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越孤獨,越優秀'

""女人,越孤獨,越優秀

曾看過猴子療傷的故事,頗為感慨:

有一隻小猴子被樹枝劃到受了重傷,血流不止。可是它沒有第一時間處理傷口,而是企圖從朋友身上尋求安慰。

每見到一隻猴子,它就忍痛扒開自己的傷口向朋友訴苦:“你看看我的傷口,好痛啊。”

看過傷口的朋友都很同情,耐心地安慰小猴子,並告訴它不同的治療方法。

小猴子覺得心靈受到了慰藉,於是繼續給朋友們看傷口,聽取不同的建議。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小猴子竟因傷口感染而不治身亡。

老猴子痛心疾首:“它是自己傷自己而死的呀。”

-01-

不懂得孤獨的人

就被孤獨反噬

獲得別人的同感,是人的本性。

縱然意識到人與人的情緒程度並不相同,但我還是渴望從外界尋得一絲共情。

子曰:有所思也,非其人莫能察也焉哉!

自己的心事,別人又怎麼能感同身受呢?

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

就像辛夷塢在《山月不知心底事》裡說的:

我們的心,我們的肉長在各人自己身上,酸甜苦辣,自己嘗的味道只有自己明白。

別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別要求別人懂你的感受,叫得再大聲也是白費功夫。

人生來孤獨,在所難免。我們何必像那隻受傷的小猴子一樣,在渴望被理解的執念裡,一次次講述自己的傷疤呢。

孤獨很多時候,只能自己承受,全然接受,否則於人於己都是負擔。

-02-

人生的痛苦源於尋求理解

卻求而不得

每個人的人生境遇都不同,這注定了每個人對事物的感知也不盡相同。

一味地傾訴、吐露心中不快,不但對於已經發生的事實於事無補,反而還很可能給傷口撒鹽,遭致二次傷害。

莫言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

你萬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僅僅是你一個人的事,別人也許會同情,也許會嗟嘆,但永遠不會清楚你傷口究竟潰爛到何種境地。

看到一位網友的話,頓覺扎心:

我抑鬱症和焦慮症最嚴重那會兒,身邊很多人說我是自己作出來的。

連我爹都說我,閒著沒事幹才抑鬱症。還好,最終我靠自己挺過來了。

有人說:如果你去問抑鬱症病人你為什麼不快樂?無異於對一個哮喘病人說今天空氣真新鮮你怎麼會呼吸困難?

其實根本不需要去經歷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有時候僅僅只是那些讓人看起來不過如此的小事,落到某些個人頭上,就會變成過不去的坎兒。

我們自始至終都不能主觀預設每個人的感受都能夠與我們相同。

即便真的有與你感同身受的人,也只能在當下令你感覺舒服和被認可罷了。

而過了當下,走不出、放不下的,只有你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破繭成蝶的,也還是你自己。

不論委屈還是難過,你都要靠自己熬過。

一切好的壞的,我們只能照單全收,不要逢人就吐露不快,更不要一味從他人身上尋找共情。

很多時候,“我理解你,沒事的,加油”不過是對方一句高情商的安慰語罷了。

他們也許會用三言兩語對你表示出同情憐憫和安慰,可背後所有的痛苦終究要我們自己去承受。

那些暖人心的話語,只是成人世界中人情往來的標配,只需要聽聽就好。

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愛護,才是無可替代的良藥。

-03-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同

不必苛求感同身受

魯迅在《而已集·小雜感》中這樣描述: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魯迅這樣說,並不是冷血,而是道出了最為客觀、真實的東西:在有限的生命裡,人哪裡會時時刻刻為別人的悲歡而感慨呢!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們又何苦奢求感同身受,不論周圍多麼喧囂,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是孤獨的。

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即使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不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嗎?

我們終究要學會釋懷,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

因為明白了這世上根本沒有什麼感同身受,所以也就只好做個成熟懂事的大人。

不再滿世界找人傾訴,也不再逢人就抱怨,更不會再糾結於他們為什麼不理解我的怪圈中。

想通了這一點,就不會再一味奢求他人的感同身受,也不會因為身邊人無法理解而沮喪、失落、難過。

你的心靈創傷,要學會自己療愈。

人生的每一段旅途,不論誰上車誰下車,都只是人生的過客而已,真正最需要對自己感同身受的,是你自己。

只有內心強大到足以療愈心傷,才能抵禦現實世界裡的無奈與滄桑。

人生很長,你需要自己安慰自己。但請記得,擦乾眼淚再趕路。

願我們可以盡最大可能去理解他人,不苛求自己也不強求他人的感同身受,以最大的善意給予這世界最深刻的愛意。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