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位烈士親屬被找到!沂水縣張道樂烈士,我們送你回家'

"

齊魯網8月7日訊 “當年他當兵了走幾個月我才出生,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我父親,看看他的墓碑,這個願望在我心裡已經埋藏了一輩子了”烈士張道樂女兒張在芬哭著跟記者說。張道樂,山東沂水縣人,1945年參軍,1947年在菏澤戰役中犧牲,時年28歲。

"

齊魯網8月7日訊 “當年他當兵了走幾個月我才出生,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我父親,看看他的墓碑,這個願望在我心裡已經埋藏了一輩子了”烈士張道樂女兒張在芬哭著跟記者說。張道樂,山東沂水縣人,1945年參軍,1947年在菏澤戰役中犧牲,時年28歲。

第11位烈士親屬被找到!沂水縣張道樂烈士,我們送你回家

烈士張道樂地址存疑,尋親路上幾多波折

8月1號“讓思念發光,幫烈士找家”活動啟動以來,閃電新聞聯合地方融媒體中心,一直走在為烈士尋親的前端。張景憲的烈士名單顯示,沂水縣烈士共有兩位,分別是張道樂和馮士修。拿到名單後,沂水縣融媒體中心立即行動,經過6天的努力,今天,名單上第17位烈士張道樂親屬終被找到。

張景憲的烈士名單上顯示,張道樂登記的地址為沂水縣金井區南桃嶺村,但在實際尋找過程中,記者並未在沂水縣找到該地址。隨後,記者聯繫縣民政局,在民政局區劃部門和優撫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發現了烈士張道樂的名字。但是民政部門資料顯示,烈士張道樂地址為沂水縣院東頭鎮南牆峪村,與張景憲名單上的地址沂水縣金井區南桃嶺村不符。到底是當年信息登記有誤,還是存在重名的情況呢?帶著疑問,記者和民政部門一同來到南牆峪村。

經過多方打聽,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最終找到了烈士張道樂60歲的侄子張在德。張在德表示,張景憲名單上的張道樂,就是自己的親叔叔。雖然地址不一致,但很可能是當年登記信息時寫錯了。“當年院東頭鎮屬於金泉區,名單上的金井區很可能是筆誤,而且我們村叫南牆峪村,名單上叫南桃嶺村,讀音也比較相近,所以我覺得名單上的張道樂就是我的親叔叔”。隨後記者來到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地址存在一定出入,其餘信息均能對上。而且 ,沂水縣並沒有名單上的地址,故烈士張道樂真實地址就是沂水縣院東頭鎮南牆峪村。至此,烈士張道樂信息基本確認。

響應號召張道樂踴躍參軍,犧牲時已是部隊排長

“1945年全國大參軍的時候,我叔叔響應號召,報名參了軍,走了以後就再也沒回來”張在德跟記者說,“我聽我父親說,在1947年7月的時候,家裡接到了政府的通知,說我叔叔犧牲了,當時還有撫卹金,每個月可以領4塊錢”。據張在德介紹,張道樂犧牲時,已經是部隊排長了。目前,家裡只有張道樂的衣冠冢,每年都會去祭拜。“有機會一定會去菏澤看看我叔叔,祭拜一下,畢竟那裡才是他真正長眠的地方,我也想過去把他帶回家”張在德說。

女兒張在芬:我出生在父親參軍後,一生未見父親面

幸運的是,據張在德介紹,張道樂女兒張在芬仍然活著。“在叔叔張道樂犧牲後,我嬸子就改嫁了,我姐姐便一直由我父親照顧。”張在德跟記者說。據他介紹,長大後,姐姐張在芬嫁到了淄博沂源,今年已經74歲了。

隨後,通過張在德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找到了烈士張道樂的女兒張在芬。通話中,當記者表示找到了父親張道樂犧牲的地方以及墓碑時, 74歲的張在芬泣不成聲:“當年他當兵了走幾個月我才出生,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我父親,看看他的墓碑,這個願望在我心裡已經埋藏了一輩子了。”

張在芬說,父親犧牲後,烈士證隨後也發下來了,自己一直很小心地保存著。“張道樂,出生於1918年 ,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並評定為烈士,特發此證,華野八縱23師68團排長”張在芬仔細地跟記者讀著父親烈士證上的信息。因為條件有限,雖然張在芬一直想去找找父親到底犧牲在哪裡,但一直沒有門路,在聽到記者說父親的墓碑找到了以後,她一直在不停地說著感謝。

截至目前,“讓思念發光,幫烈士找家”已經為11位烈士找到親屬。對於張在芬老人的願望,記者也正在抓緊協調菏澤張和莊烈士陵園守靈人張景憲,爭取儘早完成她的心願,和父親張道樂“見面”。最新消息也請大家繼續關注閃電新聞客戶端。

