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郭建偉:人民幣國際化應瞄準中亞五國 需建立本幣跨境清算平盤機制

銀行 投資 金融 地理 華爾街見聞 華爾街見聞 2017-08-03

中國人民銀行烏魯木齊中心支行行長郭建偉7月15日表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會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重大的潛在機遇,從區域上看,應該從絲綢之路經濟帶陸上區域入手,把中亞五國作為重點。

他在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2017國際貨幣論壇”上並稱,如果人民幣國際化,首先周邊要進行區域化,周邊國家的優勢,一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核心成員,中亞五國都在裡面,還有拓展區,可以劃分成幾個層面,核心區是中國加上上海合作組織五個國家形成核心層,外面拓上合組織吸納的觀察國,再拓展外圍有輻射區,可以把西亞、歐盟周邊國家進行連通。

他就初期與中亞五國的合作模式指出:“我們提出‘2+X’的模式,‘2’指兩個大的貨幣,形成兩個大的貨幣作為貨幣合作的支撐,其一肯定是人民幣,另一個最優可能選擇就是哈薩克斯坦貨幣。X代表眾多周邊的小貨幣,理論上進行實證比較,這個選擇對於其他國家推動本幣跨境合作‘去美元化’是最有潛力的。”

郭建偉在會議間隙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目前貨幣合作方面主要障礙有二。第一是路徑依賴,因為各國都已經習慣於美元貨幣結算,現在要改變習慣,需要花時間。

“第二,我們現在希望推薦以人民幣結算的方式,人家自然要將其與美元進行比較,看有什麼好處。必須要通過一種方式給對方提供福利,他才會選擇人民幣。”他說:“我們的好處就是,人民幣與對方貨幣直接產生價格,直接進行結算,規避了用其他貨幣進行換算的成本和風險。另外,我們可以延長對方產業鏈,給其帶來經濟增長和就業。這必然帶來兩國金融制度的對接,這就需要金融層面不斷地密切合作。”

他在發言中稱,人民幣進口其的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要想把人民幣付給出口方,必然要到當地銀行提供人民幣服務,當地銀行必須要市場上平盤交易,按照目前一天只交易一小時是很難實現的,國際上很難找到下家,“我們看到人民幣可以出去,但是他們國家不要,他們本地銀行不接納,出口商不敢要,只有採取美元接口,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就解決方式,他指出,微觀層面上需要建立本幣跨境清算的平盤機制,“我們跟(對方)央行探討,你方銀行放開開闢人民幣業務,我方銀行手裡有間隔同樣當天晚上清盤給你,首先是市場層面建立這麼個合作機制,再通過兩國央行的互換提供最終的流動性的支撐。”

以下為郭建偉發言全文,未經演講人審核,僅供參考:

我是來自新疆,我想從新疆的視角就今天的主題做一些我們研究成果的彙報,新疆定性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新疆是一區連八國,周邊八個國家第一圈全部在絲綢之路上,外圍一圈又有八個國家,怎麼樣在這個區域來探討跨境金融合作。

我研究的基本結論:

第一個結論,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重大的機遇,理由是首先按照全球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客觀規律來說,有利於推動沿線國家使用人民幣,我們把沿線64個國家工業化的水平做了分析,這60多國家處於前工業化階段的只有一個,工業化初期階段的14個,中期階段的16個,後期的有32個,可以看出客觀的經濟發展階段有差異性,差異性很容易形成以中國為沿途的驗證模式,因為過去曾經以日本為形成亞洲的模式,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形成產業轉移,不同梯度的轉移,形成這樣客觀的經濟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給潛在的帶來了人民幣走出去、人民幣輸出的一種可能。

第二,沿線國家現在最迫切的需要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因為實證證明,我們和周邊國家是地理距離最近的,但是從貿易的相關性通過我們的模型證明是最小的,由於他們基礎設施不連通,所以跟他們之間的貿易關係遠遠的小於距離很遠的其他國家,這就說明在絲綢之路五通建設,基礎設施的連通是很重要的方面。他們這些國家恰恰缺資本,不僅資本短缺、技術落後等等這一切,不管是電力方面、交通方面、通信方面等等都急需要大量的投資,所以實證研究發現,基礎設施特別是鐵路的投資,能夠對沿線國家的拉動效應是最顯著的。

