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到銀行存錢 拿回來卻成了保單'

""老人到銀行存錢 拿回來卻成了保單

南都訊 近日,珠海市民張阿姨的家人向南都記者求助,反映家人去年底讓56歲的張阿姨到銀行網點存4萬元錢,今年7月家裡急用要取錢時,才發現老人辦理的竟是一張五年期的保險產品,如今取錢不僅沒有利息,本金也要倒扣五千多元。

“明明是到銀行存錢,怎麼老人拿回來的卻是另一家保險公司的保單?”張阿姨的家人感到不解。為了弄清事實真相,南都記者展開了調查。涉事銀行相關人士表示,向老人推薦時已明確告知這是保險,老人已經知情。保險公司表示,通過銀行渠道代理銷售的該款保險產品合法合規,保險公司不存在過失,但考慮到老人的實際情況,同意退還全部費用。

家屬質疑:

老人明明去銀行存款,莫名買了保險

今年56歲的張阿姨告訴南都記者,2018年12月,受家人委託,其拿5萬到某銀行珠海網點存錢,其中一萬元存幾個月的定期,4萬元存一年定期,在拿號排隊等候時,該行大堂經理李女士主動找到她,介紹一款叫做“金滿盈”的產品,說5年利息有4點多。

張阿姨自述,其最初並不知道這是保險,以為這是一款5年定期存款,便同意了,辦理過程中,又是提供身份證,又是在機器和手機操作,其全程配合,因為中間環節多,加上自己年紀較大,且出於對銀行的信任,簽名時其也沒有細看核對辦理的究竟是不是存款。

張阿姨的老伴說,當天妻子在銀行具體是怎麼辦理業務的,家人並不知道,事後也沒有查看存摺和銀行卡,直到今年7月,家裡急需用錢,到銀行取錢時才發現妻子只有一萬元辦理的是6個月定期,另外4萬元變成了某保險公司的“金滿盈兩全保險(分紅型)”。

張阿姨出具的保單顯示,該份保險於去年12月11日生效,要連續交兩年,每年交四萬元共8萬,保險期五年。

張阿姨介紹,到銀行取錢時,被告知這是5年期的保險,如今不到一年就要取錢,屬於違約,不僅沒有利息,本金也要扣五六千,“4萬元只能拿到3.4萬多元”。

“我們家裡沒有閒錢,這4萬元存了不到一年就要取出來用,今年哪還有錢另外交4萬買保險”,張阿姨的老伴說,家人很不解為什麼去銀行存錢,拿回來的卻是保單,更無法接受本金被倒扣,近日多次向銀行反映,並向南都記者報料,希望全額退還本金。

爭議:

去銀行存錢為何辦保險?雙方各執一詞

張阿姨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自稱到銀行存錢,為何後來卻辦成了保險?為了弄清真相,南都記者7月25日陪同張阿姨來到位於珠海拱北的某銀行網點。銀行大廳是辦理對外業務的窗口以及市民排隊等候的地方,在鄰近等候區域一間印有“中高端客戶服務室”字樣的“銷售專區”內,張阿姨找到了去年底為其辦理保險的大堂經理李女士。

對於張阿姨的訴求,李經理表示,當時張阿姨來辦該行業務,其向張阿姨推薦了該行代銷的一款保險產品,可能這款產品不太適合張阿姨的家庭,如今其提出要退本金,如果按合同處理,損失較多,滿一年可以取回3.444萬元,要損失本金約5600元,如今還未滿一年,損失可能更多,其近期一直在積極幫助張阿姨與保險公司溝通處理此事,想辦法減輕張阿姨的損失。

李經理隨後帶張阿姨來到某保險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下文簡稱某保險公司珠海支公司)。在保險公司一名相關負責人的協調下,張阿姨和代銷保險的李女士分別講述了辦理保險的經過,雙方各執一詞。

張阿姨表示,這筆4萬塊錢,是家人提前商量好存一年定期的,所以其專門到銀行辦理存款,李經理主動找到她,說可以幫其辦理,隨後介紹“金滿盈”產品收益好,其一開始以為金滿盈就是銀行的產品,是定期,不知道是另一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更不知道提前取要扣本金,這才同意辦理。辦完業務不久,其接到某保險公司的電話回訪,“工作人員問我有沒有問題,我說沒問清楚,銀行的李女士還叫我說明白了,免得(保險公司)再去找她。”

