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會傳染嗎?

抑鬱症 睡眠 心理學 壹心理 2019-07-13


抑鬱症會傳染嗎?



01

這個故事,發生在婚後五年。

丈夫 髙野幹男 在網絡公司上班,從事售後工作,來自客戶和老闆的雙重壓力,已經是生活常態。

妻子 小晴 是一位漫畫家,每天都在家中畫畫,但她的作品有些不受歡迎,整個人也很消極悲觀。

這樣的日子,過了五年,直到髙野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打破了原本幸福平靜的生活。

髙野一開始感到腰痛、背痛,走路時也會硬生生地低著頭,眼神裡充滿了痛苦。

不幸的是,疼痛還沒有減輕,髙野又感到身體沒有力氣。

下班回到家,面對香噴噴的飯菜,他也完全沒有食慾,總感覺吃不下,只想著洗澡、睡覺。

不僅僅是身體,髙野的心情也表現出明顯的低落。甚至,他沒有慾望與小晴一起卿卿我我。

而且,他還會否定自己,感覺自己就像一堆垃圾,毫無用處……


抑鬱症會傳染嗎?


圖左:妻子小晴;圖右:丈夫高野


看著髙野的狀態一天比一天差,小晴終於重視了起來,讓髙野一定要到醫院看醫生。

髙野內心深愛著小晴,即使小晴沒什麼收入,他也願意養她一輩子。就像他在求婚那天說的誓言一樣:“小晴你專心畫漫畫吧,我來養活你!”

因此,小晴說的話,髙野都很聽從。

就這樣,髙野來到了醫院。

在醫生詳細檢查後,直接了當地告訴髙野:“從症狀來看,是典型的抑鬱症。”

“抑鬱症,也被稱為 ‘心靈的感冒’ ”。


抑鬱症會傳染嗎?


髙野在看醫生


接下來的兩週,有些難熬。雖然髙野有時就像完全好了一樣,但不久就會復發。

這樣的折磨讓他有些絕望,甚至和小晴說:“如果你一直陪著我,也會變抑鬱的。”


抑鬱症會傳染嗎?


寫到這裡,這個故事先告一段落。

大叔知道,很多抑鬱症患者假裝自己沒事,假裝快樂地與人聊天,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害怕別人覺得自己軟弱,更是害怕自己的消沉會給他人帶來影響。

“本來就覺得自己很差了,再給別人帶來麻煩,那就太糟糕了……”


抑鬱症會傳染嗎?



讀者留言,表示的擔心


大叔也收到過讀者的一些留言,作為抑鬱症患者身邊的人 ,他們表示出了擔心與疑惑:

都說抑鬱症是 “心靈的感冒”,那和得了抑鬱症的人待久了,自己會不會被傳染上抑鬱症呢?

這種擔心,很正常,也很普遍。

但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你或許可以減少一些這樣的憂慮。




02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

抑鬱症患者身邊的人,會不會被傳染?


如今,抑鬱症已經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情緒障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7年的調查報告,全球大概有 3 億多人罹患抑鬱症,而我國大概有 5400 萬抑鬱症患者。到如今 2019 年,抑鬱症患者的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5]

抑鬱症的主要特徵是 “三低”:[1]

  • 情緒低落,即悶悶不樂,感受不到快樂;


  • 思維遲緩,即思維聯想的能力變慢,在旁人看來有些 “遲鈍”;


  • 行為減退,即什麼都不想做,不想出門、不想社交、不想學習與工作。


除此之外,抑鬱症患者會產生特別強烈的罪惡感,經常貶低自己,自尊心嚴重下滑。同時,抑鬱症患者的身體也會出現一系列的症狀,例如腰痛、頭痛,失眠或嗜睡,食慾、性慾減少,身體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抑鬱症會傳染嗎?


你或許會產生疑惑:“這種狀態我也有過呀,難不成自己得了抑鬱症而不知道?”

