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老腔一聲吼”揚州震撼上演 演繹生命的吶喊

音樂 樂器 藝術 手工藝 揚州網 2017-04-17

懷中的月琴,是天底下獨一無二的樂器,只有世代相傳的藝人,才能知曉製作的方式;梆子和鍾鈴,都是在華陰老腔裡,才能欣賞到的樂器;坐著的板凳,唱到音樂高潮處時,也能當成樂器,猛地往地板上一敲,拿起木塊在上面擊打,配合著樸素而嘹亮的人聲,如同陝北平原上颳起的風暴,蒼茫無垠,氣度非凡。

昨日下午,由揚州市文廣新局、揚州晚報主辦的“華陰老腔一聲吼——華陰老腔、皮影非遺節目展演”在揚州市音樂廳上演。一群年過六旬的老藝術家,或站或坐,或者乾脆坐在地上,用生命的吶喊,達到了表演的最高境界:無表演狀態。這是完全發自內心的音樂,這是完全源自生活的藝術。這樣一場別開生面的表演,也讓揚州觀眾們,首次感受到了華陰老腔,這種國家級首批“非遺”藝術的氣勢磅礴。

臺上表演

老腔皮影精彩上演

藝術再現陝北風情

在揚州音樂廳的演出史上,尚未有過這樣的表演方式。舞臺中間,是一塊屏幕,背後的桌子上,放著各式各樣的皮影。燈光一亮,全部的焦點,全都聚焦到中間的屏幕上。一出老腔皮影戲《關公斬華雄》,就在這裡上演著。鑼鼓一敲,就是歷史。二胡一拉,就是三國。那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就在屏幕裡生動上演著:雄赳赳氣昂昂的華雄,領了兵馬,好不威風,怒斬鮑忠,力戰黃蓋,絲毫不落下風。可在他的生命裡,最後遇見的卻是關羽。在這出老腔皮影戲中,關羽斬華雄,乃是用的一個計謀。關羽問,你是何人,你必不是華雄,真正的華雄,乃在你的身後。乘著華雄向後張望時,關羽一刀將他砍下馬來。這樣的“溫酒斬華雄”,似乎更能顯現出關羽的“智勇雙全”。此後,皮影戲《三英戰呂布》,同樣精彩絕倫,同樣引來如潮掌聲。

這是最地道的皮影戲,古老的故事,就幻化成屏幕上五顏六色的皮影。栩栩如生的人物,在演員的操縱下,生動演繹著一段三國的傳奇。這一臺戲,只需五人配合,即籤手、副籤手、前首、後臺、板胡。其中,前首就是主唱,他 的老腔配唱,就更為故事增彩。無論是說白,還是唱腔,極富地域色彩的老腔,配合生動活潑的皮影,共同構成了陝北地區最為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這也讓揚州的觀眾們,首次觀看到了如此原生態的表演。

“女媧娘娘補了天,剩塊石頭就成了華山。太上老君犁了地,豁出條犁溝就成了黃河”,這是流傳已久的一首《關中古歌》。在過去,老腔和皮影是密不可分的,老腔多半是作為皮影的配音存在的。而把華陰老腔單獨列出來,唱出來的卻也別具味道。看上去,這些老腔的歌詞“土得掉渣”,卻在熱鬧歡快的演繹方式中,變得如此直擊人心,那是一種通過音樂,把人類對於自然,對於神靈的敬畏,全都融入在一段段唱詞之中,這樣的老腔,真正能夠長存於天地之間,久久迴盪。

華陰老腔,完全是一種源自生活的音樂表演形式。其中,很多歌詞都凝聚著最為樸素的處世哲學。比如《勸孝歌》,比如《好了歌》。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誰都逃脫不了的輪迴。《勸孝歌》讓人感悟堂前一老人,家中一塊寶。《好了歌》讓人醒悟功名利祿,不過過眼雲煙。在那片平原上生長出來的老腔,盪漾著的,永遠是最本原的人生道理。

