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當時軍力較差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本·古裡安曾因熱衷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奧斯曼帝國驅逐處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國紐約,在那裡他認識了年輕的護士寶拉,他們迅速相愛並註冊結婚,寶拉跟隨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們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裡安再次祕密前往美國,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處拜訪美國知名猶太人,宣講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魯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猶太富豪的支持下,猶太人在美國的援助渠道被祕密地建立起來,從那之後,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重要物資,悄悄地流向中東,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也是因為得到美國猶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發展。

本·古裡安當然瞭解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國猶太社團最信任的猶太人,可作為籌備會選出的臨時總理,事實上的建國總負責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籌備建國,沒辦法立即親自前往美國,正在為難之際,梅厄夫人主動請纓:“讓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確,除了本·古裡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選。建國籌備會議結束的當天,本·古裡安派遣梅厄夫人緊急出使美國,籌集戰爭經費。

出生於俄羅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長期生活在美國密爾沃基州,她在那裡接受的師範大學教育,在那裡結婚成家,也是在那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傑出的才幹,令她迅速地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時的梅厄夫人,已經是猶太復國事業的對外發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講才華無以倫比,這也使她成為出使美國的最佳人選。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戰爭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時間賽跑,她必須爭分奪秒。只帶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啟程趕往美國,抵達美國的時候,梅厄夫人的兜裡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來到美國的梅厄夫人,立即發表了她著名的演講。全美國的猶太社團被緊急動員起來,籌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後來回憶說:籌備會希望我能夠募集幾百萬美元,我憋著一口氣,希望能籌集三千萬美元,最終,我帶回來五千萬美元。

梅厄夫人美國之行的成功,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能算過份,從此以後,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未來的幾十年,這將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籌集的資金為本·古裡安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當時軍力較差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本·古裡安曾因熱衷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奧斯曼帝國驅逐處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國紐約,在那裡他認識了年輕的護士寶拉,他們迅速相愛並註冊結婚,寶拉跟隨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們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裡安再次祕密前往美國,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處拜訪美國知名猶太人,宣講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魯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猶太富豪的支持下,猶太人在美國的援助渠道被祕密地建立起來,從那之後,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重要物資,悄悄地流向中東,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也是因為得到美國猶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發展。

本·古裡安當然瞭解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國猶太社團最信任的猶太人,可作為籌備會選出的臨時總理,事實上的建國總負責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籌備建國,沒辦法立即親自前往美國,正在為難之際,梅厄夫人主動請纓:“讓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確,除了本·古裡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選。建國籌備會議結束的當天,本·古裡安派遣梅厄夫人緊急出使美國,籌集戰爭經費。

出生於俄羅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長期生活在美國密爾沃基州,她在那裡接受的師範大學教育,在那裡結婚成家,也是在那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傑出的才幹,令她迅速地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時的梅厄夫人,已經是猶太復國事業的對外發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講才華無以倫比,這也使她成為出使美國的最佳人選。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戰爭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時間賽跑,她必須爭分奪秒。只帶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啟程趕往美國,抵達美國的時候,梅厄夫人的兜裡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來到美國的梅厄夫人,立即發表了她著名的演講。全美國的猶太社團被緊急動員起來,籌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後來回憶說:籌備會希望我能夠募集幾百萬美元,我憋著一口氣,希望能籌集三千萬美元,最終,我帶回來五千萬美元。

梅厄夫人美國之行的成功,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能算過份,從此以後,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未來的幾十年,這將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籌集的資金為本·古裡安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在美演講

對於爭取美國支持這件事,魏茨曼和本·古裡安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作為《貝爾福宣言》的直接推動者,魏茨曼一直抱著依靠英國人建國的想法,儘管後期英國人的做法越來越令人失望。

儘管魏茨曼對於得到美國支持始終缺乏信心,但這並不影響他承擔自己的責任,猶太人團結的優點,再次充分體現出來,不管內部存在多大的紛爭,在重大問題上他們總是能保持一致,一致對外。

1948年春天,71歲高齡的魏茨曼,拖著病體,率領猶太代表團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政治氣氛有些微妙,國務卿馬歇爾公開反對承認以色列,杜魯門的態度變得猶豫,他不想再見以色列的代表。本·古裡安建立的美國猶太遊說團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魏茨曼得到了會見杜魯門總統的機會。會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魯門總統堅定了支持以色列的決心,他明確了態度:美國將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政府,並且給予大力的支持,包括一億美元的貸款。

錢的問題解決了,可本·古裡安面對的問題還很多。本·古裡安一邊從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大規模採購軍火,另一邊則開始整編猶太的軍事組織,籌建以色列國防軍,這件大事,同樣是困難重重。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早已經建立起了軍事組織“哈加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猶太社區和居民,應付巴勒斯坦的武裝分子,另一方面,則是為以色列獨立後建軍做準備。這個軍事組織和普通游擊隊不同,多數骨幹人員來自於猶太遠征軍,不僅接受過正規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具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很多人甚至是出身于軍事學院,本·古裡安是“哈加納”的最高領導人。在英國託管時期,由於對古裡安實用主義政策的不滿,梅納赫姆·貝京帶領部分骨幹從“哈加納”中脫離,組成了另一個軍事組織“伊爾貢”,貝京也隨之成為了本·古裡安的政治對手,一直和古裡安爭奪軍事領導權。除了伊爾貢,新建的國防軍內部也形成了很多派別,整合軍事領導權,是擺在古裡安面前的另一道當務之急。

矛盾很快爆發了,本·古裡安決定取消哈加納全國總部司令官這個職務,當時擔任這一職務的加利利,是另一個政黨的代表,在軍中擁有大批支持者,對於本·古裡安的決定,加利利和他的支持者們怒不可遏,集體向本·古裡安發出最後通牒,逼迫本·古裡安收回成命,本·古裡安執拗的性格再一次體現出來,他強硬地予以了拒絕,最終,加利利被調往總參謀部,本·古裡安獲得了勝利,軍隊整編被加快進行。

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本·古裡安還會遇到多次嚴重的挑戰,支撐他的,始終是他堅定決絕的性格。本·古裡安的性格驚人的執拗,再加上他驚人敏銳的直覺,使他在之前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是能夠從複雜的頭緒中,快速認清事情的本質,而後強硬地要求團隊,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在以色列建國的早期,這不僅是必要的,顯然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作為臨時總理的本·古裡安,已經成功地取代年邁的魏茨曼,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只有他旺盛的精力和傑出的才能,才能帶領以色列人度過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本·古裡安總理,還有他的以色列,正在和時間賽跑。

以色列

ישראל

1948年5月14日,猶太代表大會的全體成員們,擠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聚會。考慮到阿拉伯人激烈的抗議情緒,以及可能採取的破壞行動,消息被控制到最後一刻才謹慎地對外發布,而參加會議的正式邀請函,也是一天前發出的。典禮開始前,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數百人,趕到了博物館門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

舉行儀式的大廳很小,有些正式受邀代表也只能站到了門外,而受邀演奏國歌的巴勒斯坦愛樂樂團,臨時被挪到二樓。主席臺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幅現代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西奧多·赫茨爾的巨大畫像。會議準備得非常倉促,但忙碌的每個人,都明白這一天的意義。

本·古裡安的助理澤夫·沙里夫回憶說:“那天我們各司其職,彷彿置身夢境……彌賽亞已經到來,接受異族奴役的日子結束了。”

下午四點,本·古裡安走到了主席臺上,他首先邀請全體與會代表起立合唱歌曲《希望》,這首歌已經被確定為以色列的國歌。

本·古裡安宣讀了《以色列獨立宣言》,宣言很長,在開始時,古裡安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很快變得堅定:在西奧多·赫茨爾建立猶太國思想鼓舞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於猶太曆5657年(公元1897年)召開,並公開宣佈:猶太民族具有在自己的國土上恢復自己國家的權利。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當時軍力較差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本·古裡安曾因熱衷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奧斯曼帝國驅逐處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國紐約,在那裡他認識了年輕的護士寶拉,他們迅速相愛並註冊結婚,寶拉跟隨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們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裡安再次祕密前往美國,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處拜訪美國知名猶太人,宣講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魯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猶太富豪的支持下,猶太人在美國的援助渠道被祕密地建立起來,從那之後,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重要物資,悄悄地流向中東,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也是因為得到美國猶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發展。