是的,這些狀態可能幾乎每個人都體驗過,例如受到打擊、受到挫折時,即使你是鋼鐵硬漢,也可能會感到悲傷、難過,意志消沉。

但是,如果轉換下心情、放鬆一下,這些情況很快就會從你的世界中消失,充滿力量的你可以繼續美美地生活。

這種狀態被稱為抑鬱情緒,伴有抑鬱症狀,你和我都經歷過。

抑鬱症則不一樣。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沒有辦法從一般性的抑鬱情緒中走出來,而這種狀態又至少持續了兩週以上,那麼便可能患上了抑鬱症。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有多嚴重,也要在專業的心理醫生診斷後,才能夠最終確診是否得了抑鬱症。

抑鬱症也被稱為 “心靈的感冒”、“情緒感冒”,是因為就像感冒一樣,每個人都可能會得抑鬱症。

那抑鬱症,會不會也像 “感冒” 一樣,具有傳染性呢?

在心理學中,“傳染” 一詞,來源於社會傳染(Social Contagion)。

社會傳染是一種常見的現象,特別是情緒的傳染。例如,我們看到他人哭泣,也會不由自主地感到傷心;看到他人微笑,我們也會跟著傻笑……

按照這個邏輯,身邊的人得了抑鬱症這種情緒障礙,我們是不是也會被傳染?

在一項研究,Robert Eyre 等研究者探討了抑鬱情緒和抑鬱症是否會在社交中傳染。[3]

Robert 採用的是縱向調查的數據,跟蹤調查了一群還在上學的青少年,兩次數據分別在第 6 個月和第 12 個月採集,主要包括這些青少年的朋友數量,以及他們的抑鬱程度。最終的數據共包含 2194 青少年。


抑鬱症會傳染嗎?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Robert 與同事進行了詳盡的數據分析。

Robert 發現,無論是積極的情緒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會通過社交傳遞給朋友。這一結果符合社會傳染理論,即我們自身的情緒會受到他人情緒的影響。

而且,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狀,例如感受不到快樂、消沉低落、無助感、缺乏興趣悲傷、無價值感等症狀,也的的確確會被自己的朋友傳染,特別是那些和自己關係特別近、相處時間特別長的朋友。

這和以往的研究結果類似,即抑鬱情緒和症狀會傳染給身邊的人。[4]

然而,有趣的是,Robert 也發現,得了抑鬱症的人,雖然會傳染給朋友很多抑鬱情緒,讓他們感覺很差,但是並不會讓他們患上抑鬱症!

也就是說,我們會受到得了抑鬱症的朋友影響,出現抑鬱症狀,一種正常的、每個人都體驗過的狀態,但是在一般情況下,我們並不會達到臨床上抑鬱症的標準。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狀會傳染,抑鬱症不會。


更令人震驚的是,雖然身邊的人不會把抑鬱症傳染給我們,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積極的正能量,傳染給身邊的抑鬱症患者。

Robert 表示:擁有很多積極樂觀朋友的抑鬱症患者,在一年的時間內,他們的抑鬱症程度有明顯減輕,甚至已經低於臨床上的抑鬱症評估標準了。

大叔不得不說,抑鬱情緒可以傳染給他人,美好的友誼與愛,同樣也會傳染給別人。

很明顯,後者的力量更大。

實際上,抑鬱症之所以不會像感冒一樣,彼此靠得近些就特別容易被傳染,和它的成因有關。

雖然抑鬱症的成因特別複雜,目前仍舊是一個謎,但心理學家總結髮現,患有嚴重的身體疾病、生活出現重大變故、家族有抑鬱史、患有其它心理疾病(例如嚴重焦慮)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所以可以看出,這些東西是不容易(不會)傳染給別人的,因為基本都是自己的切身經歷。能夠傳染的,是一些抑鬱症狀,特別是抑鬱情緒。

正如康納爾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Gail Saltz 說的那樣:精神和心理障礙不是由感染性物質引起的,因此我們不會被其他患者所感染。[2]





03

身邊的人得了抑鬱症,

我們該如何與他們相處?


當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親友得了抑鬱症後,我們要如何與他們相處呢?我們自身又能做些什麼,讓 Ta 感覺好些呢?