張阿姨的老伴則表示,其和妻子不懂保險,妻子當天來銀行而不是保險公司,目的就是為了存錢,沒考慮過買保險拿分紅,當天推銷保險的是銀行工作人員,身上掛的也是銀行大堂經理的牌子,很容易誤導老年人,加上工作人員推銷時也沒明確告知老人提前取錢要損失多少本金,當時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如果說清楚這些風險,就不會發生今天的事情了。

不過,銀行李經理否認了張阿姨的說法,稱張阿姨當時一個人來銀行辦理業務,其介紹了這款“金滿盈”的保險產品,當時已經說明是保險,購買以後有分紅,張阿姨也簽了字。其與張阿姨還有微信聊天記錄,辦完業務幾天後,張阿姨還向其詢問銀行定期多少錢(利息),問含不含金滿盈,其當時作了解答,不久後,張阿姨又說家裡可能要用錢,要退錢,其當時提出讓張阿姨趕緊過來,告知其有15天(保險)猶豫期,但張阿姨可能後來又不想退這筆錢了,沒有來,第二天還在微信感謝自己,說不用退了。

李經理稱,張阿姨確實曾表示回訪中有些問題不清楚,事後還來銀行找自己詢問,其都一一解答了,且當時張阿姨問的都是關於收益。

保險公司:

自身無過失,考慮老人實際情況已積極處理

某保險公司珠海中心支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記者,對於張阿姨反映的情況,公司高度重視,25日上午接到本人反饋後,當天就開始積極處理。經瞭解,該款保險產品是銀行代理的,保單上的簽名也是張阿姨本人,整個過程中保險公司本身並無過失,但考慮客戶的實際情況,決定退還全部費用,目前正在按程序進行。

7月26日,張阿姨致電南都記者,證實當天接到了保險公司可以退還4萬本金的電話,上午辦好手續,當天就收到了錢,對於事情順利解決感到很滿意。

協調處理此事的保險公司一名相關人士還介紹了購買保險的相關情況,稱目前的保險都很規範、成熟,也有完善的流程。從當事人自述買保險的過程來看,其確實是本人簽名,也拿到了保單,上面有明確的約定,包括風險提示,事後也有回訪,張阿姨應當知道這是保險合同,而且告知其15天的猶豫期內有權解除但其當時沒有解除,如今張阿姨可能家裡急需用錢提出要退保,但從保單本身來說並沒有問題。

銀行:

經核查當事人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

涉事某珠海分行相關人士表示,按照代理銷售保險產品的流程,工作人員在銷售過程中要給客戶做風險評估,銀行很重視,口頭也要對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對於當事人張阿姨反映的情況,企業很重視,經與辦理業務的網點工作人員以及保險公司核查,客戶張阿姨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保險公司也作了電話回訪,錄音顯示在電話裡明確告知當事人風險,包括購買保險過了15天猶豫期後,合同沒到期,提前取,會面臨本金的損失,客戶應該是明確知道的。

該名人士稱,保險有15天的猶豫期,如果客戶在15天之內猶豫,要退保,可以全額拿回本金,從客戶與工作人員的微信聊天互動來看,客戶曾經猶豫過,說要退保,工作人員也提示說要退保,趕緊帶齊資料辦理,但後來客戶又說不退了。

支招

老年人購買保險應慎重,多與家人溝通

近年來,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發展迅速,通過銀行渠道向儲戶銷售推薦保險產品,既豐富了銀行的產品體系,也給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保監會、銀監會披露,截至2011年,通過銀行渠道銷售的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總量近50%。

不過,部分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因不清楚保險產品和銀行存款的區別,因抗風險能力弱引發的糾紛亦時有發生。

如何規避風險?一名保險業內人士告訴南都記者,老人理財市場如今頗受關注,但老年人因為生理、身體狀況,抗風險能力弱、容易被誤導。如果老年人已經有保險需求,可以找專業的保險公司,甚至“貨比三家”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產品,如果本身沒有保險需求,只是因為到銀行存款,在工作人員的介紹下突然產生買保險的念頭,建議不要急於做決定,不妨先與家人、子女溝通,然後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實際需要,選擇是否購買保險,購買什麼類型的保險產品。而代理人員在銷售保險時,面對老年人,也應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告知收益和風險,確保銷售人員清楚銷售、消費者明白購買,將合適的保險產品銷售給合適的客戶,以免事後引發紛爭。

採寫:南都記者 楊亮 實習生 周潤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