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好了,按下這段歷史暫且不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社會!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於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收回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吞併德國的薩爾礦區。德國要繼續削弱和遏制法國,不讓它東山再起,為此,除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外,還擴軍備戰,並制定了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及其盟國的作戰計劃。普法戰爭後,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

"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好了,按下這段歷史暫且不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社會!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於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收回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吞併德國的薩爾礦區。德國要繼續削弱和遏制法國,不讓它東山再起,為此,除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外,還擴軍備戰,並制定了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及其盟國的作戰計劃。普法戰爭後,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普法戰爭

第二,俄奧矛盾。

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半島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的狀況是:一方面,羅馬尼亞等國相繼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取得了獨立;另一方面,歐洲列強都趁虛而人,在此擴大自己的勢力。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爭奪尤為激烈。巴爾幹半島的民族關係複雜,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數。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屬於東部斯拉夫人)的旗號,向該地區擴張。在巴爾幹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中,俄國曾以援助斯拉夫人為由對奧斯曼帝國作戰,不僅擴張了在巴爾幹的勢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斷插手巴爾幹事務。奧匈帝國也在德國的支持下積極向巴爾幹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而當地人民想同塞爾維亞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斯拉夫人的國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不斷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和局部戰爭,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最敏感的地區。

"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好了,按下這段歷史暫且不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社會!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於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收回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吞併德國的薩爾礦區。德國要繼續削弱和遏制法國,不讓它東山再起,為此,除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外,還擴軍備戰,並制定了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及其盟國的作戰計劃。普法戰爭後,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普法戰爭

第二,俄奧矛盾。

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半島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的狀況是:一方面,羅馬尼亞等國相繼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取得了獨立;另一方面,歐洲列強都趁虛而人,在此擴大自己的勢力。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爭奪尤為激烈。巴爾幹半島的民族關係複雜,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數。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屬於東部斯拉夫人)的旗號,向該地區擴張。在巴爾幹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中,俄國曾以援助斯拉夫人為由對奧斯曼帝國作戰,不僅擴張了在巴爾幹的勢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斷插手巴爾幹事務。奧匈帝國也在德國的支持下積極向巴爾幹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而當地人民想同塞爾維亞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斯拉夫人的國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不斷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和局部戰爭,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最敏感的地區。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第三,英德矛盾。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權、殖民霸權,工業霸權。德國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濟發展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德國統治集團因此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德國成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德國不權在歐洲商品市場上同英國競爭,而且主要在殖民地問題上同英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亞洲,德國修建“三B鐵路”的計劃,直接威脅到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範圍。在非洲,德國“赤道非洲帝國”的計劃與英國的“開羅—開普”計劃尖銳對立。在制海權方面,20世紀初,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英國。英德之間的矛盾成為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

這些大國之間的種種問題,加之由來已久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權利鬥爭,平民階級、貴族階級、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使得歐洲大陸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進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這一天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了這次演習。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大公返回薩拉熱窩市區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德、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遂被後世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好了,按下這段歷史暫且不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社會!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於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收回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吞併德國的薩爾礦區。德國要繼續削弱和遏制法國,不讓它東山再起,為此,除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外,還擴軍備戰,並制定了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及其盟國的作戰計劃。普法戰爭後,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普法戰爭

第二,俄奧矛盾。

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半島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的狀況是:一方面,羅馬尼亞等國相繼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取得了獨立;另一方面,歐洲列強都趁虛而人,在此擴大自己的勢力。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爭奪尤為激烈。巴爾幹半島的民族關係複雜,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數。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屬於東部斯拉夫人)的旗號,向該地區擴張。在巴爾幹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中,俄國曾以援助斯拉夫人為由對奧斯曼帝國作戰,不僅擴張了在巴爾幹的勢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斷插手巴爾幹事務。奧匈帝國也在德國的支持下積極向巴爾幹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而當地人民想同塞爾維亞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斯拉夫人的國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不斷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和局部戰爭,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最敏感的地區。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第三,英德矛盾。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權、殖民霸權,工業霸權。德國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濟發展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德國統治集團因此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德國成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德國不權在歐洲商品市場上同英國競爭,而且主要在殖民地問題上同英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亞洲,德國修建“三B鐵路”的計劃,直接威脅到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範圍。在非洲,德國“赤道非洲帝國”的計劃與英國的“開羅—開普”計劃尖銳對立。在制海權方面,20世紀初,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英國。英德之間的矛盾成為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