本·古裡安當然瞭解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國猶太社團最信任的猶太人,可作為籌備會選出的臨時總理,事實上的建國總負責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籌備建國,沒辦法立即親自前往美國,正在為難之際,梅厄夫人主動請纓:“讓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確,除了本·古裡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選。建國籌備會議結束的當天,本·古裡安派遣梅厄夫人緊急出使美國,籌集戰爭經費。

出生於俄羅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長期生活在美國密爾沃基州,她在那裡接受的師範大學教育,在那裡結婚成家,也是在那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傑出的才幹,令她迅速地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時的梅厄夫人,已經是猶太復國事業的對外發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講才華無以倫比,這也使她成為出使美國的最佳人選。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戰爭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時間賽跑,她必須爭分奪秒。只帶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啟程趕往美國,抵達美國的時候,梅厄夫人的兜裡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來到美國的梅厄夫人,立即發表了她著名的演講。全美國的猶太社團被緊急動員起來,籌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後來回憶說:籌備會希望我能夠募集幾百萬美元,我憋著一口氣,希望能籌集三千萬美元,最終,我帶回來五千萬美元。

梅厄夫人美國之行的成功,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能算過份,從此以後,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未來的幾十年,這將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籌集的資金為本·古裡安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在美演講

對於爭取美國支持這件事,魏茨曼和本·古裡安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作為《貝爾福宣言》的直接推動者,魏茨曼一直抱著依靠英國人建國的想法,儘管後期英國人的做法越來越令人失望。

儘管魏茨曼對於得到美國支持始終缺乏信心,但這並不影響他承擔自己的責任,猶太人團結的優點,再次充分體現出來,不管內部存在多大的紛爭,在重大問題上他們總是能保持一致,一致對外。

1948年春天,71歲高齡的魏茨曼,拖著病體,率領猶太代表團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政治氣氛有些微妙,國務卿馬歇爾公開反對承認以色列,杜魯門的態度變得猶豫,他不想再見以色列的代表。本·古裡安建立的美國猶太遊說團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魏茨曼得到了會見杜魯門總統的機會。會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魯門總統堅定了支持以色列的決心,他明確了態度:美國將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政府,並且給予大力的支持,包括一億美元的貸款。

錢的問題解決了,可本·古裡安面對的問題還很多。本·古裡安一邊從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大規模採購軍火,另一邊則開始整編猶太的軍事組織,籌建以色列國防軍,這件大事,同樣是困難重重。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早已經建立起了軍事組織“哈加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猶太社區和居民,應付巴勒斯坦的武裝分子,另一方面,則是為以色列獨立後建軍做準備。這個軍事組織和普通游擊隊不同,多數骨幹人員來自於猶太遠征軍,不僅接受過正規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具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很多人甚至是出身于軍事學院,本·古裡安是“哈加納”的最高領導人。在英國託管時期,由於對古裡安實用主義政策的不滿,梅納赫姆·貝京帶領部分骨幹從“哈加納”中脫離,組成了另一個軍事組織“伊爾貢”,貝京也隨之成為了本·古裡安的政治對手,一直和古裡安爭奪軍事領導權。除了伊爾貢,新建的國防軍內部也形成了很多派別,整合軍事領導權,是擺在古裡安面前的另一道當務之急。

矛盾很快爆發了,本·古裡安決定取消哈加納全國總部司令官這個職務,當時擔任這一職務的加利利,是另一個政黨的代表,在軍中擁有大批支持者,對於本·古裡安的決定,加利利和他的支持者們怒不可遏,集體向本·古裡安發出最後通牒,逼迫本·古裡安收回成命,本·古裡安執拗的性格再一次體現出來,他強硬地予以了拒絕,最終,加利利被調往總參謀部,本·古裡安獲得了勝利,軍隊整編被加快進行。

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本·古裡安還會遇到多次嚴重的挑戰,支撐他的,始終是他堅定決絕的性格。本·古裡安的性格驚人的執拗,再加上他驚人敏銳的直覺,使他在之前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是能夠從複雜的頭緒中,快速認清事情的本質,而後強硬地要求團隊,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在以色列建國的早期,這不僅是必要的,顯然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作為臨時總理的本·古裡安,已經成功地取代年邁的魏茨曼,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只有他旺盛的精力和傑出的才能,才能帶領以色列人度過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本·古裡安總理,還有他的以色列,正在和時間賽跑。

以色列

ישראל

1948年5月14日,猶太代表大會的全體成員們,擠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聚會。考慮到阿拉伯人激烈的抗議情緒,以及可能採取的破壞行動,消息被控制到最後一刻才謹慎地對外發布,而參加會議的正式邀請函,也是一天前發出的。典禮開始前,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數百人,趕到了博物館門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

舉行儀式的大廳很小,有些正式受邀代表也只能站到了門外,而受邀演奏國歌的巴勒斯坦愛樂樂團,臨時被挪到二樓。主席臺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幅現代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西奧多·赫茨爾的巨大畫像。會議準備得非常倉促,但忙碌的每個人,都明白這一天的意義。

本·古裡安的助理澤夫·沙里夫回憶說:“那天我們各司其職,彷彿置身夢境……彌賽亞已經到來,接受異族奴役的日子結束了。”

下午四點,本·古裡安走到了主席臺上,他首先邀請全體與會代表起立合唱歌曲《希望》,這首歌已經被確定為以色列的國歌。

本·古裡安宣讀了《以色列獨立宣言》,宣言很長,在開始時,古裡安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很快變得堅定:在西奧多·赫茨爾建立猶太國思想鼓舞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於猶太曆5657年(公元1897年)召開,並公開宣佈:猶太民族具有在自己的國土上恢復自己國家的權利。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本·古裡安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這一權利為1917年11月2日的《貝爾福宣言》所承認,後來又為國聯的委任統治所肯定。而委任統治就是對猶太民族與以色列故土的歷史聯繫,以及對猶太民族有權在那裡重建民族之家要求給予的國際承認。

.....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要求在以色列故土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的決議,並號召這一地區的人民主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貫徹這項決議。聯合國對猶太民族建立自己國家合法權利的承認是不容改變的。

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樣,在自己的主權國家裡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是猶太民族的天然權利。

為此,我們,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代表以色列故土的猶太人民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英國委任統治結束之日,在這裡集會,根據我們天然的和歷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告在以色列故土上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國。

......

我們決定:從今天午夜,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六日,即 1948年5月15日零時委任統治結束之時起到根據憲法產生的國家機關接管政權為止(不遲於1948年10月1日),全國委員會將行使國家臨時委員會的職權,它的執行機關——全國行政委員會將行使猶太人國家臨時政府的職權。這一猶太人國家取名為以色列國。

懷著對以色列磐石般的信念,我們在今天,在安息日的前夕,在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五日,即1948年5月14日,在祖國的土地上,在特拉維夫城,在國家臨時委員會的這次會議上,為宣言簽名作證。

古裡安,梅厄夫人,和部分古裡安安排的代表一起,依次在宣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魏茨曼當時不在國內,遺憾地沒能參加獨立儀式。

與會代表又唱了一遍《希望》,然後本·古裡安宣佈:“以色列國已經成立。大會結束。”以色列獨立儀式雖然只持續了32分鐘,但猶太人的歷史已經揭開了全新的篇章。

儀式結束後,獨立宣言的正本卷軸,立即被特使祕密送往英國,這份文件被保存在英國巴勒斯坦銀行的保險櫃裡。對於為何將如此珍貴的文件送往英國保存,梅厄夫人在回憶錄裡這樣解釋:“我們可能需要把它留給我們的子孫,也許這個國家不能活很久,因為,幾天後戰爭就會開始。”

在隨後進行的選舉中,本·古裡安正式當選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獨立的儀式完成了,特拉維夫博物館外的人群,乃至整個特拉維夫都欣喜若狂,以色列的藍白色旗幟,在全國各地升起,猶太人開始了慶祝,但本·古裡安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戰爭已經近在眼前,他感覺自己“如同身處歡慶人群中的哀悼者。”他對年輕的西蒙·佩雷斯說:“今天每個人都高興,明天就有流血。”

儘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戰爭到來的時間,還是比預計要早得多。

5月15日,也就是次日的凌晨兩點,獨立儀式結束之後不到十個小時,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阿拉伯解放軍、阿拉伯聖戰軍,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動了進攻,戰爭爆發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

