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因為在其治下的政府與日本簽訂了二十一條被國人一直唾罵到今天。

袁世凱謝世的當天,在他的書案上發現了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我之死,為日本去一大敵”。

同時被國人和敵人痛恨之人,恐怕在歷史上也找不出第二個來了吧。

袁世凱死了,給他的蓋棺定論之詞是 “竊國大盜”、“大獨裁者”、“復辟狂”、“賣國賊”。小編覺得關於前三個,袁世凱逆潮而動,罪至實歸,但賣國賊一詞卻還得商榷。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一下關於袁世凱是否真就是那個賣國賊。

國人罵他賣國賊,日本人恨他鉅奸猾,袁世凱究竟做了什麼

是否是個賣國賊的袁世凱

日本在唐宋之前都是師從中國,元末明初開始有倭寇侵擾我沿海地區。明治維新後,日本走向近代化,甲午海戰後日本一直把蠶食、併吞中國定為國策。

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應戒備日本的應該是宋太宗趙光義。太宗言:““談及奴國(即倭奴)如豪賈之家奴,巧言令色,實有強取主人家財之心。前人自大,容他百年偽詐,恐養虎狼為憂患,當蔽之。” 意思是,倭奴這個國家,猶如富商家中的奴僕,花言巧語來迷惑主人,其實是為了強取主人家的財物。現在我們對倭人就像家中養虎養狼一樣,恐百年之後為患於我,不能與之交往。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直言:“國王無道民為賊,擾害生靈神鬼怨,觀天坐井亦何知,斷髮斑衣以為便。浮辭嘗雲弁服多,捕賊觀來王無辯。君臣跣足語蛙鳴,肆志跳梁於天憲,今知一揮掌握中,異日倭奴必此變。”。意思上是說該國國王無王道,民眾為賊為寇者眾多,知識淺薄,斷髮披衣,君臣都打赤腳,說話猶如蛙叫,上跳下串,今日還可以控制他們,以後必生變數。

康熙帝也說“倭子國,最是反覆無常之國。其人,甚卑賤,不知世上有恩誼,只一味懾於武威……故爾,不得對其有稍許好顏色。”

所以,自宋代以來,中國人對日本看法是越來越擔憂和激烈。

那我們本文的主人公袁世凱是如何看待日本並與日本打交道的呢?

袁世凱還是個年輕之時,他就開始和日本人打交道了。不過,打交道的地方是朝鮮。

國人罵他賣國賊,日本人恨他鉅奸猾,袁世凱究竟做了什麼

在朝鮮任職時的袁世凱

朝鮮歷來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在清朝時也不例外。1882年,袁世凱23歲,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親中的事大黨請求清廷出兵平亂,袁世凱一戰成名。在李鴻章的保薦下,袁世凱被委為“駐紮朝鮮總理交涉通商事宜”,代表清廷行使對朝鮮的宗主權及其他特權,一度左右著朝鮮的政局。在朝鮮期間,袁世凱極力剷除親日勢力,至派人到日本暗殺親日頭目金玉均,日本人對他恨之入骨,要求李鴻章撤辦他。

在朝鮮與日本人的過手,使袁世凱與日本結下了深仇。他曾上書李鴻章:“第思日本既能廢琉球,我又何不可廢朝鮮改行省,許各國往來通商,各國必不與我為難。所與我爭者日俄耳,俄不過欲在太平洋得一不凍海口,可虛與餌之;我之海陸軍尚可與日本抗衡,日苟與我起釁,尚左券可操。”

也就是在朝鮮時,袁世凱深晤到日本日後和中國恐有一戰。

甲午海戰後,清朝企圖建立一支近化的陸軍,袁世凱奉命到天津小站練兵,這股兵力後來成為清末陸軍主力,也是北洋軍閥的雛形。之後,中國歷史上發生了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以及推翻清政府的辛亥革命。 但手握重兵的袁世凱玩弄政治伎倆,1913年10月10日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國人罵他賣國賊,日本人恨他鉅奸猾,袁世凱究竟做了什麼

