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

編者按

本文作者Sting四年前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主修哲學和科學史。回國後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學堂,因此有機會見識形形色色的英語小牛娃。我有時會和他調侃,有沒有被國內低齡英語牛娃的能力給鎮住!他們的英語能力是不是完全不輸給美國同齡人?

在Sting看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英語拼讀能力和詞彙量,但距離真正的牛娃卻總覺得差口氣。

Sting把這口氣叫做理解力

"

編者按

本文作者Sting四年前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主修哲學和科學史。回國後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學堂,因此有機會見識形形色色的英語小牛娃。我有時會和他調侃,有沒有被國內低齡英語牛娃的能力給鎮住!他們的英語能力是不是完全不輸給美國同齡人?

在Sting看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英語拼讀能力和詞彙量,但距離真正的牛娃卻總覺得差口氣。

Sting把這口氣叫做理解力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回上海教了四年書之後,我發現上海的家長在陪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非常陶醉於一件事,帶著孩子刷分級

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的速度很快,常常和我說,老師,這本書我孩子讀過了,沒有生詞了,能讀懂了。可是,孩子真的讀懂了嗎?

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也許是懂了,他們知道26個字母的形狀和發音、知道如何把單詞拼讀出來、加上高頻詞彙(sight words)的積累,可以比較流利地讀出來。

我卻有不一樣的結論。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知道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知道它們出現的語境,不知道把文字與自己所知道的背景知識聯繫在一起,以及不知道如何深入地思考文章內容。

識字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一個能讀能寫的人(a literate person)。但是,很多時候沒有生詞≠完全讀懂了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其實還包含了理解力。這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了那麼多孩子卻替他們惋惜之處——家長和孩子往往正是在認為 “沒有生詞”了的時候,錯過了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進階的機會。這些孩子會經歷四年級滑坡(the Fourth Grade Slump),更有甚者,一直到初中,都無法提升學習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我的觀察是,在陪伴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不少家長朋友容易進入一個誤區——人為地將閱讀分成兩個部分:先培養拼讀等基本能力,保證“沒有生詞”,直至完成這個階段性目標後才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了。

但我在這裡希望糾正的是:基本閱讀能力和理解力應該同步進行!

也就是說,就算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的入門時期,不能單單關注和強調孩子的拼讀能力,而是要從孩子學習閱讀時之處就同步注重拓展他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解力。

換句話說, Learn to Read(學習閱讀、為讀而學)和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去學習知識,為學而讀)應該同時展開的。

認字能力和詞彙是孩子閱讀的基礎,而豐富的知識面和背景知識,才是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搭建出閱讀時的腳手架,幫助他們向上攀登。

比如說,我們正在閱讀一篇講述一場棒球比賽的故事。要能夠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除了需要擁有良好閱讀認字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棒球相關的知識。往往就是不知道這幾個關鍵術語,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文章內容了。

所以,提升理解力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閱讀,而且最好是什麼都讀!以興趣為導,廣撒網。只要想讀,都應該讀。如果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是再好不過的。

其次,就是堅持閱讀,為孩子創造舒適的閱讀空間。切忌經常使用測試體系去衡量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因為在2年級之前,孩子都有充分的閱讀時間,但是到了3年級以上,學業負擔急劇上升,壓縮了閱讀時間,孩子閱讀能力增幅會明顯放緩。如果閱讀測試結果不佳會打擊孩子閱讀興趣和信心,讓他們失去求知慾。

"

編者按

本文作者Sting四年前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主修哲學和科學史。回國後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學堂,因此有機會見識形形色色的英語小牛娃。我有時會和他調侃,有沒有被國內低齡英語牛娃的能力給鎮住!他們的英語能力是不是完全不輸給美國同齡人?

在Sting看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英語拼讀能力和詞彙量,但距離真正的牛娃卻總覺得差口氣。

Sting把這口氣叫做理解力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回上海教了四年書之後,我發現上海的家長在陪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非常陶醉於一件事,帶著孩子刷分級

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的速度很快,常常和我說,老師,這本書我孩子讀過了,沒有生詞了,能讀懂了。可是,孩子真的讀懂了嗎?

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也許是懂了,他們知道26個字母的形狀和發音、知道如何把單詞拼讀出來、加上高頻詞彙(sight words)的積累,可以比較流利地讀出來。

我卻有不一樣的結論。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知道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知道它們出現的語境,不知道把文字與自己所知道的背景知識聯繫在一起,以及不知道如何深入地思考文章內容。

識字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一個能讀能寫的人(a literate person)。但是,很多時候沒有生詞≠完全讀懂了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其實還包含了理解力。這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了那麼多孩子卻替他們惋惜之處——家長和孩子往往正是在認為 “沒有生詞”了的時候,錯過了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進階的機會。這些孩子會經歷四年級滑坡(the Fourth Grade Slump),更有甚者,一直到初中,都無法提升學習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我的觀察是,在陪伴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不少家長朋友容易進入一個誤區——人為地將閱讀分成兩個部分:先培養拼讀等基本能力,保證“沒有生詞”,直至完成這個階段性目標後才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了。

但我在這裡希望糾正的是:基本閱讀能力和理解力應該同步進行!

