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騙局新套路,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七成受害群體是年輕人

老騙局新套路,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百出——七成受害群體是年輕人

我們從小就被媽媽們教導,出門在外謹防受騙。短短几年間,騙子的形象由最初的“大馬猴”,變成指控快遞包裹藏毒的“警察”,再變成明天去辦公室談話的“領導”,如今,連親爹發短信要錢都要再三確認。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高發,對群眾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當人們在家中提示老人加強防範意識時,不曾想到自己也是容易上當的人。近日,柯橋警方公佈了一組數據,數據顯示在短短一週內,全區就發生了30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更令人咋舌的是,從受害群體年齡看,以33歲以下年輕人居多,佔67%,實在讓人唏噓。

發案數仍在高位徘徊

6月25日,張某來到濱海派出所報案稱自己被冒充快遞員騙走了4950元。

當天下午,張某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韻達快遞工作人員,有一個快遞丟失了,並且順勢報出了快遞單號。張某核對了快遞單號後發現確實是自己的快遞,便放鬆了警惕。

對方以賠付雙倍郵費為理由與張某互加了微信,張某順便將支付寶賬號告訴了對方。這時,對方謊稱張某的支付寶賬號信用分不夠,無法轉錢,讓張某開通借唄。

為了讓張某徹底相信,對方還發來一張身份證,對此,張某更加深信不疑。張某按照對方要求把借唄的3000元錢提現到了自己的銀行卡里,並按照對方要求將收到的驗證碼告訴了他。

之後,對方以相同的辦法讓張某下載了小米貸款APP,並以相同的理由騙取了張某錢財,前後共計4950元。當張某仔細查看收到的銀行短信後才發現是扣款短信,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記者從區反虛假信息欺詐中心瞭解到,近年來,儘管中心做了大量工作,但電信網絡犯罪高發態勢依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詐騙團伙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相關行業漏洞沒有完全堵死,發案數依然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全區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000餘起。

年輕人成主要受害人群

據瞭解,電信詐騙犯罪手段不斷翻新,而接觸網絡較多、信息獲取渠道相對單一的青年群體則成為主要受害人群。

7月1日下午,章某來到華舍派出所報案稱在網上刷單被騙29890元。

原來,在6月14日上午,今年25歲的章某在網上看到一則刷單兼職的招聘廣告,便添加了對方QQ。按照對方的要求,章某通過對方發來的鏈接購買商品,隨後,對方返還了本金和佣金,付錢的方式都是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支付。

第一單自然是成功的,對方返還了本金並支付了佣金,章某便相信了對方。令章某沒想到的,更大的陷阱正在等著他。

章某之後所有的刷單都沒有成功,一共64單,每單490元不等。為了穩住章某,對方謊稱錢要所有刷單任務完成後會一次性返還,章某一直等著。直到7月1日,章某還是沒有收到錢,而且對方已經把章某拉黑了,章某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採訪中,區反虛假信息欺詐中心工作人員還給記者羅列了一部分青年群體最易中招的詐騙類型。

網上購物詐騙,騙子主要通過低價銷售、虛假網址、客服退款、發送木馬等手段,騙取受害人的銀行賬號、密碼或轉賬。

冒充親友、同學、老師詐騙,利用年輕人單純、遇事缺乏足夠思考的心理,以臨時借錢、代購、幫忙送禮等為藉口,要求受害人將錢款轉賬到其指定的賬戶。

冒充國家工作人員詐騙,冒充公安局、醫保局、法院等機關單位工作人員,以受害人涉嫌“洗錢”“包裹涉毒”“銀行卡(醫保卡)信息洩露”等為由,謊稱因辦案需要,要求受害人將錢款轉到其提供的所謂“安全賬戶”和“專用賬戶”。

虛假中獎詐騙,利用受害人的貪財心理,以熱播電視節目中獎、QQ號中獎、電話號碼中獎等為由發送中獎詐騙信息,以繳納個人所得稅、公證費、保證金等為由讓受害人向指定賬戶匯款。

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最忌感情用事

為什麼青年人反而成了受騙主體?

區反虛假信息欺詐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為記者分析,青年群體尤其是在校大學生,他們正處於人生中的成長期,單純感性、喜愛交友,但缺乏社會經驗,辨別能力較差,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停留在表象,遇到突發事件時,缺乏應對能力,輕信偏聽,極易上當受騙。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因為生活環境比較優越,對社會陰暗面接觸較少,對複雜環境無所適從,容易感情用事,對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疏於防範。

另外,這些受騙者中還不乏一些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他們想經商助學但缺乏財力和經驗,想找理想工作又不想腳踏實地,幻想借助網絡快速致富。

柯橋警方提醒,廣大群眾務必要多瞭解詐騙手段、特點,增強防範意識,提高辨別和自防能力,大力防範電信網絡詐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