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頂層設計看小米、華為、樂視生態系統有何不同?

雲計算 樂視 樂視手機 華為 深圳直線管理諮詢 2017-04-28

有人說樂視帝國建立在兩大想象上:一個是生態系統想象,一個是融資想象。樂視的發展也是靠融資去建立生態系統,當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後,樂視便都會跌入谷底。目前樂視的現狀也證明了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值得注意的是,樂視的生態系統不是一兩個,而是號稱三大產業七大生態系統,這種大規模的投入使得樂視的產業一直不被看好。繼2016年賈躍亭公開資金危機,樂視牆倒眾人推之後,2017年4月易到汽車創始人周航離開樂視,又將樂視推向了風口浪尖。樂視的的商業模式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就連賈躍亭自己也說過“一般人理解樂視模式需要15年”,與之形成印證的是,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前不久表示:“看不懂樂視模式”。

到底是樂視的商業模式太前衛還是確實存在問題,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

樂視、小米、華為業務的區別

在普通人眼裡,賈躍亭可謂是向大家示範瞭如何從成功走向失敗的,但畢竟不是處在一個圈層,我們所考慮的是具有一定侷限性的,在目前的情況下,一切都言之尚早。

從頂層設計看小米、華為、樂視生態系統有何不同?

與樂視情況相同的是,早前小米、華為也提出過建立產業生態系統。在2016年小米在他的生態上也遭受重挫,但小米在發展勢態上卻比樂視要好太多。華為提出的生態體系是與傳統的業務點對點的對接,與傳統渠道相比,華為生態圈講究的是體系中各方息息相關,彼此間的關係更加緊密,分工合作且優勢互補。

單從樂視的手機生態與小米、華為作比較來說,小米賣手機,以此拉動周邊設備,甚至無關的東西的銷售;華為賣手機,但是更主要的是架設網絡設備;樂視賣手機為了運營用戶,賣它的視頻以及相關聯的所有產品。

更通俗一點的說。

小米:我賣豆子,順便賣豆漿機,賣榨油機,賣工作服,賣發電機,賣排氣扇等。

華為:我賣豆子,我要收購更多的農場種豆子。

樂視:我賣豆子,我磨豆腐,我賣豆腐。我發豆芽,我賣豆芽。我造種子,我賣種子。我榨豆油,我賣豆油。我包農場,我種豆子。

樂視、小米、華為的生態中心

從重要性上看,小米不賣手機,周邊設備很難有銷量;華為不賣手機,可以繼續做它的運營商;樂視不賣手機,可以繼續賣它的視頻。

從頂層設計看小米、華為、樂視生態系統有何不同?

華為和樂視手機生態中心壓根不在手機上。分別是架設網絡和視頻服務。手機才是它們的周邊。缺了中心骨都還能轉的生態?那不叫生態。所以樂視手機生態在定位上似乎就已經不太準確。

就小米來說,雷軍想把小米打造成一家估值在千億美元以上的公司,單單靠手機業務已經是不夠了的,而宏觀來看智能手機市場或許還將長期保持增幅低迷,但在市場上OPPO、VIVO、魅族、華為等品牌各佔一壁江山,只靠手機來實現小米整體的更高估值的話肯定是難上加難,雷軍選擇此時來佈局小米核心業務之外的生態,開始逐步抽身手機向智能硬件領域邁進其實是恰逢其時的。但小米始終圍繞著自家的核心業務,目前小米在手機以外的某些單個領域初見成效,例如多看、移動電源、淨化器、電視、電視盒子、手環等,以及應用、遊戲、生活服務、金融、雲服務等非硬件領域,但暫時還沒有很強的集團軍效應,手機業務佔比還很高,小米生態圈已見雛形並被外界看好。

從頂層設計看小米、華為、樂視生態系統有何不同?

華為由傳統的通信設備製造商開始向手機終端製造高歌猛進,雖然業務重心放在手機上,但還是在做硬件,只是在內容上沒什麼投入,生態也僅僅是在soc、手機、電視盒子上。華為提出的四大生態體系“解決方案生態體系、智慧城市合作生態體系、雲上生態體系、分銷生態體系。”似乎半數手機毫無關聯。

樂視的內容投資集中在視頻、電影、電視劇,以及相關的雲服務等,樂視本來實力在視頻網站中算二流,但在資本的作用下迅速躍居一流,以視頻為主的生態初見規模,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但短期來看,生態鏈僅有電視和盒子,難以支撐眾多生態系統的建設。

樂視生態的主要問題

樂視的生態系統共有七個:內容生態、手機生態、大屏生態、互聯網金融生態、互聯網及雲生態、體育生態和汽車生態,在視頻內容取得成就後便齊頭並進發展其他業務,或許是賈躍亭將生態發展等同於融資發展,認為融資很容易,直到他的生態系統遭受質疑,融資欠缺的時候,這才發現他說構想的生態系統是多麼龐大,且難以實現。換句話說賈躍亭所構想的七大生態是沒有邊界的,比如用樂視手機看視頻是生態,但在開車時候用樂視手機看視頻就不是生態,所以樂視的汽車生態、手機生態以及視頻生態在本質上有一定的衝突性。這就又設計到樂視的頂層設計問題,樂視的頂層設計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量大而廣。

賈躍亭曾經說過一句特別自信的話:“只要戰略足夠前瞻、足夠領先,產品足夠顛覆,有足夠的用戶價值,只要你的組織能力足夠強,只要能把事做出來,資金自然會追隨而來。”意思就是隻要項目好,別人認同,資金從來不是問題。在樂視融資之後,規模或已值800億元,可以說是中國最不差錢的公司,但是目前樂視生態的危機,一切都與資金欠缺有關,就連樂視汽車的發展,也是靠將樂視大廈作為抵押獲得的13億元資金。這才是現實版的打臉。

從營銷模式上看,小米是以手機為主,發展周邊產品,小米的手機依舊靠著“飢餓營銷”的方式,雖然市場上可供替代的產品眾多,但是小米的“飢餓營銷”依舊屢試不爽。華為走的是一整套的服務,他的營銷更偏於正常人思維的,也更容易理解。樂視的營銷手段主要以“燒錢”營銷為主,最典型的的莫過於樂視汽車。用其他產業的收入以及融資去支撐沒有邊界的生態系統的構建,這是一個短期內不可完成的任務。在生態系統的構建上,樂視的營銷模式也有待商榷。

小米、華為、樂視生態系統的主要差別

小米、華為、樂視的生態世界有交叉,但發展方向目前來說確是不太一樣。

很多人說小米就是電子百貨商場,看小米目前的發展來看這麼說也不為過,基於小米的品牌效應,推出一系列可大規模生產科技硬件產品,主打性價比。

手機是華為三大產業的其中一項,通訊是華為起家的產業,而且做得也相當好,是華為主要營收,當然現在手機營收所佔比也越來越大。其實,無論技術積累,還是硬件生產,華為都有自己完整的產業鏈,擁有自己的手機生產工廠,自己的手機SOC,強大的線下銷售渠道,堅實的海外市場,這些都是小米和樂視不曾擁有的。但華為一直專注於通訊與硬件,只提出了生態體系概念,並沒有刻意去形成自己的生態世界。

樂視近幾年是異軍突起,基於樂視網的軟件平臺,進軍手機、智能電視、電動汽車領域,試圖構建自己的生態世界,樂視的生態世界簡單理解就是軟硬件的結合,讓人在使用自己的硬件時也會使用自己的軟件,反之亦然。但目前來看,樂視的路還很長,廣泛的佈局,資金的週轉、技術的支持、品牌的營銷、產品的體驗,有太多的事需要樂視去做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