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3歲男孩被幼兒園勸退 家長看到醫生“處方”無地自容

來源|都市現場綜合寧波晚報

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

3歲半的東東(化名)在上幼兒園兩個月後,老師無奈地將他勸退了。

從外觀來看,東東是個健康正常的小男孩,但他很少說話,好動,從來都是自顧自玩耍,不理會其他小夥伴,還容易發脾氣。老師懷疑東東的“高冷”可能是孤獨症或是多動症,建議父母將他帶到醫院看一看。

寧波:3歲男孩被幼兒園勸退 家長看到醫生“處方”無地自容

在市婦兒醫院兒保科,專家在詢問了一番養育情況、生長髮育史,並通過相關必要檢查後,並沒有著急給出診斷,而是開了一張特殊的處方:父母須每天全身心陪東東各玩一小時。“這個年紀、這種表現的孩子近年來越來越多了。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孤獨症或其他相關疾病,而是父母的養育方式出了問題。”該科主任呂蘭秋表示。

“一個孩子來看病,5個大人陪著。”呂蘭秋主任表示,東東來醫院時,憑著多年臨床經驗,一看這架勢,就隱隱感覺這孩子自小的成長氛圍或有不妥。

經瞭解,東東是本地人,今年3歲半,一直與父母和外公外婆同住。東東的父母經營著一家煙雜店,生意很好。父母每天出門時,東東還沒起床,回家時,東東又已經入睡。也就是說,大家同住一個屋簷下,卻常常一整天都見不到一面。

外婆負責東東的飲食起居,外公負責寵他,一日三餐都是喂的,每天有6、7個小時的時間都是在看電視或看ipad中度過的,若一旦不滿足他的要求,東東就會邊哭邊在地上打滾,或往牆上撞頭,兩位老人自感鎮不住這個外孫。東東儼然是這個家的小霸王、小魔王。

為了管好東東,父母找來奶奶當救兵,情況略有好轉。

然而在上幼兒園後,東東的問題暴露了。好動,無法配合老師,無法融入集體,不會好好說話,動不動打人,經常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訴求。

其他孩子不喜歡東東,家長們也抗議,兩個月後老師只能將東東勸退了。臨走,有老師提醒東東的父母:孩子好動,少言寡語不理人,會不會是多動症或孤獨症啊?

上週末,東東在父母、外公外婆和奶奶的陪同下來到市婦兒醫院兒保門診。診室裡,東東不是低頭玩著手機,就是走來走去,毫不理會大人們在說什麼。

專家開出“優質陪伴”處方

“外行人一看可能認為是孤獨症,但仔細詢問後發現並不典型,主要還是教養方式不對。”呂醫生的話讓東東的父母稍稍鬆了口氣,但她隨後又指出,問題如果不改變,孩子的症狀就會越來越重,最後導致無法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

呂主任開出一張“優質陪伴”處方——東東的爸爸和媽媽必須每天各抽出一小時陪伴東東,“我們所說的陪伴是優質陪伴,即父母放下手中的一切,全身心地陪孩子一起玩耍,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多玩一些親子游戲,雙方要有頻繁的互動,交流,真正做到養中學,讀中學,玩中學,而不是伺候、敷衍孩子,家長更不能埋頭刷手機,然後隔幾分鐘看看孩子在做什麼,這種只能叫‘看管’不叫陪伴。”

寧波:3歲男孩被幼兒園勸退 家長看到醫生“處方”無地自容

“‘優質陪伴’永遠不晚,但越早越好。”呂蘭秋主任表示,0到3歲是人一生中發展最快的階段,也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大腦在這個階段最為活躍,可塑性最高。所以說,兒童早期發展決定了個體自身的發展潛力,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3歲看大,7歲看老”。從經濟學角度看,在兒童早期發展上的投入產出比最高的,可以達到最少1:4—9的投資回報率。

當父母由於工作等原因無法自己帶,只能把孩子交給老人帶時,則要注意3點:一,想方設法提高老人的健康素養;二,再忙也要每天抽一小時陪孩子玩,萬萬不能當甩手掌櫃;三,從出生開始就應該定期到正規醫療機構的兒保科進行健康檢查,讓專業的兒保醫生定期評估孩子的體格發育和身心發育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就要及時干預,而不是等到18個月不會走路或說話才想到去就醫。

對於確實有孤獨症、多動症傾向的孩子,家長不要糾結於孩子的診斷,而要儘早開始針對性的干預。“不同的專家或給出不同的意見,四處求醫不僅會花費大量時間、精力,也會耽誤干預的黃金時期。等最終診斷明確,孩子也錯失了最佳的干預訓練時機,這是非常可惜的。”呂主任表示,無論是患兒,還是普通孩子,科學的干預訓練都是有益無害的,家長要做的就是把握時機,持之以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