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生》天妒英才

音樂 張雨生 吉他 樂器 我的未來不是夢 娛樂尬聊王 2018-12-13
《張雨生》天妒英才

《張雨生》天妒英才

《張雨生》天妒英才

《張雨生》天妒英才

《張雨生》天妒英才

早年經歷

966年6月7日張雨生出生於臺灣省澎湖縣馬公市,9歲隨家人遷往臺中縣豐原市定居。張雨生的少年時代很少花費時間念教科書,反而用大部分的精力來聽音樂、打籃球、游泳和看自己想看的書,甚至嘗試寫作。1985年進入國立政治大學之後,張雨生聽了很多的西洋歌曲,更因為喜歡彈吉他寫了很多歌。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張雨生寫了一首描述退役軍人生活的歌曲《他們》,因此而獲得了學校創作歌謠比賽的第一名。

演藝生涯

張雨生自組金屬小子樂團,並參加第一屆臺灣熱門音樂大賽,獲得團體組冠軍以及最佳主唱獎 ;5月錄製電影《菜刀和六個朋友》的原聲合輯《六個朋友》,這張專輯收錄了張雨生的成名作品《我的未來不是夢》 ;8月以“金屬小子”主唱身份與第一界熱門音樂大賽優勝團體合錄紀念專輯《烈火青春》 ; 11月推出個人首張專輯《天天想你》,銷售量超過30萬張,專輯同名主打歌《天天想你》成為張雨生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年參演首部電影《七匹狼》,並在電影原聲帶中

與王傑、姚可傑、邰正宵等人同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 [8] ;6月拍攝首支廣告《可口哈士》;7月推出專輯《想念我》,這張專輯的風格延續了《天天想你》,從這張專輯起,張雨生開始向創作人轉變。

原來從來就不是我們所認識的那個張雨生!"從那遙遠海邊慢慢消失的你,

徒勞無功想把每朵浪花捧起,

想要說些什麼,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我寫下這一段歌詞並不是用來回憶的,而是要用來撕毀的,類似於《我的未來不是夢》《天天想你》的歌曲不是用來重溫經典的,而是全部都用來毀滅。

因為這不是真正的張雨生!張雨生(寶哥),九十年代臺灣著名的通俗音樂人,1966年生人,1997年死於一場車禍,享年31歲!

如果按照宗室祠堂靈牌行行列列的排位來比喻的話,那他排的那一行裡有黃家駒,宋嶽庭,張炬這些人的靈位!

在英年早逝的遺憾外,更重要的是他們這些人綻放了一個時代難以磨滅的痕跡,而這些痕跡冥冥之中像是給了我們今天的樂迷有足夠的理由來對惡俗的音樂進行批判的某種參照。

譬如張雨生說過的

“其實唱英文歌,我也喜歡唱...如果要唱英文歌的話,我寧願唱原創,自己去做英文歌,然後自己來唱。”

起碼算是給某些抄襲國外作品還有理由的“音樂人”的一個理由。

寶哥像是一塊至今未被切割完整的原石,時間又是個喜歡藏東西的老頭,他把張雨生這塊多彩的寶石給藏了起來。

高音王子張雨生

張雨生隨心所欲的高音

就好像寶哥壓根不知道高音這回事一樣,他的絕大多數歌連起調都在中央C之後的音域基礎上,他能輕易而唱出的音高一般人用假聲也聲嘶力竭。

開個玩笑的說寶哥何嘗不是KTV的“滅絕師太”呢?

