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幼兒園 早期教育 育兒 青眼有加 2019-02-15


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文&圖/鹿馬

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一、誰教會孩子們“哭鬧”


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不管磕著碰著或是願望得不到滿足,只要孩子放聲大哭,長輩所謂的“愛”頓時就氾濫不可收拾,心肝寶貝地抱著哄起來。

正是這些完全不及格的家長,教出來了愛哭、任性、撒潑的孩子。

小孩子摔倒在地,放聲大哭,甚至躺著不願意起來,等著大人來安慰。這時候,正確的做法是微笑著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如果他不聽話,就對他置之不理,讓他去哭。

容不得小孩子的哭聲,急惶惶地抱他,會讓他形成這樣的心理:“我弱小,我無能,所以我可愛,我應該得到愛。”哭和鬧,既是自己弱小無能的證據,也是自己受到別人關愛的理由。

小孩子玩刀、睡覺前要吃糖,這些要求一旦被拒絕,也會大哭大鬧。

這時候,最糟糕的處理方法是:一開始拒絕,當孩子哭一陣後,就同意。先拒絕後同意,完全等同於在教孩子哭、教孩子鬧。

孩子們會發現:與心平氣和的懇求和講道理相比,蠻橫的哭鬧是控制大人並滿足願望的最好手段。凡事只需要哭,這樣最簡單、最管用!連話都懶得講清楚,哭是萬能鑰匙。

而父母呢,就只好一邊安慰,一邊猜測孩子到底是有了什麼想法。

就是你們這些父母,剝奪了孩子正常地表達自己的願望的語言能力,剝奪了孩子理性地進行交談的思考能力。

我們的方法會被很多父母認為是缺少愛心,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恰好相反,我們同樣給予孩子愛和關心,但不是在孩子哭時給他愛撫,而是要在孩子停止哭泣時給予;我不是在孩子胡鬧時滿足其願望,而是在孩子停止胡鬧時相機而行。


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二、誰教會孩子們“鬥嘴”


有些孩子從小就學會了跟父母鬥嘴,事事講條件,這也是父母教的。

你聽聽那些父母是怎麼跟自己的孩子說話的:“你要是今天去幼兒園不哭的話,我就給你買巧克力。”“你如果再吃手,媽媽就再也不抱你了。”“你好好吃飯的話,我就帶你去遊樂場。”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我們為什麼要在毫無聯繫的兩件事情之間建立因果關係呢?

這種奇怪的說話方式居然會在很多父母中流行。它的壞處在於,轉移孩子們的關注力,扭曲孩子的思維推理。孩子們會認為自己任何事情,都是在為爸媽做。

父母以威脅和利誘的方式來對付孩子,孩子同樣以威脅和利誘的方式來對付父母。

難道你沒有聽到孩子們說:“你不讓我吃雪糕,我就把衣服弄髒。”“你不帶我去遊樂場,我就不吃飯。”孩子講條件,都是從父母的說話方式中學來的。

為什麼不能吃手?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吃手不衛生,會拉肚子的……”為什麼要扯上別的事情作為條件呢?為什麼不會講道理,而總是威逼和利誘呢?

當然,對於蠻不講理的孩子的,也是可以體罰的。

但必須在下屬條件下:第一,打孩子之前之後一定心平氣和地講道理;第二,打孩子時一定不能氣急敗壞,大吼大叫;第三,打孩子只是象徵性的,並不是真要折磨他的小身體;第四,打過孩子之後,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他為什麼捱打。

不疼不癢地打兩下有用嗎?有用,因為孩子有尊嚴,絕不比你們這些成年人少。

非得把孩子打得皮開肉綻,那是二百五。

打他之後,不會破壞父子感情嗎?不會,因為孩子有理性,同樣不比你們這些成年人少,他真的會明白:打,但沒有惡意,只有愛心。

為什麼打孩子時不能大聲嚷嚷,因為這種瘋狗一樣的表達情感的方式,會傳染給孩子。

多少父母,因為一丁點小事,自己氣得要蹦起來了,結果也捨不得碰孩子一指頭。活該呀,你們這樣的父母,活該氣死你們,卻教出一窩兒死對頭。


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三、誰教會孩子們“無能”


有些父母在孩子長大後,向別人抱怨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沒能力,不能獨立自主地闖出一番事業,甚至不能獨立生活,這同樣是父母自己的原因。

從小時候起,你們是否主動培養過孩子自己做事的能力。

你們是否讓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學著盛飯,自己學著拿錢買東西,自己學著給花澆水,自己學著去刷碗、掃地……

再大一點,讓他們自己決定如何慶祝生日,如何裝飾自己的書房,如何制定自己的暑期旅遊計劃,自己訂票,自己訂賓館……

當然,這些他們都做不好,所以父母想替他們做。但你們不是引導孩子、扶持孩子,而是將他們撇在一邊,自己上陣。

要知道,剝奪了孩子犯錯誤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你們提供的,不是陽關和空氣,而是活死人墓和窒息。

甚至有些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會談戀愛,不會泡妞,恨不得跳到婚床上教自己的兒子如何做愛……你們最好也活得比兒子長,連喪事也一併替他辦了,這樣就可以死而瞑目啦!

不要以為你們那無私的愛能夠培養出孝子來,恰好相反,孩子一旦成家,一旦嚐到了獨立生活的甜頭,他們就會像躲避瘟神一樣躲避你們,能夠象徵性地看看你們,做些面子活,那就是你們這些愚蠢父母超額的福分啦。

檢驗父母之愛是否健康的標準,不在於父母是否能夠把孩子養大,不在於父母如何把孩子捧在手心加以呵護,關鍵在於,父母是否主動促成子女同父母的分離,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一隻鳥,尚且會教小鳥飛翔,離開這個小窩,就能贏得一片藍天。

不能容忍孩子同自身的分離,不主動促成這一事實的父母,不如一隻鳥。別再抱怨孩子無能,去學學小鳥吧!

*作者︱鹿馬: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河南工程學院教師,「青眼有加qyyjtcq」專欄作者。

誰教會了你家孩子“無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