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聞網 詩人柳忠秧為鄂州、黃石和長沙撰寫城市文化主題詞

柳忠秧指出,城市文化是中國文化這個屬概念的種概念,其主題詞的表達從邏輯、語法、修辭、語言等諸方面至少有如下幾條剛性和高端要求:

柳忠秧撰寫鄂州城市文化主題詞:東楚首府 黃龍武昌

一、排他性,即只有該事物有而他事物沒有的屬性。所用表述詞或詞組原則上要求是獨一無二的,用在別的城市肯定不行。通俗地說,排他性就是我有你沒有。

你若說廣東人“厚於德”,那人家湖南、湖北等全國其它地方是不是都“缺德”?同理,如你說武漢人“敢為人先”,那是不是意味著別人都是縮頭烏龜?!以上兩種表述都不具備排他性,所以“厚於德……”、“敢為人先……”等城市精神的表述詞是不符合邏輯規範的。

二、決定性,即對該事物具有決定意義的屬性。

例如岳陽城市文化主題詞“一湖勝狀一樓憂樂”:“一湖勝狀”由《岳陽樓記》中“餘觀夫巴陵勝狀……”典化而來,“一樓憂樂”也是由《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演化而出。《岳陽樓記》落戶岳陽樓,是岳陽樓獨一無二的文化品牌。“一湖勝狀一樓憂樂”是(同時具備)岳陽城市文化“決定性”和“排他性”的邏輯學特徵。

三、不能有語法錯誤。典型的案例——廣東精神之“誠於信”一句的表述:“誠”和“信”可做並列的名詞或動詞,兩字應並用,之間不宜再加介詞或副詞等。

四、要採用合適的修辭手法,例如比喻、象徵、對仗、互文等。最常用的是諸如“主人下馬客在船”、“秦時明月漢時關”的互文修辭手法。

五、表述語言需高度凝鍊而精美,需微言大義、一字千金,切忌用費字。

六、唯一性,此條雖不是剛性要求,但能具備最好。排他性不一定具有唯一性,但唯一性一定具有排他性。

基於以上六條,詩人柳忠秧為鄂州創作了符合規範、高度凝鍊而獨特、十分生動且深刻的城市文化表述詞。鄂州城市文化主題詞的表述為:

東楚首府 黃龍武昌

柳忠秧解讀:

鄂州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自春秋戰國以來,始為東楚首府,繼為鄂邑、鄂郡、鄂縣,其間曾兩度成為帝王都城。在漫長的歷史中,鄂州既是鄂東南的重要商埠,亦是這一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三國時期,東吳立國六十年,鄂州作為其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之久,與南京(古稱“建業”)並稱“東都”、“西都”。兩晉至宋遼,鄂州時為郡治,時為州府,始終是長江沿岸的政治和軍事重鎮。同時,鄂州還是我國淨土宗佛教文化、書法文化、湖泊文化(百湖之巿)的重地。由此可見,鄂州作為“東楚首府”名符其實。

三國吳都文化是鄂州文化的重要組成。武昌(今鄂州市)作為三國吳帝的國都和陪都先後達45年,期間繁盛一時,為三國時實力強盛的政治、經濟、軍事、文教重地之一。公元229年(吳黃龍元年)四月孫權在南郊築壇祭天稱帝,是為吳大帝:其時傳有黃龍蟠於江心磯上積日方去,遂改元黃龍。“生子當如孫仲謀”,作為一代雄霸英主,孫權及其文功武業(提煉成為“黃龍武昌”的文字表達)無疑是鄂州最重要的政治遺產、歷史遺存、人文品牌、文化符號、形象代表。另“黃龍武昌”一說正好區別於今武漢市武昌(區)。故“黃龍武昌”同時具備了作為鄂州文化表述的“唯一性”、“排他性”、“決定性”邏輯特徵。

