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印江 貴州 第一書記 銅仁 農村 銅仁組工 2019-07-31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9年7月30日01版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9年7月30日01版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印江在脫貧攻堅一線錘鍊幹部隊伍

7月中旬,印江自治縣杉樹鎮顧家村,數十名村民正在收割牧草。該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鄒書饒自信地說:“通過養牛場帶動,村民種植牧草或就近務工增加收入,今年脫貧出列不成問題!”

鄒書饒長期幫扶顧家村,成效明顯。僅一年,鄒書饒帶領工作隊打通連家接戶的便道,建起村集體養牛場、經果林,全村貧困人口從395人減至40人,成為印江脫貧戰場的衝鋒“良駒”。

近年來,印江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堅持“精銳在一線聚集、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幹部在一線選用”的“四個一線”工作法,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檢驗幹部的“大考場”、選拔幹部的“賽馬場”,激勵幹部不忘初心,擔當作為。

“好馬”上前線

綿綿青山下的峨嶺街道辦事處楊柳塘村,菜田阡陌縱橫,大棚鱗次櫛比。村第一書記熊德勇說,該村扶貧產業除了大壩上的150畝蔬菜,還有後山200多畝精品水果。

楊柳塘村600餘人,儘管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源充足,還是有140多名貧困人口遲遲未能脫貧。2016年,該村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

脫貧攻堅必須建強村支兩委。印江以“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為載體,改選村支兩委班子,因村選派第一書記,積極推進黨員標準管控體系建設,很快形成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格局。在村支兩委帶領下,去年該村貧困人口已減至12戶42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支部引領,需要幹部實幹。圍繞“整縣出列”目標,該縣構建起“縣、鄉、村、組”四級指揮體系,實行指揮長包片、攻堅隊長包村、尖刀班長包組、結對幫扶幹部包戶的“四包工作責任制”,縣鄉兩級6802名結對幫扶幹部攜手貧困戶共戰貧困,使得幹部人人得鍛鍊、人人有舞臺。

因地制宜,依事派人,盡銳出戰。該縣聚焦精準,因村定人、因需選人,精準選派指揮長、幫扶團、駐村隊、排頭兵,選優配強駐村幫扶隊伍,讓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讓優秀年輕幹部在一線鍛造。

戰場選“良駒”

纏溪鎮客店溝村,道路通暢,村容整潔,茶園、果園鬱鬱蔥蔥。駐村幹部嚴海濤說, 2014年以來,全村94戶383人脫貧,目前僅剩11戶45人未脫貧。

嚴海濤駐村以來,堅持把脫貧戰場作為增本領、展作為的大舞臺,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產業,村集體經濟成功“破殼”壯大。

5月30日,印江縣委組織部發布的幹部任前公示中,嚴海濤擬任纏溪鎮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與嚴海濤同時公示擬提拔任用的8名幹部也均來自脫貧攻堅一線。

激勵關懷,是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安心上前線、奮勇建功業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印江著力構建激勵關懷體系,按“實幹”重用、“創新”選用、“就地”任用等方式,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017年來,先後有80鄉鎮幹部、46名駐村幹部、39名攻堅隊長或第一書記、168名結對幫扶幹部得到提拔。

同時,該縣還不斷強化考核問責體系,整治不擔當不作為行為,真正讓廣大一線幹部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生力軍”。

萬馬齊奔騰

“目前我們村僅剩2戶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8%,今年將徹底消除貧困。”龍津街道杉木嶺村蛋雞養殖場,正在撿蛋裝箱的第一書記嚴鬥自信地說。

2016年,嚴鬥被派駐杉木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去年5月,嚴鬥因作戰不力,被縣委組織部召回“回爐淬火”。

接受一週的培訓和脫貧思想洗禮後,重回戰場的嚴鬥主動作為,狠抓基礎設施、集體經濟、人居環境以及組織建設等工作,讓該村從後進變為先進,徹底煥然一新。

去年來,印江像嚴鬥一樣被召回培訓再上崗的駐村幹部有50名,經“回爐淬火”、強筋壯骨後,他們再赴一線,成為脫貧攻堅主力隊員。

幹部召回管理辦法,僅是印江強化一線幹部管理眾多措施中的一項。該縣還推行“五個一”制度: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每天記錄一篇臺賬、每週撰寫一篇駐村日記、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佈置會、每月召開一次群眾會、每季度上一次黨課。

