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在少兒音樂教育這件事情上,如何同時兼顧好藝術課和文化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顧慮。當音樂老師的,最怕聽說家長出於對孩子學業的嚴格要求,決定讓孩子放棄藝術學習。

然而廈門六中的合唱團裡,沒有一個孩子落下功課,有幾個小同學甚至還是年級裡出了名的學霸。孩子們之間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習好的給學習稍差的補習。

事實上,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3年了!學校一向注重學生的藝術培養,近幾年還給合唱團配置了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排練教室等等。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在少兒音樂教育這件事情上,如何同時兼顧好藝術課和文化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顧慮。當音樂老師的,最怕聽說家長出於對孩子學業的嚴格要求,決定讓孩子放棄藝術學習。

然而廈門六中的合唱團裡,沒有一個孩子落下功課,有幾個小同學甚至還是年級裡出了名的學霸。孩子們之間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習好的給學習稍差的補習。

事實上,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3年了!學校一向注重學生的藝術培養,近幾年還給合唱團配置了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排練教室等等。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對於藝術教育和文化課的兩全,廈門六中的態度是: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有人在微博上問廈門六中合唱團如何安排好孩子們的排練時間,官博回覆說:第一,排練每週不超過4小時,並且在課餘時間完成。第二,一般演出在週末才會考慮去。第三,一個作品的排練控制在20個小時以內。

如此開明的態度,如此高效率的排練,培養出優質的合唱團,是理所當然的。

廈門:

小小鷺島,好幾個優秀學生合唱團

除了廈門六中合唱團,廈門還有好幾所中小學的合唱團都非常出色,比如廈門二中合唱團,廈門一中彩虹合唱團、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在少兒音樂教育這件事情上,如何同時兼顧好藝術課和文化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顧慮。當音樂老師的,最怕聽說家長出於對孩子學業的嚴格要求,決定讓孩子放棄藝術學習。

然而廈門六中的合唱團裡,沒有一個孩子落下功課,有幾個小同學甚至還是年級裡出了名的學霸。孩子們之間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習好的給學習稍差的補習。

事實上,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3年了!學校一向注重學生的藝術培養,近幾年還給合唱團配置了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排練教室等等。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對於藝術教育和文化課的兩全,廈門六中的態度是: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有人在微博上問廈門六中合唱團如何安排好孩子們的排練時間,官博回覆說:第一,排練每週不超過4小時,並且在課餘時間完成。第二,一般演出在週末才會考慮去。第三,一個作品的排練控制在20個小時以內。

如此開明的態度,如此高效率的排練,培養出優質的合唱團,是理所當然的。

廈門:

小小鷺島,好幾個優秀學生合唱團

除了廈門六中合唱團,廈門還有好幾所中小學的合唱團都非常出色,比如廈門二中合唱團,廈門一中彩虹合唱團、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二中合唱團之前演唱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也刷爆網絡,聲音如大海一樣靜謐空靈,原曲作者轉發視頻說“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廈門二中合唱團《大魚》

廈門六中合唱團也經常在微博上給廈門二中合唱團打call,轉發他們的視頻稱其為“隔壁友團”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在少兒音樂教育這件事情上,如何同時兼顧好藝術課和文化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顧慮。當音樂老師的,最怕聽說家長出於對孩子學業的嚴格要求,決定讓孩子放棄藝術學習。

然而廈門六中的合唱團裡,沒有一個孩子落下功課,有幾個小同學甚至還是年級裡出了名的學霸。孩子們之間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習好的給學習稍差的補習。

事實上,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3年了!學校一向注重學生的藝術培養,近幾年還給合唱團配置了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排練教室等等。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對於藝術教育和文化課的兩全,廈門六中的態度是: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有人在微博上問廈門六中合唱團如何安排好孩子們的排練時間,官博回覆說:第一,排練每週不超過4小時,並且在課餘時間完成。第二,一般演出在週末才會考慮去。第三,一個作品的排練控制在20個小時以內。

