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古代愛經《素女經》的理論觀點

欲經 黃帝 神話時代 盤點 人民網 2017-06-07

素女是中國古代文獻中一再記載的一位性愛女神,是傳世的房中術著作中經常稱引的人物。傳說她在公元前21世紀的遠古黃帝神話時代就經常和黃帝討論男女性交問題,給黃帝傳授房中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素女經》的理論觀點,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揭祕:古代愛經《素女經》的理論觀點

強調性交和人的身體強弱是相互影響的

《素女經》開宗明義第一段就是:“黃帝問素女曰:‘吾氣衰而不和,心內不樂,身常恐危,將如之何?’素女曰:‘凡人之所以衰微者,皆傷於陰陽交接之道爾。夫女之勝於男,猶水之勝火,知行之如破釜鼎能和五味,以成羹臛,能知陰陽之道,悉成五樂。不知之者,身命將夭,何得歡樂,可不慎哉!”這就是說,講求正確的性交很重要,如果做得不得法,會使人身體衰弱,甚至喪失性命,對此真要慎重。

提出瞭如何易於懷孕

“素女曰:‘求子法,自有常體:清心遠慮,安定其衿袍,垂虛齋戒,以婦人月經後三日,夜半之後,雞鳴之前,衿戲令女盛動,乃往從之,適其道理,同其快樂,卻身施瀉,勿過遠至麥齒(指陰道內二寸處),遠則過子門,不入子戶,若依道術,有子賢良而老壽也。”

提出了後世道家大力倡導的所謂“延年益壽”之法,即鞏固精關、“莫數瀉精”

《素女經》中敘述:“黃帝問:‘願問動而不施,其效何如?’素女曰:‘一動不瀉,則其力強;再動不瀉,耳目聰明;三動不瀉,眾病消已;四動不瀉,五神鹹安;五動不瀉,血脈充長;六動不瀉,腰背堅強;七動不瀉,尻股益力;八動不瀉,身體生光;九動不瀉,壽命未失;十動不瀉,通於神明。”這裡,強調了男子性交而不射精的許多大好處甚至提出十動不瀉可“通於神明”,但是,這種理論與做法,並不為現代科學所提倡。

揭祕:古代愛經《素女經》的理論觀點

《素女經》有些方面還涉及性心理,強調男子在性交時應有自信心,要破除現代性科學所提出的“操作焦慮”。

“操作焦慮”指性交時一些不必要的擔心與懷疑,如懷疑自己性功能有沒有問題,能否令對方滿意,是否傷身體,自己的陰莖是否太小,等等。這種“焦慮”多無根據。這種消極心理會影響性功能的發揮。“素女曰:禦敵家,當視敵如瓦石,自視若如金玉,若其精動,當疾去其鄉,御女當如朽索御奔馬,如臨深坑下有刃恐墮其中,若能愛精,命亦不窮也。”這裡在進一步提出男子應“愛精”的同時,提出應有一股強悍之氣,“視敵如瓦石”,堅決而勇往直前,這種思想值得注意。對於人類來說,初民幾乎完全沒有什麼“操作焦慮”,但以後性文化越發展,性交禁忌與心理上的懷疑與顧慮就可能越多,對有些不必要的顧慮實應破除,這是現代性心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而在兩千多年前的《素女經》中已有涉及了。

提出了性交應使男女雙方同享快感,共同受益,這實在是個了不起的思想

《素女經》強調男女雙方必先有“愛樂”然後行,做到“相感而相應”,所以說:“陰陽者相感而應耳,故陽不得陰則不喜,陰不得陽則不起。”最忌諱的是:“男欲接而女不樂,女欲接而男不欲,二心不和,精氣不感,加以猝上暴下,愛樂未施。”因此提倡:“男欲求女,女欲求男,情意合同,俱有悅心。”這些觀點之所以了不起,不僅因為這是一種科學的性生理和性心理規律的反映,尤其是因為它體現出一種男女平等的思想,承認女性的性權利,在性交時男方必須考慮與照顧女方,要“情意合同,俱有愛心”,而不能只顧自己一時之快。這種思想在男子統治與壓迫女子的社會條件下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當代世界性學權威、美國的約翰遜與瑪斯特斯博士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性交性反應的四周期(即興奮期、持續期、性高潮期、消退期。完美的夫妻性生活必須經歷這四個階段,缺一不可。)理論,其中應該有“性前嬉”,使夫妻雙方同時達到性興奮,然後再進入性交;在性交過程中,雙方(主要是男方)應儘量爭取使雙方的性高潮同步等;這些基本思想在中國兩千多年前的《素女經》中已見端倪了。

揭祕:古代愛經《素女經》的理論觀點

提出了性交媾率問題

“黃帝問素女曰:‘道要不欲失精,宜愛液者也,即欲求子,何可不瀉?’素女曰:‘人有強弱,年有老壯,各隨其氣力,不欲強快,強快即有所損,故男子十五,盛者可一日再施,瘦者可一日一施。年二十,盛者日再施,羸者可一日一施;年三十,盛者可一日一施,劣者二日一施;四十,盛者三日一施,虛者四日一施;五十,盛者可五日一施,虛者可十日一施;六十,盛者十日一施,虛者二十日一施;七十,盛者可三十日一施,虛者不瀉。”《素女經》對男子性交時的瀉精次數,也有一些提法:“素女法:人年二十者,四日一洩;年卅者八日一洩;年四十者十六日一洩;年五十者廿一日一洩;年六十者,即畢,閉精勿復更洩也,若體力猶壯者,一月一洩。凡人氣力,自相有強盛過人,亦不可抑忍,久而不洩,致生癰疽;若年過六十,而有數旬不得交換,意中平平者,可閉精勿洩也。”以上這些論述都沒有把問題看得絕對化,而是以年齡和身體強弱為轉移,這是正確的。即使提出男子要惜精如玉,也要視年齡、體質而定,也沒有絕對化。這些觀點對漢、唐時民間的性認識、性習俗影響很大,唐代白行簡的《天地陰陽交歡大樂賦》可能也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