也就是說,就算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的入門時期,不能單單關注和強調孩子的拼讀能力,而是要從孩子學習閱讀時之處就同步注重拓展他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解力。

換句話說, Learn to Read(學習閱讀、為讀而學)和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去學習知識,為學而讀)應該同時展開的。

認字能力和詞彙是孩子閱讀的基礎,而豐富的知識面和背景知識,才是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搭建出閱讀時的腳手架,幫助他們向上攀登。

比如說,我們正在閱讀一篇講述一場棒球比賽的故事。要能夠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除了需要擁有良好閱讀認字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棒球相關的知識。往往就是不知道這幾個關鍵術語,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文章內容了。

所以,提升理解力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閱讀,而且最好是什麼都讀!以興趣為導,廣撒網。只要想讀,都應該讀。如果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是再好不過的。

其次,就是堅持閱讀,為孩子創造舒適的閱讀空間。切忌經常使用測試體系去衡量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因為在2年級之前,孩子都有充分的閱讀時間,但是到了3年級以上,學業負擔急劇上升,壓縮了閱讀時間,孩子閱讀能力增幅會明顯放緩。如果閱讀測試結果不佳會打擊孩子閱讀興趣和信心,讓他們失去求知慾。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而除了多讀書外,聽和觀察也能大大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從爸爸媽媽給孩子讀繪本、講歷史故事,帶他們去逛畫廊、美術館、博物館,各處旅遊的時候開始,孩子們就開始輸入信息,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了。一個經常參觀博物館的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汲取各類背景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增長了其對世界的理解。這時,如果我們再讓孩子拾起身邊的那本《恐龍》讀物,恐怕孩子可以對你滔滔不絕地說上個1、2個小時。

理解力是字、背景知識和親身經歷的結合。倘若沒有經歷過與自己父親的離別,怎能體會到朱自清的《背影》裡的那句:“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倘若人生沒有經歷過動盪,怎麼能體會阿甘在車站,手捧巧克力,說:“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我媽媽經常告訴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我遇見過幾十個要去美國留學的孩子,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老師,我的SAT分數考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候書讀得太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有了過來人的前車之鑑,我們還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別讓他們差了這口氣!

"

編者按

本文作者Sting四年前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主修哲學和科學史。回國後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學堂,因此有機會見識形形色色的英語小牛娃。我有時會和他調侃,有沒有被國內低齡英語牛娃的能力給鎮住!他們的英語能力是不是完全不輸給美國同齡人?

在Sting看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英語拼讀能力和詞彙量,但距離真正的牛娃卻總覺得差口氣。

Sting把這口氣叫做理解力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回上海教了四年書之後,我發現上海的家長在陪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非常陶醉於一件事,帶著孩子刷分級

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的速度很快,常常和我說,老師,這本書我孩子讀過了,沒有生詞了,能讀懂了。可是,孩子真的讀懂了嗎?

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也許是懂了,他們知道26個字母的形狀和發音、知道如何把單詞拼讀出來、加上高頻詞彙(sight words)的積累,可以比較流利地讀出來。

我卻有不一樣的結論。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知道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知道它們出現的語境,不知道把文字與自己所知道的背景知識聯繫在一起,以及不知道如何深入地思考文章內容。

識字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一個能讀能寫的人(a literate person)。但是,很多時候沒有生詞≠完全讀懂了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其實還包含了理解力。這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了那麼多孩子卻替他們惋惜之處——家長和孩子往往正是在認為 “沒有生詞”了的時候,錯過了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進階的機會。這些孩子會經歷四年級滑坡(the Fourth Grade Slump),更有甚者,一直到初中,都無法提升學習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我的觀察是,在陪伴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不少家長朋友容易進入一個誤區——人為地將閱讀分成兩個部分:先培養拼讀等基本能力,保證“沒有生詞”,直至完成這個階段性目標後才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了。

但我在這裡希望糾正的是:基本閱讀能力和理解力應該同步進行!