如此開明的態度,如此高效率的排練,培養出優質的合唱團,是理所當然的。

廈門:

小小鷺島,好幾個優秀學生合唱團

除了廈門六中合唱團,廈門還有好幾所中小學的合唱團都非常出色,比如廈門二中合唱團,廈門一中彩虹合唱團、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二中合唱團之前演唱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也刷爆網絡,聲音如大海一樣靜謐空靈,原曲作者轉發視頻說“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廈門二中合唱團《大魚》

廈門六中合唱團也經常在微博上給廈門二中合唱團打call,轉發他們的視頻稱其為“隔壁友團”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廈門合唱氛圍濃厚,每年十二月舉辦的“鷺島少年合唱展演”,是孩子們每年交出成績單的時候,也是向其他學校的合唱團學習的好時候。

"

用無伴奏合唱的方式,他們不僅唱過《稻香》,還唱過《青花瓷》,今年5月還翻唱了傳承閩南文化的閩南語歌曲《魚歌》……每次一出視頻,都讓人聽得看得如痴如醉,總覺得這就是愛音樂的孩子該有的樣子!

不僅如此,他們還受邀和周杰倫同臺獻唱《稻香》、登上央視節目……

這個合唱團是怎麼煉成的?

8090指導老師:

我們是2個“音樂民工”

廈門六中合唱團有兩個指導老師:高至凡和徐聰,他倆一胖一瘦,分別出生於1991年和1985年,一個是90後,一個是80後。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2014年,高至凡從廈門大學畢業之後,到廈門六中工作,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負責指導廈門六中的合唱團。

一開始,高至凡和其他人一樣,覺得合唱是很“老派”的東西。但是自從帶廈門六中合唱團的這群孩子之後,孩子們讓他對合唱有了新的理解。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和高至凡相比,讀中文系的徐聰雖不是科班出身,卻經驗豐富,他有10年成人阿卡貝拉樂團的經驗,並且一直在廈門致力於推廣阿卡貝拉合唱。

兩人從相識後一拍即合,決定做一些有意思的嘗試——讓廈門六中合唱團的孩子們玩阿卡貝拉。

阿卡貝拉,也稱無伴奏合唱,表演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樂器進行伴奏,演唱者需要用人聲去模仿樂器,以及通過多聲部的疊唱創造出豐富的聲音。這種演唱方式在國內還比較少見,而且,即使在國外,一般也是在大學生或以上的年齡層中流行。

而高至凡和徐聰要做的,是要指導一群十幾歲的初中生唱阿卡貝拉,難度可想而知。

對孩子來說,用人聲模仿打擊樂器比較難,高至凡和徐聰就嘗試讓他們用手拍打身體的不同部位,發出不同的聲音。

所以在廈門六中合唱團的視頻裡,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用拍胸或跺腳來替代大鼓的聲音;用拍手或拍腳來代替小鼓聲;至於碎拍子,就用打響指或者搓手來體現……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種發聲方式,是受到了德國著名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的“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的啟發,這套教育理論對德國的少兒音樂教育影響至深,在德國小學的音樂課上,經常會看到小朋友在“亂敲亂打”,其實是老師在通過趣味節奏訓練,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讓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感受音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高至凡和徐聰自嘲二人是兩個“音樂民工”。為了給孩子們編出好的合唱譜子,他們經常忙活到深夜,兩個人互相合作,也互相挑剔,作品常常改了又改。


高至凡、徐聰談創作細節

高至凡說,作為合唱團的老師,他比小朋友們自己更為他們的進步感到欣慰。不管是拍攝還是錄音,小朋友們都相當配合,他們不覺得是在做無意義的事情。這是老師和小朋友們齊心協力完成的一個藝術作品。

至於走紅網絡,高至凡依舊保持平常心:“無所謂火不火。就像參加合唱比賽拿獎一樣,是小朋友們努力過後的成果展示。”