擔任大總統期內發生二十一條事件

被國人唾罵的為“賣國賊”即是在其擔任民國大總統時與日本簽訂的“二十一條”。

二十一條一共五號二十一條。

第一號共四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山東省不得讓與或租給他國;准許日本修建自煙臺(或龍口)連接膠濟路的鐵路;山東各主要城市開放為商埠。這一條實際上就是要把山東變成日本的勢力範圍。

第二號共七條,要求中國承認日本在南滿和內蒙古東部的特殊權利,如居住、經營路礦、 租用旅順、大連兩港,及南滿、安奉兩鐵路。這一條就是要把東北和內蒙變成自己的殖民地。

第三號共兩條,要求把漢冶萍公司改為中日合辦,中國不得自行處理,附近礦山不準公司以外之人開採。

第四號一條,要求所有中國沿海港灣、島嶼概不租借或讓給他國。這一條意味著中國將成為日本的被保護國。

第五號共有七條,要求中國政府聘用日本人為政治、軍事、財政等顧問;中日合辦警政和兵工廠,中國向日本採購一半以上的軍械;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間各鐵路的建築權讓與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開礦、建築海港、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日本人在中國有傳教之權,日本人經營的醫院、寺廟及學校,在內地有土地所有權等等。這一條不異於日本直接吞併中國。

二十一條是由日本駐中國公使日置益從日本返回中國,繞過外交部長陸徵祥後直接與袁世凱密談的。在密談中,日置益向袁世凱直接遞交了內含上述內容的文件,並要求中國對此“絕對保密,儘速答覆”。日本之所以這樣,就是想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列強正在鼾戰,無暇東顧,吞併中國。

袁世凱面臨的選擇是,如果接受,那麼中國幾乎亡於日本之手;如果不接受,日本威脅出兵,兩國兵戎相見,以中國當時的國力,那是打不過日本的。

袁世凱絞盡腦汁,想出的辦法就是一則字“拖”。他告訴日本,事關重大,必須通過外交部來進行雙方的談判。同時,他告訴外交部,必須一條一條地談,一條一條地力爭。從2月2日兩國正式談判,到5月7日日本發出最後通牒,歷時105天,談判20多次, 可見時間上拖延了數月。期間袁世凱密切關注著談判進展情況,並在幕後親自指揮。他告知要“字斟句酌”和“討價還價”,針對限制中國主權的第五號條款,他指示“簡直似以朝鮮視我,這種條件豈平等國所應提出?實堪痛恨,萬萬不可開議,切記切記!”

與此同時,針對日本人想要的祕密談判,袁世凱通過報紙,故意把信息傳達到社會各界,舉國震動,國人譁然,並招致美國、俄國等國對日本的不滿。

在袁世凱和外交部長陸徵祥等人的努力下,二十一條最終在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干預下,在全國人民的抵制下,實際只簽署了十一條。傷害我國利益最厲害的第五點(也叫第五號)被全部刪掉,這可以說是袁世凱努力抗爭的結果。

國人罵他賣國賊,日本人恨他鉅奸猾,袁世凱究竟做了什麼

艱難談判後簽署二十一條,被國人唾罵至今

袁世凱被迫同意在‘二十一條’上簽字後,好多天神志為之不寧。他讓丁佛言撰寫了一本書,叫《中日交涉失敗史》,印了5萬冊,密存山東模範監獄。他常對左右說:‘勾踐不忘會稽之恥,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終有肉袒牽羊之一日,到那時,此書就可以問世了。”

胡適當時還在留學美國,他這樣評價這件事:“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小編認為,對於袁世凱的評價,翻開所有書籍幾乎每一條都是負面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必須把他放在當時其所處的歷史環境中去看。在他剛剛掌權時的中國,承接了滿清的爛攤子,又面臨國內各政治派別的紛爭;他明白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態,也清楚地看清日本對中國的擴張野心。袁世凱在最大可能的情況下,與日本週旋,使得日本吞併中國的野心沒有完全得逞。

二十一條簽署後,日本外相加藤高明下野以示負責,這也可以看出日本人自認對華外交失敗。

不知你對此事的看法如何,歡迎下方留言交流、點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