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印江系列一線幹部管理舉措,促使黨員幹部奮勇爭先,為脫貧攻堅獻策出力,呈現出萬馬奔騰戰脫貧的態勢。

“好馬”上前線,戰場選“良駒”。印江縣委書記田豔表示,經過脫貧戰場熔爐錘鍊過的幹部隊伍,必將成為印江經社會發展的精兵強將。

截至目前,印江貧困群眾從2014年的25877戶11萬餘人,降至3086戶7749人,貧困發生率從25.08%減低到1.89%。

精彩推薦

貴州銅仁: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攜手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銅仁:“1+1+1>3”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帶動7.1萬戶貧困人口增收

貴州銅仁:多措並舉提升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貴州銅仁:“四治合一”抓實鄉村治理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9年7月30日01版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印江在脫貧攻堅一線錘鍊幹部隊伍

7月中旬,印江自治縣杉樹鎮顧家村,數十名村民正在收割牧草。該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鄒書饒自信地說:“通過養牛場帶動,村民種植牧草或就近務工增加收入,今年脫貧出列不成問題!”

鄒書饒長期幫扶顧家村,成效明顯。僅一年,鄒書饒帶領工作隊打通連家接戶的便道,建起村集體養牛場、經果林,全村貧困人口從395人減至40人,成為印江脫貧戰場的衝鋒“良駒”。

近年來,印江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堅持“精銳在一線聚集、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幹部在一線選用”的“四個一線”工作法,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檢驗幹部的“大考場”、選拔幹部的“賽馬場”,激勵幹部不忘初心,擔當作為。

“好馬”上前線

綿綿青山下的峨嶺街道辦事處楊柳塘村,菜田阡陌縱橫,大棚鱗次櫛比。村第一書記熊德勇說,該村扶貧產業除了大壩上的150畝蔬菜,還有後山200多畝精品水果。

楊柳塘村600餘人,儘管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源充足,還是有140多名貧困人口遲遲未能脫貧。2016年,該村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

脫貧攻堅必須建強村支兩委。印江以“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為載體,改選村支兩委班子,因村選派第一書記,積極推進黨員標準管控體系建設,很快形成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格局。在村支兩委帶領下,去年該村貧困人口已減至12戶42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支部引領,需要幹部實幹。圍繞“整縣出列”目標,該縣構建起“縣、鄉、村、組”四級指揮體系,實行指揮長包片、攻堅隊長包村、尖刀班長包組、結對幫扶幹部包戶的“四包工作責任制”,縣鄉兩級6802名結對幫扶幹部攜手貧困戶共戰貧困,使得幹部人人得鍛鍊、人人有舞臺。

因地制宜,依事派人,盡銳出戰。該縣聚焦精準,因村定人、因需選人,精準選派指揮長、幫扶團、駐村隊、排頭兵,選優配強駐村幫扶隊伍,讓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讓優秀年輕幹部在一線鍛造。

戰場選“良駒”

纏溪鎮客店溝村,道路通暢,村容整潔,茶園、果園鬱鬱蔥蔥。駐村幹部嚴海濤說, 2014年以來,全村94戶383人脫貧,目前僅剩11戶45人未脫貧。

嚴海濤駐村以來,堅持把脫貧戰場作為增本領、展作為的大舞臺,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產業,村集體經濟成功“破殼”壯大。

5月30日,印江縣委組織部發布的幹部任前公示中,嚴海濤擬任纏溪鎮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與嚴海濤同時公示擬提拔任用的8名幹部也均來自脫貧攻堅一線。

激勵關懷,是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安心上前線、奮勇建功業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印江著力構建激勵關懷體系,按“實幹”重用、“創新”選用、“就地”任用等方式,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017年來,先後有80鄉鎮幹部、46名駐村幹部、39名攻堅隊長或第一書記、168名結對幫扶幹部得到提拔。

同時,該縣還不斷強化考核問責體系,整治不擔當不作為行為,真正讓廣大一線幹部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生力軍”。