מלחמת המזרח התיכון הראשונה

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這也是以色列的獨立之戰。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當時軍力較差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本·古裡安曾因熱衷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奧斯曼帝國驅逐處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國紐約,在那裡他認識了年輕的護士寶拉,他們迅速相愛並註冊結婚,寶拉跟隨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們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裡安再次祕密前往美國,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處拜訪美國知名猶太人,宣講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魯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猶太富豪的支持下,猶太人在美國的援助渠道被祕密地建立起來,從那之後,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重要物資,悄悄地流向中東,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也是因為得到美國猶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發展。

本·古裡安當然瞭解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國猶太社團最信任的猶太人,可作為籌備會選出的臨時總理,事實上的建國總負責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籌備建國,沒辦法立即親自前往美國,正在為難之際,梅厄夫人主動請纓:“讓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確,除了本·古裡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選。建國籌備會議結束的當天,本·古裡安派遣梅厄夫人緊急出使美國,籌集戰爭經費。

出生於俄羅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長期生活在美國密爾沃基州,她在那裡接受的師範大學教育,在那裡結婚成家,也是在那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傑出的才幹,令她迅速地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時的梅厄夫人,已經是猶太復國事業的對外發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講才華無以倫比,這也使她成為出使美國的最佳人選。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戰爭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時間賽跑,她必須爭分奪秒。只帶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啟程趕往美國,抵達美國的時候,梅厄夫人的兜裡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來到美國的梅厄夫人,立即發表了她著名的演講。全美國的猶太社團被緊急動員起來,籌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後來回憶說:籌備會希望我能夠募集幾百萬美元,我憋著一口氣,希望能籌集三千萬美元,最終,我帶回來五千萬美元。

梅厄夫人美國之行的成功,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能算過份,從此以後,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未來的幾十年,這將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籌集的資金為本·古裡安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在美演講

對於爭取美國支持這件事,魏茨曼和本·古裡安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作為《貝爾福宣言》的直接推動者,魏茨曼一直抱著依靠英國人建國的想法,儘管後期英國人的做法越來越令人失望。

儘管魏茨曼對於得到美國支持始終缺乏信心,但這並不影響他承擔自己的責任,猶太人團結的優點,再次充分體現出來,不管內部存在多大的紛爭,在重大問題上他們總是能保持一致,一致對外。

1948年春天,71歲高齡的魏茨曼,拖著病體,率領猶太代表團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政治氣氛有些微妙,國務卿馬歇爾公開反對承認以色列,杜魯門的態度變得猶豫,他不想再見以色列的代表。本·古裡安建立的美國猶太遊說團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魏茨曼得到了會見杜魯門總統的機會。會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魯門總統堅定了支持以色列的決心,他明確了態度:美國將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政府,並且給予大力的支持,包括一億美元的貸款。

錢的問題解決了,可本·古裡安面對的問題還很多。本·古裡安一邊從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大規模採購軍火,另一邊則開始整編猶太的軍事組織,籌建以色列國防軍,這件大事,同樣是困難重重。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早已經建立起了軍事組織“哈加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猶太社區和居民,應付巴勒斯坦的武裝分子,另一方面,則是為以色列獨立後建軍做準備。這個軍事組織和普通游擊隊不同,多數骨幹人員來自於猶太遠征軍,不僅接受過正規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具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很多人甚至是出身于軍事學院,本·古裡安是“哈加納”的最高領導人。在英國託管時期,由於對古裡安實用主義政策的不滿,梅納赫姆·貝京帶領部分骨幹從“哈加納”中脫離,組成了另一個軍事組織“伊爾貢”,貝京也隨之成為了本·古裡安的政治對手,一直和古裡安爭奪軍事領導權。除了伊爾貢,新建的國防軍內部也形成了很多派別,整合軍事領導權,是擺在古裡安面前的另一道當務之急。

矛盾很快爆發了,本·古裡安決定取消哈加納全國總部司令官這個職務,當時擔任這一職務的加利利,是另一個政黨的代表,在軍中擁有大批支持者,對於本·古裡安的決定,加利利和他的支持者們怒不可遏,集體向本·古裡安發出最後通牒,逼迫本·古裡安收回成命,本·古裡安執拗的性格再一次體現出來,他強硬地予以了拒絕,最終,加利利被調往總參謀部,本·古裡安獲得了勝利,軍隊整編被加快進行。

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本·古裡安還會遇到多次嚴重的挑戰,支撐他的,始終是他堅定決絕的性格。本·古裡安的性格驚人的執拗,再加上他驚人敏銳的直覺,使他在之前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是能夠從複雜的頭緒中,快速認清事情的本質,而後強硬地要求團隊,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在以色列建國的早期,這不僅是必要的,顯然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作為臨時總理的本·古裡安,已經成功地取代年邁的魏茨曼,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只有他旺盛的精力和傑出的才能,才能帶領以色列人度過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本·古裡安總理,還有他的以色列,正在和時間賽跑。

以色列

ישראל

1948年5月14日,猶太代表大會的全體成員們,擠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聚會。考慮到阿拉伯人激烈的抗議情緒,以及可能採取的破壞行動,消息被控制到最後一刻才謹慎地對外發布,而參加會議的正式邀請函,也是一天前發出的。典禮開始前,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數百人,趕到了博物館門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

舉行儀式的大廳很小,有些正式受邀代表也只能站到了門外,而受邀演奏國歌的巴勒斯坦愛樂樂團,臨時被挪到二樓。主席臺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幅現代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西奧多·赫茨爾的巨大畫像。會議準備得非常倉促,但忙碌的每個人,都明白這一天的意義。

本·古裡安的助理澤夫·沙里夫回憶說:“那天我們各司其職,彷彿置身夢境……彌賽亞已經到來,接受異族奴役的日子結束了。”

下午四點,本·古裡安走到了主席臺上,他首先邀請全體與會代表起立合唱歌曲《希望》,這首歌已經被確定為以色列的國歌。

本·古裡安宣讀了《以色列獨立宣言》,宣言很長,在開始時,古裡安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很快變得堅定:在西奧多·赫茨爾建立猶太國思想鼓舞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於猶太曆5657年(公元1897年)召開,並公開宣佈:猶太民族具有在自己的國土上恢復自己國家的權利。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本·古裡安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這一權利為1917年11月2日的《貝爾福宣言》所承認,後來又為國聯的委任統治所肯定。而委任統治就是對猶太民族與以色列故土的歷史聯繫,以及對猶太民族有權在那裡重建民族之家要求給予的國際承認。

.....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要求在以色列故土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的決議,並號召這一地區的人民主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貫徹這項決議。聯合國對猶太民族建立自己國家合法權利的承認是不容改變的。

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樣,在自己的主權國家裡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是猶太民族的天然權利。

為此,我們,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代表以色列故土的猶太人民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英國委任統治結束之日,在這裡集會,根據我們天然的和歷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告在以色列故土上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國。

......

我們決定:從今天午夜,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六日,即 1948年5月15日零時委任統治結束之時起到根據憲法產生的國家機關接管政權為止(不遲於1948年10月1日),全國委員會將行使國家臨時委員會的職權,它的執行機關——全國行政委員會將行使猶太人國家臨時政府的職權。這一猶太人國家取名為以色列國。

懷著對以色列磐石般的信念,我們在今天,在安息日的前夕,在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五日,即1948年5月14日,在祖國的土地上,在特拉維夫城,在國家臨時委員會的這次會議上,為宣言簽名作證。

古裡安,梅厄夫人,和部分古裡安安排的代表一起,依次在宣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魏茨曼當時不在國內,遺憾地沒能參加獨立儀式。

與會代表又唱了一遍《希望》,然後本·古裡安宣佈:“以色列國已經成立。大會結束。”以色列獨立儀式雖然只持續了32分鐘,但猶太人的歷史已經揭開了全新的篇章。

儀式結束後,獨立宣言的正本卷軸,立即被特使祕密送往英國,這份文件被保存在英國巴勒斯坦銀行的保險櫃裡。對於為何將如此珍貴的文件送往英國保存,梅厄夫人在回憶錄裡這樣解釋:“我們可能需要把它留給我們的子孫,也許這個國家不能活很久,因為,幾天後戰爭就會開始。”