孩子們:

音樂讓自己快樂,也帶給別人快樂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打擊身體的動作看似簡單,其實練習起來 一點也不容易,為了練好一首曲子,要拍打幾千幾萬遍。第一首正式的作品《青花瓷》,單單是這一首歌,每週末排練,排了整整一個月。

“一開始因為沒有掌握要領,拍打得特別用力,手都打腫了,節奏卻還是很難掌握。”尤其是打響指,走在路上也會不自覺地練習,“很多同學手指都打出了繭,甚至破皮。”

正式錄音時,常常是不停歇地錄十幾遍,成品出來時,孩子們的手打腫了、胸口也拍疼了。

除了身體的拍打,後來,廈門六中合唱團在《稻香》中,又加入了敲杯子的元素: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這首歌節奏很快,並且隨著歌曲的進行,節奏型也換了好幾種,敲杯子的動作又快又多。一個人打起來難,整個合唱團打起來更難。

怪不得她們說:“相比之下,唱歌更簡單。”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為了把敲杯子練好練齊,孩子們隨身帶著杯子,湊在一起的時候,就經常一起練習。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我們不禁困惑:這麼難,這麼累,這些十幾歲的孩子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意外的是,孩子們自己卻不覺得累和苦,他們說:學音樂給人一種快樂的感覺,然後能帶給別人快樂,這就是我們合唱團想表達的吧。

高至凡說自己經常被孩子們感動:他喜歡,他就會全力以赴地去唱,很多時候我們聽學生合唱特別感動,因為他們特別認真,特別投入,他們會用百分之百的認真對待這件事情,所以會顯得特別地感人。

廈門六中:

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除了練習敲杯子之外,孩子們在正式排練的空檔,做的最多的事情是——寫作業。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在少兒音樂教育這件事情上,如何同時兼顧好藝術課和文化課,一直是很多家長的顧慮。當音樂老師的,最怕聽說家長出於對孩子學業的嚴格要求,決定讓孩子放棄藝術學習。

然而廈門六中的合唱團裡,沒有一個孩子落下功課,有幾個小同學甚至還是年級裡出了名的學霸。孩子們之間成立了學習互助小組,學習好的給學習稍差的補習。

事實上,廈門六中合唱團成立於1995年,至今已有23年了!學校一向注重學生的藝術培養,近幾年還給合唱團配置了專門的指導老師、專門的排練教室等等。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對於藝術教育和文化課的兩全,廈門六中的態度是:玩要玩得痛快,學要學得專心!

有人在微博上問廈門六中合唱團如何安排好孩子們的排練時間,官博回覆說:第一,排練每週不超過4小時,並且在課餘時間完成。第二,一般演出在週末才會考慮去。第三,一個作品的排練控制在20個小時以內。

如此開明的態度,如此高效率的排練,培養出優質的合唱團,是理所當然的。

廈門:

小小鷺島,好幾個優秀學生合唱團

除了廈門六中合唱團,廈門還有好幾所中小學的合唱團都非常出色,比如廈門二中合唱團,廈門一中彩虹合唱團、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松柏中小學“深海藍”合唱團

廈門二中合唱團之前演唱電影《大魚海棠》的主題曲《大魚》也刷爆網絡,聲音如大海一樣靜謐空靈,原曲作者轉發視頻說“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

廈門二中合唱團《大魚》

廈門六中合唱團也經常在微博上給廈門二中合唱團打call,轉發他們的視頻稱其為“隔壁友團”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廈門合唱氛圍濃厚,每年十二月舉辦的“鷺島少年合唱展演”,是孩子們每年交出成績單的時候,也是向其他學校的合唱團學習的好時候。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

廈門六中發佈訃告,7月19日18時30分,音樂老師高至凡因突犯重疾搶救無效,不幸離世。年僅28歲老師一路走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