這些大國之間的種種問題,加之由來已久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權利鬥爭,平民階級、貴族階級、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使得歐洲大陸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進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這一天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了這次演習。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大公返回薩拉熱窩市區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德、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遂被後世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薩拉熱窩事件

我們看看參加一戰的國家有哪些:

同盟國:主要是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和保加利亞,此外還有它們的僕從國和一些盟友。其中意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從團隊方面看,意大利就是個豬隊友,並且把這種風格一致發揚了下去)。

協約國:協約國最開始是英國,法國和沙俄.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加入,中國也加入協約國。其他還有塞爾維亞,日本,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危地馬拉,海地,漢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亞、尼加拉瓜,巴拿馬,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暹羅(現泰國),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爾維亞是一戰中唯一個為了正義而進行的鬥爭。一戰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的,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制定針對戰敗國的凡爾塞體系。中國雖然上戰勝國,可是主權遭到了嚴重的踐踏,並由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我們再看看一戰時歐洲皇室之間的親戚關係,要說清楚這個關係,我們需要從三個人說起,這三個人分別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號稱歐洲老祖母。其次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號稱歐洲老岳父。還有一個是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后亞歷山大德拉,號稱歐洲大表妹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她有9個子女。維多利亞長公主,嫁給德國普魯士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兒索菲是希臘王后。威爾士王子愛德華,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娶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兒亞歷山德拉公主,他們的二兒子是後來英王喬治五世,女兒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英王兼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是德國皇威廉二世的舅舅,同時也是俄國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姨夫

丹麥很弱小,只能通過聯姻與歐洲強大的王室接上關係,加上北歐金髮碧眼高個基因確實不錯,所以丹麥公主成了僅此於德國、英國公主的暢銷貨,流通各地。到了克里斯蒂安九世時,他的3個女兒分別成為英國、俄國、希臘皇后,他跟維多利亞女王也成了兒女親家關係。

俄國的末代皇后亞歷山德拉的外婆是維多利亞女王,她媽媽跟喬治他爹、威廉他媽是親兄妹。所以她同時是喬治和威廉的表妹,而她最後又嫁給了另一個應該是她遠房表兄的尼古拉斯二世。

因此一戰時的英王、德皇、沙皇都有德國血統,本來就是一個大家族。它們的關係可以總結為:國民岳母維多利女王有個孫子是英王,有個外孫是德皇,有個外孫女婿是沙皇。國民岳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有個外孫是英王,還有個外孫是沙皇。國民表妹亞歷山德拉有個表哥是英王,還有個表哥是德皇,還有個老公是沙皇。因此沙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德皇叫表舅。德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沙皇叫表姑丈。英王的孩子管沙皇叫表叔、管德皇也叫表叔。

1913年的那個貴族時代還有一次最美好的大聚會,從那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絲貴族大聚會,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嫁女兒,德國當時是有五個國王,以及其他一些公國共同組成的德意志大帝國,歐洲所有貴族都來出席了這場婚禮。全世界的媒體都特高興,表兄弟們聚集一堂,然後合影,尼古拉二世和喬治五世還長得一模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娶了喬治五世的親奶奶,於是就越長越像,希臘國王娶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另一個孫女也是她的孫女婿。

一個不算是太精密的刺殺事件,在經過各方勢力的插手之後,事情越鬧越大,最終演變成一場波及全球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的大戰。戰爭雙方約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士兵喪生,2000萬人受傷。平民死傷約600餘萬。

值得一提的是一戰時歐洲戰場上貴族的死亡率遠高於平民,歐洲貴族當時視上陣殺敵為一種不可多得的榮耀。

還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西班牙流感”。在一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瘟疫,人們把它命名為西班牙流感。據統計,當時全世界的人口總量約為17億左右,西班牙流感就直接導致了10億人的感染,這個疾病的致死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因此最保守的算下來,這個疾病也至少導致了2000萬人的死亡,間接的促成了同盟國的失敗,這與二戰時的那兩顆原子彈起到的作用不相上。

"

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一戰和二戰是對當今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兩次全球性質的戰役!