還記得文章開頭髙野與小晴的那個故事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在得知丈夫髙野得了抑鬱症後,小晴是怎麼做的。



1. 瞭解抑鬱症,正常對待

一開始,小晴很低落,同樣也不知所措。

小晴回憶起髙野的種種痛苦:腰痛、頭痛,沒食慾、沒性慾…… 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最親愛的丈夫是生病了。

自責的同時,她撥通了母親的電話。

母親聽說後,也有些擔憂,但她好像很瞭解抑鬱症。

當小晴詢詢問,是否就像平常那樣放鬆放鬆就好了,母親說:“是啊,別因為他得了抑鬱症就大驚小怪的”。


抑鬱症會傳染嗎?


小晴的母親


看到這裡,大叔真的特別佩服這位母親。

其實很多人在發現身邊的人得了抑鬱症後,都會特別恐慌,害怕抑鬱症患者傷害自己,害怕自己被他們傳染,患上抑鬱症。

作為一個不瞭解抑鬱症的人,這樣的恐慌與擔憂很正常。但如果不去接觸、不去了解抑鬱症,恐慌和擔憂只會給抑鬱症患者帶來二次傷害。

除此以外,把抑鬱症當成普通的抑鬱(抑鬱情緒)、認為得抑鬱症是不夠堅強,同樣會帶來傷害。

抑鬱症會傳染嗎?


髙野的老闆

所以,如果你身邊的人鼓起勇氣向你訴說得了抑鬱症,但自己恰巧又不清楚抑鬱症是什麼,就需要先認真瞭解這種疾病(其它疾病也應如此),而不是盲目做出主觀評判。

可以通過上網、查閱相關書籍瞭解相關信息,也可以像小晴那樣,尋求身邊其他人的幫助,這些人可以是父母、朋友,也可以是醫生、心理學專業人士。

瞭解後你便會發現,得了抑鬱症的人不會傷害我們,他們只會無情地傷害自己、攻擊自己,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而且,雖然我們會受到抑鬱症患者的影響,表現出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狀,但卻不會被傳染成抑鬱症。

在得知了這些信息後,你可以正常對待身邊的抑鬱症患者,不要大驚小怪。


2. 會傳染的不是抑鬱症,而是友誼與愛

丈夫得了抑鬱症後,小晴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她想起了在遇到髙野以前的生活。

小晴高中畢業後,就在家鄉工作。每天做著重複的事情,特別厭倦。

她想成為漫畫家,經過好久,她終於下定決心去學校學習漫畫。

這對於思想消極又懶惰的她來說,是首次冒險。

然而,她被自己的消極打垮了,無法做出像樣的漫畫作品。

這個時候,髙野出現了。

髙野給了她很大的鼓勵和信心,受到髙野愛的感染,她也積極起來了。不久後,她就正式出道,刊發了自己的處女座漫畫。

想到這些年來,自己一直被老公保護著,小晴也想為老公做點什麼。

通過閱讀書籍,小晴發現治療抑鬱症的一個必要方法,就是休養。

她想讓老公辭職,好好養病,靠她的努力,來養活這個家。

甚至,她以 “不辭職,就離婚” 的說法,強迫老公辭職。


抑鬱症會傳染嗎?


看到這裡,大叔真心覺得,小晴成長了很多。從以前只會依賴老公、消極負面的 “懶蛋”,成長為可以照顧他人、傳遞愛的人。

小晴變堅強了,不僅可以獨自一人承擔起整個家,甚至可以和別人講自己的丈夫得了抑鬱症。以前,她怕別人的誤會、偏見與同情,覺得難以啟齒。如今,變堅強後的她,自身有著強大的力量,可以與他人訴說家裡的狀況。


抑鬱症會傳染嗎?


小晴的堅強給髙野帶來很大的影響,就像 “傳染病” 一樣,把自己的堅強與力量傳染給了髙野。

在小晴的幫助與影響下,髙野的狀態一天天好起來了。

是的,與抑鬱症患者生活在一起,經常傾聽他們的消沉內心,確實會給你帶來一些抑鬱情緒,甚至抑鬱症狀。

但是,抑鬱症本身並不會傳染,你出現的抑鬱情緒不久後會消失,因為你除了抑鬱症患者,還有其他親人與朋友,而且你自己也有著極強的力量來對抗這種不好的狀態。

最重要的是,你內心的堅強與樂觀等積極力量,也會給身邊得了抑鬱症的人帶來希望與光明。

因為愛與友情,都是會傳染的,會強烈傳染的。


3. 保護好自己

你可能特別想幫助身邊得了抑鬱症的人,但大叔還是希望,你可以有自己的空間,而不是一直活在抑鬱症患者的世界。

髙野得了抑鬱症後,小晴也很低落。然而,小晴雖然和髙野一直住在一起,但沒有一直沉溺於髙野的世界。她會去和朋友見面、會和父母聊天,還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找人接受自己的漫畫、努力工作……