在隨後進行的選舉中,本·古裡安正式當選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獨立的儀式完成了,特拉維夫博物館外的人群,乃至整個特拉維夫都欣喜若狂,以色列的藍白色旗幟,在全國各地升起,猶太人開始了慶祝,但本·古裡安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戰爭已經近在眼前,他感覺自己“如同身處歡慶人群中的哀悼者。”他對年輕的西蒙·佩雷斯說:“今天每個人都高興,明天就有流血。”

儘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戰爭到來的時間,還是比預計要早得多。

5月15日,也就是次日的凌晨兩點,獨立儀式結束之後不到十個小時,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阿拉伯解放軍、阿拉伯聖戰軍,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動了進攻,戰爭爆發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

מלחמת המזרח התיכון הראשונה

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這也是以色列的獨立之戰。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軍的坦克部隊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快速擴張,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的偏袒,激起了阿拉伯聯盟無法遏制的怒火,整個阿拉伯世界都被動員起來,參與對新生以色列的絞殺。

衝在第一線的,自然是和巴勒斯坦地區相鄰的幾個國家。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出動了政府軍的精銳部隊。這些部隊大多是由英國政府協助建立的,清一色的英軍制式裝備,由英軍訓練,在參加戰爭的時候,直接由英國軍官指揮作戰。作為支持以色列建國的始作俑者者,英國人的立場已經和最初南轅北轍了。

戰爭一開始,以色列軍隊就節節敗退。阿拉伯聯軍不僅數量上佔據優勢,而且擁有大量火炮和坦克,空軍數量也處於壓倒性優勢。由哈加納為骨幹組建的以色列國防軍,尚未全部完成整編,裝備也以輕武器為主,儘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依然無法阻擋阿拉伯聯軍的猛烈攻勢。

阿拉伯聯軍有三個主攻方向。

埃及軍隊作為西線進攻的主力,開戰後長驅直入,迅速逼近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一度打到了特拉維夫的近郊。北線主攻的敘利亞,出動兩個機械化旅,進攻加利利湖地區。東線的約旦軍隊迅速包圍了耶路撒冷,並很快佔領了大部分城區,這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的夙願,奪取耶路撒冷,像祖輩一樣坐上“耶路撒冷王”的寶座。從北部助攻的伊拉克機械化部隊,更是準備將以色列的陣線攔腰斬斷。以色列軍隊面臨全線崩潰。

"

作者:雲中的船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引子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中塑造的薩拉哈丁

公元1187年的9月,薩拉哈丁率領穆斯林大軍,猛攻耶路撒冷城,守城的基督徒進行了殊死的抵抗,雙方勇士的屍體,在耶路撒冷古老的城牆邊堆積如山。寡不敵眾的基督徒面臨被屠城的命運,伊貝林的巴里安爵士,代表基督徒出城談判,面對薩哈拉丁屠城的威脅,巴里安慷慨陳詞:如果你不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麼,我們會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在這之前,我們會殺光穆斯林俘虜,焚燬所有房屋,摧毀圓頂清真寺,砸毀聖巖,讓你們為此永遠後悔......

面對如此的決絕,薩拉哈丁妥協了,最終,全城的基督徒得以安全離開。

這段真實的歷史故事,被美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拍成了電影《天國王朝》,影片中的巴里安,在和薩哈拉丁結束談判時,問了薩哈拉丁一個問題:付出這麼大代價,耶路撒冷有何價值?

薩拉哈丁回答:Nothing!

轉身離開幾步後,薩哈拉丁又回過身來,對著巴里安說到:Everything!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電影《天國王朝》

加利利湖邊的基布茲

קיבוץ ליד הכינרת

發源於敘利亞境內赫爾蒙山的約旦河,帶著赫爾蒙山上流下的雪水和溪流,向南源源不斷地注入加利利湖,這使加利利湖成為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來源,地區一半的飲用水都來自這裡,所以加利利湖也被稱為巴勒斯坦的“生命之湖”。距離約旦河流入加利利湖河口不遠的地方,就是洗禮聖址,耶穌就是在這裡受洗之後,開始了傳教佈道的荊棘之路。而古代的以色列人,也是從這裡渡過約旦河,進入上帝的“應許之地”。

1909年,一群俄羅斯猶太人,經過數千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了位於巴勒斯坦地區東北部的加利利湖邊,他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猶太人定居點。受到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思潮影響,猶太新移民們準備在這裡,建立一個他們心中的烏托邦社區。

第一個集體農莊“德加尼亞”很快就被建立起來了,得加尼亞的意思是糧食產地。農莊的土地是由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提供的,而在公司背後提供資金支持的,是猶太人基金。20世紀初成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正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湖地區大量地收購土地,這些土地被用於建立猶太人集體農莊,這種集體農莊後來被通稱為“基布茲”。

“基布茲”農莊裡的猶太人,實行嚴格的集體所有制,“除了老婆和孩子”,一切都是共享,吃飯則是在公共食堂。基布茲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類似於後來的人民公社。巴勒斯坦地區降水稀少,土地貧瘠,在這裡大規模開墾荒地,這種集體生產的方式更為合適,再加上猶太人吃苦耐勞和特別團結的特點,早期的猶太人定居點取得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大片的農場出現在荒漠之中,猶太移民在這裡站穩了腳跟。

定居點的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猶太人,他們攜家帶口,陸續來到巴勒斯坦,一個又一個“基布茲”被建立起來。“基布茲”建設計劃,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中,一個非常富有遠見的重要舉措。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基布茲

1921年,21歲的果爾達·梅厄一家,也隨著猶太移民浪潮,從美國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叫“梅爾哈夫亞”的“基布茲”。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骨幹成員,梅厄夫人很快在農莊的勞動和生活中顯露出了領導和組織才能。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數量只有5萬,而到了1939年,隨著“基布茲”遍佈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的總數很快達到了45萬。“基布茲”建設移民計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

出生于波蘭的本·古裡安,則是在更早些時候,跟隨家人一起回到了巴勒斯坦,和果爾·達梅厄不同,在基布茲開始大規模建設之前,也就是1910年,不滿24歲的本·古裡安已經離開鄉村生活,前往耶路撒冷,擔任錫安工人黨黨刊《團結》雜誌的編輯,在那裡,本·古裡安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古裡安

1928年,阿里埃勒·沙龍出生在特拉維夫附近沙龍山谷的農莊裡。他的父母來自於格魯吉亞,因為逃避蘇聯對猶太人的迫害,作為難民來到了巴勒斯坦。沙龍父親原來的姓氏是施恩內曼,出於對重生的喜悅和感激,他將家族姓氏改為“沙龍”。沙龍將在這裡度過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從軍時期的沙龍

第一批參與建設“基布茲”的人,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像一顆顆種子,種在了這片土地,同時種下的,還有猶太人的家園夢。

耶路撒冷

ירושלים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中東的咽喉要道,是一塊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西邊是美麗的地中海,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正北方向是黎巴嫩,緊挨著黎巴嫩的東北方向是敘利亞,中間隔著戈蘭高地。東部是約旦河,河對岸是約旦,著名的死海位於兩地的中間。東邊和埃及的西奈半島相連,蘇伊士運河遙遙在望。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地區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亞非歐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更為重要的是,“聖城”耶路撒冷,就坐落在巴勒斯坦的中心地帶。

“聖城”耶路撒冷雖然只有126平方公里,但在教徒心中的重要性,卻超過了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據《聖經》記載,上帝將這片“留著奶和蜜的土地,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所以,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都將這裡視為聖地。

自從公元前10世紀,所羅門王在耶路撒冷建成聖殿,耶路撒冷一直是猶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聖的城市,昔日聖殿的遺蹟西牆,也就是哭牆,至今仍是猶太教最神聖的所在。基督徒更是重視耶路撒冷,這裡有聖墓和苦路,根據《聖經》記載,這裡是耶穌受難、埋葬、復活、昇天的地點。伊斯蘭教也將耶路撒冷列為麥加、麥地那之後的第三聖地,這裡有為了紀念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而在聖殿山上建造的兩座清真寺:阿克薩清真寺和圓頂清真寺。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耶路撒冷