也就是說,就算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的入門時期,不能單單關注和強調孩子的拼讀能力,而是要從孩子學習閱讀時之處就同步注重拓展他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解力。

換句話說, Learn to Read(學習閱讀、為讀而學)和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去學習知識,為學而讀)應該同時展開的。

認字能力和詞彙是孩子閱讀的基礎,而豐富的知識面和背景知識,才是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搭建出閱讀時的腳手架,幫助他們向上攀登。

比如說,我們正在閱讀一篇講述一場棒球比賽的故事。要能夠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除了需要擁有良好閱讀認字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棒球相關的知識。往往就是不知道這幾個關鍵術語,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文章內容了。

所以,提升理解力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閱讀,而且最好是什麼都讀!以興趣為導,廣撒網。只要想讀,都應該讀。如果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是再好不過的。

其次,就是堅持閱讀,為孩子創造舒適的閱讀空間。切忌經常使用測試體系去衡量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因為在2年級之前,孩子都有充分的閱讀時間,但是到了3年級以上,學業負擔急劇上升,壓縮了閱讀時間,孩子閱讀能力增幅會明顯放緩。如果閱讀測試結果不佳會打擊孩子閱讀興趣和信心,讓他們失去求知慾。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而除了多讀書外,聽和觀察也能大大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從爸爸媽媽給孩子讀繪本、講歷史故事,帶他們去逛畫廊、美術館、博物館,各處旅遊的時候開始,孩子們就開始輸入信息,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了。一個經常參觀博物館的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汲取各類背景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增長了其對世界的理解。這時,如果我們再讓孩子拾起身邊的那本《恐龍》讀物,恐怕孩子可以對你滔滔不絕地說上個1、2個小時。

理解力是字、背景知識和親身經歷的結合。倘若沒有經歷過與自己父親的離別,怎能體會到朱自清的《背影》裡的那句:“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倘若人生沒有經歷過動盪,怎麼能體會阿甘在車站,手捧巧克力,說:“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我媽媽經常告訴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我遇見過幾十個要去美國留學的孩子,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老師,我的SAT分數考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候書讀得太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有了過來人的前車之鑑,我們還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別讓他們差了這口氣!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最後,對於低齡兒童的家長,我的建議如下

1. 為孩子做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最好中班前後能完成學會自然拼讀和大部分的高頻詞彙;

2. 在家中創造溫馨的閱讀環境,挑選合適難度的書籍給孩子選擇;

3. 保證每日20-30分鐘的閱讀時間(中英文共40-60分鐘);

4. 讓孩子成為“雜食”讀者,增加他們的知識面,提供他們接觸“天文地理”的機會;

5. 保護他們的求知慾,幫助他們與他人、自然和社會建立聯繫。

在家與孩子閱讀時:

1. 給與孩子具體的正向反饋:

a) 今天會讀霸王龍的這個單詞了,真棒!;

b) 今天你在不同人物說話的時候變了聲調耶,很厲害!

c) 我注意到了你今天把說錯的單詞自己重新說了一遍呢!

2. 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孩子討論:

a)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b) What did you think about that setting?

c) What do like/ dislike about this book?

3. 如果有可能,繼續和孩子們討論:

a) 文章或者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

b) 文章的主旨和關鍵詞的意思;

c) 文章潛臺詞和背景知識;

d) 上下文的聯繫;

e) 作者的觀點。

作者簡介

Sting,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回國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而美學堂,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中國學生建立英語閱讀習慣和思辨能力。

"

編者按

本文作者Sting四年前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主修哲學和科學史。回國後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學堂,因此有機會見識形形色色的英語小牛娃。我有時會和他調侃,有沒有被國內低齡英語牛娃的能力給鎮住!他們的英語能力是不是完全不輸給美國同齡人?

在Sting看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英語拼讀能力和詞彙量,但距離真正的牛娃卻總覺得差口氣。

Sting把這口氣叫做理解力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回上海教了四年書之後,我發現上海的家長在陪孩子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非常陶醉於一件事,帶著孩子刷分級

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因為他們的速度很快,常常和我說,老師,這本書我孩子讀過了,沒有生詞了,能讀懂了。可是,孩子真的讀懂了嗎?

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也許是懂了,他們知道26個字母的形狀和發音、知道如何把單詞拼讀出來、加上高頻詞彙(sight words)的積累,可以比較流利地讀出來。

我卻有不一樣的結論。在我看來,他們並不知道詞與詞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不知道它們出現的語境,不知道把文字與自己所知道的背景知識聯繫在一起,以及不知道如何深入地思考文章內容。

識字的能力讓我們成為一個能讀能寫的人(a literate person)。但是,很多時候沒有生詞≠完全讀懂了這篇文章。因為閱讀其實還包含了理解力。這也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觸了那麼多孩子卻替他們惋惜之處——家長和孩子往往正是在認為 “沒有生詞”了的時候,錯過了進一步提升閱讀能力進階的機會。這些孩子會經歷四年級滑坡(the Fourth Grade Slump),更有甚者,一直到初中,都無法提升學習成績。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我的觀察是,在陪伴孩子們閱讀的過程中,不少家長朋友容易進入一個誤區——人為地將閱讀分成兩個部分:先培養拼讀等基本能力,保證“沒有生詞”,直至完成這個階段性目標後才意識到,要培養孩子的理解力了。

但我在這裡希望糾正的是:基本閱讀能力和理解力應該同步進行!