萬馬齊奔騰

“目前我們村僅剩2戶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8%,今年將徹底消除貧困。”龍津街道杉木嶺村蛋雞養殖場,正在撿蛋裝箱的第一書記嚴鬥自信地說。

2016年,嚴鬥被派駐杉木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去年5月,嚴鬥因作戰不力,被縣委組織部召回“回爐淬火”。

接受一週的培訓和脫貧思想洗禮後,重回戰場的嚴鬥主動作為,狠抓基礎設施、集體經濟、人居環境以及組織建設等工作,讓該村從後進變為先進,徹底煥然一新。

去年來,印江像嚴鬥一樣被召回培訓再上崗的駐村幹部有50名,經“回爐淬火”、強筋壯骨後,他們再赴一線,成為脫貧攻堅主力隊員。

幹部召回管理辦法,僅是印江強化一線幹部管理眾多措施中的一項。該縣還推行“五個一”制度: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每天記錄一篇臺賬、每週撰寫一篇駐村日記、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佈置會、每月召開一次群眾會、每季度上一次黨課。

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印江系列一線幹部管理舉措,促使黨員幹部奮勇爭先,為脫貧攻堅獻策出力,呈現出萬馬奔騰戰脫貧的態勢。

“好馬”上前線,戰場選“良駒”。印江縣委書記田豔表示,經過脫貧戰場熔爐錘鍊過的幹部隊伍,必將成為印江經社會發展的精兵強將。

截至目前,印江貧困群眾從2014年的25877戶11萬餘人,降至3086戶7749人,貧困發生率從25.08%減低到1.89%。

精彩推薦

貴州銅仁: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攜手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銅仁:“1+1+1>3”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帶動7.1萬戶貧困人口增收

貴州銅仁:多措並舉提升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貴州銅仁:“四治合一”抓實鄉村治理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9年7月30日01版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印江在脫貧攻堅一線錘鍊幹部隊伍

7月中旬,印江自治縣杉樹鎮顧家村,數十名村民正在收割牧草。該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鄒書饒自信地說:“通過養牛場帶動,村民種植牧草或就近務工增加收入,今年脫貧出列不成問題!”

鄒書饒長期幫扶顧家村,成效明顯。僅一年,鄒書饒帶領工作隊打通連家接戶的便道,建起村集體養牛場、經果林,全村貧困人口從395人減至40人,成為印江脫貧戰場的衝鋒“良駒”。

近年來,印江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堅持“精銳在一線聚集、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幹部在一線選用”的“四個一線”工作法,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檢驗幹部的“大考場”、選拔幹部的“賽馬場”,激勵幹部不忘初心,擔當作為。

“好馬”上前線

綿綿青山下的峨嶺街道辦事處楊柳塘村,菜田阡陌縱橫,大棚鱗次櫛比。村第一書記熊德勇說,該村扶貧產業除了大壩上的150畝蔬菜,還有後山200多畝精品水果。

楊柳塘村600餘人,儘管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源充足,還是有140多名貧困人口遲遲未能脫貧。2016年,該村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

脫貧攻堅必須建強村支兩委。印江以“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為載體,改選村支兩委班子,因村選派第一書記,積極推進黨員標準管控體系建設,很快形成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格局。在村支兩委帶領下,去年該村貧困人口已減至12戶42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支部引領,需要幹部實幹。圍繞“整縣出列”目標,該縣構建起“縣、鄉、村、組”四級指揮體系,實行指揮長包片、攻堅隊長包村、尖刀班長包組、結對幫扶幹部包戶的“四包工作責任制”,縣鄉兩級6802名結對幫扶幹部攜手貧困戶共戰貧困,使得幹部人人得鍛鍊、人人有舞臺。

因地制宜,依事派人,盡銳出戰。該縣聚焦精準,因村定人、因需選人,精準選派指揮長、幫扶團、駐村隊、排頭兵,選優配強駐村幫扶隊伍,讓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讓優秀年輕幹部在一線鍛造。

戰場選“良駒”

纏溪鎮客店溝村,道路通暢,村容整潔,茶園、果園鬱鬱蔥蔥。駐村幹部嚴海濤說, 2014年以來,全村94戶383人脫貧,目前僅剩11戶45人未脫貧。

嚴海濤駐村以來,堅持把脫貧戰場作為增本領、展作為的大舞臺,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產業,村集體經濟成功“破殼”壯大。