中國恰恰在基礎設施投資方面有很強的比較優勢,可以依託基礎設施建設,同產業園區和自貿區等等來推進人民幣的輸出,提供人民幣的融資,能給解決他們的基礎設施發展瓶頸,這一點上有客觀合作的前提。

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合作潛力巨大,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規模,我們用35個國家的數字進行實證,實證的結果是,以2015年中國與35個國家的進、出口潛力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24.2倍和4.19倍,所以潛力很大,潛力高達39557億,這是進口潛力,出口的潛力8890億美元,這一點上看,我們和周邊國家在下一步的貿易合作潛力巨大,能有利於推動人民幣的計價結算,將能夠極大的改變周邊國家他們的福利水平。

周邊國家現在跟我們之間的貿易即不用人民幣也不用他們自己的貨幣,都是用美元,但是周邊國家美元是靠他們資源出口,特別是油氣資源,油氣資源到新的企業油氣資源發現以後特別是頁岩氣,整個油價是處於底位回升周邊貨幣是外匯短缺的問題,他們急需通過替代美元的策略來改變國際儲備流動性短缺的困難。

第四是他們全球資源配置上有客觀的需求,因為出現了資源配置的錯配,一個錯配是貨幣錯配,這些國家自己的本幣在本國內並不占主導地位雖然是法定貨幣,比如哈薩克斯坦存款類最高的時候美元存款佔整個存款的90%,這年去美元化把比重降低到60%,還有是期限的錯配,大量的投資需要長期的資源來源,但是境外融到的資是短期的,還有結構的錯配,沿線國家都有一定儲蓄的潛力,但是市場動員能力很弱,金融市場不發達,把儲蓄如何轉化為投資,這一點上又是一個瓶頸。

我從四個方面證明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會給人民幣國際化帶來重大的潛在機遇,潛在機遇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如何選擇我們發展的路徑呢?這是第二個觀點。從區域上看,應該從絲綢之路經濟帶陸上區域,應該把中亞五國作為重點,空間佈局上說,新疆作為核心區直接跟中亞五國有最近距離的聯繫,如果人民幣國際化首先周邊要進行區域化,周邊國家的優勢,一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核心成員,中亞五國都在裡面,還有拓展區,可以劃分成幾個層面,核心區是中國加上上海合作組織五個國家形成核心層,外面拓展一下,上合組織吸納的觀察國,今年會議已經通過了印度巴基斯坦納入上合組織,外圍拓展九個國家,再拓展外圍有輻射區,可以把西亞、歐盟周邊國家進行連通。按照這樣的以中國新疆作為核心區外圍傳遞來看,這樣出現了中亞五國在這裡交集。絲綢之路上進一步擴大投資,恰恰在這裡是最具有潛力的地方。

當資源價格低位的時候,外匯收入來源不足的時候,他們客觀上有一個願意跟中國進一步擴大合作,這樣提供了潛在的動力,因為他們依託自己的美元投資,國際組織貨幣投資,現在美元縮表的過程它的流動性越來越緊迫,原來是盧布貨幣的區域,但是盧布的危機又使他們從俄羅斯得到外匯渠道又受到了動搖,對我們恰恰是很有力的時機。

客觀上我們和中亞國家潛力統一貨幣區還不成熟,最優貨幣區理論做了實證,我國的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上說,存在一定的互補的條件,但是金融一體化程度非常脆弱,還有一個欠缺是他們對外負債率,這些國家對外負債率都很高,這兩個條件,金融一體化的程度很低和對外借債的負債率高,所以走最優貨幣區這是不符合要求的,我們和他們之間將來發展什麼樣的模式,就是擺在我們面前進行思考的,我們的實證證明中亞的國家有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們這些國家中資銀行很少,現在整個中亞只有阿拉穆圖有兩家中資銀行,而且是子法人,非常小,監管部門是按照資本金大小決定業務的規模,所以業務也做不起來其他國家更沒有,我們走這個路子是不現實的,同時這些國家銀行也非常的弱小,按照我國外資企業管理條件沒有一個國家任何一個銀行能夠進入中國市場,所以這並不是和發達國家合作這麼便利的。

