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最奢侈的行為是一路送孩子從精英幼兒園上到常青藤。

一名有著耶魯大學的博士學位,還有人類學和靈長類動物學學術背景的新手媽媽,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挫敗。

她正在美國紐約的曼哈頓中心島在尋找合適的“學區房”。

曼哈頓被當地人分為上下兩區,上區又根據中央公園的分割,被分為上東區和上西區。

“上東區”有著很多優秀公立、私立學校,以及有很多下城區沒有的兒童服務:童裝店、幼兒美容院,以及方便帶孩子用餐的餐廳。

夫妻倆經過比較和篩選了附近所有小學之後,準備送孩子去第六公立小學。

為了能讓孩子有上公立學校的資格,他們能夠選擇的房源被緊緊控制在很小的一塊地區中。

每當跟別的媽媽透露上公立學校的打算之後,那些媽媽都會集體安靜三秒鐘。

直接的人會勸說她“別鬧了,你得把孩子送到私立學校,大家的孩子都是念的私立學校。”

在美國,最奢侈的行為是一路送孩子從精英幼兒園上到常青藤。

她在紐約居住了十多年,只覺得如魚得水。

結果當了新手媽媽沒多久,才發現僅僅是選擇學校這件事,就愁壞了不知道多少個光鮮亮麗的女性。

和國內一樣,很難想象,越有錢的人,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糾結越多。

而富豪和頂級富豪的區別,就在於他們能讓自己的孩子上什麼幼兒園。

一張30多萬元的憑證,依舊供不應求

你肯定聽說過“常青藤”盟校,耳熟能詳的有:

盛產虎媽的哈佛大學,培養出美國五任總統的耶魯大學,每年一度的普利策獎頒發機構——哥倫比亞大學,胡適的母校康奈爾大學……

但你可能沒聽說過“常青藤”幼兒園。

要知道,在紐約最富有的年輕爸爸媽媽中,沒有幾個是不知道常青藤幼兒園的存在的。

“常青藤幼兒園”的根,出在美國最頂級的高等教育身上。

美國頂級大學的招生並不依據一兩項指標來評判學生,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雖說是美國高考,但在招生辦眼中,分數只是眾多測評指標中的一個。

畢業學校、體育特長、競賽成績、工作經驗、科研成果乃至社會影響都是他們所看重的。

教育市場也是人情市場。

不止人和人之間有感情,學校和學校之間也是有聯絡的。

某幾家託兒所的所長認識再往上的學校校長(幼兒園到八年級的八年制學校,或是到十二年級的十二年制學校)。那些校長之間關係很好,有辦法把學生送進“好大學”……此外,很多託兒所和再上去的學校,都有很方便的“兄弟姐妹條款”——只要你有一個孩子進了某所學校,你其他的孩子以後幾乎一定都可以進。——(摘自《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

幾乎要到申請一次,輕鬆一生的程度了。

所以幼兒園的競爭,激烈得可怕。即使學費高達五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3萬)一年——比真正的常青藤大學還要高,還是有源源不斷的家長懷中揣著報名表、家長親筆寫的推薦信、孩子的特長說明,爭先恐後地往招生辦中“擠”。

在美國,最奢侈的行為是一路送孩子從精英幼兒園上到常青藤。

一年學費對比圖,黑色是常青藤高校,紅色是“常青藤”幼兒園,花費都在5萬美元左右,入學率是最能體現競爭

聖三一幼兒園是紐約頂尖的私立幼兒園之一,錄取率是10%。60個左右的席位,有642位申請者爭奪。

霍勒斯曼幼兒園每年平均會收到346個申請,而學校只開放了36個入學名額。

康奈爾大學的錄取率也是這個水平。

除了正式遞交報名表,埋頭針對每一個幼兒園寫獨特的申請書,觀察孩子的每一個微小的特點,帶著孩子通過幼兒園的兩道或是三道面試之外,紐約曼哈頓上區的父母們如同八仙過海一般,各顯靈通。

一個幼兒園的高管曾經透露,自己的信箱中收到過家長塞進去的禮物、介紹書;有的家長託人為幼兒園捐贈大筆資金,還有的直接給幼兒園的在任官員打電話,攀起私交。

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上個幼兒園。

在美國,最奢侈的行為是一路送孩子從精英幼兒園上到常青藤。

商業內參2017年的數據揭示,不記金錢地把一個孩子從出生培養到精英大學一共需要170萬美元。

這分解下來,有依有據:

學前教育84,900美元;

基礎教育1到4年級156,400美元,5到8年級164,990美元;

高中157,600美元是四年的學費,加上104,000美元週末找到私人輔導教師費用。

除此之外,課餘生活也要花錢。

29,870 美元的錢用來補習音樂和藝術,104,000美元用來學習一門外語,56,600美元花在和運動隊出門旅行上。

之後還有大學輔導費用,申請諮詢費用,申請學校的費用及大學四年學費。

這麼看來,愛馬仕、香奈兒、遊艇都不算什麼,最奢侈的行為是一路送孩子從精英幼兒園上到常青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