5月30日,印江縣委組織部發布的幹部任前公示中,嚴海濤擬任纏溪鎮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與嚴海濤同時公示擬提拔任用的8名幹部也均來自脫貧攻堅一線。

激勵關懷,是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安心上前線、奮勇建功業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印江著力構建激勵關懷體系,按“實幹”重用、“創新”選用、“就地”任用等方式,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017年來,先後有80鄉鎮幹部、46名駐村幹部、39名攻堅隊長或第一書記、168名結對幫扶幹部得到提拔。

同時,該縣還不斷強化考核問責體系,整治不擔當不作為行為,真正讓廣大一線幹部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生力軍”。

萬馬齊奔騰

“目前我們村僅剩2戶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8%,今年將徹底消除貧困。”龍津街道杉木嶺村蛋雞養殖場,正在撿蛋裝箱的第一書記嚴鬥自信地說。

2016年,嚴鬥被派駐杉木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去年5月,嚴鬥因作戰不力,被縣委組織部召回“回爐淬火”。

接受一週的培訓和脫貧思想洗禮後,重回戰場的嚴鬥主動作為,狠抓基礎設施、集體經濟、人居環境以及組織建設等工作,讓該村從後進變為先進,徹底煥然一新。

去年來,印江像嚴鬥一樣被召回培訓再上崗的駐村幹部有50名,經“回爐淬火”、強筋壯骨後,他們再赴一線,成為脫貧攻堅主力隊員。

幹部召回管理辦法,僅是印江強化一線幹部管理眾多措施中的一項。該縣還推行“五個一”制度: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每天記錄一篇臺賬、每週撰寫一篇駐村日記、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佈置會、每月召開一次群眾會、每季度上一次黨課。

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印江系列一線幹部管理舉措,促使黨員幹部奮勇爭先,為脫貧攻堅獻策出力,呈現出萬馬奔騰戰脫貧的態勢。

“好馬”上前線,戰場選“良駒”。印江縣委書記田豔表示,經過脫貧戰場熔爐錘鍊過的幹部隊伍,必將成為印江經社會發展的精兵強將。

截至目前,印江貧困群眾從2014年的25877戶11萬餘人,降至3086戶7749人,貧困發生率從25.08%減低到1.89%。

精彩推薦

貴州銅仁: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攜手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銅仁:“1+1+1>3”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帶動7.1萬戶貧困人口增收

貴州銅仁:多措並舉提升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貴州銅仁:“四治合一”抓實鄉村治理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原文刊載於:《貴州日報》2019年7月30日01版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印江在脫貧攻堅一線錘鍊幹部隊伍

7月中旬,印江自治縣杉樹鎮顧家村,數十名村民正在收割牧草。該村脫貧攻堅隊隊長鄒書饒自信地說:“通過養牛場帶動,村民種植牧草或就近務工增加收入,今年脫貧出列不成問題!”

鄒書饒長期幫扶顧家村,成效明顯。僅一年,鄒書饒帶領工作隊打通連家接戶的便道,建起村集體養牛場、經果林,全村貧困人口從395人減至40人,成為印江脫貧戰場的衝鋒“良駒”。

近年來,印江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堅持“精銳在一線聚集、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幹部在一線選用”的“四個一線”工作法,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檢驗幹部的“大考場”、選拔幹部的“賽馬場”,激勵幹部不忘初心,擔當作為。

“好馬”上前線

綿綿青山下的峨嶺街道辦事處楊柳塘村,菜田阡陌縱橫,大棚鱗次櫛比。村第一書記熊德勇說,該村扶貧產業除了大壩上的150畝蔬菜,還有後山200多畝精品水果。

楊柳塘村600餘人,儘管交通便捷、土地平坦、水源充足,還是有140多名貧困人口遲遲未能脫貧。2016年,該村被列為全縣“軟弱渙散村”。

脫貧攻堅必須建強村支兩委。印江以“幹群連心·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為載體,改選村支兩委班子,因村選派第一書記,積極推進黨員標準管控體系建設,很快形成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發展格局。在村支兩委帶領下,去年該村貧困人口已減至12戶42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支部引領,需要幹部實幹。圍繞“整縣出列”目標,該縣構建起“縣、鄉、村、組”四級指揮體系,實行指揮長包片、攻堅隊長包村、尖刀班長包組、結對幫扶幹部包戶的“四包工作責任制”,縣鄉兩級6802名結對幫扶幹部攜手貧困戶共戰貧困,使得幹部人人得鍛鍊、人人有舞臺。

