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一“啃老族”向縣委留言要扶貧,官方硬核回覆:不養懶漢'

雲南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農村 鎮雄 甘孜州人民檢察院 2019-09-09
"

日前,雲南一“啃老族”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向當地縣委留言要扶貧,官方回覆希望網友早日振作起來,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早日帶領家人過上幸福、美滿、安定的生活!

網友留言如下:

書記你好,工作人家們好,首先感謝你們百忙之中看到我反應的情況,謝謝你們了,我家住鎮雄縣伍德鎮渡船壩社區小河溝居民小組20號,是八口之家,老父親年邁六十好幾了,身體一直不好,腿腳因為年邁骨質增生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是一名環衛工人,一家人就靠著父親那點微薄的工資過日子,姐姐在外務工管不到家裡,哥哥現在37了未婚,在傢什麼事不幹只知道吃,還經常辱罵父親,在家三天一大吵二天一小吵,人家都說養兒防老,可是老父親養了他37年還不得好經常辱罵父親,一家人都得看著他臉色過日子,一家七口坐在三十多年前修的石牆,破破爛爛的外面下大雨,家裡下小雨,過著風雨飄搖的日子,求求領導幫幫我這可憐的家庭吧!讓年邁的父母過幾年不在擔心受怕日子。

官方回覆:

經查,由於您哥患有輕微間歇性精神病的實際,考慮到您戶家庭貧困,渡船壩社區為您父親安排了環衛工一職,每月工資2000餘元,且於2018年9月按程序為您戶辦理了3個農村低保,最大限度的幫助您戶解決生活保障問題。

關於您戶住房的問題。2019年7月,渡船壩社區已將您戶列為農危改對象並上報五德鎮住建所,初步定為C級修繕加固,等待C級修繕加固的實施方案下達後,立即啟動。

根據工作組向左鄰右舍瞭解到的情況是,您父親非常勤勞,通過自己的努力,在1982年就建了水泥平房,讓左鄰右舍都很是羨慕,但在您父親含辛茹苦的將您兄妹幾人撫養長大後,您和您哥卻整天無所事事,在家安心“啃老”,靠著您父親那點微薄的積蓄、拖著年邁的身軀換來的血汗錢艱難度日。房屋漏雨固然令人擔心,但令人擔心的是您兄弟倆正值年輕力壯時,依然未能幫助您年邁的父親分擔肩上的重擔。國家扶貧更多的是扶志,但絕對不會養懶漢。為您就業一事,渡船壩社區工作人員曾多次入戶為您介紹工作,您總是用不同的理由推卸,在此也希望您早日振作起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早日帶領家人過上幸福、美滿、安定的生活!

感謝您對我鎮工作的支持和理解,祝您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短評】

年輕力壯、四肢健全,不去努力創造財富而是伸手向年邁的父母要錢,這樣的“啃老”無益於家庭、無益於社會。

“扶貧”不能越扶越“貧”

說起扶貧,社會捐助往往是一馬當先,然而這樣愛心形式的扶貧,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扶貧,結局也往往是隻能解決燃眉之急。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道理相當簡單,幾乎婦孺皆知,但並非人人都能做得到、做得好。扶貧是社會話題嗎?當扶貧成為社會話題的時候,扶貧卻成了一種“產業”,成了一種“生財之道”,成了一些地方政府向社會伸手,向國家財政伸手的良丹妙藥。以至於鬧出過“當選貧困縣”後歡呼雀躍的笑料。

何謂之貧?顯然只是物質的界定。而物質世界的貧與富,是與當今中國夢的偉大構想不相符合的,甚至是背道而馳。在扶貧日,我們能說什麼?能做什麼?在沒有這個扶貧節日之前,我們始終沒有停止扶貧。我們一直在扶貧的路上,中央有扶貧機構,下面有貧困縣,但貧困地區如果等著伸手向中央要錢,向社會要錢,那就是不作為。這就好比過日子,如果老婆穿不好,孩子吃不飽,就說明家長沒有努力。實在熬不下去日子了,去“啃老”幾天也無可厚非,但不能始終抱有“啃老”的想法,要脫貧當然還要自己想辦法。為什麼扶貧扶了那麼多年,我們還那麼窮?這當然和一些地方政府的“啃老”惡習有關。

扶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切忌喊口號、搞形式。我們要時刻不忘中國仍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最大基本國情,堅決反對奢靡之風和鋪張浪費,帶著責任和感情,精準細緻地落實扶貧措施,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幫扶到戶,措施到人,帶領群眾走出一條可持續脫貧致富的新路子。同時,社會各界都應弘揚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以實際行動關心關愛貧困群眾。

扶貧先扶志 不讓扶貧變成“養懶漢”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這是中國共產黨向世人所做的宣言,更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隨著脫貧工作進入深水區和關鍵期,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漸暴露,部分地區貧困戶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讓扶貧幹部左右為難,甚至可能會影響扶貧進程。“坐在門口晒太陽,等著政府送小康”,這句話形象地反映出一些貧困戶懶散饞,不願脫貧甚至抗拒脫貧的現象。

少數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說到底是缺乏脫貧的志氣。長期的貧困,很容易消磨人的鬥志,讓人逐漸失去過上美好生活的信心。失去了脫貧的主動性,就破罐子破摔,有一些不做事、怕勞動的人認為有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政府給他們扶貧救助,他們正好藉機減少勞動,有問題找扶貧幹部,不給解決就撒潑耍橫,甚至要挾扶貧幹部“我對你滿不滿意要看你的表現”。 這種思想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遏制,蔓延下去,就會成為我們脫貧路上的一條“攔路虎”,勢必會影響到我們的脫貧攻堅目標。

扶貧不能成為“幹部幹、群眾看”的獨角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我們現在應該做的就是從思想根源上斬斷“窮根”,精準對接貧困群眾的精神和物質需求。實際工作中,基層的扶貧幹部要與老百姓打成一片,這樣他們的困難和想法才願意跟你說。除了宣傳教育引導,還可以組織貧困群眾現場參觀成功脫貧的典型,特別是身邊的成功案例,通過眼見為實的參觀學習,增強貧困群眾的脫貧信心。同時要向貧困群眾傳遞明確的政策信號:政策支持勤勞致富,兜底保障只保基本生活。

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要強化提高貧困群眾發展能力的導向。要對接貧困群眾的“真需求”,尊重貧困戶的發展意願,有針對性地培訓和指導貧困群眾提升“造血”能力,以扶貧“參與感”帶動脫貧“獲得感”,避免等待觀望,堅定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從而實現更穩定、更有質量的脫貧,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來源:春城晚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