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入園眾生像

那什麼是“入園焦慮”呢?“入園焦慮”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熟悉的養育人(一般是母親)分開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緊張、傷心的情緒表現,一般會在兩個階段表現明顯,一個是母親休完產假去上班的時候,另一個就是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熟悉的家人,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並且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幼兒園裡,這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試想一下,就連我們大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需要時間去熟悉去適應,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呢!他們面對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覺得擔心,害怕,為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肯定要用上他們最擅長的武器“哭鬧”了——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去幼兒園,用哭鬧的方式試圖賴在家裡。

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來緩解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理解“入園焦慮”,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可不能比孩子還焦慮哦。人的大腦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系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組神經元就像鏡子一樣,能夠識別、體驗別人的情感。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會直接體驗到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入園眾生像

那什麼是“入園焦慮”呢?“入園焦慮”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熟悉的養育人(一般是母親)分開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緊張、傷心的情緒表現,一般會在兩個階段表現明顯,一個是母親休完產假去上班的時候,另一個就是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熟悉的家人,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並且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幼兒園裡,這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試想一下,就連我們大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需要時間去熟悉去適應,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呢!他們面對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覺得擔心,害怕,為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肯定要用上他們最擅長的武器“哭鬧”了——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去幼兒園,用哭鬧的方式試圖賴在家裡。

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來緩解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理解“入園焦慮”,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可不能比孩子還焦慮哦。人的大腦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系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組神經元就像鏡子一樣,能夠識別、體驗別人的情感。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會直接體驗到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鏡像神經元

因此如果媽媽成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有沒有吃飽,有沒有被欺負,孩子一回家就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哭啊”,“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幼兒園裡飯菜好不好吃啊”,“乖不乖啊,有沒有被老師批評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孩子能非常敏感的覺察到你的擔心、緊張和焦慮,自己也會更加的擔心、緊張、焦慮,就會更加抗拒幼兒園了。因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可以多正向的引導孩子“今天幼兒園裡玩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講了什麼故事?”當你輕鬆的面對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你的情緒的影響,變得輕鬆起來,不再視幼兒園為洪水猛獸。

其次,爸爸媽媽可以用繪本或者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更好的理解、適應幼兒園生活,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分離。比如說《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上學一二三》等繪本都很生動形象的描述了孩子剛上幼兒園會遇到的事情,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有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主人公的陪伴,相信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的生活。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入園眾生像

那什麼是“入園焦慮”呢?“入園焦慮”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熟悉的養育人(一般是母親)分開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緊張、傷心的情緒表現,一般會在兩個階段表現明顯,一個是母親休完產假去上班的時候,另一個就是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熟悉的家人,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並且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幼兒園裡,這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試想一下,就連我們大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需要時間去熟悉去適應,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呢!他們面對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覺得擔心,害怕,為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肯定要用上他們最擅長的武器“哭鬧”了——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去幼兒園,用哭鬧的方式試圖賴在家裡。

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來緩解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理解“入園焦慮”,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可不能比孩子還焦慮哦。人的大腦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系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組神經元就像鏡子一樣,能夠識別、體驗別人的情感。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會直接體驗到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鏡像神經元

因此如果媽媽成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有沒有吃飽,有沒有被欺負,孩子一回家就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哭啊”,“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幼兒園裡飯菜好不好吃啊”,“乖不乖啊,有沒有被老師批評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孩子能非常敏感的覺察到你的擔心、緊張和焦慮,自己也會更加的擔心、緊張、焦慮,就會更加抗拒幼兒園了。因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可以多正向的引導孩子“今天幼兒園裡玩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講了什麼故事?”當你輕鬆的面對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你的情緒的影響,變得輕鬆起來,不再視幼兒園為洪水猛獸。

其次,爸爸媽媽可以用繪本或者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更好的理解、適應幼兒園生活,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分離。比如說《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上學一二三》等繪本都很生動形象的描述了孩子剛上幼兒園會遇到的事情,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有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主人公的陪伴,相信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的生活。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與入園有關的繪本

另外,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這也是面對入園焦慮的好方法。家長可以扮演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的孩子,請孩子扮演老師或者家長,看看孩子會怎麼說,怎麼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還可以與孩子一起扮演老師同學的遊戲,請孩子把在幼兒園的生活演出來,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把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情緒發出來,家長不用問問題也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了,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入園眾生像