在歌手平臺上高音炫技向來是兵家勝敗的關鍵牌,某傑那45度下腰,手掌向天指的姿勢高音,表現在某琦珊那面部上能震破玻璃杯的表情高音,又或是像是為了高音而高音的“進口哥哥”

我能想象到的感覺像是喝了一杯可樂的一時爽快。

而聽張雨生的高音最大的感受是真實而順其自然,感受不到絲毫的矯揉造作,像一捧山泉水。

即便是以高音著稱的林志炫在寶哥還在的那個年代裡,在臺灣胡瓜的一臺綜藝節目裡他也只能拿低音來與張雨生相互遊戲。

畢竟高音不是唱個響,像《我期待》裡高潮部分多次升KEY而乾淨利落的高音轉換,大多的翻唱版本似乎都略帶著一絲勉強,但也不得不說要尊重這種勉強。

因為並不是誰就能夠隨隨便便像寶哥這樣乾淨不摻雜其他音頻的運用高音,保留完整而獨立的聲線,不需要假音來嫁接。

也沒有因為氣息的不足而霸王硬上弓似的高音,並能夠做到延長加快轉換之間的收放自如。恰恰就是這種收放自如的高音聲線擴充了情感的飽滿度,這種讓人情不自禁的沉醉其中的高音歌手。除了寶哥,也讓人聯想到惠特尼.休斯頓,艾爾.格林又或是齊秦這些歌手。

張雨生父母連續失去兩個孩子,大海為她而寫,一輩子辛酸無人知。張雨生的父母算是娛樂圈裡最悲慼的人了。兩位老人連續兩次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先是女兒溺水身亡,後來兒子出車禍去世。張雨生媽媽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張雨生是家裡的老大,和排行老三的張玉仙關係最好,無話不談。

在張玉仙15歲,正是放暑假的時候,她和朋友跑去溪邊玩耍,失足掉入湍急的溪流中,最後搶救無效去世。張雨生接到電話後趕到醫院時已經很晚了,因為主治醫生沒有判斷正確,導致救治不及時,妹妹就這樣離開了他。那一年妹妹才15歲,張雨生20歲。妹妹的去世對張雨生的打擊很大。三毛說過“走得突然,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我們永不告別”

有很多人都誤解《大海》是首情歌,其實這首歌是為了妹妹寫的,他寫的大海只能裝得下妹妹一個人。張媽媽因為女兒的去世,把責任全都歸到給張玉仙取的名字上,她當時紅著眼睛說:“我當時都快瘋了,人家說我女兒的名字裡的仙不吉利”然而,厄運並沒有結束,1997年,張雨生在回淡水的路上發生車禍,因併發吸入性肺炎搶救無效去世,那年他31歲。這一次又給張爸張媽以沉重的打擊。把他們兩姐妹合葬在了“雨生園”。張爸張媽難以接受兩兄妹的離開,所以他二老清幽梨山開了一家民宿來紀念兒子,起名為“張雨生之家”。屋裡到處都是張雨生的獎盃和照片。幾年前張爸爸也因胃癌離開了張媽媽,張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梨山的“雨生園”看望他們。

不一樣的張雨生

張雨生“劍走偏鋒”的努力並不為大眾所喜歡,一些媒體也視為寶哥是另類音樂人。

寶哥坦言公司一直不接受他做這樣的專輯,因為在當時的聽眾審美還未能接受這樣前衛原創的實驗性音樂,專輯並不能為唱片公司帶來收益,張雨生卻任然說

“我們只是想做不一樣的音樂而已”

“臺灣流行音樂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悲的部分,那我們就想要做開心的”

儘管唱片不盡如意,給寶哥及團隊帶來很大的壓力,他還是堅持原創,搖滾或是爵士藍調風格,實驗性的音樂,為華語音樂摸索更多的可能性。

也許是歷史的侷限性,在臺灣那時的宣傳體制,唱片公司對張雨生的專輯並不給予一般水準的宣傳,其中一些專輯或DEMO也沒有發過,後經由張惠妹重新錄製發行。

在當時羅大佑也並不敢做太違背市場,脫離聽眾,太前衛的東西,這或許就是為什麼他說

“張雨生做了我們不敢做的事”

蘇芮:“張雨生是90年代華語音樂最有貢獻的歌手”

再重新瞭解回寶哥真正的音樂才華之後,這些評語不僅恰當,讓人感到竟還有一絲恐懼。

因為當你聽著25年前的音樂,帶來的感覺卻是未來,這種音樂的靈性可以貫穿時間並帶給人的感受是頓時有一絲永恆的體會的。<原創>不得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