中亞五國外在負債率都超過了國際60%的紅線,有些數字就不贅述了。按照這麼一個背景,客觀上從實體經濟有內在的需求,但是金融層面想達到理想模式也不可能,我們提出“2+X”的模式,按照次區域板塊理論,按照絲綢之路經濟帶把它與中亞國家的聯繫,經濟內在的緊密聯繫可以做次區域的板塊,在這個中間推動我們的合作,“2”是兩個大的貨幣,形成兩個大的貨幣作為貨幣合作的支撐,一個大的貨幣肯定是人民幣,再選擇一個大的貨幣,最優可能選擇的就是哈薩克斯坦的貨幣,這個國家是中亞最大的國家,它的經濟總量、人口總量遠遠大於周邊的國家,我們要選擇它和人民幣結合,作為周邊小貨幣的示範是最有可能成功,所以我們選擇人民幣加哈薩克斯坦的貨幣,X代表眾多周邊的小貨幣,理論上進行實證比較,發現這個選擇對於其他國家推動本幣跨境合作去美元化是最有潛力的,現在跟周邊國家跨境合作全是美元,沒有美元合作不了,這些國家都在去美元,因為受到美元金融危機的衝突,但是去美元瞭如果人民幣不及時的補充本身就會出現動盪。

我們跟哈薩克斯坦已經簽訂了本幣結算的協定,這從法律上決定人民幣和他們的貨幣是有法律保障,也能夠給他們的市場提供流動性支持,他們的貨幣在中國銀行間市場實現區域交易掛牌,人民幣也在哈證券交易所掛牌也形成了匯率,也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但是這些條件相對由於其他國家,我們和塔吉克斯坦僅僅是他們的貨幣在我們銀行櫃檯剛剛嘗試掛牌,達不到銀行間市場區域交易程度,其他的小貨幣無法交易,不僅在中國無法交易在世界上也無法交易,哪個市場都找不到平盤的交易對手和流動性,如果選擇相對哈國貨幣是相對最優的比較,我在調研的時候發現人民幣在你們國家掛牌交易,你作為做市行為什麼營業大廳拿人民幣兌換間隔不辦這個業務呢?他們說國際上間隔一天只交易2小時,人民幣在哈只交易一小時,必須把人民幣賣出去把價格拿回來,造成人民幣實際只掛一小時,而且要平回來出現實際上有價格,這個價格不活躍,這個價格又脫離實際,美元是三角匯率換算的,我們的匯率,六家報價行,為了國際市場平盤價格也是用美元換算的,他們黑市上形成的直接匯率,這兩個匯率之間差價大,黑市和銀行官方的,這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我們的思考是從兩個方面進行推進,間隔和人民幣是比較好的突破口,但是依然面臨難題,人民幣進口他的石油、天然氣和鐵礦石,但是把人民幣付給他們的出口方,必然要到當地銀行提供人民幣服務,當地銀行必須要市場上平盤交易,按照現在一天只交易一小時是交易不了的,國際上很難找到下家,我們看到人民幣可以出去,但是他們國家不要,他們本地銀行不接納,出口商不敢要,只有採取美元接口,這就是我們面臨的現實。

現在怎麼解決呢?微觀層面上需要建立本幣跨境清算的平盤機制,我們跟央行探討,你方銀行放開開闢人民幣業務,我方銀行手裡有間隔同樣當天晚上清盤給你,首先是市場層面建立這麼個合作機制,再通過兩國央行的互換提供最終的流動性的支撐,人民幣國際化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有很大的潛力,跟我的研究一模一樣,但是具體實現路徑上,由於是小貨幣所以不容易,跟大貨幣合作大家探討的結論我完全贊同。

如何首先把兩個市場之間如何打通,形成跨境流動性的解決方案,不要再依賴於美元換算,如果解決這個問題其他貨幣都可以複製這個模式,就把2+X模式作為絲綢之路人民幣區域化支持一帶一路的解決方案,這樣能夠一盤棋就可以活,資金就形成了跨境的循環。

我跟大家彙報的主要方案就是這個,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