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嫁接刀,“剪”來百萬元

柚子 水果 合作社 農民 技術 沙田柚 重慶 銅仁新聞網 2019-07-15

“別的不敢說,果樹這一塊是我的強項,我也喜歡這個工作,平時嫁接刀都是自己製作,到目前為止,我大概用了五六把刀了。”

20多年來,田碧虎的嫁接刀從不離身,靠著這件“土裝備”,他真誠地和農民交朋友,當地群眾交口稱讚他是為農民辦實事的好乾部。

一把嫁接刀,“剪”來百萬元

空心李異地引種嫁接首次成功

“當時我採取了通頭芽枝腹接的嫁接方法,具體操作就是接芽長度2釐米,中間砧美國黑李切削長度比接芽長1釐米,閉芽包紮……”說起嫁接沿河空心李的方法,田碧虎一下打開話匣子,恨不得現場操作示範。

“引進空心李,其實是我的一個心願。因為之前有周邊群眾曾作過引種試驗,都未正常結果。所以有果樹專家預言,空心李只有在沿河沙子鎮才能生長結果,出了沙子鎮就不行。而我偏不服輸,一心想打破這個預言。”田碧虎笑著說。

2005年7月24日,田碧虎到沿河自治縣沙子鎮考察,返程當天主動向當地的果園主人要了50支空心李枝條。第二天,田碧虎就迫不及待地將其中20株枝條嫁接在碧江區桐木坪鄉。

抹芽、施肥、病蟲防治……田碧虎都要親自動手操作。在他年復一年的精心管護下,2008年,桐木坪鄉的空心李大量開花結果,表現良好,結出的果實大小均勻,果實空心,品質優良,引種試驗成功。這是除沿河以外,空心李異地栽培的首次成功,田碧虎心裡像喝了蜜一樣。

空心李雖然引種成功,但僅一畝多地,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這又成了田碧虎心中的遺憾。

2014年,一個偶然機會,桐木坪鄉村民姚元剛想回鄉發展果園,大面積種植空心李,但受困於技術難題,遲遲不敢動手。最後他從熟人口中聽說田碧虎是果樹專家,於是登門拜訪,邀請他擔當果園的技術指導,並承諾給予相當的經濟報酬。

一把嫁接刀,“剪”來百萬元

對於姚元剛的邀請,田碧虎二話沒說便答應下來,但堅決不收一分錢。

“有人相信我請我幫忙,正好可以發揮個人強項,況且我也希望空心李能大面積種植,成為助農增收的富民產業。”田碧虎十分樂意被邀請擔當果園的技術指導。

2014年初,姚元剛和幾名合夥人創辦東雲山專業種植合作社,開始籌建果園,隨後,田碧虎幫助查看土壤、嫁接果苗、補苗、病蟲防治……只要是果樹發展的關鍵時期,田碧虎都親自到場查看、指導。

據姚元剛介紹,他果園裡的400多畝空心李約2萬多株大部分是田碧虎嫁接的,包括後來補苗,都是他一手包辦。當年,田碧虎前前後後在他的果園裡忙活了3個多月。

回憶起當初嫁接的日子,在東雲山合作社務工的工人瞿文舉還記憶猶新。他說:“嫁接時還是初春時節,早上很冷,但是田主席每天6點鐘左右就到果園了,比我們住在桐木坪的去得還早,晚上幹到很晚才回去。而且他每次來都是一個人騎著摩托車,有一次在來的途中下大雨了,他渾身上下被雨淋溼透了。”

從2014年至今,5年多時間,田碧虎一直堅持無償給予東雲山專業種植合作社技術指導。如今,空心李終於在碧江紮根,不但讓碧江區的果農分到了一塊空心李市場的“蛋糕”,也讓更多人吃上了空心李。

2018年,姚元剛的果園裡採收了20多萬斤果子,收入100萬多元,帶動當地群眾務工3000多人次。

扛著14個柚子去重慶

和平鄉盛產柚子,但品質不優,效益低。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田碧虎一直在心頭琢磨。經過調查走訪,他發現該鄉德勝屯村老本田組的紅心柚品質不錯,於是從1998年開始進行改良試驗,隨後取得成功。2002年至2004年,他負責嫁接技術,組織老本田組農戶改良酸柚1200株。2004年第一批嫁接的柚子樹開始掛果,一株結果最多的80多個,最少的也有30個,且果型、口味還優於當地紅心柚。

一把嫁接刀,“剪”來百萬元

為儘快把柚子做成品牌,2004年12月4日,田碧虎扛著採摘的14個柚子到重慶去做品質檢驗。為了節省差旅開支,坐的是綠皮火車,住的是低檔旅社。最終,國家農業部柑桔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作出檢驗結論:“果實大,果型端正,整齊,鮮豔,肉質脆嫩,酸甜可口,風味濃,品質優。”

從改良柚樹到打出柚子品牌,農戶沒有花一分錢。如今精品柚子已成為和平鄉農戶一項重要的經濟收入。德勝屯村原黨支部書記楊新華提起這件事,依然十分激動:“如果每一個領導幹部都像田碧虎那樣替群眾著想,為群眾辦事,那麼我們政府的什麼事情都好辦。”

2005年,田碧虎聽說桐木坪鄉綜合村民組有3棵柚子樹品質差,主動要求去看看。經他作嫁接處理,結出來的柚子綜合了文旦柚、沙田柚的品質,每株結果100多個。他這一去,便與當地村民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村民爭相約請的專家,於是引出了前文空心李的故事。

嫁接刀“虧本”但信任無價

“用來嫁接的果樹枝條黃金儲存時間就20多天,每天必須完成700株以上的嫁接才能在有效內期完成。如果按平時上班時間8點或9點才去嫁接,加上中午吃飯花去2個多小時,一天下來根本就嫁接不了多少。所以為了儘快把果苗嫁接好,我只能每天早出晚歸,不誤農時嘛。”田碧虎輕描淡寫地說。

為了不耽誤嫁接,果園裡的田碧虎常常帶上包子或饅頭充飢。村民看在眼裡,覺得過意不去,便想用好酒好菜招待他,而田碧虎卻總是婉言謝絕。有村民說:“老田,你長期這樣下去,以後我們就不敢叫你了。”田碧虎也真誠地回答:“只要你們用得著我,儘管叫,我保證盡力去做。”

“田主席多年來無償為我們果園提供技術幫助,儘管2017年已經掛果,他仍然不放心,每年都要親自到場查看,生怕我們哪一步做得不好而導致減產。去年果子大豐收,想摘點來答謝他,卻被拒絕了。這樣工作認真負責卻不求回報的人真的太難找了。”姚元剛感嘆道。

有人為田碧虎算了一筆賬,如若實行有償服務的話,僅憑那把嫁接刀,田碧虎一年創收十幾萬元不成問題,可這些年他不僅分文不收還自掏腰包。這明顯就是一筆虧本“買賣”。田碧虎卻甘之如飴:“農民配合實施新科技,是農民對我信任的表現,信任是無價的;自己付出一定代價,得到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值得,應該感謝他們才對。”(楊娟 任琴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