公元前13世紀,猶太人的祖先古希伯萊人,跨越約旦河來到巴勒斯坦定居,他們建立了希伯萊王國。古希伯萊王國後來分裂,成為北部的以色列國,和南部的猶太國。公元前722年,亞述亞帝國滅亡了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東方的巴比倫王國佔領了猶太王國。在隨後的歷史歲月中,這裡曾先後被波斯,希臘,馬其頓,羅馬帝國征服和佔領。

公元前一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這裡。在公元115年,不堪壓迫的猶太人舉行了大規模起義,起義延續到公元135年,才被羅馬帝國徹底鎮壓,猶太人遭到了大屠殺,倖存的猶太人,被羅馬帝國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失去“應許之地”的猶太人,開始了漫長的流浪旅程。輾轉近千年後,猶太人逐漸定居在歐洲各地,其中東歐諸國和俄羅斯的猶太人最為集中。

猶太民族吃苦耐勞,充滿智慧,他們特別重視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整體素質很高,加上善於經營的優良傳統,各地的猶太人不僅能夠很快地適應當地的生活,而且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發展,猶太人,逐漸成了精明和富裕的象徵。

公元637年,阿拉伯人征服了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地區被阿拉伯化,遷居而來的阿拉伯人和當地居民逐步融合,形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在之後的一千多年,他們居住在這裡,這裡成了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家園。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巴勒斯坦

19世紀末,世界格局動盪,反猶太浪潮在德國,法國,和俄羅斯逐漸興起,富裕的外來戶猶太人,開始在各地受到排擠甚至迫害,無根的猶太人開始尋找新的出路,而猶太復國主義也隨之萌芽。終於,在流浪了一千多年之後,全世界猶太人開始流向他們的故土:巴勒斯坦。

《貝爾福宣言》和英國託管時代

הצהרת בלפור ותקופת הנאמנות הבריטית

參與建立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的哈伊姆·魏茨曼,被稱為以色列的“國父”,另一位被稱為“國父”的,則是本·古裡安。

如果說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的精神象徵,那麼本·古裡安則是領導以色列建國的實幹家。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本古裡安、達楊

本·古裡安安出生於一個富裕的波蘭猶太移民家庭,他是一個典型的猶太人,充滿智慧,富有遠見而堅韌不拔。本·古裡安17歲就加入了錫安工人黨。1910年,本·古裡安來到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基點,奔走於世界各地,積極推動猶太復國運動。古裡安直覺敏銳,對工作充滿熱誠,他的務實主張,對世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旅居英國的猶太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是猶太復國主義和錫安組織的發起者和倡導者。

錫安是古希伯來語,意為避難所或聖殿。錫安主義也稱為猶太復國主義,是由猶太人發起的一種政治運動,也泛指對猶太人在以色列土地建立家園表示支持的一種意識形態。電影黑客帝國裡,人類抵抗組織的地下城,就叫錫安。

早在1920年,魏茨曼就全票當選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主席,隨後又擔任了世界錫安主義組織的會長,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猶太人的領袖。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魏茨曼

魏茨曼是個傑出的化學家,他發明的無煙炸藥,為協約國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為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因此,魏茨曼在英國的政要圈子裡,具有非常良好的人脈。

1916年底,以勞合·喬治為首相的英政府新內閣上任。喬治和他的外務大臣亞瑟·貝爾福都同情錫安主義運動。喬治首相曾經在大戰之前擔任錫安主義者的法律顧問,後來在做軍需大臣的時候,又在皇家海軍的實驗室認識了魏茨曼。而貝爾福勳爵則是魏茨曼的老朋友,早在1905年,魏茨曼就結識了貝爾福勳爵,他早已經讓貝爾福勳爵相信,巴勒斯坦是唯一適合猶太人建立祖國的地方。

新內閣一上臺,魏茨曼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積極地遊說喬治和貝爾福兩人,最終推動貝爾福外交大臣發表了《貝爾福宣言》,英國政府第一次明確表態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自己家園:“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盡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貝爾福宣言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巴勒斯坦地區還在敵對方同盟國奧斯曼帝國控制之下,所以英國的宣言立即得到協約國諸政府的承認,《貝爾福宣言》,後來成為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英國統治巴勒斯坦的主要依據。

《貝爾福宣言》發表後,英國人立即付諸行動,開始組織猶太軍團遠征巴勒斯坦,本·古裡安意識到這是重要機會,他和大批猶太復國主義者立即報名,參加了遠征軍。1918年,本·古裡安跟隨遠征軍回到巴勒斯坦。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統治宣告結束,巴勒斯坦進入英國託管時代。1922年,英國將託管地劃分為兩部分: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居民區。然而,《貝爾福宣言》的後半部分,被有意識地忽略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這片土地上不重要的存在,巴以衝突的種子就這樣悄悄地被埋下了。

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猶太人開始加快向巴勒斯坦的大規模移民。而魏茨曼等人建立的巴勒斯坦土地開發公司,也加快併購土地,建立更多的猶太人定居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猶太人掀起了向巴勒斯坦的移民浪潮。到1939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購買的土地,已經達到了39萬英畝。猶太人不僅建立起農莊,還開辦工廠,醫院,學校,甚至大學。特拉維夫在變得越來越繁榮的同時,也成為了猶太人聚居的中心。

1933年,在布拉格舉行的猶太復國主義第十八次代表大會上,本·古裡安當選為執委會委員。這次大會被視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史的轉折點。1935年,本·古裡安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執委會主席和猶太代辦處執委會主席,和魏茨曼一樣,古裡安也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主要領導者。

隨著猶太人的快速增加,和原住民巴勒斯坦人之間的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了。在和巴勒斯坦人不斷衝突的同時,猶太人對於英國託管政府的嚴格控制,也感到十分不滿,開始對抗管制,這使得英國政府對於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態度,開始發生了轉變。

1939年,歐洲局勢緊張,戰爭一觸即發,由於英國政府決定對希特勒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為了不刺激反猶太的希特勒,英國政府頒佈了一份白皮書,白皮書不僅把猶太人的移民數量限制為75,000人,並且開始限制猶太人購買土地。英國政府對於巴勒斯坦的政策,發生了進一步的偏移。

這份白皮書被許多猶太人和錫安主義者視為是英國對猶太人的背叛,認為那違背了貝爾福宣言。他們沒有理會託管政府,反而繼續加快了移民速度,同時開始反抗英國託管政府,而且越演越烈。

一個特殊的事件,徹底改變了英國對於猶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的態度。

1940年,英國託管政府拒絕了一艘破舊貨船在巴勒斯坦登陸,這艘滿載歐洲猶太難民的貨船,最終在大海中沉沒,造成250名猶太難民死亡。

猶太人被激怒了,1944年11月6日,拒絕猶太難民船登陸的英國中東事務大臣莫因勳爵,在埃及首都開羅,被2名猶太地下組織的成員槍殺。開槍的凶手,當年就曾站在岸邊,眼睜睜看著那艘貨船帶著猶太難民沉入大海。

兩名槍手立即被英國在開羅的軍事法庭判處絞刑,在走上絞刑架時,兩人唱起了一首名為《希望》的歌曲:

我們的希望不曾破滅

這兩千年的盼望

歸回自由的國度

屹立在錫安和耶路撒冷

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用戰俘向埃及換回了兩人的屍體,併為他們舉行了國葬。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莫因勳爵是現任首相丘吉爾的好友,莫因勳爵的死,惹火了丘吉爾,8萬英軍開往巴勒斯坦,開始對猶太地下組織進行嚴厲的打擊,猶太復國運動很多重要的領導人被迫離開了巴勒斯坦。

面對英國政府的高壓,猶太抵抗組織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報復,他們使用祕密手段運輸炸藥,把英國駐巴勒斯坦行政總部和軍事司令部的耶路撒冷大衛王酒店,炸成了平地。

事情發展到這種程度,猶太人和英國的關係,算是走到了盡頭。英國人轉而開始支持阿拉伯人。

可當地阿拉伯人的憤怒,也並沒有因為英國加強管制打擊猶太人而就此平息,他們對於英國政府僅僅控制和減少猶太移民不滿意,希望完全停止猶太人的移民。英國人開始變得兩頭不是人。

