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課發佈教育雲:提出“準自適應式學習”模式

雲計算 人工智能 大數據 大學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4-14

智課教育正式發佈“智課教育雲”品牌及相關產品。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三百餘所高校中學,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運營商、人工智能各領域的行業專家齊聚現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瞿振元、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務處副處長餘盛明發表演講,與智課教育雲共同探討在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信息化該如何發展。

智課發佈教育雲:提出“準自適應式學習”模式

智課教育CEO韋曉亮

智課教育CEO韋曉亮認為:“教育行業應該是線上+線下的深度結合,線上即是採集學生行為與教師行為的雲端,而線下基於雲端,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智課教育雲將內容、服務、技術結合在一起,為用戶提供體系化的雲端系統,線下通過更加智能的人的指導,產生路徑更精準的準自適應學習,這也將比普通的自適應更加智能與個性化。”

打開信息化通路,共享好內容

教育信息化的通路負重,好的內容從產生到實際作用在用戶身上中間環節冗餘,投入產出比低,增加了學校的成本效益與用戶的付費額度,教育信息化落實的通路需要去中間化。同時,已有的信息化教育資源較為分散,未形成體系,教育不均衡現象也十分明顯。

PPP模式的推廣,讓企業在教育信息化的實現過程中發揮了更大價值,智課教育雲高度整合了已有的教育資源,促進優質資源的共建,加速建成集中式的資源平臺,使資源能夠實現充分共享,不論來自城市的什麼階層,甚至城鎮鄉村,都能享受到智課教育內容研發、產品設計、技術開發、智能語料庫、學習書籍等優質資源。截至2016年,智課教育雲已合作1000餘所高校、200所重點中學、120餘家公共圖書館、3大運營商與20多家教育培訓機構。

智課發佈教育雲:提出“準自適應式學習”模式

智課教育副總裁韓超

智課教育副總裁韓超強調:“我們希望能改善如今的學習現狀和體驗,用信息技術真正把人和服務結合,智課教育雲也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績:第一,改變了過去以老師為主導和核心的學習方式,完全以學習為中心,充分個性化;第二,運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技術,完全靠客觀的真實的數據驅動,來做學生學習過程的管理和分析;第三,在學和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個最好的場景就是工具協助人,工具為老師服務,工具為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才能最有效提升學生。”

AI+教育信息化:智課教育雲亮劍新招

長期以來,互聯網對教育的智慧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伴隨著人工智能成為時代主角,創建具有一定智慧的(如感知、推理、輔助決策)學習時空環境,促進學習者的智慧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AI技術逐漸展現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課教育作為第一家將“AI+教育”落實到應用中的教育機構,實現了AI與“學、練、管、測、評”閉環的融合。

AI作為當下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手段,AI+教育的演化過程首先在於對教育內容研發的進化。機器批改系統增加了考試系統功能,考試系統可以自動組卷、系統評分以及錯誤報告分析等功能。手寫識別功能快速識別出英文作文並打分。智課教育雲還具有592名外交提供手工批改服務,另外還有智能批改機器人實時批改作業;系統會幫助學生定製個性化學習計劃,分層教學管理,以便學生合理分配時間,無憂備考;除此之外還有36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學前評測,2000套試卷舉辦無紙化考試。

教育信息化仍然脫離不了教育的本質——以人為本

在AI與全場景教育結合的整個過程中,教育工作中的學生、老師、管理者越來越體驗到AI 的技術扶持作用。學生在AI的幫助下學習更個性化,老師的教學更有效率,校園網絡數字化建設,應用系統、應用軟件等系統建設更標準化,各種信息高度集成和統一。

然而不盡相同的是,AI不僅在智課教育雲的服務中起到淨化作用,同時也保持了和人的平衡協作。韋曉亮始終不認為技術會對教育行業產生顛覆性的作用,教育行業始終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行業,人工智能再先進也無法替代人的服務。

本質上來說,人工智能只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一種工具,人工智能的真正意義是讓人更智慧,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實現。因此,智課教育雲的服務體系中,既保留了機器的“效率化”,也匹配了人的“效果化”,人機結合的方式推送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路徑。

智課教育雲在推動教育信息化實現的過程中,打破各級學校和教育部門與社會機構、公司、企業之間的“屏障”,頗具差異化的是,智課教育雲在肯定機器的作用時,更看重人的價值,鼓勵自下而上多方參與、平衡多方利益以及協同增效,發揮市場在技術研發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路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充分利用包括大數據技術、智能技術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來改進教與學的過程。智課教育雲已經在這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智課教育雲作為一站式的內容、工具、服務解決方案,聚合數據挖掘技術與服務,匯聚與高品質教研資源,通過人工智能的手段,全面促進教育信息化,最終改善信息化建設投資結構,彌補大腦缺失、引擎缺失、鏈條缺失、標準缺失、人才缺失、環境缺失等困擾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眾多缺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