那什麼是“入園焦慮”呢?“入園焦慮”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熟悉的養育人(一般是母親)分開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緊張、傷心的情緒表現,一般會在兩個階段表現明顯,一個是母親休完產假去上班的時候,另一個就是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熟悉的家人,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並且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幼兒園裡,這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試想一下,就連我們大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需要時間去熟悉去適應,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呢!他們面對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覺得擔心,害怕,為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肯定要用上他們最擅長的武器“哭鬧”了——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去幼兒園,用哭鬧的方式試圖賴在家裡。

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來緩解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理解“入園焦慮”,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可不能比孩子還焦慮哦。人的大腦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系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組神經元就像鏡子一樣,能夠識別、體驗別人的情感。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會直接體驗到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鏡像神經元

因此如果媽媽成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有沒有吃飽,有沒有被欺負,孩子一回家就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哭啊”,“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幼兒園裡飯菜好不好吃啊”,“乖不乖啊,有沒有被老師批評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孩子能非常敏感的覺察到你的擔心、緊張和焦慮,自己也會更加的擔心、緊張、焦慮,就會更加抗拒幼兒園了。因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可以多正向的引導孩子“今天幼兒園裡玩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講了什麼故事?”當你輕鬆的面對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你的情緒的影響,變得輕鬆起來,不再視幼兒園為洪水猛獸。

其次,爸爸媽媽可以用繪本或者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更好的理解、適應幼兒園生活,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分離。比如說《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上學一二三》等繪本都很生動形象的描述了孩子剛上幼兒園會遇到的事情,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有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主人公的陪伴,相信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的生活。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與入園有關的繪本

另外,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這也是面對入園焦慮的好方法。家長可以扮演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的孩子,請孩子扮演老師或者家長,看看孩子會怎麼說,怎麼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還可以與孩子一起扮演老師同學的遊戲,請孩子把在幼兒園的生活演出來,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把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情緒發出來,家長不用問問題也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了,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親子游戲

再次,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確告知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要去幼兒園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每天早上媽媽送你去幼兒園,晚上接你回家,就像爸爸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一樣,你也是早上去上幼兒園,晚上回家,讓孩子知道會有分離的事情發生,而不是偷偷的一走了之。當孩子心中明確晚上放學爸爸媽媽一定會來接自己的時候,就不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和恐慌,另外爸爸媽媽多注意觀察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的鼓勵肯定孩子,“寶貝會自己扣扣子了,是在幼兒園學的本領呢,真厲害”;“寶貝會自己吃飯了,是幼兒園老師教的吧,太棒了”;還可以邀請孩子把在幼兒園學到的遊戲帶回家和父母一起玩,“謝謝寶貝教給爸爸媽媽這麼好玩的遊戲”,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感覺到在幼兒園裡能學到很多本領,就會越來越接受幼兒園了。

另外,幫助引導孩子多交些新朋友,也是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幼兒園的方法。家長可以在幼兒園放學後,不要急著把孩子帶回家,而是創造一些機會讓小朋友們在一起多玩一會兒,孩子們之間熟悉了,成了好朋友,在幼兒園裡有伴了,幼兒園也會多一些吸引力了。

"

我家住幼兒園旁邊,每年九月開學季,總會在幼兒園門口看到新生入學的眾生像:

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抱頭痛苦,難分難捨的;有孩子哭著喊著不要上幼兒園,家長狠心交給老師,扭頭就走的;有看到別的孩子哭了跟著哭成一片的...孩子傷心,家長鬧心,老師費心,這都是“入園焦慮”惹的禍。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入園眾生像

那什麼是“入園焦慮”呢?“入園焦慮”是“分離焦慮”的一種表現形式,所謂的“分離焦慮”是指孩子與熟悉的養育人(一般是母親)分開時所產生的焦慮、不安、緊張、傷心的情緒表現,一般會在兩個階段表現明顯,一個是母親休完產假去上班的時候,另一個就是進入幼兒園的時候了。當孩子進入幼兒園時,離開熟悉的家,離開熟悉的家人,完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的同學和老師,並且需要一整天都待在幼兒園裡,這對很多孩子來說,都是一項極大的考驗。試想一下,就連我們大人剛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擔心,都需要時間去熟悉去適應,更何況小小的孩子呢!他們面對陌生的地方,肯定會覺得擔心,害怕,為了離開這個可怕的地方,他們肯定要用上他們最擅長的武器“哭鬧”了——用哭鬧的方式抗議去幼兒園,用哭鬧的方式試圖賴在家裡。

那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來緩解孩子們的“入園焦慮”,幫助孩子們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呢?