在華陰老腔的表演形式中,很多樂器都是獨有的,比如月琴、梆子、鍾鈴等,這些都是源自生活勞作的器具。根據老一輩藝人回憶,這樣獨特的樂器,以前共有十樣。一起演奏起來,就形成了獨特的《十樣景》。可惜的是,最為完整的《十樣景》已經很難恢復,可是這有什麼關係,光是這幾樣獨特的樂器、還有幾把二胡、板胡的配合,再加上演唱者生命力的勃發,一下子就迸發出極大的能量,讓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每分鐘都覺得震耳欲聾、氣勢逼人。這才是真正的藝術感染力,這才是純粹的“無表演”狀態。

或許有很多揚州人,並未去過陝西。那麼在一首《陝西十大怪》中,可以盡情感受西北風情:麵條寬得像褲帶,鍋盔大得如鍋蓋,油潑辣子一道菜,睡覺偏愛枕磚塊……這樣的民風民俗,演繹起來也是原汁原味。藝術家們在舞臺上邊唱邊玩,對歌對輸了的,就要罰酒三大碗。贏了的,就能親一下“手帕頭上戴”的姑娘。這哪裡是在表演,這分明就是一種生活。這些老藝術家,明明就是在呈現他們的日常,他們的生活。

在話劇《白鹿原》結尾中,濮存昕飾演的“白嘉軒”向舞臺後方走去,大雪紛飛,天地蒼茫。此時,一群華陰老腔的藝術家,蜂擁登場,一首《將令一聲震山川》,唱出了一塊平原,一個國家的內心嘶吼。在音樂廳的舞臺上,這群老藝術家再現了這場令人熱血澎湃的場景:“人披衣甲馬上鞍,大小兒郎齊吶喊……”這是永遠不屈的聲音,這是傲立於世的豪言!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男人笑女人哭都在炕上。男人下了原,女人做了飯。男人下了種,女人生了產。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轉,娃娃一片片都在原上轉。”這首《太陽圓月亮彎都在天上》的歌詞,是多麼質樸而自然啊,在這樣的唱詞中,洋溢著的,更是一種生生不息的希望。而這樣的蓬勃,這樣的朝氣,也只有這幫老藝術家,用最為嘹亮的華陰老腔,才能演繹得如此蕩氣迴腸。

幕後故事

華陰老腔險些滅絕

四處巡演大受好評

這場音樂會的主持人,是華陰老腔保護中心負責人黨安華。據他介紹,華陰老腔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之一,它從西漢發展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位於黃河、渭河、洛河交匯處的陝西泉店村,是華陰老腔唯一的發祥地和傳承地,當地張氏家族,唱出了華陰老腔的第一聲。這次來揚州演出的班底,就是當年的張氏傳人。

黨安華說,華陰老腔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劇史的本源性、傳承的封閉性、劇中的獨存性、風格的張揚性、語言的原聲性等。華陰老腔劇史悠久,脈絡清晰,說唱特點突出,原音保留完整,因而具有獨特的戲曲史價值。華陰老腔的主旋律來源於生活,是船伕號子的音樂化,也是藝術源於生活的見證。在華陰老腔的各種唱段中,很多都是取材於歷史故事或戰爭場面,唱腔亢奮激越,充滿陽剛之美。

作為一位陝西當地的文化工作者,黨安華很早就知道華陰老腔的存在。他說,演唱華陰老腔的演員們,一般都是老年人,也沒有力氣種田幹活了,就操起樂器進行演出了。像這次來到揚州演出的演員們,年紀絕大多數都在60歲以上。在當地,農村裡的紅白喜事,都會請華陰老腔的演員們進行表演。儘管演出的收入並不算高,但是華陰老腔的演員們,多年來一直恪守著行規,就是有錢人家就收費,如果是貧苦人家,或是本村人,一概免費。

黨安華說,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各種先進娛樂方式的湧入,也對華陰老腔的生存,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比如昨天表演的王姓老藝術家,之前自己有一支隊伍,後來逐漸就散落了,剩下他一個人。這樣的現象,在當地也是並不少見的。有一次,他去泉店村附近採風,忽然看到了一臺華陰老腔的表演。舞臺上,有十多個華陰老腔的演員,正在賣力演唱。而在臺下,卻稀稀拉拉只坐了三個人。黨安華上前詢問,一位是因為沒帶家裡鑰匙,不得已才在這裡看演出的。還有一位是看臺子的,他要保證這些演員唱滿規定曲目,才能付錢。最後一位觀眾,更是一位智力沒能發育完全的孩子。