也就是說,就算是在培養孩子閱讀的入門時期,不能單單關注和強調孩子的拼讀能力,而是要從孩子學習閱讀時之處就同步注重拓展他的知識面,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解力。

換句話說, Learn to Read(學習閱讀、為讀而學)和Read to Learn(通過閱讀去學習知識,為學而讀)應該同時展開的。

認字能力和詞彙是孩子閱讀的基礎,而豐富的知識面和背景知識,才是真正能夠幫助孩子搭建出閱讀時的腳手架,幫助他們向上攀登。

比如說,我們正在閱讀一篇講述一場棒球比賽的故事。要能夠充分理解故事內容,除了需要擁有良好閱讀認字能力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棒球相關的知識。往往就是不知道這幾個關鍵術語,我們就無法完全理解文章內容了。

所以,提升理解力最有效的方法,首先是閱讀,而且最好是什麼都讀!以興趣為導,廣撒網。只要想讀,都應該讀。如果可以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經武律,以立其身,是再好不過的。

其次,就是堅持閱讀,為孩子創造舒適的閱讀空間。切忌經常使用測試體系去衡量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因為在2年級之前,孩子都有充分的閱讀時間,但是到了3年級以上,學業負擔急劇上升,壓縮了閱讀時間,孩子閱讀能力增幅會明顯放緩。如果閱讀測試結果不佳會打擊孩子閱讀興趣和信心,讓他們失去求知慾。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而除了多讀書外,聽和觀察也能大大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從爸爸媽媽給孩子讀繪本、講歷史故事,帶他們去逛畫廊、美術館、博物館,各處旅遊的時候開始,孩子們就開始輸入信息,認識自己和這個世界了。一個經常參觀博物館的孩子會潛移默化地汲取各類背景知識,增長見識的同時,也增長了其對世界的理解。這時,如果我們再讓孩子拾起身邊的那本《恐龍》讀物,恐怕孩子可以對你滔滔不絕地說上個1、2個小時。

理解力是字、背景知識和親身經歷的結合。倘若沒有經歷過與自己父親的離別,怎能體會到朱自清的《背影》裡的那句:“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倘若人生沒有經歷過動盪,怎麼能體會阿甘在車站,手捧巧克力,說:“My momma always said,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我媽媽經常告訴我: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

我遇見過幾十個要去美國留學的孩子,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老師,我的SAT分數考不高,就是因為小時候書讀得太少,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有了過來人的前車之鑑,我們還是保護好孩子的閱讀興趣,別讓他們差了這口氣!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最後,對於低齡兒童的家長,我的建議如下

1. 為孩子做英語啟蒙,越早越好。最好中班前後能完成學會自然拼讀和大部分的高頻詞彙;

2. 在家中創造溫馨的閱讀環境,挑選合適難度的書籍給孩子選擇;

3. 保證每日20-30分鐘的閱讀時間(中英文共40-60分鐘);

4. 讓孩子成為“雜食”讀者,增加他們的知識面,提供他們接觸“天文地理”的機會;

5. 保護他們的求知慾,幫助他們與他人、自然和社會建立聯繫。

在家與孩子閱讀時:

1. 給與孩子具體的正向反饋:

a) 今天會讀霸王龍的這個單詞了,真棒!;

b) 今天你在不同人物說話的時候變了聲調耶,很厲害!

c) 我注意到了你今天把說錯的單詞自己重新說了一遍呢!

2. 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和孩子討論:

a) 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

b) What did you think about that setting?

c) What do like/ dislike about this book?

3. 如果有可能,繼續和孩子們討論:

a) 文章或者故事發生的先後順序;

b) 文章的主旨和關鍵詞的意思;

c) 文章潛臺詞和背景知識;

d) 上下文的聯繫;

e) 作者的觀點。

作者簡介

Sting,畢業於一所美國古典的文理學院。回國創辦了一間專注青少年英語閱讀寫作的小而美學堂,致力於幫助更多的中國學生建立英語閱讀習慣和思辨能力。

從詞彙達人到英語牛娃,這些孩子還差這口氣

都是乾貨,怎能錯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