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思政”育人“細無聲” 上戲開講“藝術中國”凸顯思想之美

藝術 舞蹈 上海戲劇學院 大學 人民網 2017-06-25
“戲劇 思政”育人“細無聲” 上戲開講“藝術中國”凸顯思想之美

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授課現場 劉佳奇 攝

人民網上海6月22日電(軒召強)如何讓大學生們喜歡上思政課,從中發現“思想之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功效?這是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在走上講臺前思考最多的。

6月15日下午,當他結束了在上戲蓮花路校區白宮劇場正式開講的“藝術中國”第一課後,現場同學們持續而熱烈的掌聲讓這位多年後再度走上講臺的校領導吃了顆定心丸。

同學們的掌聲裡,除了對親耳聆聽資深教育工作者教誨的尊重外,更多的是對這堂“跳著上”的“藝術中國”課帶來的耳目一新之感給予的認可和欣賞。

根據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結合上海市教委“中國系列”課程思政的部署安排,上海各高校先後開出瞭如復旦大學的“治國理政”、上海交通大學的“讀懂中國”、上海大學的“大國方略”等一波“中國系列”思政公共選修課,將專業課程融入思想價值。上海戲劇學院則結合學校的藝術教育特色,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大文化、大思政觀念,開設了以“戲劇 思政”為主要特色的“藝術中國”課。對於這門課,上戲高度重視,校領導集體備課,帶頭上課,校內專家、社會文化名人構成強大的講師團。

作為“藝術中國”課的開篇之作,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樓巍率先站上講臺,以“思想之舞”為題,從現代舞蹈詩《紅》的構思與創作談起,講述了藝術中國與中國藝術、舞蹈的歷史與現實、舞蹈中的思想孕育與表達、藝術院校大學生在文化強國語境下的使命擔當等課題。課程內容除了主講內容之外,還融合了現場的群舞、雙人舞演繹、朗誦環節以及視頻播放,配合音樂、燈光和LED屏,多種藝術表現手法,打破了思政課固有的教師課堂授課的單一模式,用一種生動新穎的方式,讓同學們自然而然地接受思政教育。通過對舞蹈藝術賞析,思想之舞,引發同學們思想上跳躍式的思考。

“戲劇 思政”育人“細無聲” 上戲開講“藝術中國”凸顯思想之美

《紅》舞蹈展示(群舞) 劉佳奇 攝

開設“藝術中國”課,學校可謂下足了功夫,聽過首講後,學生感受如何?是否達到學校預期的效果?

“很有創新,裡面有朗誦、舞蹈,相比以往只有黑板粉筆式的講課,這才是藝術類院校應該有的特色。我看電影《摔跤吧,爸爸》,覺得裡面呈現了印度人的愛國情懷;在舞蹈詩《紅》裡面,我也看到了最鮮活的愛國情懷。”下課後,上戲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二年級學生胡炯升欣喜地表達了自己感受,“這種新的嘗試,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主動去接近、去思考。從藝先從德,學藝先做人。我們有學藝課,卻沒有做人課。樓老師的很多論述,也讓我從關注社會、傳播正能量的視角,對創作有了新的思考。”

上戲青年舞團的徐立昂作為《紅》的男主演與搭檔在臺上表演了一段舞蹈,讓現場的學弟學妹深受感染。徐立昂說,從2010年《紅》開始演出起,他就擔任男主演,跳這部舞劇已經有7年,“我大學時就有入黨意願,到青年舞團工作之後正式入黨,在《紅》的排練中,我們首先會在心裡體會對黨的感情,然後通過思考、一遍一遍排練把那種精神用舞蹈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徐立昂看來,用舞蹈這種藝術形式表達思政,更容易被年輕人接受,“現場的音樂、舞蹈包括播放的影視畫面都是一種視覺、聽覺上的衝擊,更能夠滲透到年輕人的心裡。”

據瞭解,“藝術中國”課在師資上將做到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在堅持專職思政課教書育人的基礎之上,逐步拓展以培養學生藝術素養與人文精神為主的思政課程,這不僅堅持傳統的思政課堂,更利用“課堂思政”以發揮更大的育人功能。同時在教學模式上,思政必修課和選修課相結合。通過學分制,給予學生更多的大學課程的選擇,培養他們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精神和意識。

“創作舞蹈,就是讓思想跳舞的過程。”樓巍表示,這門課的考試也可以通過戲劇編寫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如何創作一部主旋律作品。“思政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他們在創作過程中不斷加深體會,確認學習結果。我們的目的,就是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本位,打造一門讓學生真喜愛、真受益的課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