因地制宜,依事派人,盡銳出戰。該縣聚焦精準,因村定人、因需選人,精準選派指揮長、幫扶團、駐村隊、排頭兵,選優配強駐村幫扶隊伍,讓脫貧攻堅一線成為錘鍊幹部的“大熔爐”,讓優秀年輕幹部在一線鍛造。

戰場選“良駒”

纏溪鎮客店溝村,道路通暢,村容整潔,茶園、果園鬱鬱蔥蔥。駐村幹部嚴海濤說, 2014年以來,全村94戶383人脫貧,目前僅剩11戶45人未脫貧。

嚴海濤駐村以來,堅持把脫貧戰場作為增本領、展作為的大舞臺,他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帶領村民大力發展產業,村集體經濟成功“破殼”壯大。

5月30日,印江縣委組織部發布的幹部任前公示中,嚴海濤擬任纏溪鎮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統戰委員。

與嚴海濤同時公示擬提拔任用的8名幹部也均來自脫貧攻堅一線。

激勵關懷,是廣大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安心上前線、奮勇建功業的有力保障。

近年來,印江著力構建激勵關懷體系,按“實幹”重用、“創新”選用、“就地”任用等方式,提拔重用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017年來,先後有80鄉鎮幹部、46名駐村幹部、39名攻堅隊長或第一書記、168名結對幫扶幹部得到提拔。

同時,該縣還不斷強化考核問責體系,整治不擔當不作為行為,真正讓廣大一線幹部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生力軍”。

萬馬齊奔騰

“目前我們村僅剩2戶3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8%,今年將徹底消除貧困。”龍津街道杉木嶺村蛋雞養殖場,正在撿蛋裝箱的第一書記嚴鬥自信地說。

2016年,嚴鬥被派駐杉木嶺村擔任第一書記。去年5月,嚴鬥因作戰不力,被縣委組織部召回“回爐淬火”。

接受一週的培訓和脫貧思想洗禮後,重回戰場的嚴鬥主動作為,狠抓基礎設施、集體經濟、人居環境以及組織建設等工作,讓該村從後進變為先進,徹底煥然一新。

去年來,印江像嚴鬥一樣被召回培訓再上崗的駐村幹部有50名,經“回爐淬火”、強筋壯骨後,他們再赴一線,成為脫貧攻堅主力隊員。

幹部召回管理辦法,僅是印江強化一線幹部管理眾多措施中的一項。該縣還推行“五個一”制度:駐村幹部和第一書記每天記錄一篇臺賬、每週撰寫一篇駐村日記、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佈置會、每月召開一次群眾會、每季度上一次黨課。

作風在一線轉變,工作在一線檢驗。印江系列一線幹部管理舉措,促使黨員幹部奮勇爭先,為脫貧攻堅獻策出力,呈現出萬馬奔騰戰脫貧的態勢。

“好馬”上前線,戰場選“良駒”。印江縣委書記田豔表示,經過脫貧戰場熔爐錘鍊過的幹部隊伍,必將成為印江經社會發展的精兵強將。

截至目前,印江貧困群眾從2014年的25877戶11萬餘人,降至3086戶7749人,貧困發生率從25.08%減低到1.89%。

精彩推薦

貴州銅仁:加強東西部扶貧協作 攜手助力脫貧攻堅

貴州銅仁:“1+1+1>3”助力農村產業發展 帶動7.1萬戶貧困人口增收

貴州銅仁:多措並舉提升深度貧困地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質量

貴州銅仁:“四治合一”抓實鄉村治理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活力 效率 溫馨

傳播黨的聲音 講好黨的故事

關注百姓生活 服務黨員群眾

長按指紋 > 識別圖中二維碼 > 關注“銅仁組工”

“銅仁組工”微信號:trswzzb

審核:黃欣 編輯:覃慶

貴州日報頭版關注印江“好馬”上前線 戰場選“良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