既然英國人已經靠不住了,猶太人的目光迅速地越過地中海,看向了大大洋彼岸的美利堅。

這之後的本·古裡安,在繼續處理猶太移民問題的同時,開始積極地奔走於世界各地,特別是美國,為猶太復國主義尋找更多的支持者。

同樣作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者,古裡安在很多方面,並不認同魏茨曼的主張,他們私下的關係也並不融洽。不過,猶太人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團結,不是那種始終如一的團結,而是不管內部有多少矛盾,在面臨大是大非的時候,他們總能夠保持一致。古裡安和魏茨曼一樣,在心裡都不太喜歡對方,可是依然能夠在重要問題保持一致和良好的合作。

大屠殺和181號決議

החלטת השואה ואו"ם 181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整個世界被捲入了戰爭的漩渦。希特勒在軍事上取得了節節勝利,隨著整個東歐被納粹佔領,猶太人的噩夢降臨了。1942年,黨衛軍首領海德里希召集了“萬湖會議”,討論“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辦法”。在“萬湖會議”中,納粹決定將歐洲的1100萬猶太人,集中到東歐的集中營,然後進行最後解決。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種族滅絕計劃,據不完全統計,1942年到1945年期間,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納粹殺害,僅僅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有11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發明的毒氣室。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奧斯維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後,大屠殺真相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猶太人的悲慘遭遇,立即震驚了全世界,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廣泛的同情。1945年8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就提議,讓10萬猶太人進入巴勒斯坦。

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猶太人在美國的確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居住在美國的猶太移民,生存環境比其他國家要好得多,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排斥外來戶的傳統。美國也是個民主而自由的國家,猶太人的優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大量猶太人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批的猶太科學家,銀行家,企業家,都是猶太移民,美國猶太人群體,對美國社會乃至政治,都能夠發揮極大的推動作用。

1947年11月29日,在美國的強力推動下,聯合國大會對巴勒斯坦分割方案進行表決,這個代號為181號的決議,以美蘇等33國贊成,阿拉伯11國和希臘、古巴13票反對,英國等10票棄權的結果,獲得了聯合國大會的通過。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聯合國

最初支持猶太人,主導推動分治方案的英國,已經對以色列失去了興趣,投棄權票的心情應該十分複雜。耐人尋味的是,蘇聯政府對於這樣一個明顯有利於猶太人的方案,投下了贊成票,蘇聯人的影子,開始出現在巴勒斯坦,出現在中東。

根據聯合國181號決議,即著名的分治決議,英國於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其軍隊;在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

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11203平方公里,約佔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方公里,約佔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來管理。

看起來愛心氾濫的山姆大叔,有意無意地,忽視了世代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

181號決議立即引起了阿拉伯國家的強烈抗議: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裡,人口也佔絕對多數,竟然只被分配了不到一半的領土,這些土地不僅貧瘠,而且被分割得支離破碎。大多數沿海富饒土地,竟然被劃給了佔少數的外來戶猶太人。猶太人的遭遇固然值得同情,可阿拉伯人並沒有參與迫害猶太人,世界安撫猶太人,憑什麼要阿拉伯人民買單。

阿拉伯聯盟發出了最強烈的警告,阿拉伯人民絕不接受181號決議,一旦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將用戰爭予以消滅。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阿拉伯聯盟

阿拉伯聯盟國家的決心和自信,來自於兩點:一是人多勢眾,二是石油。

1908年,伊朗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在其之後,整個阿拉伯世界陸續發現大規模的優質油田,世代以遊牧為生的三億阿拉伯人民,從此開始集體脫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統治中東地區三百年的奧斯曼帝國,被英國人徹底轟出了中東,阿拉伯國家掀起了民族獨立的浪潮,到二戰結束,中東主要國家都已經實現了民族獨立,建立起伊斯蘭為主要信仰的阿拉伯國家。石油的大規模發現,迅速改變了阿拉伯世界的生存條件,兜裡有錢的阿拉伯國家,在英國的支持下,紛紛建立起自己現代化武裝力量。1945年3月,埃及,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敘利亞,也門七個國家,在開羅成立了阿拉伯聯盟,聯盟的人口超過兩億,軍隊數量上百萬,真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槍有槍。面對不到一百萬猶太人,強弱如此懸殊,阿拉伯聯盟有絕對的信心,自己解決巴勒斯坦問題。

備戰

היכונו למלחמה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巴勒斯坦分治的181號決議,全世界有猶太人居住的地方都舉行了慶祝活動,這一天,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交通中斷,人們載歌載舞,慶祝活動直到清晨。

在熱烈的氣氛中,本·古裡安卻保持著冷靜的清醒:“那一晚,人們在街上跳舞,但我不能跳。我知道,我們面臨著戰爭。在戰爭中,我們將失去最優秀的青年。”

在隨後的一次聚會中,當聽到一些猶太軍事組織的成員還在熱烈地討論司登衝鋒槍和步槍時,忍無可忍的古裡安站起來大聲喊到:“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飛機,大炮和坦克,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真正的現代戰爭。”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為戰爭集結的坦克師

自從1935年當選為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執委會主席,本·古裡安已經和魏茨曼一樣,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

從基層一步步成長的本·古裡安,是一個非常務實的領導者。猶太復國主義者曾經一度認為猶太人回巴勒斯坦,是“一個沒有土地的民族回到一片沒有民族的土地”。本·古裡安不屑於這種烏托邦式的空想,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巴勒斯坦存在著真正的衝突,我們和阿拉伯人之間的政治衝突。我們都想成為多數”。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他堅持把工作重點,放在向巴勒斯坦進行猶太移民上,他要在最短時間內,使猶太人成為巴勒斯坦的多數。人,才是決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而到了現在,古裡安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全力備戰。戰爭的根本要素一個是人,另一個就是錢,而要快速籌集資金,美國是唯一選擇。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以色列當時軍力較差

在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本·古裡安曾因熱衷於猶太復國主義運動,被奧斯曼帝國驅逐處境,他第一次去了美國紐約,在那裡他認識了年輕的護士寶拉,他們迅速相愛並註冊結婚,寶拉跟隨他回到了巴勒斯坦,他們相伴一生。

1945年,本·古裡安再次祕密前往美國,並在那裡待到第二年的夏天,他到處拜訪美國知名猶太人,宣講猶太復國主義,得到了美國猶太社團的廣泛支持。在石油大亨魯道夫·索恩本和一批猶太富豪的支持下,猶太人在美國的援助渠道被祕密地建立起來,從那之後,源源不斷的資金和重要物資,悄悄地流向中東,猶太軍事組織“哈加納”,也是因為得到美國猶太人的大量援助而得到快速發展。

本·古裡安當然瞭解美國的支持,對以色列的重要性,他是美國猶太社團最信任的猶太人,可作為籌備會選出的臨時總理,事實上的建國總負責人,他目前的工作是籌備建國,沒辦法立即親自前往美國,正在為難之際,梅厄夫人主動請纓:“讓我去吧,我可以的”,的確,除了本·古裡安本人,梅厄夫人是最佳人選。建國籌備會議結束的當天,本·古裡安派遣梅厄夫人緊急出使美國,籌集戰爭經費。

出生於俄羅斯的梅厄夫人,在移民巴勒斯坦之前,長期生活在美國密爾沃基州,她在那裡接受的師範大學教育,在那裡結婚成家,也是在那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運動。梅厄夫人是天生的政治家,傑出的才幹,令她迅速地成為猶太復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此時的梅厄夫人,已經是猶太復國事業的對外發言人,梅厄夫人的演講才華無以倫比,這也使她成為出使美國的最佳人選。

梅厄夫人知道使命的重要性,戰爭迫在眉睫,以色列人需要和時間賽跑,她必須爭分奪秒。只帶了一套衣服,梅厄夫人火速啟程趕往美國,抵達美國的時候,梅厄夫人的兜裡竟然只剩下了10美元。

來到美國的梅厄夫人,立即發表了她著名的演講。全美國的猶太社團被緊急動員起來,籌款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梅厄夫人後來回憶說:籌備會希望我能夠募集幾百萬美元,我憋著一口氣,希望能籌集三千萬美元,最終,我帶回來五千萬美元。

梅厄夫人美國之行的成功,對於以色列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形容,都不能算過份,從此以後,以色列和美國的聯繫更加緊密,在未來的幾十年,這將為以色列帶來源源不斷的巨大支持。

梅厄夫人籌集的資金為本·古裡安解決了燃眉之急,然而,這還遠遠不夠。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梅厄夫人在美演講

