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看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文化外交

藝術 基金 中美關係 投資 察哈爾學會 2017-05-06

國家藝術基金是由國家設立,資助藝術創作、傳播和人才培養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設立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文化“走出去”,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一項具體舉措。運行三年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走出去”項目開展情況從一個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外交的現狀與成就。本文以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為例,展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外交在機制、機構以及內容創新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近些年,中國國內治理與對外政策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增強。自十六大起,我國就已經開始全面規劃對外文化工作的宏偉藍圖。黨的十六大強調要“著眼於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中共十八大強調“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我們將開展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人大、政協、地方、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夯實國家關係發展社會基礎”。十八大將公共外交首次寫入報告。作為公共外交核心部分的文化外交也隨之被提到了外交戰略的高度。本文以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為例,展示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外交在機制、機構以及內容創新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從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看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文化外交

設立國家藝術基金的背景

國家藝術基金是由國家設立,資助藝術創作、傳播和人才培養的公益性基金。國家藝術基金設立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文化“走出去”,是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紮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一項具體舉措。與美國和韓國等文化外交發展非常成熟的國家相比,中國在資助自身優秀文化走出去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不僅缺乏投資大、週期長的品牌項目,而且配套機制及機構也較為匱乏。2013年12月設立的國家藝術基金是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升文化治理能力的具體措施。國家藝術基金對在國(境)外開展的藝術活動給予資助,是推動文化外交發展的新機制,也是十八大以來中國文化外交機制建設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標誌著我國管理、資助、扶持和引導優秀中國文化走出去有了新平臺、新渠道、新機制。

國家藝術基金運行三年來,共資助在國(境)外開展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66項,資助資金總額約1.14億元。這些資助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傳播了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了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審美追求,展示了我國文化發展的成果,為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走出去”項目成效

“走出去”項目形成了常態持續的資助機制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國際影響力”的戰略目標。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部署和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工程。習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國家藝術基金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第十次全國文代會、第九次全國作代會開幕式上的講話精神,將資助優秀藝術作品在國(境)外傳播交流推廣活動納入申報範圍。自2014年開展項目資助以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走出去”項目18項,資助資金3807萬元;2015年度資助23項,資助資金3918萬元;2016年度資助25項,資助資金3754萬元。其中,舞臺藝術演出項目38項,美術、書法、攝影和工藝美術作品展覽項目28項,展演展覽總計約400餘場,覆蓋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46個國家和地區,參與觀眾60多萬人次。國家藝術基金將資助“走出去”項目確定為一種常態、持久的機制,在未來“十三五”時期的資助規劃中,把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開展的對外傳播藝術項目列為重要的資助方向之一。

為配合國家總體外交工作大局,三年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了12個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參與中外文化交流年、文化節、藝術節活動。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中國故事·大地之歌——葉小綱交響音樂會”被作為2015年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聯合成果(文化領域)的重點項目,中美兩國政府領導人出席並觀看了演出;2015年11月,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舞劇《孔子》赴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演出並作為“中國—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論壇”開幕演出,在保加利亞索菲亞歌劇芭蕾舞劇院上演,出席“16+1”中東歐國家文化合作論壇的各國文化部長一同觀看了演出。上海芭蕾舞團的芭蕾舞劇《葛蓓莉亞》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國對外演出有限公司的舞劇《天鵝湖》、中央美術學院的“藝術中國匯”分別參加了2016年加拿大、荷蘭與美國的“歡樂春節”活動。

“走出去”項目體現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文化自信

文藝創作是文化創造的重要形式,文藝作品是文化成果的重要組成,文藝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強烈表達。習總書記在多次重要講話中反覆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國家藝術基金作為推動我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有責任引導藝術機構、單位和廣大藝術工作者,保持對自身文化價值、文化生命力、文化創造力的高度信心,積極探索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廣闊前景,促進不同文化的相互瞭解和尊重,展示我國文化發展成果,通過擴大文化影響力履行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使命。