在好多人的印象中,一戰好像與我國沒有多大關係,電視、電影中的現代戰爭基本都是反映二戰時期抗日戰爭題材的,很少有一戰時期的。這個也不奇怪,因為一戰的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屬於半推半就被迫參戰,且參戰時間也較晚,協約國(英、法、俄)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陣營,才力求中國對德宣戰!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當時佔領著我國的山東青島以及膠州灣,於是日本也對德宣戰,8月15日對青島發動全面進攻,日軍集中5萬人猛攻青島。當時德國人在膠州(青島)總兵力不過4200人,戰鬥人員3000多名,但日本人屢攻不下,最後在英國人的幫助下才艱難拿下,其西方列國和日本的狼子野心暴露無遺。

1917年8月14日,經過協商後,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宣戰,此時,距離一戰結束還有1年左右的時間。中國雖然參戰,但是在西方列強及日本的阻撓下(主要是出於對戰後利益分配的考慮),並沒有向歐洲派出作戰部隊,而是以工代兵,派遣大批勞工前往歐洲戰場,主要任務是挖戰壕(不是義務的,勞工也是令工資的),併為協約國一些國家送去了物資,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雖然參戰時間晚,但是作為勝利國,還是被國際上承認了主權,並廢除了諸多的不平等條約。一戰結束後,青島的實際控制權還是落入了日本的手中!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好了,按下這段歷史暫且不表,我們把視線拉回到一戰爆發前的歐洲社會!

首先,法德矛盾。

法德矛盾源於普法戰爭。普法戰爭中,戰敗的法國割地賠款,失去了原來西歐和中歐的霸主地位。法國力圖“復仇”,收回德國奪取的阿爾薩斯和洛林,進而吞併德國的薩爾礦區。德國要繼續削弱和遏制法國,不讓它東山再起,為此,除了實行孤立法國的外交政策外,還擴軍備戰,並制定了在新的戰爭中打敗法國及其盟國的作戰計劃。普法戰爭後,法德矛盾一時成為歐洲大陸的主要矛盾。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普法戰爭

第二,俄奧矛盾。

主要表現在對巴爾幹半島的爭奪上。巴爾幹半島位於歐、亞、非三洲交匯之處,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該半島長期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的狀況是:一方面,羅馬尼亞等國相繼擺脫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取得了獨立;另一方面,歐洲列強都趁虛而人,在此擴大自己的勢力。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俄國和奧匈帝國在巴爾幹的爭奪尤為激烈。巴爾幹半島的民族關係複雜,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數。俄國打著大斯拉夫主義(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屬於東部斯拉夫人)的旗號,向該地區擴張。在巴爾幹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的鬥爭中,俄國曾以援助斯拉夫人為由對奧斯曼帝國作戰,不僅擴張了在巴爾幹的勢力,而且以南部斯拉夫人的解放者自居,不斷插手巴爾幹事務。奧匈帝國也在德國的支持下積極向巴爾幹擴張,1908年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而當地人民想同塞爾維亞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大的斯拉夫人的國家。20世紀初,巴爾幹地區不斷出現嚴重的政治危機、軍事危機和局部戰爭,成為帝國主義國家爭奪霸權最敏感的地區。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第三,英德矛盾。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建立了海上霸權、殖民霸權,工業霸權。德國是一個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濟發展迅速,趕上並超過了英國。德國統治集團因此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德國成為英國的主要競爭對手。德國不權在歐洲商品市場上同英國競爭,而且主要在殖民地問題上同英國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亞洲,德國修建“三B鐵路”的計劃,直接威脅到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範圍。在非洲,德國“赤道非洲帝國”的計劃與英國的“開羅—開普”計劃尖銳對立。在制海權方面,20世紀初,德國海軍力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英國。英德之間的矛盾成為了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

這些大國之間的種種問題,加之由來已久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帝國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權利鬥爭,平民階級、貴族階級、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使得歐洲大陸的形勢越來越嚴峻!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進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這一天是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聯軍1389年被土耳其軍隊打敗的日子,演習選定在這一天是具有挑釁意義的,奧匈皇儲斐迪南大公親自檢閱了這次演習。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大公返回薩拉熱窩市區時,被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刺殺。德、奧匈帝國以此為藉口,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薩拉熱窩事件”遂被後世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薩拉熱窩事件

我們看看參加一戰的國家有哪些:

同盟國:主要是德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奧斯曼和保加利亞,此外還有它們的僕從國和一些盟友。其中意大利在中途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從團隊方面看,意大利就是個豬隊友,並且把這種風格一致發揚了下去)。