對於爭取美國支持這件事,魏茨曼和本·古裡安一直有著不同的看法。作為《貝爾福宣言》的直接推動者,魏茨曼一直抱著依靠英國人建國的想法,儘管後期英國人的做法越來越令人失望。

儘管魏茨曼對於得到美國支持始終缺乏信心,但這並不影響他承擔自己的責任,猶太人團結的優點,再次充分體現出來,不管內部存在多大的紛爭,在重大問題上他們總是能保持一致,一致對外。

1948年春天,71歲高齡的魏茨曼,拖著病體,率領猶太代表團出訪美國,當時的美國政治氣氛有些微妙,國務卿馬歇爾公開反對承認以色列,杜魯門的態度變得猶豫,他不想再見以色列的代表。本·古裡安建立的美國猶太遊說團再次顯示了巨大的影響力,魏茨曼得到了會見杜魯門總統的機會。會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杜魯門總統堅定了支持以色列的決心,他明確了態度:美國將第一個承認以色列政府,並且給予大力的支持,包括一億美元的貸款。

錢的問題解決了,可本·古裡安面對的問題還很多。本·古裡安一邊從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國家,大規模採購軍火,另一邊則開始整編猶太的軍事組織,籌建以色列國防軍,這件大事,同樣是困難重重。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早已經建立起了軍事組織“哈加納”,一方面是為了保護猶太社區和居民,應付巴勒斯坦的武裝分子,另一方面,則是為以色列獨立後建軍做準備。這個軍事組織和普通游擊隊不同,多數骨幹人員來自於猶太遠征軍,不僅接受過正規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具有相當豐富的實戰經驗,很多人甚至是出身于軍事學院,本·古裡安是“哈加納”的最高領導人。在英國託管時期,由於對古裡安實用主義政策的不滿,梅納赫姆·貝京帶領部分骨幹從“哈加納”中脫離,組成了另一個軍事組織“伊爾貢”,貝京也隨之成為了本·古裡安的政治對手,一直和古裡安爭奪軍事領導權。除了伊爾貢,新建的國防軍內部也形成了很多派別,整合軍事領導權,是擺在古裡安面前的另一道當務之急。

矛盾很快爆發了,本·古裡安決定取消哈加納全國總部司令官這個職務,當時擔任這一職務的加利利,是另一個政黨的代表,在軍中擁有大批支持者,對於本·古裡安的決定,加利利和他的支持者們怒不可遏,集體向本·古裡安發出最後通牒,逼迫本·古裡安收回成命,本·古裡安執拗的性格再一次體現出來,他強硬地予以了拒絕,最終,加利利被調往總參謀部,本·古裡安獲得了勝利,軍隊整編被加快進行。

在未來的幾個月裡,本·古裡安還會遇到多次嚴重的挑戰,支撐他的,始終是他堅定決絕的性格。本·古裡安的性格驚人的執拗,再加上他驚人敏銳的直覺,使他在之前每一個關鍵時刻,總是能夠從複雜的頭緒中,快速認清事情的本質,而後強硬地要求團隊,按照自己的方式處理問題,在以色列建國的早期,這不僅是必要的,顯然也是必須的。

事實上,作為臨時總理的本·古裡安,已經成功地取代年邁的魏茨曼,成為了猶太復國運動的最高領導人,只有他旺盛的精力和傑出的才能,才能帶領以色列人度過即將到來的艱難歲月。

本·古裡安總理,還有他的以色列,正在和時間賽跑。

以色列

ישראל

1948年5月14日,猶太代表大會的全體成員們,擠在特拉維夫博物館聚會。考慮到阿拉伯人激烈的抗議情緒,以及可能採取的破壞行動,消息被控制到最後一刻才謹慎地對外發布,而參加會議的正式邀請函,也是一天前發出的。典禮開始前,從各種渠道收到消息的數百人,趕到了博物館門外,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個時刻的到來。

舉行儀式的大廳很小,有些正式受邀代表也只能站到了門外,而受邀演奏國歌的巴勒斯坦愛樂樂團,臨時被挪到二樓。主席臺後面的牆上,掛著一幅現代猶太復國主義之父西奧多·赫茨爾的巨大畫像。會議準備得非常倉促,但忙碌的每個人,都明白這一天的意義。

本·古裡安的助理澤夫·沙里夫回憶說:“那天我們各司其職,彷彿置身夢境……彌賽亞已經到來,接受異族奴役的日子結束了。”

下午四點,本·古裡安走到了主席臺上,他首先邀請全體與會代表起立合唱歌曲《希望》,這首歌已經被確定為以色列的國歌。

本·古裡安宣讀了《以色列獨立宣言》,宣言很長,在開始時,古裡安的聲音有些顫抖,但很快變得堅定:在西奧多·赫茨爾建立猶太國思想鼓舞下,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者代表大會於猶太曆5657年(公元1897年)召開,並公開宣佈:猶太民族具有在自己的國土上恢復自己國家的權利。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本·古裡安宣讀《以色列獨立宣言》

這一權利為1917年11月2日的《貝爾福宣言》所承認,後來又為國聯的委任統治所肯定。而委任統治就是對猶太民族與以色列故土的歷史聯繫,以及對猶太民族有權在那裡重建民族之家要求給予的國際承認。

.....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項要求在以色列故土建立一個猶太人國家的決議,並號召這一地區的人民主動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來貫徹這項決議。聯合國對猶太民族建立自己國家合法權利的承認是不容改變的。

像所有其他民族一樣,在自己的主權國家裡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是猶太民族的天然權利。

為此,我們,全國委員會的委員,代表以色列故土的猶太人民和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在英國委任統治結束之日,在這裡集會,根據我們天然的和歷史的權利以及聯合國大會決議,宣告在以色列故土上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國。

......

我們決定:從今天午夜,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六日,即 1948年5月15日零時委任統治結束之時起到根據憲法產生的國家機關接管政權為止(不遲於1948年10月1日),全國委員會將行使國家臨時委員會的職權,它的執行機關——全國行政委員會將行使猶太人國家臨時政府的職權。這一猶太人國家取名為以色列國。

懷著對以色列磐石般的信念,我們在今天,在安息日的前夕,在猶太曆5708年以珥月五日,即1948年5月14日,在祖國的土地上,在特拉維夫城,在國家臨時委員會的這次會議上,為宣言簽名作證。

古裡安,梅厄夫人,和部分古裡安安排的代表一起,依次在宣言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魏茨曼當時不在國內,遺憾地沒能參加獨立儀式。

與會代表又唱了一遍《希望》,然後本·古裡安宣佈:“以色列國已經成立。大會結束。”以色列獨立儀式雖然只持續了32分鐘,但猶太人的歷史已經揭開了全新的篇章。

儀式結束後,獨立宣言的正本卷軸,立即被特使祕密送往英國,這份文件被保存在英國巴勒斯坦銀行的保險櫃裡。對於為何將如此珍貴的文件送往英國保存,梅厄夫人在回憶錄裡這樣解釋:“我們可能需要把它留給我們的子孫,也許這個國家不能活很久,因為,幾天後戰爭就會開始。”

在隨後進行的選舉中,本·古裡安正式當選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理兼國防部長。

獨立的儀式完成了,特拉維夫博物館外的人群,乃至整個特拉維夫都欣喜若狂,以色列的藍白色旗幟,在全國各地升起,猶太人開始了慶祝,但本·古裡安卻高興不起來,他知道戰爭已經近在眼前,他感覺自己“如同身處歡慶人群中的哀悼者。”他對年輕的西蒙·佩雷斯說:“今天每個人都高興,明天就有流血。”

儘管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戰爭到來的時間,還是比預計要早得多。

5月15日,也就是次日的凌晨兩點,獨立儀式結束之後不到十個小時,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阿拉伯解放軍、阿拉伯聖戰軍,從四面八方向以色列發動了進攻,戰爭爆發了。

第一次中東戰爭

מלחמת המזרח התיכון הראשונה

1948年5月15日凌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這也是以色列的獨立之戰。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軍的坦克部隊

