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開孩子英語成績差距的因素,關鍵在於“三千萬詞彙鴻溝”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695篇原創文章。

高考最後七天時間,苗爸又把高考英語的高頻考點幫大家梳理了一下,學子們個個精神飽滿的,重拾對語填改錯的信心,重塑對高考英語的希望。

從教多年,發現一個現象,英語學得好的,大多數是女生,這一現象不僅普遍存在於英語學科,在語文學科,也是屢見不鮮。以前,苗爸一直認為,因為女生做事能夠堅持,善於記憶,所以詞彙和考點比較紮實,具備學語言的優勢。

在讀了《父母的語言》之後,我的看法發生了改變。有人說苗爸善變,寫的文章前後說法不一致,甚至自相矛盾。這說明我在不斷地充電,每天都在提升自己。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所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開放的心態去擁抱這個鉅變的時代。

01

3000萬詞彙鴻溝

美國學者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經過長期追蹤研究發現:與來自高收入、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相比,早在進入幼兒園之前,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詞彙發展差異已經產生。到三歲的時候,詞彙輸入差距在3000萬左右,這一詞彙輸入的巨大差距,將會持續影響到孩子初高中的學業成績。基於這項研究,Betty Hart和Todd R. Risley 提出了著名的“三千萬詞彙鴻溝”(The 30 Million Words Gap)的概念。

雖然,也有一些人通過後天的努力,縮小了這差距,比如說俞敏洪和李陽,但是這屬於小概率事件,往往需要付出數倍的努力,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在高考的戰場上,人們常說,多考一分,拉開千人。三歲之前的3000萬詞彙鴻溝,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擴大。

造成這一差距的根源,關鍵在於父母的早期教育理念的不同。通俗地說,就是“放養”和“圈養”,一至三歲是孩子語言形成的關鍵期,有的父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把孩子當玩具,只是抱著玩,而忽視了與孩子的語言交流,特別是聽力詞彙的輸入。

在孩子0--1歲的時候,即使他發音器官還不成熟,還不能開口說話,懂得幼兒語言發展的父母,只要是孩子每天一睜開眼睛,就開始自言自語地不停地跟孩子說話,介紹身邊的事物、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堅持每天讀睡前故事。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的父母們已經開始重視給孩子讀睡前故事,但是,大部分讀的都是中文,堅持讀英文睡前故事的比較少,大聲朗讀的就更少了。

苗爸經常閱讀《朗讀手冊》(The Read-aloud Handbook),這是一本比較有名的有關早期教育的書籍,也是從這本中,我才認識到“大聲為孩子讀書”的重要性,尤其是英文故事書。書的封面有一首詩,我非常喜歡:

You may have unlimited wealth

A box of jewelry and a chest of gold.

But you will never be richer than me.

I have parents who read to me.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給我讀書的爸爸媽媽。

在陪苗苗讀書的這10年裡,我逐漸去除了功利心,掃除了浮躁氣,堅持每天給孩子大聲朗讀英文故事書,偶爾也朗讀中文故事書,但她更喜歡自己閱讀中文故事書。在朗讀的過程中,拉近了我們的親子關係,培養了孩子對英文故事的喜愛,也積累了孩子童年的美好回憶。

02

三大差距的彌補

具體來說,拉開孩子英語成績差距的因素,主要有三點:

第一,詞彙差距

隨著孩子的心智發展,父母可以藉助生活場景,教孩子一些新的詞彙,並且鞏固一下舊的詞彙。在苗苗小的時候,我將家裡的幾乎所有的大小物品都貼上了英文標籤,不管走到哪裡,都用手指著實物和標籤,跟她說英語。因為說的遍數多了,有的時候,還沒有等我說,苗苗就自己開始說了。這是我最欣喜的時候,因為付出有了回報。

利用零碎時間播放繪本音頻,是提高聽力詞彙輸入效率的好方法。前兩天,看到有篇文章說,利用零碎時間學好英語是騙人的。看到這種觀點,我真的懷疑作者不是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雖然說零碎時間比較短暫,不能使孩子長期專注。但是,如果在一開始就有一個科學規劃,並且制定一個“每日任務清單”,然後能夠長期堅持,孩子的英語水平,就會從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的。

其次,使用點讀筆是一個比較經濟實惠的聽力輸入的方式。我前前後後買過兩支點讀筆,主要目的是為了將手邊買的書充分利用起來。當然,現在比較流行的 AI(人工智能)早教產品,也越來越受到父母們的喜愛,需要說明的是,不管使用什麼智能產品,最終都要回歸到日復一日的堅持。

第二,知識差距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詞彙輸入量的差距,其實是一種“知識差距”。無論是從父母的交流,還是聽父母講故事,孩子吸收到的是一種沒有聽說過的知識。聽的過程,就是知識積累的過程。

如今的英語考試,閱讀佔到將近70%的內容,在詞彙量都差不多的情況下,閱讀理解能力其實是文化背景知識積累量的比拼,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不能指望靠一兩個月的刷題,取得較大的突破。

第三,思維差距

英語句子的重心是在句子的開頭,而中文的敘述特點,是將重點放在句尾。語言是思維的外衣,語言表述的差異,也反映了中國人和英美人思維方式的不同。

大量的閱讀輸入(文字或音頻),逐漸培養了孩子的英語思維方式,為閱讀較為複雜的英語文章奠定了基礎。例如,英語句子常用一些插入或倒裝結構,包括後置定語、插入語、同位語、定語從句等。例如:

This man, as you know, is good for nothing. 正如你所說的,這個人是個廢物。

He was, strange as it seems, an excellent sportsman. 他(儘管還顯得令人不解)是個出色的運動員。

03

7600個小時賽跑

拉開孩子英語成績差距的因素,關鍵在於“三千萬詞彙鴻溝”

新東方網紅英文老師艾力寫過一本書,叫《你一年的8760小時》,曾經榮獲“2015年京東勵志年度新書榜TOP1”。看了書名,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一年只有8760個小時。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第一次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我們的人生。

書中介紹了一個分割人生的新方法:假設人生有75年,一年12個月,這樣我們一生只有900個月。如果在一張紙上畫一個30×30的表格,這900個格子就是我們的一生。每過一個月,就在格子裡劃一個勾,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人生所剩無幾了。這時,我們就會發現,時間管理對於我們有意義地度過這900個月來說,有多麼重要了。

每年孩子呆在學校大約有1100個小時,在校外的時間大約是7600個小時。要想彌補“輸在起點”的3000萬詞彙,就必須研究如何挖掘校外的7600個小時。

在苗苗早上起床到吃早飯期間,我給她播放的是近日閱讀的《神奇樹屋》(Magic Tree House)的英文音頻。早餐之後,開始跟讀《新概念英語2》的音頻,最後是朗讀新二的課文。中午聽的是《夏洛的網》(Charlotte's Web)的英文音頻。為了聽的方便,我將音頻分割成5分鐘左右一個,每次聽兩個片段,正好是一段飯時間。

晚飯後是我家的晚讀時間,通常是我為孩子大聲朗讀,或者是苗苗自主閱讀,這時,我們各讀自己的書,享受家庭閱讀時光。

最後,路途也是學英語的好時間。通常在車上,我會播放一些英文廣播節目,現在聽的Englishpod 365,打造英語環境,從點點滴滴開始。


我是苗爸,“職業化家庭英語啟蒙訓練”推廣人。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和高考英語相關的原創文章。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

相關推薦

推薦中...