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鉅變。但後人評價袁世凱在此次革命中的作用往往是負面的,他被稱為竊國大盜,是他竊奪了孫中山的民國大總統職位,而後開始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從而導致了辛亥革命的失敗,其實袁世凱在此次革命中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正是由於他的作用,清朝才最終覆滅。

1.辛亥革命前的政局:革命黨與北洋新軍

2011年是中國辛亥革命爆發一百週年紀念年。一百年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憑著極大的勇氣和飽滿的熱情發動了辛亥革命,這無疑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其中袁世凱在中間發揮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袁世凱

以往史學界認為袁世凱是竊國大盜,正是袁世凱使辛亥革命得到失敗。這是從革命後的後果來看的,政治上仍然是專制統治,經濟上仍然是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對廣大的農村影響不大,北洋軍閥政府對外仍沿用清政府的賣國政策。但從形式上來看,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這又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辛亥革命成功了,而辛亥革命成功的關鍵在於袁世凱。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辛亥革命形勢圖

當革命黨人發動武昌起義時,“當在武昌、漢口的革命黨,總共還不足三百人,・・・・・・所有的槍都沒有子彈,臨時到處搜索,只得了兩盤子彈,一共不過五十粒。” 革命黨人在起義後達到四千人,但與清朝二十五萬新軍比起來,根本不是其對手。

在1911年11月16日至11月27日的漢陽之戰中,革命軍傷亡慘重,最終漢陽失陷,以致作為戰時總司令的黃興發自內心的對天憤嘆:”漢陽失守,吾何顏見人,惟一死耳!“ 雖然在其後,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浙江,廣西,福建,山西等十八省相繼獨立,但清政府仍控制著直隸,山東,河南,東北,甘肅等省區,仍有著廣闊的後方。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北洋新軍

在清王朝名義控制下的北洋新軍則是一支完全按照德軍操典進行訓練的新式軍隊,”除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之外,比之於互不統屬的各省新軍而言,北洋新軍卻是一個具有統一領導中心的軍事集團。“ 北洋陸軍的戰鬥力之強悍可從漢陽的戰鬥中看出來。因此革命黨人如果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軍隊的話,是無論如何也打不進北京城的,也就無法動搖清王朝的根基。則革命的前途未卜。

2.袁世凱的態度:虛與委蛇到贊成共和

這時袁世凱的態度便成為能否推翻清王朝的關鍵了。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說明。第一,從客觀方面來說,袁世凱親手培養並控制了一支極其精銳的部隊——北洋新軍。當時清朝的八旗軍和綠營兵早已腐朽不堪,毫無戰鬥力可言,在太平天國起義中已被打得落花流水,清王朝所依靠的只能是新軍,當時北洋系統的新軍總數達14.5萬人,佔全國新軍總數的60%之多,而且在全國其他省新軍早已背叛清王朝時,清政府只能依靠袁世凱的新軍了。而北洋新軍是袁世凱一手把培養並訓練起來的,自然對袁世凱效忠之極。甚至達到只知有袁宮保,不知有大清的地步。在武昌起義後,清政府任命的陸軍大臣萌昌根本無法指揮北洋新軍,這是因為袁世凱在暗中操縱新軍在信陽,孝感一帶駐足不前,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袁世凱對北洋新軍的控制力度之大,這是清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末代湖廣總督瑞澄

袁世凱不僅手握重兵,而且在朝中政治勢力極大,他在宮廷中已養成“爪牙佈於肘腋,腹心置於朝列,黨援置於樞要,欲舉吏、戶、兵、工四部一人總攝“ 的局勢,以至於當時肅親王善耆、鎮國公載澤就向攝政王載灃獻上了鞏固政權的密奏:”此時若不速作處置,則內外軍政方面,皆是袁之黨羽;從前袁所畏懼的是慈禧太后,太后一死,在袁心目中已無人可以鉗制他了,異日勢力養成,削除更為不易,竊恐禍在不測。“ 當攝政王想要殺袁世凱時,徵詢了張之洞的意見,張之洞立即表示:”王道坦坦,王道平平,願攝政王熟思之,開缺回籍可也。“ 載灃最終以患足疾為理由將袁世凱開缺回家。這裡面固然有張之洞是元老重臣的因素,但載灃顧忌到袁世凱手握重兵,且在朝中有重大的勢力才是重要和主要的原因。從以上事例都可以看出袁世凱已經有挑戰清王朝統治的實力了。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孫中山

第二,在從主觀方面來說,袁世凱並不是對清政府死心塌地的忠心。早在1908年時就通過直隸總督楊士驤的祕密使者,向留在南京的革命黨人領袖黃興送上了聯絡信。信中說:“兄弟此行受直督楊大人所差,以轉達袁宮保對黃先生的意思,宮保知先生致力於革命,甚為海內外所矚望,也知先生將來必成氣候。宮保願與先生及革命黨人聯合,把清室推翻,復我故國。” 這同樣也在1910年,唐紹儀通過外交途徑努力於袁世凱重新啟用之際,他早已派人找到孫中山,試探聯手反清之舉。 這當然不是袁世凱贊成民主共和,是真正的革命黨人,他是出於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奪回被剝奪的權勢,但由此至少表明袁世凱不是封建忠君思想的堅定奉行者,而能與時俱進。

袁世凱在武昌起義後迫使攝政王載灃解散皇族內閣,取而代之的是組成以他為首的內閣,自己任內閣總理大臣。這實際上是北洋軍閥統治集團取代了清朝滿族親貴的統治。此後清朝的政治,外交,軍事,司法等大權皆為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集團所掌握。清朝已經名存實亡了,這也為清帝退位掃除了最大障礙。正是在袁世凱任內閣總理大臣期間,袁世凱主動與革命軍講和,這也客觀上推動了革命在全國的急劇發展。

相國到大總統:辛亥革命中的袁世凱

皇族內閣

袁世凱在得到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承諾後,加緊逼迫清帝退位,他一方面自己向隆裕太后陳述當今危險的形勢,甚至用法國波旁王朝末代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決的遭遇來威脅清廷,一方面指使段祺瑞等50餘北洋將領從前線發回電報,強烈要求清帝退位。在威逼利誘的情況下,清帝被迫退位,從而結束了清朝268年的統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凱在逼迫清帝退位,結束清朝統治,最終建立中華民國的功績不可磨滅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參考文獻

1.陸丹林:《革命史譚》,中華書局,2007

2.湖北革命實錄館檔案:《何亞新小傳》

3.《北洋軍閥史料選集》,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4.劉錦棠,《清朝續文獻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5.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辛亥革命回憶錄》,中華書局,2010

6.劉成禺 ,《世載堂雜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

7.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編,《黃興集》,中華書局,1981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