經綜合考量,反覆推敲,柳忠秧認為“東楚首府黃龍武昌”為鄂州城市文化主題詞的最佳表達。

柳忠秧撰寫黃石城市文化主題詞:青銅榮光 東楚名邦

青銅榮光 東楚名邦

柳忠秧解讀:

青銅器是人類學家公認的三大文明起源之一,與文字、城市比肩齊名。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青銅時代的國家之一,其青銅器種類繁多、製作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構成了我國無可替代的青銅文化。黃石大冶銅綠山古礦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好、最完整、採掘時間最早、冶煉水平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處古銅礦遺址,被國內外專家譽為“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又一大奇蹟”,“可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銅綠山古礦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評為“中國二十世紀一百項考古大發現”,是唯一獲此殊榮的古銅礦遺址;同時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備選遺址。因此,黃石(古大冶)為中國名符其實的“青銅榮光”,“青銅榮光”為黃石城市文化的“決定性”邏輯要素。

2、在湖北(荊楚)文化版圖上,東楚名城有鄂州、黃石、黃岡等,東楚首府鄂州與東楚名邦黃石、東楚名府黃岡(古黃州府)交相輝映。黃石(古大冶等地)在歷史上分別屬:二苗、荊州域,鄂侯、鄂王地,春秋戰國屬楚、秦,之後先後屬南郡、江夏郡、武昌郡、江州、興國路、興國州、武昌府等。悠久的歷史演進和無與倫比之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與“西塞山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抒寫的絕美黃石山水人文構成了“東楚名邦”黃石的大美詩畫。

柳忠秧認為,“青銅榮光東楚名邦”之表述寫出了黃石青銅文明和山水人文的精髓與特性、底蘊與品質,該表達是黃石城市文化主題詞的佳選。

長沙城市文化主題詞的表述為:

楚漢名城 湖湘首府

柳忠秧解讀:

從西漢“吳氏長沙國”、“劉氏長沙國”到東漢、晉、劉宋、南齊、南樑及至明朝,歷代“長沙國”立國近四個半世紀,其中尤以西漢吳、劉二氏長沙國共存209年最為輝煌,此繁盛期使長沙在中國歷史上漢唐盛世中獨享“楚漢名城”(政治、軍事、文教等)之尊號。“楚漢名城”是古代長沙最重要的政治資產、歷史遺存、人文載體、文明高地、文化品牌和形象代表。綜上述,“楚漢名城”具備了對長沙城市文化表述的“決定性”邏輯要求。

2、湖湘文化(政治、人文、宗教、軍事、教育、經濟等)的中心地、輻射極與主要發源地無疑是湖南省會長沙,儘管衡陽等地在歷史上也曾為湖湘文化之發源、昌盛重鎮。無須贅述,長沙乃無可爭議的“湖湘首府”。“湖湘首府”同時兼具對長沙城市文化表述之“唯一性”、“排他性”及“決定性”的邏輯學要素。

柳忠秧認為,“楚漢名城湖湘首府”表達出長沙城市文化最本質的屬性和最重要的特徵。

柳忠秧簡介:

湖北新聞網 詩人柳忠秧為鄂州、黃石和長沙撰寫城市文化主題詞

柳忠秧:原籍湖北黃岡,成長於武漢;著名詩人、文化學者;中國城市文化主題詞和國內旅遊文化主題詞及宣傳語創作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代表性人物(曾獲蘇州市全球徵集城市廣告宣傳表述詞最佳人氣獎與優秀獎等);主要從事公益性文化、教育事業;雲深書院山長,廣東省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高級訪問學者;岳陽樓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文學顧問、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首席顧問、鳳凰廣州榮譽顧問、中國詩歌春晚文學顧問;是當代文化史詩創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楚歌》《嶺南歌》《天下洞庭天下樓》《天下江山黃鶴樓》《哭長江》《向陽湖的歷史天空》《聖美大江》等。

供稿:北京城市未來文化藝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