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機構降息預期增強 貨幣政策步調是否調整現分歧

央行連續27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操作,美聯儲未來加息節奏或有所放緩,國內外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央行下一步貨幣政策走向和操作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美聯儲加息節奏若放緩,無疑將有利於國內貨幣政策獲得更大的操作空間,央行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空間擴大。目前,市場對降準的預期一直都在,對降息的預期也不斷升溫,不過也有不少專家對降息持審慎態度。

11月29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表演講稱,當前聯邦基金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但僅“略低於”對美國經濟影響中性的區間。本次鮑威爾描述利率水平的措辭與10月“當前可能距離中性利率還有一段長路”的表述有所不同,市場多將其解讀為明年美聯儲加息節奏將有所放緩,或低於此前廣泛預期的三次。

“如果美聯儲如市場預期的那樣,在2019年放緩政策收緊步伐,無疑將有利於國內貨幣政策獲得更大的操作空間。我們判斷,未來伴隨匯率約束減弱,央行貨幣政策邊際放鬆的空間也將隨之擴大。”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此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聯儲“加息縮表”將對人民幣匯率和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形成一定壓力,從而對國內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帶來一定掣肘。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四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資金約2.3萬億元,市場人士對央行將繼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預期較為一致。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樑斯表示,再次實施降准以對衝到期的MLF(中期借貸便利)是大概率事件,對衝式的降準也不至於由於一次性釋放過多流動性而對整體調控形成不利。

近期“不太好看”的金融數據,以及美聯儲加息進程放緩,也使得市場對於央行降息的預期再次升溫。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在最新發布的題為《美聯儲轉鴿,我們離降息還有多遠?》的報告中稱,隨著美國加息壓力減弱,制約國內貨幣政策的約束明顯減少。“隨著國債與MLF利差縮窄、M1-M2負剪刀差維持、實際貸款利率仍在高位、社融-M2仍在惡化,降息政策的必要性在上升,時點在接近。我們認為,不排除在明年的較早時點推出的可能性,當然也可能考慮到春節、兩會因素,在一季度末或者二季度初推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報告稱。

不過,也有不少人士認為央行對降息將保持謹慎。樑斯表示,銀行間市場利率一直在下行,但是前三個季度商業銀行的淨息差在上升,兩者間的矛盾表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貨幣政策這種總量政策無法解決結構性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也表示,目前市場利率已經下行,降息必要性也不大,而且降息對抑制房地產泡沫不利。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11月30日,央行已連續27個交易日暫停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王青表示,這一方面表明當前市場流動性持續處於穩定的充裕狀態,另一方面,央行也在向市場發出“寬鬆有度”信號。這意味著央行7天逆回購利率就是當前市場利率的底部,短期內下調OMO(公開市場操作)及MLF操作利率的可能性不大。

王青也表示,當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主要源於金融機構在嚴監管約束下,風險偏好下降、流動性偏好上升,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並非央行提供的資金成本過高。因此監管層在保持流動性充裕的同時,正在通過債市、股市融資支持工具,調整MPA考核標準,以及提出“一二五”目標等方式,直接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政策效果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充分顯現,短期內再度出臺降息措施的迫切性不高。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近日表示:“對於經濟這輛‘大車’,貨幣政策的作用有如‘繩索’,‘抑制過熱’的效果強於‘推動增長’。貨幣政策是通過直接作用於金融體系,並經由金融體系傳導至實體經濟的宏觀政策。貨幣擴張對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長、見效慢,刺激力度受金融機構風險偏好影響大,效果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通常不是穩增長的第一選擇。現階段,貨幣政策的重點應是維護適宜的貨幣環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