讓黨安華感到震撼的是,舞臺上的華陰老腔演員們,絲毫沒有受到影響,而是一絲不苟地表演著。他頓時就對這些演員們肅然起敬,他忽然明白了,這些演員們進行表演,根本不是為了錢物,而是每個人從內心之中,對華陰老腔都充滿了熱情。這是一種根植於他們基因中的音樂,他們表演,他們嘶吼,他們用音樂點燃靈魂,他們用演唱表達內心。

於是,黨安華就想幫助他們。黨安華知道,在中國偌大的土地上,像華陰老腔這樣的藝術形式,可謂是不勝枚舉。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快就會走向消亡。黨安華對華陰老腔進行了精心的調整,絕不是修改,而是調整了一些語句,讓華陰老腔的歌詞,更加合理和規範。他還改變了華陰老腔多年以來“傳男不傳女”的習俗,吸收進一位張秋亞,她的出現,也為陽剛豪邁的華陰老腔,增添了一絲別緻的柔美。後來,張秋亞也在話劇《白鹿原》中,為宋丹丹進行了配唱。在表演上,等到音樂抵達高潮時,讓演員從後面衝到前面,大力敲擊長板凳的動作,也是黨安華精心設計的,因為這樣就能在聽覺和視覺上,同時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衝擊。

在黨安華的帶領下,華陰老腔在保持原有的風格上,具有了全新的面貌。近年來,華陰老腔先後代表山西參加全國性藝術大賽,獲得國家級金獎三項、省級金獎十多項,應邀在全國數十個城市進行巡迴演出,並先後遠赴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所到之處,無不轟動。國內外觀眾稱華陰老腔為“東方古老的搖滾樂”。這項藝術,還多次受邀上中央電視臺、上海東方衛視等錄製節目,在全國範圍內,造成不小影響。2016年,華陰老腔還和譚維維合作,登上了央視春晚,這“華陰老腔一聲吼”,更是響徹海內外。

“現在這幫老藝術家,每年在外面演出的場次,就有100多場,全世界都要邀請他們。”黨安華笑道,“儘管他們的生活方式已經改變,但是永遠不變的,是他們對待藝術的虔誠,和那種發自肺腑的真誠。”

他山之石

非遺保護需要淨化

華陰老腔值得借鑑

“從去年春晚過後,華陰老腔就火得不得了。說實話,這種完全原生態的藝術,在舞臺上呈現出來,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我們一直在和他們接洽,好不容易在揚州煙花三月期間,把這幫老藝術家請到了揚州,為揚州觀眾們奉上了一場精彩的演出。”揚州市音樂廳負責人秦如峰說道,“從一開始,我們就不擔心,揚州觀眾是否能夠聽懂陝西方言的問題,這臺演出到了國外,還是沒有翻譯。說實話,沒法翻譯。只有純正的陝西方言,唱出來才有那種酣暢淋漓的味道,這才能表達一種藝術的美感。”

都是從事音樂藝術的,廣陵古琴學會會長樊繼健也是慕名而來。“我聽說有華陰老腔的演出,就趕來欣賞了。這場演出的效果,完全超出我之前的預料。非常震撼,所有的演員,都堪稱是藝術家。他們或許不懂什麼叫做藝術,但是他們的每一次發聲,每一次擊打,都是藝術最本原的韻味。好幾次,我都想站起來,為他們鼓掌。這樣的演出,真是繞樑三日,餘音不絕。”

揚州一位文藝工作者說,從這場演出,足以看出陝西對於保護“非遺”方面的成效。“我特別感動於黨安華對於華陰老腔的拯救,可以說,如果沒有現代的思維去注入,華陰老腔可能就會消亡,和很多非遺項目一樣。但是,對方對於非遺的保護,並不是去創新,也不是去改造,而是去淨化,讓非遺項目能夠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黨安華說,他對於華陰老腔的任何一次改動,都需要徵求這幫老藝術家的同意,這是對非遺,對藝術的莫大尊重。這種淨化,對於揚州的很多非遺項目來說,也是有著極大的借鑑作用”。

記者 王鑫 文/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