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技藝精湛、精妙絕倫的太原傳統非遺項目刻瓷
真金玩攝影
1/8 刻瓷是我國具有悠久民族傳統的工藝美術品之一。相傳刻瓷藝術起源於秦漢時期的刻玉。魏晉五代後,除了有純細刀雕刻漢玉之外,就出現了刻瓷。當時的刻瓷,只是偶爾進行或作些彌補性的藝術加工。後來,伴隨著我國陶瓷業的發展,大量精美優質的瓷器不斷問世,帝王和一些文人墨客喜好玩賞
2/8 瓷器,時常在晶瑩如玉的瓷釉面上詠詩題文以自娛,為了保存筆墨痕跡的彌久恆新,就用刀在瓷面上刻劃出輪廓外形,這就是早期的刻瓷。 在《廣雅·器釋》中有“鐫謂之鏨”的記述,也說明鏨字鏨花早就有了。在故宮博物院裡,收藏有宋代和明代的瓷器珍品,大部分都有各朝帝王在瓷面上親筆題字後,由工藝雕刻家鐫刻的字跡,這些字真實而清秀,說明鐫刻的技巧很嫻熟。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公元1662~1796年),我國的陶瓷業迅猛發
3/8 用鋼刀在瓷版上刻劃獨幅風景、花鳥、草蟲圖案等,構圖講究,刻工細膩,色彩鮮豔。據有關資料記載,至清代後期,刻瓷藝術已十分興盛,曾經多次在國際博覽會、萬國博覽會上獲獎。封建帝王為了宮廷的奢華,徵召在民間從事刻瓷技藝的名師巧匠。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創辦了工藝學堂,培養了一批刻瓷藝人。我國著名刻瓷藝人朱友麟、陳智光,就畢業於這個學堂。後來由於戰亂,刻瓷藝術的發展遭受破壞,刻瓷技藝瀕臨失傳。
4/8 現在刻瓷工藝品不僅是一種傳統的陳設品,而且逐漸發展成為實用品,如文具、煙具,小屏風等。隨著旅遊業的開展,刻瓷藝術一定會成為富有旅遊紀念性和其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之一。
5/8 一、原料 瓷器中素色的瓶,板、盤等。 國畫顏料:墨,金粉,銀粉 金粉實際上是銅粉,是用銅與鋅混合製作出來的,銀粉實際上是鉛粉。
6/8 二、工具 刻刀:俗話說:沒有金剛鑽,攬不得瓷器活。刻瓷的主要工具是鑽石刀,有大、中、小多種型號; 鑿子,用自鋼廢車刀自行磨製加工而成; 敲錘,用紅木或硬雜木製成;也有用小錘子的,錘身象小葫蘆,安裝長約4釐米的滕條把; 小棕刷或板刷:向一個方向輕輕地刷瓷屑; 白蠟或漆皮液(用漆片放入酒精中溶化即可); 襯墊,可用布縫製成長方形口袋,裝進棉花,海綿或泡沫塑料,有的用沙袋來代替; 繪畫工具
7/8 大膽落筆,細心收拾”是一句繪畫術語,刻瓷也是如此。整體完成後,要認真檢查一遍效果如何,不符合設計圖稿的地方,要細心修改,待比較滿意之後,還要考慮配套,如是瓶罐,就要襯以富有民族傳統的紅木或硬雜木座;如是盤碟,原盤嶽邊有掛眼的,可以穿絲繩懸掛,沒有掛眼的,可以配製有機玻璃或塑料木架,方法是先鎪鋸出外形,再用鐵銼、砂紙磨圓潤;如果是瓷板,一般要襯以外框,或懸掛或組裝成小屏風。
8/8 太原非遺刻瓷大師傳承人
2017-06-12

更多精彩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