首先,爸爸媽媽要理解“入園焦慮”,知道這是正常現象,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用平常心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焦慮。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可不能比孩子還焦慮哦。人的大腦裡有一個非常神奇的系統叫做“鏡像神經元”,這組神經元就像鏡子一樣,能夠識別、體驗別人的情感。在通過鏡像神經元理解他人感情的過程中,觀察者會直接體驗到這種感受,因為鏡像機制使觀察者產生了同樣的情緒狀態。當人經歷某種情緒,或者看到別人表現出這種情緒時,他們腦島中的鏡像神經元都會活躍起來。換句話說,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經歷了同樣的神經生理反應,從而啟動了一種直接的體驗式理解。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看到其他人打哈欠時,自己也會被感染,而當別人大笑時,自己也會不由自主發出笑聲。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鏡像神經元

因此如果媽媽成天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有沒有吃飽,有沒有被欺負,孩子一回家就問孩子“今天有沒有哭啊”,“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幼兒園裡飯菜好不好吃啊”,“乖不乖啊,有沒有被老師批評啊”諸如此類的問題,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孩子能非常敏感的覺察到你的擔心、緊張和焦慮,自己也會更加的擔心、緊張、焦慮,就會更加抗拒幼兒園了。因此爸爸媽媽在孩子從幼兒園回來後,可以多正向的引導孩子“今天幼兒園裡玩了什麼遊戲?”“今天老師講了什麼故事?”當你輕鬆的面對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你的情緒的影響,變得輕鬆起來,不再視幼兒園為洪水猛獸。

其次,爸爸媽媽可以用繪本或者遊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更好的理解、適應幼兒園生活,幫助孩子更容易理解分離。比如說《我愛幼兒園》、《湯姆上幼兒園》、《上學一二三》等繪本都很生動形象的描述了孩子剛上幼兒園會遇到的事情,以及幼兒園的生活,有孩子們喜歡的故事主人公的陪伴,相信孩子們更容易接受幼兒園的生活。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與入園有關的繪本

另外,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遊戲,這也是面對入園焦慮的好方法。家長可以扮演哭鬧著不肯去幼兒園的孩子,請孩子扮演老師或者家長,看看孩子會怎麼說,怎麼做,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呢。還可以與孩子一起扮演老師同學的遊戲,請孩子把在幼兒園的生活演出來,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可能就會把自己的觀察,自己的情緒發出來,家長不用問問題也能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裡的生活了,也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親子游戲

再次,爸爸媽媽一定要明確告知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要去幼兒園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每天早上媽媽送你去幼兒園,晚上接你回家,就像爸爸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一樣,你也是早上去上幼兒園,晚上回家,讓孩子知道會有分離的事情發生,而不是偷偷的一走了之。當孩子心中明確晚上放學爸爸媽媽一定會來接自己的時候,就不會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和恐慌,另外爸爸媽媽多注意觀察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的鼓勵肯定孩子,“寶貝會自己扣扣子了,是在幼兒園學的本領呢,真厲害”;“寶貝會自己吃飯了,是幼兒園老師教的吧,太棒了”;還可以邀請孩子把在幼兒園學到的遊戲帶回家和父母一起玩,“謝謝寶貝教給爸爸媽媽這麼好玩的遊戲”,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感覺到在幼兒園裡能學到很多本領,就會越來越接受幼兒園了。

另外,幫助引導孩子多交些新朋友,也是幫助孩子更好的融入幼兒園的方法。家長可以在幼兒園放學後,不要急著把孩子帶回家,而是創造一些機會讓小朋友們在一起多玩一會兒,孩子們之間熟悉了,成了好朋友,在幼兒園裡有伴了,幼兒園也會多一些吸引力了。

又逢新生入園季,我們一起聊聊“入園焦慮”

結伴上幼兒園

最後,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有些孩子可能哭個三五天就好了,有些孩子可能會哭上一個月,兩個月,不管是遇到那種孩子,都請爸爸媽媽們心中有數,耐心面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有安心入園的那一天,只有你靜待花開,花才會開的燦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