這不但是為了養家,也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小晴的世界有髙野,但也有自己。

所以,我們不需要排斥、孤立抑鬱症患者,可以走進他們的世界,但也不要拋棄自己的世界。

這不是自私,而是給自己一些空間和時間,從抑鬱情緒中恢復能量。自己有更好的精神狀態,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影響他人。

另外,有的時候,憑藉我們個人的力量,或許無法幫助抑鬱症患者好轉,特別是抑鬱症患者已經出現了自殺、自傷等情況。

這時可以給予他們自己最大的支持,鼓勵他們去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但這並意味著自己打算完全不管他們,只是通過更有效的方式,讓他們更快地好起來。

當然了,在我們與抑鬱症患者相處久了之後,自身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抑鬱情緒或抑鬱症狀。雖然沒有抑鬱症患者那樣嚴重地對生活失去興趣、情緒特別低落,但也會有些不好受。

尋求其他人的幫助,例如家人、朋友,甚至心理醫生,同樣是很好的選擇。




寫在最後


髙野與小晴的故事,來自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真人故事改編,頗受好評。

在電影的結尾處,小晴打算寫一本書,向大眾介紹抑鬱症。因為這明明是人人都可能患上的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不瞭解。

髙野問:“是要寫我的事嗎?”

小晴:“不僅僅是老公你的事,是要寫我們的事。”


抑鬱症會傳染嗎?


大叔要淚奔了……

是呀,我們和抑鬱症患者相處,這個世界不僅僅有他,也有我們自己。

髙野受到很大感觸,回家後他拿出了自己偷偷寫下的日記,上面記載著剛剛過去那一段時光的痛苦經歷。

他把這部日記給了小晴,希望可以給她寫書帶來幫助。

看,髙野自身的力量越來越強大了,強大到可以給別人看自己的傷口。

不久後,小晴撰寫的關於抑鬱症的書籍,成功出版了。

這本書很受歡迎,收到了很多讀者寄來的郵件。他們表示共鳴,表示感謝…… 甚至,有人邀請髙野去做演講。

在小晴的陪伴下,髙野來到了演講的舞臺。

髙野向大家分享了自己與抑鬱症 “作戰” 的經歷與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傳遞出了堅持、成長,和愛。

這種愛,同樣傳遞給了在場的所有觀眾,他們只想說一句話:

“謝謝你們。”


抑鬱症會傳染嗎?


最後,大叔也希望你,可以把自己內心的愛傳遞出去。

這不是雞湯,而是給抑鬱症患者最大的支持,讓他們的世界在變成黑夜之前,灑入一些陽光,照亮沒有太陽的陰天。

最後的最後,大叔在文末附上了狀態好些的髙野和小晴。髙野並沒有痊癒,而是學會了和抑鬱症相處。

注:髙野身上的是一隻長大後的蜥蜴,全程出境,特別可愛,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再看一看這部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大叔相信,你會有很多新的感受。


抑鬱症會傳染嗎?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參考的文獻資料:

[1] 錢銘怡. (2006). 變態心理學. 第 l 版.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 Ashley M.(2019). Ca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 Contagious? We Asked the Experts

[3] Eyre, R. W., House, T., Hill, E. M., & Griffiths, F. E. (2017). Spreading of components of mood in adolescent social networks.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4(9), 170336.

[4] Joiner Jr, T. E., & Katz, J. (1999). Contagion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mood: Meta‐analytic review and explanations from cognitive, behavioral, and interpersonal viewpoints.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6(2), 149-164.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Depression and other common mental disorders: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No. WHO/MSD/MER/2017.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