猶太人在巴勒斯坦的快速擴張,國際社會特別是聯合國的偏袒,激起了阿拉伯聯盟無法遏制的怒火,整個阿拉伯世界都被動員起來,參與對新生以色列的絞殺。

衝在第一線的,自然是和巴勒斯坦地區相鄰的幾個國家。埃及、約旦、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出動了政府軍的精銳部隊。這些部隊大多是由英國政府協助建立的,清一色的英軍制式裝備,由英軍訓練,在參加戰爭的時候,直接由英國軍官指揮作戰。作為支持以色列建國的始作俑者者,英國人的立場已經和最初南轅北轍了。

戰爭一開始,以色列軍隊就節節敗退。阿拉伯聯軍不僅數量上佔據優勢,而且擁有大量火炮和坦克,空軍數量也處於壓倒性優勢。由哈加納為骨幹組建的以色列國防軍,尚未全部完成整編,裝備也以輕武器為主,儘管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依然無法阻擋阿拉伯聯軍的猛烈攻勢。

阿拉伯聯軍有三個主攻方向。

埃及軍隊作為西線進攻的主力,開戰後長驅直入,迅速逼近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一度打到了特拉維夫的近郊。北線主攻的敘利亞,出動兩個機械化旅,進攻加利利湖地區。東線的約旦軍隊迅速包圍了耶路撒冷,並很快佔領了大部分城區,這是約旦國王阿卜杜拉的夙願,奪取耶路撒冷,像祖輩一樣坐上“耶路撒冷王”的寶座。從北部助攻的伊拉克機械化部隊,更是準備將以色列的陣線攔腰斬斷。以色列軍隊面臨全線崩潰。

為什麼這麼多阿拉伯國家加起來打不贏一個小小以色列?

第一次中東戰爭示意圖

情勢到了最危急的關頭,本·古裡安知道僅僅憑藉以色列自己的力量,已經是死路一條,以色列需要強大的外援,這個外援就是美國。本古裡安急電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命令他無論如何也要遊說美國出面,請求聯合國立即進行干預,古裡安知道,必須馬上停火,以色列需要時間,哪怕只有幾周也行。

猶太人在美國的影響力,在關鍵時刻再次顯示出了巨大的威力。開戰第三天,美國代表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議案,建議聯合國命令交戰雙方在36小時內停火。蘇聯代表立即表態支持,要求安理會立即就停火決議進行表決,並且譴責阿拉伯國家的侵略行為。深度介入戰爭的英國,自然不希望這樣的局面,可面對美蘇聯手,英國人失去了對抗的勇氣,戰後重建的英國,離不開美國的財政支持,英國迅速的妥協,他們不僅撤出了指揮作戰的英國軍官,而且停止了對埃及,約旦,伊拉克的軍火供應。在巴勒斯坦問題上,英國人越來越找不到北了。

在聯合國的強大壓力下,阿拉伯聯軍停止了進攻,同意停火四周。

四周的時間能做些什麼?在阿拉伯聯軍的眼裡,不過是讓以色列苟延殘喘而已。但本古裡安和以色列人,不這麼認為。

以色列立即進行了全國總動員,動員所有年滿17歲的男女青年,立即參加軍事訓練,36到38歲的男女參加現役,35歲以下的男子服兵役。總之,所有能拿槍的,都準備上前線打仗。

在迅速補充兵員的同時,本古裡安瘋狂地搶購軍火,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歐洲積壓著大批剩餘武器和物資,這大大的有利於以色列的擴軍運動,短短時間裡,以色列從英國和美國進口了轟炸機,從法國運來了坦克和大口徑火炮,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大量的輕武器,野戰炮,炸藥,還有小型軍艦和巡邏艇也被快速採購回來,猶太人的高效率,讓以色列以驚人的速度武裝起來。很快,以色列國防軍海陸空三軍已經初具規模。

本古裡安另一個重點就是整編軍隊,快速提升軍隊的戰鬥力。“哈加納”被加快併入國防軍,然後將國防軍整編成四個軍區,合理高效的作戰指揮體系迅速地形成了。

與以色列相比,阿拉伯聯軍則顯得有些無所事事,停火四周,僅僅簡單補充了一些兵員,使聯軍總數量達到了4.5萬人。而此時,對面的以色列國防軍已經接近10萬,短短的四周,讓雙方的力量對此,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7月9日,經過精心準備的以色列國防軍,向阿拉伯聯軍發動了全面反擊,失去了英國的支持,又缺乏統一指揮,阿拉伯聯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到聯合國第二次下達停火令,經過10天戰鬥的以色列,不僅扭轉了戰局,而且奪取了阿拉伯人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戰爭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以色列手中。在第二次停火期間,聯軍內部矛盾不斷加劇,各國軍隊已經無法統一協調,對阿拉伯人而言,局勢變得越來越壞。而以色列則充分利用第二次停火,再次擴充軍隊,國防軍達到了10萬人的規模,並且擁有100多架飛機和十多艘艦艇。

10月,準備充分的國防軍主動打破了停火,向聯軍發起全面的打擊。國防軍首先向埃及軍隊發動進攻,埃及軍隊在以色列軍隊的猛烈打擊下,不斷後退,以色列軍隊只用了不到一週,就控制了西線除了加沙之外的主要地區,埃及軍隊徹底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在西線進攻的同時,以色列國防軍在東線和北線也開始反擊,聯軍被迫全線後退,以色列軍隊甚至攻入了黎巴嫩境內。

擒賊要擒王,扭轉戰局的以色列軍隊,開始集結主力,打擊阿拉伯聯軍的主力埃及軍隊,以軍攻入了埃及境內,而在以色列的連續打擊之下,埃及軍隊已經沒有了還手之力。

正當以色列國防軍準備乘勝追擊,給埃及軍隊以致命打擊的時候,英國再次出面了,英國要求以色列軍隊撤出埃及領土,緊接著,埃及提出了停戰的要求。以色列立即接受了埃及的停火要求,已經扯足了順風旗,當然是見好就收。1949年2月,雙方在羅德島簽訂停戰協議,埃及承認除加沙地帶外,以色列軍隊控制整個內格夫地區,埃以邊界重鎮奧賈非軍事化,埃及軍隊不得在附近駐軍。

老大埃及慫了,其他人自然更加無心戀戰。約旦緊隨埃及之後,也在羅德島簽訂停戰協定,根據停戰協定,以色列控制區大大增加,約旦對特拉維夫的軍事威脅被消除了。

在和黎巴嫩簽訂停戰協定後,以色列軍隊撤出了黎巴嫩境內。最後是敘利亞,兩國於7月20日簽訂了停戰協定。這兩國的協議比較簡單。以原邊境為準。伊拉克拒絕和以色列談判,但表示會遵守以色列同約旦的協定,隨後伊拉克軍隊撤出了巴勒斯坦。

至此,第一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獲得了全面的勝利。戰爭結束時,以色列領土面積擴大了67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帶的安全威脅得到了大大緩解,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國防軍在戰鬥中成長起來,成為保護以色列的強大力量。直到這一刻,本古裡安和他的同胞們,才真的能夠確定,猶太人的復國夢,已經實現了,以色列真正獲得了獨立。半個世紀前播下的種子,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

於此相對應的,是巴勒斯坦人的無奈,戰爭的結果不僅沒有把以色列人消滅,自己的地盤卻縮小了一半,大批巴勒斯坦人,失去了世代居住的家園,成為了難民。阿以矛盾變得更加不可調和,巴勒斯坦地區的衝突也變得更加尖銳,這裡,將逐漸變成中東的火藥桶。

20歲的國防軍排長阿里埃勒·沙龍,參加了激烈而殘酷的耶路撒冷爭奪戰,在率隊衝鋒時,他身負重傷,幾乎失明,傷愈後回到國防軍,傑出的軍事才能和勇猛的作風,他將在之後的戰爭中大顯身手。

19歲的亞西爾·阿拉法特,作為巴勒斯坦準軍事組織的一員,也參加了第一次中東戰爭,目睹了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園的悲慘遭遇,年輕的阿拉法特,把爭取巴勒斯坦民族獨立,定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將為此戰鬥終生。

回到國內的魏茨曼,順理成章地當選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實際權力當然都在總理本·古裡安手中。不過魏茨曼毫不介意,為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奮鬥了一生,他也該歇歇了。

本·古裡安總理在戰爭結束後,立即加快了向以色列大規模移民的工作,他知道,剛剛結束的戰爭,不過是序幕,一切才剛剛開始。

編輯於 2019-06-28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