"

齊魯網8月7日訊 “當年他當兵了走幾個月我才出生,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我父親,看看他的墓碑,這個願望在我心裡已經埋藏了一輩子了”烈士張道樂女兒張在芬哭著跟記者說。張道樂,山東沂水縣人,1945年參軍,1947年在菏澤戰役中犧牲,時年28歲。

第11位烈士親屬被找到!沂水縣張道樂烈士,我們送你回家

烈士張道樂地址存疑,尋親路上幾多波折

8月1號“讓思念發光,幫烈士找家”活動啟動以來,閃電新聞聯合地方融媒體中心,一直走在為烈士尋親的前端。張景憲的烈士名單顯示,沂水縣烈士共有兩位,分別是張道樂和馮士修。拿到名單後,沂水縣融媒體中心立即行動,經過6天的努力,今天,名單上第17位烈士張道樂親屬終被找到。

張景憲的烈士名單上顯示,張道樂登記的地址為沂水縣金井區南桃嶺村,但在實際尋找過程中,記者並未在沂水縣找到該地址。隨後,記者聯繫縣民政局,在民政局區劃部門和優撫部門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終發現了烈士張道樂的名字。但是民政部門資料顯示,烈士張道樂地址為沂水縣院東頭鎮南牆峪村,與張景憲名單上的地址沂水縣金井區南桃嶺村不符。到底是當年信息登記有誤,還是存在重名的情況呢?帶著疑問,記者和民政部門一同來到南牆峪村。

經過多方打聽,在村民的指引下,記者最終找到了烈士張道樂60歲的侄子張在德。張在德表示,張景憲名單上的張道樂,就是自己的親叔叔。雖然地址不一致,但很可能是當年登記信息時寫錯了。“當年院東頭鎮屬於金泉區,名單上的金井區很可能是筆誤,而且我們村叫南牆峪村,名單上叫南桃嶺村,讀音也比較相近,所以我覺得名單上的張道樂就是我的親叔叔”。隨後記者來到當地政府,工作人員表示,除了地址存在一定出入,其餘信息均能對上。而且 ,沂水縣並沒有名單上的地址,故烈士張道樂真實地址就是沂水縣院東頭鎮南牆峪村。至此,烈士張道樂信息基本確認。

響應號召張道樂踴躍參軍,犧牲時已是部隊排長

“1945年全國大參軍的時候,我叔叔響應號召,報名參了軍,走了以後就再也沒回來”張在德跟記者說,“我聽我父親說,在1947年7月的時候,家裡接到了政府的通知,說我叔叔犧牲了,當時還有撫卹金,每個月可以領4塊錢”。據張在德介紹,張道樂犧牲時,已經是部隊排長了。目前,家裡只有張道樂的衣冠冢,每年都會去祭拜。“有機會一定會去菏澤看看我叔叔,祭拜一下,畢竟那裡才是他真正長眠的地方,我也想過去把他帶回家”張在德說。

女兒張在芬:我出生在父親參軍後,一生未見父親面

幸運的是,據張在德介紹,張道樂女兒張在芬仍然活著。“在叔叔張道樂犧牲後,我嬸子就改嫁了,我姐姐便一直由我父親照顧。”張在德跟記者說。據他介紹,長大後,姐姐張在芬嫁到了淄博沂源,今年已經74歲了。

隨後,通過張在德提供的聯繫方式,記者找到了烈士張道樂的女兒張在芬。通話中,當記者表示找到了父親張道樂犧牲的地方以及墓碑時, 74歲的張在芬泣不成聲:“當年他當兵了走幾個月我才出生,我真的很想去看看我父親,看看他的墓碑,這個願望在我心裡已經埋藏了一輩子了。”

張在芬說,父親犧牲後,烈士證隨後也發下來了,自己一直很小心地保存著。“張道樂,出生於1918年 ,在解放戰爭中犧牲,並評定為烈士,特發此證,華野八縱23師68團排長”張在芬仔細地跟記者讀著父親烈士證上的信息。因為條件有限,雖然張在芬一直想去找找父親到底犧牲在哪裡,但一直沒有門路,在聽到記者說父親的墓碑找到了以後,她一直在不停地說著感謝。

截至目前,“讓思念發光,幫烈士找家”已經為11位烈士找到親屬。對於張在芬老人的願望,記者也正在抓緊協調菏澤張和莊烈士陵園守靈人張景憲,爭取儘早完成她的心願,和父親張道樂“見面”。最新消息也請大家繼續關注閃電新聞客戶端。

第11位烈士親屬被找到!沂水縣張道樂烈士,我們送你回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