協約國:協約國最開始是英國,法國和沙俄.隨著戰事的發展,美國加入,中國也加入協約國。其他還有塞爾維亞,日本,羅馬尼亞,比利時,荷蘭,希臘,葡萄牙,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印度,危地馬拉,海地,漢志(今沙特阿拉伯一部分),洪都拉斯,古巴、利比里亞、尼加拉瓜,巴拿馬,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暹羅(現泰國),捷克斯洛伐克。其中塞爾維亞是一戰中唯一個為了正義而進行的鬥爭。一戰是以協約國的勝利而結束的,戰後召開了巴黎和會,制定針對戰敗國的凡爾塞體系。中國雖然上戰勝國,可是主權遭到了嚴重的踐踏,並由此而引發中國國內的五四愛國運動,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

我們再看看一戰時歐洲皇室之間的親戚關係,要說清楚這個關係,我們需要從三個人說起,這三個人分別是: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號稱歐洲老祖母。其次是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號稱歐洲老岳父。還有一個是尼古拉斯二世的皇后亞歷山大德拉,號稱歐洲大表妹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她有9個子女。維多利亞長公主,嫁給德國普魯士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弗雷德里希三世,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威廉二世,女兒索菲是希臘王后。威爾士王子愛德華,後來的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娶了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大女兒亞歷山德拉公主,他們的二兒子是後來英王喬治五世,女兒莫德公主是挪威王后。

英王兼印度皇帝愛德華七世是德國皇威廉二世的舅舅,同時也是俄國最後一任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姨夫

丹麥很弱小,只能通過聯姻與歐洲強大的王室接上關係,加上北歐金髮碧眼高個基因確實不錯,所以丹麥公主成了僅此於德國、英國公主的暢銷貨,流通各地。到了克里斯蒂安九世時,他的3個女兒分別成為英國、俄國、希臘皇后,他跟維多利亞女王也成了兒女親家關係。

俄國的末代皇后亞歷山德拉的外婆是維多利亞女王,她媽媽跟喬治他爹、威廉他媽是親兄妹。所以她同時是喬治和威廉的表妹,而她最後又嫁給了另一個應該是她遠房表兄的尼古拉斯二世。

因此一戰時的英王、德皇、沙皇都有德國血統,本來就是一個大家族。它們的關係可以總結為:國民岳母維多利女王有個孫子是英王,有個外孫是德皇,有個外孫女婿是沙皇。國民岳父克里斯蒂安九世有個外孫是英王,還有個外孫是沙皇。國民表妹亞歷山德拉有個表哥是英王,還有個表哥是德皇,還有個老公是沙皇。因此沙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德皇叫表舅。德皇的孩子管英王叫表叔、管沙皇叫表姑丈。英王的孩子管沙皇叫表叔、管德皇也叫表叔。

1913年的那個貴族時代還有一次最美好的大聚會,從那之後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絲貴族大聚會,那就是德皇威廉二世嫁女兒,德國當時是有五個國王,以及其他一些公國共同組成的德意志大帝國,歐洲所有貴族都來出席了這場婚禮。全世界的媒體都特高興,表兄弟們聚集一堂,然後合影,尼古拉二世和喬治五世還長得一模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娶了喬治五世的親奶奶,於是就越長越像,希臘國王娶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另一個孫女也是她的孫女婿。

一個不算是太精密的刺殺事件,在經過各方勢力的插手之後,事情越鬧越大,最終演變成一場波及全球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的大戰。戰爭雙方約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士兵喪生,2000萬人受傷。平民死傷約600餘萬。

值得一提的是一戰時歐洲戰場上貴族的死亡率遠高於平民,歐洲貴族當時視上陣殺敵為一種不可多得的榮耀。

還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西班牙流感”。在一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出現了一個號稱人類歷史上第二致命的瘟疫,人們把它命名為西班牙流感。據統計,當時全世界的人口總量約為17億左右,西班牙流感就直接導致了10億人的感染,這個疾病的致死率約為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五,因此最保守的算下來,這個疾病也至少導致了2000萬人的死亡,間接的促成了同盟國的失敗,這與二戰時的那兩顆原子彈起到的作用不相上。

一戰:為什麼一幫親戚之間的群毆,竟能波及到全世界,中國為何參戰?

西班牙流感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