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不足120萬,2018年經濟總量417億元,與2017年(393億元)相比增量不足24億。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從古代傣泐人入主西雙版納開始,景洪一直是這裡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和軍事中心,公元1180年,傣泐首領帕雅真統一勐泐(包括西雙版納全境),也把王都定在勐景洪,景永、景隴曾作為景洪的代稱,而從元朝開始,在漢籍史書中,景洪被稱為徹裡、車裡;如今,景洪市是個縣級市,是西雙版納州府所在地,是西雙版納的形象和旅遊中心,也是雲南面向中南半島開放的橋頭堡。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2018年景洪實現了219.7億元GDP,與2017年(208.28億元)相比增量約11億元,名義增速不足5.5%,實際增速8%(掩飾了經濟發展乏力的事實),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8.4億元,增長6.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63.8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7.5億元,增長9.8%,三產結構比為17.4︰29.1︰53.5。

交出這樣的成績,是表現不好呢,還是表現差呢,很難說,因為家鄉的發展價值似乎不在經濟,而有其他。景洪市憑藉獨特的傣泐風情、包容的南傳佛教文化、良好的雨林生態和豐富的熱帶動植物資源,旅遊發展得風生水起,也因此引狼入室,這次出現灰霾的原因,大部分都是由此產生。

有因必有果

最近景洪市區出現了灰霾天氣,當地的環境空氣汙染級別為橙色預警,據相關說法,,預計四月初清明節前才會有所改善,因為到時候會有降雨。西雙版納的旱季(11月至次年4月),是多霧的季節,以前的景洪在這個季節,大霧圍城是常見的,那是乳白色的霧,惹人喜愛。那現在景洪為什麼會出現灰霾?首先景洪為盆地地形,加上上空的中低曾存在垂直方向的逆溫現象;其次處於旱季的景洪沒有明顯的降雨天氣;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工地多,灰塵增多,懸浮顆粒物增加。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曾經解決霧霾靠風成為人們調侃空氣質量的話語,而今等降雨消除灰霾成了雨林之城景洪市的無奈。藍天、白雲、清新空氣是景洪旅遊的賣點之一,也是景洪花大力氣發展的房地產項目的賣點,所以灰霾一出現,讓人感覺接受不了,讓人覺得措手不及。這場灰霾,看似預料之外,因為有盆地、逆溫、旱季等因素,實則在於預料之中,因為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

城市要發展,有建設工地是必須的,但景洪的建設工地與其他地方不同,不是工業製造業建設工地,基建工地也不多,更多的是房地產工地。由於旅遊發展要素得天獨厚,官方大力推動,迎來全國地產商在景洪跑馬圈地,說好的文旅項目,結果成了旅遊地產,責任部門不作為,連“旅遊”這個詞都去掉,成了名副其實的房地產。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西雙版納常住人口不足120萬,景洪市常住人口不足55萬,卻過度建起了高樓,景洪城區外圍傳統傣寨,那些造型典雅別緻的傣樓,大部分被高樓或新別墅所包圍,這些房子每平米的單價已經是1萬元往上走,別墅更是每平米2萬元往上走,對於人均工資尚在3000左右的當地人來說,這樣的價格已經超出了可以承受的範圍,但是不用擔心,這些高樓或別墅的目標群體不是當地人,而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投資者,有的項目客戶80%以上都是外地人。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房地產開發需要土地,景洪市中心的更新阻力大,那就轉到郊區的江北、嘎棟、嘎灑、曼弄楓片區,都是官方帶著開發商來攻城略地的範圍;耕地變成樓盤有紅線,那就向景洪壩子四周的山巒要地,連勐泐故宮遺址一帶都不放過。從西雙版納嘎灑國際機場到景洪城區的道路上,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西雙版納的美景,而是大幅的房地產廣告,一大片一大片的房地產施工工地,與景洪壩子四周的山巒雜糅在一起,那灰濛濛的遠方,是工地揚起的灰塵。

旅遊勝地?房地產工地?

西雙版納及景洪,都有上海的情結,但景洪學不來上海,別看現在的第三產業佔比很高,第二產業曾經佔比超過70%,這意味著上海已經完成了工業化,發展第三產業才這麼順,而且即使這麼順,上海都沒有放下第二產業;景洪也是熱帶地區,但別去學海南,海南房地產泡沫還歷歷在目,建省及設經濟特區都這麼多年了,經濟體量和廈門差不多,沒有什麼可以學的。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不尊重城市經濟發展規律,想走捷徑,一步到位,這樣的發展路徑,註定了景洪市還沒等來經濟崛起,汙染已經出現了;百姓們還沒等來富裕,高房價已經來了;城市交通設施還沒改善,交通擁堵來了;城市還沒完成工業化進程,灰霾出現了;經濟發展還沒等來可持續、有支撐,泡沫已經籠罩在了頭上。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景洪的產業結構為17.4︰29.1︰53.5,附加值低的一產佔比較高,支撐力強的第二產業佔比低,至於第三產業一想就知道包含了什麼,如此就很好理解經濟實力為什麼弱了,還可以聯想到財政狀況,這樣就不得不依賴賣地搞房地產,循環往復,惡性循環。景洪引來這麼多狼,旅遊資源只是其一,其二是雲南面向中南半島開放的綜合交通地位,景洪擁有內河航運、航空、公路等交通優勢,加上正在修建的中老鐵路,進一步加強了景洪的水陸空綜合交通樞紐地位,雲南與老緬泰建立貿易聯繫,西雙版納及景洪是繞不開的地方。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這些國家的優勢產品是什麼?熱帶農產品、旅遊產品,景洪能產出的優勢產品,同樣是這兩樣,與內地豐富的工業製造業產品相比,無論是中南半島國家,還是西雙版納及景洪,是缺乏工業製造業產品的,這樣的西雙版納及景洪,還要單純依靠熱帶農產品和旅遊產品與這些國家建立外貌聯繫嗎?這些國家可不會大量地需要你的熱帶農產品和旅遊產品,他們急需工業製造業產品。

雲南邊陲的雨林小城,終於破天荒地出現了灰霾

世界上沒有那個地方,只單純依賴旅遊地產就實現崛起的,當景洪的農田變旅遊地產工地,山巒邊緣變旅遊地產工地,就怪不了天氣出現灰霾,這樣的旅遊寶地出現灰霾,賣點全毀,優勢全無,競爭力盡失,那還靠什麼崛起,靠什麼改善百姓的人居環境,靠什麼換取幸福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