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孩子的眼淚,因為你也沒長大

幼兒園 睡眠 寧靜 文章 書香盒子親子閱讀 2017-05-13

受不了孩子的眼淚,因為你也沒長大

媽媽的留言:

你們最近發的幾篇有關情緒的文章,我都看了,感觸非常深。我兒子今年2歲,正處於叛逆期,這陣子總是動不動就哭,發脾氣。我本身是個全職媽媽,雖然有婆婆幫忙,但孩子通常只跟著我,我全天候帶著他,不僅要處理他的吃喝拉撒,還要陪玩、陪睡,處理他的各種情緒問題。說句老實話,我真是很佩服那種帶起孩子來遊刃有餘的媽媽,我就做不到。我發現我無法面對孩子的情緒,也不知道怎麼處理才好。每當他一哭,我總是覺得心裡煩躁,我無法對他共情,雖然我知道應該對他共情。我也無法心平氣和地陪在他身邊,因為他哭鬧的時候,我最想的竟然是讓他閉嘴!所以,他的哭鬧通常就以我的怒喝做為收場,我真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媽媽,白看了那麼多的育兒理論,事到臨頭卻無能為力。我為什麼會這樣?我該怎麼平衡我和孩子之間的情緒呢?

留言中的這位媽媽的情況,跟這個案例中的很像:

辰辰媽媽很是苦惱,因為最近4歲的辰辰總是在睡前大哭大鬧,就是不肯按照媽媽規定的時間睡覺。每次辰辰媽媽都是先忍耐,跟辰辰大談道理,後來因為辰辰始終沒有配合,而衝著孩子發火,喝令孩子必須馬上睡覺。

這麼做的效果無疑是差強人意,每天晚上的睡前時間都成了母子倆的角力賽。辰辰媽媽愁眉苦臉地向我抱怨:“這孩子越大越難哄了,軟硬都不吃,非得把我氣得大吼大叫,或者乾脆不理他,他才肯就範。”

辰辰媽媽紅著眼圈說:“我真是怕孩子哭鬧,每次他哭鬧我都會跟著崩潰,他一哭我的心就特難受,真想一走了之算了。”

談起辰辰媽媽的過去,原來她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把她送到姥姥家了,她在姥姥家住了幾年,她的媽媽才把她接回家。而且她的媽媽脾氣也不好,經常動不動就朝她發脾氣。所以辰辰媽媽的童年是非常缺乏母愛的,而且她的童年都被恐懼和孤獨的情緒所籠罩,但因為懼怕媽媽生氣的緣故,她又極力壓下了自己的情緒。

有社會學家說過,一個人壓制的感悟積累得越多,越不能夠忍受別人對這種感悟的發洩,因為別人的發洩會擾亂自己的寧靜。

迎接孩子的情緒

棠棠剛上幼兒園那陣子,早上的情緒也不太穩定。每當我提起要出門了,他就開始哭。我想要抱抱他,他卻把我推開,自己站在那裡哭。我說可不可以讓媽媽再陪你一會兒?他說不要。我說那我就看著你。他接下來就一個勁地哭,一邊說他不想去幼兒園。我輕輕地回答他:嗯,你不想去幼兒園。其實在那個時刻,我心裡也有不安,也有煩躁,於是我如實告訴他:棠棠,媽媽知道你不想去幼兒園,但媽媽今天有工作,不能陪著你,現在時間也到了,我希望可以馬上出門,如果再不出門,媽媽也會生氣,因為媽媽來不及把事情做好了。

過了一會兒,他來到我面前說:“媽媽幫我擦擦眼淚。”

我一邊幫他擦眼淚,一邊說:“我們把眼淚擦了,就出門了好嗎?”小傢伙點頭答應了。

我想,當時間緊張的時刻,孩子卻哭鬧不休,家長要保持冷靜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果我當時沒有理會他,讓他一個人在那哭,那麼他只能獨自面對難受的感覺;要是我大聲喝罵他,要求他停止哭泣,那麼他也會非常氣憤,因為我沒有理解他。

在那個當兒,他需要用哭泣來把與媽媽分離的焦慮釋放出來,需要用眼淚把去陌生環境的不安排解出來。他哭完了,慢慢恢復了平靜,接受了要去幼兒園的事實。

為什麼

面對孩子的哭泣,你會無法平靜

我們成人為了壓抑情緒而花費了許多的心力,認為情緒的表達是弱者的表現,所以希望孩子也是一個不會哭泣的“勇者”。然而我們會發現,在這方面總是事與願違。我們最懼怕的情緒它總是不請自來,其結果就是我們總與自己情緒展開你追我趕的搏擊。

釋放情緒是我們內在本能的需求,逃避情緒則是我們後天發展的要求。當要求大於需求的時候,要麼在無法忍受時激烈爆發,要麼因為情緒的長期壓抑而出現其它不良反應,比如抑鬱、焦慮、暴力傾向等。

那些得不到及時表達的情緒,它們並沒有消失,而是悄悄地隱藏在內心不知名的角落裡,不被我們覺察地影響著我們的。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不被接受的情緒,所以當孩子激烈表達情緒時,在他們面前那簡直是一種折磨,他們的哭聲和他們的脾氣就像是一把利刃,使勁地割裂我們的內心,讓潛藏在底裡的“內傷”流淌出來。這些平日裡不願觸碰的“內傷”迅速地蔓延開來,佔據了我們內心,趕走了我們的理智。

因此,我們開始陷入內在的鬥爭當中,究竟是順應內心感覺釋放情緒,還是一如既往地把它們壓抑回去?當孩子大哭不止,大發脾氣,宣洩自己的情緒時,我們也會覺得這是我們對孩子的折磨,孩子的哭泣似乎在提醒我們的無能,似乎讓孩子哭泣本身就是我們的錯。

其實,孩子哭鬧一方面是想要從我們這裡得到安慰和關懷,一方面是孩子沒有思維定勢,他可以自由表達情緒,還沒“學會”壓抑自己的情緒。

對於如何平衡媽媽和孩子之間情緒的問題,我的做法通常會有兩方面:

一、不要在孩子哭泣的時候離開他,哪怕孩子不允許你接觸他、靠近他,我也一定會陪伴在他的身旁。

二、當我們一時間無法平息自己的情緒,如實表達我們自己的情緒。我們之前的文章曾提到過,孩子與媽媽的情緒有共生期,孩子可以捕捉到媽媽的情緒。在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將要爆發之前,就可以告訴孩子:媽媽也生氣了。讓他知道你的情緒,比起你表面平和內心卻早已火冒三丈,更能讓孩子接近真相。

總而言之,當我們直面了自己的情緒,才有可能直面孩子的情緒。


孩子愛哭鬧,

媽媽心很累。

加入書香,

把“繪本力”用起來,

故事知道怎麼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