三年來,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了60個具有代表性和較高藝術水準的藝術單位和機構“走出去”講好“中國故事”,資助了66個具有較好口碑和聲譽的項目在國(境)外展演、展覽活動,在主題和題材與內容和形式上兼收幷蓄、豐富多樣,既有傳統藝術的展演交流,也有當代藝術的新成果,既有漢民族的藝術創造,也有少數民族藝術的特色呈現,既有陽春白雪的經典再現,也有傑出的民間創造,立體地、多側面地展示了中華藝術的源遠流長、絢麗多姿。

在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走出去”項目當中,少數民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項目共13項。這些項目通過理念、內容和手段創新,增強了藝術表現力和文化傳播力,用國外觀眾能夠理解、易於接受的藝術語言多角度地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創新思考。2015年,中國藝術研究院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亞太地區交流推廣中國福建木偶戲,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2016年9月,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的無伴奏合唱《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赴亞歐7國12個城市巡演,精心篩選的形式多樣、質量上乘的節目向國外觀眾充分展示了內蒙古的人文風貌以及當代蒙古族合唱藝術的專業水平,增進了他們對中國蒙古族文化藝術的瞭解,為進一步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礎。2016年11月,重慶演出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型民族管絃樂音樂會《巴渝風》在西班牙與奧地利進行了10場商業演出,吸引了大量當地觀眾走進劇場領略巴渝千年文化神韻,感受中國傳統民樂藝術的魅力。

“走出去”項目對國外主流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走出去”項目尊重海外藝術傳播規律,逐漸從“走出去”到“走進去”,與國外有資質、有實力的專業機構和有渠道、有平臺的展演展覽單位合作,走進主流場所、面對主流觀眾和主流媒體推廣中國藝術,拉近了當地觀眾與中國文化藝術的距離。

中央芭蕾舞團的舞劇《紅色娘子軍》受邀參加美國紐約林肯中心藝術節演出活動,首次在具有“紐約芭蕾舞之家”美譽的大衛·寇克劇場演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客》等當地主流媒體、雜誌紛紛發表文章,報道演出情況。

另外,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話劇《茶館》、江蘇省演藝集團的歌劇《運之河》、上海芭蕾舞團的舞劇《天鵝湖》等11個項目分別在德國漢堡德意志劇院、布魯塞爾皇家大劇院、意大利羅馬阿根廷劇院、荷蘭佈雷達市沙塞劇院等22個國際知名劇院上演。中國美術家協會的“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國際巡展”、中國國家畫院的“中華意蘊—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故宮博物院的“盛世繁華—紫禁城清代宮廷生活藝術展”等8個項目分別在美國紐約邦瀚斯展覽中心、法國巴黎布隆尼亞宮、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總統府文化中心等10多個國際展覽平臺亮相,普遍獲得了國際主流社會和藝術行業的關注和好評。

從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看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文化外交

“走出去”項目展望

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要更好地配合國家總體文化外交戰略,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逐步擴大與提升中國文化在國外的影響力與認同度。在後續“走出去”項目資助工作中,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首先,堅持正確導向,正面引導。重點資助對外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創作,資助圍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開展的藝術項目。在國(境)外,資助開展一批配合外交大局,根據國家雙邊多邊文化協定、公約和執行計劃確定的“文化年”等品牌活動;資助開展一批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等策劃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資助開展一批沿邊省區面向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

其次,做到以我為主,開放包容。堅持文化對外開放戰略佈局,發揮政府基金的導向引領作用,著力建立與國(境)外同類基金長效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國內各省區市優勢,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文化“走出去”工作。

第三,注重交融互鑑,創新發展。秉承和而不同、互鑑互惠的理念,尊重各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精神創造和文化傳統,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遵循國際規則和藝術規律,以創新為動力,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新科技手段,調動各方積極性,將文化“走出去”與外交、經貿密切結合,形成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協調發展態勢,實現互利共贏。

原題:十八大以來的中國文化外交——以國家藝術基金“走出去”項目為例

作者:

楊悅,外交學院副教授

肖羽婧,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評審處職員

文章來源:《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春季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